數字化時代,真假越來越難辨了?

近兩年有一個比較流行的玩法,叫「假窗戶(fake window)」挑戰,即讓人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也能夠身臨其境般地享受世界各地的風光。

要獲得這樣的體驗,你只需要一臺投影儀、一面白牆或幕布,並儲存好各式各樣、只要你喜歡的窗景素材。

關上屋裡的燈,便可以「一鍵切換」到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簡直比《哈利波特》裡的飛路粉好使得多。

再點個蠟燭,放一段背景音效,完美地虛實結合,輕鬆置身於雪中森林裡的小木屋、能眺望大海的度假村、阿爾卑斯山區的農莊,或是繁華都市的高層公寓……

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正在被科技所改寫

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正在被科技所改寫。通過技術手段,「虛擬」可以無限接近「現實」,令人們的感官沉浸其中——儘管實質並沒有發生變化,假的依然是假的,複製品依然是複製品,你仍然置身在自己十幾平米的臥室而不是森林木屋中。

由此未讀君想到了柏拉圖的洞穴之喻:洞穴裡面的世界是真實世界的投影、復刻,唯有洞穴外面才是真實世界。

未讀·文藝家新書《仿影雙生:一部小說複製品》探討的正是和複製、效仿、虛實相關的主題,從書名便可略知一二。閱讀過程就如同進行了一場「洞穴穿越」——不是單向穿越,而是在真實與虛構的世界中往復穿行。

世界知名書籍裝幀設計師力作

向文學經典《魔山》致敬的燒腦神作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有沒有可能,世上存在另一個你?

有沒有可能,你看到的並非真實,你認為的虛構卻恰恰源自真實?

小說中存在多個嵌套在一起的世界。主人公珀西的身份,也在隨著不同世界的「切換」而「切換」,需要讀者對文字進行抽絲剝繭,尋找蛛絲馬跡,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

故事虛構了一座置身在茫茫沙漠中的研究所。身份迥異的人物——雕塑家、金融家、細密畫畫家、翻譯家,等等——來到此處,穿上整齊劃一的制服,從事各自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主人公珀西·弗洛比舍也將在這裡完成他的項目。

不過,當他被研究所巨型穹頂上的模擬環境包圍時,他的大腦一片空白。項目遲遲未開啟。他還不小心把鋼筆墨水弄到了唯一一件制服上——這是一個重大失誤。

珀西聽說城裡有一處名叫「雙生店」的地方,在那裡人們可以把任何想要複製的東西交給神秘的店主,並說一句「仿影雙生」,就會得到一個比原來更好的複製品……讀者將追隨主人公的腳步,進入一個蘊含無限可能的世界。

在沒有燈光的小巷盡頭,在搖搖欲墜的破樓中,在雙生店那陰暗的後屋裡,有一束光在來回掃描,一次,兩次,間隔極短。來回掃動的光束就像是從空中的偵查器上照下來的,尋找著罪犯。光是藍色的,很亮。它裝在可動的滑架上,每次掃過地面,都會發出單調刺耳的響聲:哇——哇——聲音聽著不像是嬰兒的哭聲,因為它不表達需要,也沒有多少含義,它更像是一種電子噪聲。這是電路、靜電、光導體、電機,以及網路的資訊傳遞功能導致的,也是混合與轉移的結果。滑架還在發出響聲。

每當光閃過,滑架就會響一次,聲音成雙,來回,聲音成對,向後,再向前 ——仿影——前後來回——仿影,仿影……

房間裡,有個男人在注視著光。光照亮了他的臉,勾勒了他的五官,然後又歸於黑暗。燈光閃過的瞬間才能看到他的臉,然後他的臉又消失了。

過程結束,機器安靜下來。他拿起成品,仔細檢查,把它翻過來,又翻過去。看起來不錯。

完美無缺。

甚至比新的還好。

——彼得·門德爾桑德

《仿影雙生:一部小說複製品》

小說的語言深邃,情節看似簡單,但同時也埋藏了很多伏筆。如果二刷,可能會從中讀到此前被忽略掉的細節,只想驚呼「原來如此」!

天賦異稟的裝幀設計師?

本書作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他就是世界頂尖書籍裝幀設計師彼得·門德爾桑德(Peter Mendelsund)。

彼得·門德爾桑德

彼得·門德爾桑德

他的作品被《華爾街日報》形容為「當代小說封面中最具辨識度與代表性的設計」,其中《情人》曾獲《紐約時報》「最佳圖書封面設計」這一殊榮。

彼得·門德爾桑德設計的「未讀」「K經典」封面

聽說過的朋友可能知道彼得曾經是美國克諾夫出版社藝術副總監、萬神殿書局藝術總監,現在是《大西洋月刊》的創意總監。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還曾做過以下眾多職業:洗碗工、書商、管家、古典鋼琴演奏家、專業養雞戶、教師、作曲家、粉刷匠……是不是非常令人吃驚和佩服?

彼得·門德爾桑德酷愛閱讀,畢業於著名學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與哲學專業。後來,他又學習了音樂和設計。

哲學、文學和設計在他這裡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哲學和文學的功底對於創意設計方面很有裨益,便於從文字中提煉出某些關鍵要素進行創作;反之,作為設計師的視覺化、圖像化的思維方式也讓他形成了某種新穎獨特的寫作方式。

《仿影雙生》便是由這樣一位會彈鋼琴、養過雞、學習文學與哲學的裝幀設計師寫下的荒誕離奇的後現代小說。

一部元小說,一部當代版《魔山》

這是一本元小說。傳統小說往往關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敘述的內容,而元小說則更關心作者本人是怎樣寫這部小說的。

它往往喜歡聲明作者是在虛構作品,喜歡告訴讀者,作者是在用什麼手法虛構作品,喜歡交代作者創作小說的過程。小說的敘述往往在談論正在進行的敘述本身。

這是一本當代版魔山

這是一本當代版《魔山》。從行文中可以見到對《魔山》的巧妙複製。

在托馬斯·曼的《魔山》裡,一個名叫漢斯的年輕人來到療養院,來此看望他生病的表兄弟,並希望早些回去。然而,他對水療的方法和哲學產生了興趣,愛上了一個年輕的女人,在那裡待了很多年。他被水療中心的計劃所灌輸,並在某種意義上,精神失常。

本書的主題是關於複製、仿像和模仿的,這成為了作者選擇經典小說作為模板的首要理由——《仿影雙生》本身也需要模仿什麼東西,從而在形式上與主題呼應。不過即使沒有閱讀過《魔山》,也並不影響閱讀這本書。

「仿影雙生」(Same Same)既是書名,也是雙生店店主複製東西時需要說出的咒語。接下來就讓我們說出這句咒語,打開這本書,挖掘其中的深邃。

世界知名書籍裝幀設計師力作

向文學經典《魔山》致敬的燒腦神作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聊幾句

如果真有一家雙生店,你最想複製的是什麼?

評論區分享~

撰文=雪婷

編輯 =泰若克塔

圖片=網路

商務合作 wd@unreadsky.com

重新定義真假☟

重新定義真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