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我們點亮小星星吧 ✦✦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喜歡我們的文章的話,請為我們點亮小星星哦
ヾ(=・ω・=)o
在公眾號主頁點選右上角,將我們『設為星標』,篇篇文章,新鮮好看~
近日,土耳其地震的訊息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2月6日土耳其本地時間凌晨4時17分,震級高達7.8級的強震襲擊了尚且在睡夢中的人們,土耳其本地時間下午13時24分,又一場7.8級的強震猶如噩夢再次席捲了劫後餘生的受災者。
第一次強震發生在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位置,周邊人口密集。由於發震位置較淺,震源釋放能量較多,本次地震對近地表的房屋破壞極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截至目前為止,本輪土耳其地震已造成了40000餘人死亡,90000餘人受傷。

(中國地震局發佈的近期土耳其地震事件目錄,深度較淺,均為淺源地震)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佈的近一個月來土耳其地區的地震情況。圓球對應地震,圓球半徑越大,相應的地震震級就越大。標號1的圓球代表第一次強震,位於土耳其、敘利亞邊界處;標號2的圓球代表第二次強震)
在本次土耳其地震發生後,擅長發現細節的網友們很快扒出早在地震發生的三天前,就有人做出了精準預言,稱該地區(土耳其中南部、約旦、敘利亞、黎巴嫩)遲早會出現約7.5級的地震,這與2月6日發生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7.8級強震完全吻合。

(Frank Hoogerbeets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精準預言,圖中紅色的圓圈是他所預測的會發生地震的位置)

(推文下的熱門評論,對發佈者利用行星位置進行地震預測的方法表示肯定)
在個人資料中,Frank自稱是SSGESOS(Solar System Geometry Survey,太陽系幾何調查)機構的研究員和軟體程式設計師。他對行星科學,特別是跟與地球相關的知識抱有極大的興趣。SSGEOS是一個利用太陽系間太陽、月球、地球和其他行星所構成的幾何體系的相對位置來對地震進行預測的機構。它認為,當太陽、月球、地球和其他行星處在特定的幾何位置時,這些特殊的幾何結構體會導致地球上的地震活動增加,導致較大的地震發生。

(SSGESOS網站首頁,預言在2月16日至2月18日期間極有可能發生大的地震活動,但該預言缺少地震預測三要素時間、空間、強度之一的空間位置,沒有說服力)
這種「特殊的天體位置結構會導致奇異的地球現象」的說法似乎並不陌生,中國古已有之。「七星連珠」在古代就被視作災禍的象徵。
有關「七星連珠」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06年,此時秦朝滅亡,經過四年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連年戰爭,民不聊生,大家把災禍歸咎到了「七星連珠」上,認為是上天的懲罰。
實際上,「七星連珠」指的是太陽系內的行星、月球、太陽中任意七顆星排列在很小的角度上、給地球上的觀測者七顆星連在一起的直覺感受的現象,平均77年出現一次。

(太陽系間天體的相對位置示意圖,圖源網路)
「七星連珠」只是一種特殊的天體幾何構造現象,將「七星連珠」與災禍聯繫在一起,是古人在遭遇不幸時,迷信下尋找的一個替罪羊。
那麼特定的天體幾何位置分佈就能觸發大地震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現在真的可以實現地震精準預測了嗎?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科學家確實考慮了天體的位置對地球上地震觸發的影響。在地震發育的晚期,地殼處於「緊繃」的狀態,猶如一個蓄滿火力的彈藥箱,稍有一點火星便會觸發爆炸,天體引潮力就有著充當這一「火星」的可能。
天體引潮力與天體和地球間的萬有引力有關,而萬有引力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G為引力常數,M與m代表兩個天體的質量,r為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其與天體質量的一次方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由於月球距離地球足夠近,太陽的質量足夠大,二者對地球的引潮力相比太陽系的其他行星要大得多。在考慮地球所受的引潮力時,我們往往只考慮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忽略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

(SSGESOS組織聲稱研發了一套完整的「預測」系統,可以根據太陽系中行星、月球、太陽、地球的位置模擬並預測出地震的發生。圖中不同顏色的線條代表太陽系中不同的天體對地球地震活動性的影響,線條在縱座標對應的指數越大,對地震發生的影響越大。)
天體引潮力有著觸發地震的可能,但是由於地殼應力狀態的複雜性、天體間相對位置變化的多樣性,能觸發多大的地震,怎樣的天體位置排列一定能觸發地震,都還是未知數。因此,SSGESOS組織發佈的線條精密排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地震活動性預測圖,可能只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疊加結果。
本次土耳其地震發生在安納托利亞斷層附近,這裡本就是阿拉伯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活動頻繁,一直是地震學家關注的重點對象。Frank所發表的「這裡遲早會發生約7.5級大地震」的推文,與其說是精準預言,不如說是一次巧合。如果他能將預言中的時間具體地描述為「三天後」或者「一週內」,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地震預測。
發震時間、空間位置、地震強度,三者聯合才能構成一次完整的地震預測。
在當下,地震的精準預測仍然是我們尚未攻克的難關。我們知道地殼應力的累積會造成岩石破裂,但具體的震源機制、孕震過程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大災無情,地震災害仍然是人類前行路上的一座大山。科學與探索是攀登這座山最好的工具,總有一天我們會到達山頂,看見更開闊的風景。

[1] 中國地震局 https://www.cea.gov.cn/
[2] 美國地質調查局 https://www.usgs.gov/
[3] 紀策,吳凱,駱磊等.全球發震時刻-天體位置統計特徵及其與引潮力關聯分析[J].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2021,38(05):632-641.
[4] 韓桂紅,李金,張治廣等.引潮力對顯著地震觸發作用及其在短臨預報中的應用[J].國際地震動態,2017,No.464(08):121-122.
[5] 李金,蔣海昆.潮汐觸發地震研究進展綜述[J].地震,2011,31(04):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