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從不試圖解釋什麼,甚至幾乎從未想過讓我們理解什麼,它們主要提供模型。」
「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過程,博弈意味著通過選擇合適策略達到合意結果。」
「若人們不相信數學之簡單,只因他們未意識到生命之複雜。」
「年輕人,在數學中你不理解事情,你只是習慣它們。」
——約翰·馮·諾伊曼
1956年4月,沃爾特里德醫院接待了一個身患癌症的匈牙利人,這位能說出英語、德語、法語、匈牙利語四國語言的人與其他身患癌症的病人顯得格格不入。他的臉上不會出現對於死亡的畏懼,只有眉頭緊鎖,對於科學的沉思和在解出他人所不能理解的問題時的開懷大笑。他就是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電腦科學家,馮.諾依曼先生。
馮·諾依曼先生一生的成就,體現在各個科學學科方面。在他年輕時,他是一個通曉物理學並登峰造極的純粹數學家,後來他對將數學應用到物理領域去的最主要的工具偏微分方程發生了興趣。此後,他的文章主要論述統計、衝激波、流問題、水動力學等等物理分支。在最後,他將數學應用到了兩個全新領域:博弈論和計算機。

圖1 馮·諾伊曼與他設計的電子計算機
馮·諾伊曼的成就影響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但若只在此羅列他所取得的科學成就,便不能深入的去了解他所取得這些成就背後的原因。所以,我想通過探索馮·諾伊曼先生的科研經歷與品質,來找到一些特別的東西。
是什麼因素使得馮·諾伊曼不同凡響?是他思考問題時理解的迅速,還是能牢記各種事物的超長記憶力?不,是他的精神品質。
馮·諾伊曼不是那種臉譜化的大學教授的樣子,他是個粗壯結實、衣著整齊講究的紳士。作為一個數學講演者,他會使人應接不暇。他講課時說話很快,但吐字清楚,用詞確切,講解透徹。若一個課題可能有四種公理講法,大多數教師只滿足於一個或最多兩個系統,最後再附帶提及其他兩個,馮·諾伊曼則不然,他喜歡把情況的全部圖景描繪出來,也就是說,他會具體描述從第一導致第二的最短捷徑,從第一至第三,然後再繼續下去一直到十二個可能性都不止。
無論在哪個領域,聰明才智,加上敏捷和勤奮必然會取得豐碩的成果。這句話應用在馮·諾伊曼正為合適。馮·諾伊曼絕不因為自己能敏銳把握事物而駐足不前,他是一個勤奮工作的人,無論是在研究院還是家裡。並且他十分珍惜時光,不會讓光陰白白流失,所以事無鉅細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圖2 馮·諾伊曼患病時期時間安排
在馮·諾伊曼的手中,公理並不是迂腐的而是直觀生動的,他通過把注意力集中在公理上,以求把握問題的實質,然後由此出發推演出一切;對於馮·諾伊曼來說,似乎不可能有難於理解的和難於表達的思想,他的遠見卓識開拓了世界未知的領域,讓我們能從多個角度去更好的認識世界。
或許我們不是天資聰慧,智力過人的天才,但我們永遠不能停止思考,攀爬科學的山峰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毅力與專注。世界永遠都有未被髮掘的領域,需要更多的像馮·諾依曼一樣的拓荒者,去探索科學的未知。

參考文獻
[1] 天才的拓荒者:馮·諾依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