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線索,行星誕生的秘密來了,這一點很重要

對恆星周圍塵埃盤的觀測或將揭開行星誕生的秘密

對恆星周圍塵埃盤的觀測或將揭開行星誕生的秘密

(圖解:這張圖片描繪了一個遙遠的假設太陽系,與我們太陽系的年齡相似。從系統的外邊緣向內看,可以看到一圈塵土飛揚的碎片,在其中,行星圍繞著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運行。圖源:NASA)

(圖解:這張圖片描繪了一個遙遠的假設太陽系,與我們太陽系的年齡相似。從系統的外邊緣向內看,可以看到一圈塵土飛揚的碎片,在其中,行星圍繞著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運行。圖源:European Space Agency)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測成熟恆星周圍的行星,並分別對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盤進行成像。一個強有力的理論已經形成—行星是由這些恆星形成過程的剩餘物質盤形成的。

在其他一些調查中,研究人員觀測到了年輕恆星系統中的塊狀物體,它們被認為是正在形成的行星。

然而,觀測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也許是因為這些塵埃盤已經變薄到幾乎無法察覺的水平,同時擁有行星和塵埃盤的成熟恆星仍然難以捉摸。

幸運的是,最近宣佈的一些觀察結果填補了這些空白。

(圖解: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在不透明的黑暗球體中捕捉到了一個發光的恆星孕育之地。圖源;NASA)

NASA的太空望遠鏡Spitzer已經探測到了擁有行星的成熟類太陽恆星周圍的塵埃盤。塵埃位於系統的外圍,據推測是由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的,就像在我們的太陽系海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帶中發生的那樣。

Spitzer分析的六個恆星系統包含氣態巨行星。或許岩石、地球大小的行星也存在於其中,但現在的技術無法找到它們。

研究結果表明,包括太陽系在內的行星形成理論前景明朗——一顆恆星誕生於一團氣體和塵埃雲中。剩餘物質旋轉,形成一個相對平坦的圓盤,圍繞旋轉的恆星運行。灰塵和化學物質聚集並形成岩石和一些冰冷的物體,它們會發生碰撞。有一些物質則形成了彗星、小行星和行星。Spitzer望遠鏡也檢測到了其後的其他碰撞所產生的塵埃。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查爾斯·貝希曼和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說,新結果「符合我們建立的關於恆星和行星系統如何形成的理論圖景」。

「Spitzer已經建立了行星和塵埃盤之間的第一個直接聯繫,」貝希曼說。「現在,我們可以研究一下兩者的關係了。」

(圖解: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北落師門周圍的碎片環。圓盤的內邊緣可能是由右下角北落師門 b 的軌道形成的。圖源:NASA)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另一項新觀測揭示了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重要塵埃盤,這顆恆星的年齡在 5000 萬到 2。5 億年之間。而且重要的是,這顆恆星與我們的太陽相像。

「全新的哈勃圖像讓我們能夠最好地觀察到恆星周圍的塵埃盤反射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哈勃研究負責人大衛阿迪拉說。「它基本能夠顯示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某種可能的過去。」

這兩項結果都公佈於週四下午在NASA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中。

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天文學家 Alycia Weinberger 認為,恆星周圍的塵埃就像建築工地的磚塊。她說,之前的觀察發現了「磚塊」,而其他觀察則顯示了已完工的「房屋」,只是兩者並未在同一地點被發現。

「新的觀察結束了此前的一籌莫展。因為它們同時向我們展示了行星和塵埃盤。」溫伯格說。

相關知識

相關知識

行星(英語:planet;拉丁語: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1】(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間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2】。隨著一些具有太陽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與恆星的相對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內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人類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髮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後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類冥天體,屬於矮行星的一種)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銀河系中的行星。

BY: Robert Roy Britt

FY: Gigi Wei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選文:天文志願文章組-曜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Gigi Wei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終審: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排版: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美觀:天文志願文章組-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space.com/589-missing-link-spotted-planet-formation.html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 Gigi Wei翻譯自文章作者Robert Roy Britt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注意:所有資訊資料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線上(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圖解:這張圖片描繪了一個遙遠的假設太陽系,與我們太陽系的年齡相似。從系統的外邊緣向內看,可以看到一圈塵土飛揚的碎片,在其中,行星圍繞著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運行。圖源:NASA)

(圖解:這張圖片描繪了一個遙遠的假設太陽系,與我們太陽系的年齡相似。從系統的外邊緣向內看,可以看到一圈塵土飛揚的碎片,在其中,行星圍繞著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運行。圖源:European Space Agency)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測成熟恆星周圍的行星,並分別對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盤進行成像。一個強有力的理論已經形成—行星是由這些恆星形成過程的剩餘物質盤形成的。

在其他一些調查中,研究人員觀測到了年輕恆星系統中的塊狀物體,它們被認為是正在形成的行星。

然而,觀測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也許是因為這些塵埃盤已經變薄到幾乎無法察覺的水平,同時擁有行星和塵埃盤的成熟恆星仍然難以捉摸。

幸運的是,最近宣佈的一些觀察結果填補了這些空白。

(圖解: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在不透明的黑暗球體中捕捉到了一個發光的恆星孕育之地。圖源;NASA)

NASA的太空望遠鏡Spitzer已經探測到了擁有行星的成熟類太陽恆星周圍的塵埃盤。塵埃位於系統的外圍,據推測是由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的,就像在我們的太陽系海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帶中發生的那樣。

Spitzer分析的六個恆星系統包含氣態巨行星。或許岩石、地球大小的行星也存在於其中,但現在的技術無法找到它們。

研究結果表明,包括太陽系在內的行星形成理論前景明朗——一顆恆星誕生於一團氣體和塵埃雲中。剩餘物質旋轉,形成一個相對平坦的圓盤,圍繞旋轉的恆星運行。灰塵和化學物質聚集並形成岩石和一些冰冷的物體,它們會發生碰撞。有一些物質則形成了彗星、小行星和行星。Spitzer望遠鏡也檢測到了其後的其他碰撞所產生的塵埃。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查爾斯·貝希曼和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說,新結果「符合我們建立的關於恆星和行星系統如何形成的理論圖景」。

「Spitzer已經建立了行星和塵埃盤之間的第一個直接聯繫,」貝希曼說。「現在,我們可以研究一下兩者的關係了。」

(圖解: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北落師門周圍的碎片環。圓盤的內邊緣可能是由右下角北落師門 b 的軌道形成的。圖源:NASA)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另一項新觀測揭示了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重要塵埃盤,這顆恆星的年齡在 5000 萬到 2。5 億年之間。而且重要的是,這顆恆星與我們的太陽相像。

「全新的哈勃圖像讓我們能夠最好地觀察到恆星周圍的塵埃盤反射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哈勃研究負責人大衛阿迪拉說。「它基本能夠顯示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某種可能的過去。」

這兩項結果都公佈於週四下午在NASA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中。

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天文學家 Alycia Weinberger 認為,恆星周圍的塵埃就像建築工地的磚塊。她說,之前的觀察發現了「磚塊」,而其他觀察則顯示了已完工的「房屋」,只是兩者並未在同一地點被發現。

「新的觀察結束了此前的一籌莫展。因為它們同時向我們展示了行星和塵埃盤。」溫伯格說。

相關知識

相關知識

行星(英語:planet;拉丁語: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1】(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間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2】。隨著一些具有太陽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與恆星的相對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內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人類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髮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後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類冥天體,屬於矮行星的一種)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銀河系中的行星。

BY: Robert Roy Britt

FY: Gigi Wei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選文:天文志願文章組-曜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Gigi Wei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終審: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排版: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美觀:天文志願文章組-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https://www.space.com/589-missing-link-spotted-planet-formation.html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 Gigi Wei翻譯自文章作者Robert Roy Britt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注意:所有資訊資料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線上(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中微子是薛丁格的貓

中微子是薛丁格的貓

首先,我們看一看什麼是薛丁格的貓(又譯薛定諤的貓)。大家知道,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薛丁格(Erwin Schrö...

人類如何感受到四維空間?

人類如何感受到四維空間?

按照我的理解,人在一隻眼睛的情況下,看到的是三維在二維上的投影;因為兩隻眼睛的存在,兩個二維投影經過大腦處理就形成了三維視覺。如果人類有第三...

吳健雄,世界物理女王

吳健雄,世界物理女王

吳健雄教授是20世紀全球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 「世界原子彈之母」、「核物理女皇」、「東方居里夫人」,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物理女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