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感好的人永遠也無法體會一個路痴的痛。
14歲的時候,我到爸媽工作的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爸媽要工作,而我負責買菜做飯。房子位置比較偏僻,出門要穿過好幾條街巷。
每天最害怕的就是出門買菜,因為回家總是迷路。在我眼裡,那些巷子長得完全一樣,根本不清楚該從哪條路回家。所以,只能眼睛一閉,拍腦袋決定,出門10分鐘的路程,回去我至少要花半小時,繞了一圈又一圈才找到家門。
這種情況導致我一個人根本不敢出門玩。後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出門帶個小本和一隻筆,從家門口開始畫,穿過什麼路,旁邊有什麼建築都畫一畫。
當我畫完,可以放心走一走的時候,繞了一圈,結果又懵了,自己畫的啥啊,完全看不懂,打了幾個圈找不著北,最後不得已叫三輪車把自己送回家。看看,出門在外,兜裡帶錢是多麼的重要。
後來發現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少,尤其女生居多,有個室友,大學4年,我們每天上課的教學樓還沒走順。而有的人,走個一兩遍,就能明白個大概,簡直是個活地圖。

我就鬱悶,怎麼有的人,方向感會這麼差?而有的人卻可以「手中無導航,地圖自在心」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01
大腦GPS系統
在人腦內,有一個區域,因為和海馬長得像,被稱為海馬區,這個海馬區責任重大,不僅負責和記憶有關的東西,還有識別道路等功能。

1971年,美國科學家奧基弗透過小白鼠實驗,發現它們海馬區內有一些專門負責記住位置特徵的特殊神經細胞。當一隻老鼠在房間的某個特定位置時,它的海馬區就有一些神經細胞處於活躍狀態,當老鼠移動到其他位置時,其他神經細胞也變得活躍。
奧基弗把這群細胞叫做位置細胞。位置細胞的功能主要是記憶地點的特徵,就是記憶去的地方有怎樣的特徵。比如你們去學校,位置細胞就會記住學校建築長啥樣,啥顏色的等等。

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大腦中的位置細胞就會被激活,根據從環境中獲取的資訊,把資訊跟空間聯繫起來,形成一張「地圖」儲存在我們大腦裡。
不過,光有位置細胞還不行,還不能準確定位出位置,線路是怎麼樣的,該怎麼走,還需要一種叫網格細胞的細胞,它的功能有點像導航儀。
科學家發現,在海馬區附近的一個叫大腦內嗅皮層的區域,有一種細胞——「網格細胞」。
它們在大腦中可以形成一個位置座標系統,類似於衛星定位系統中的經緯度,可以幫我們判斷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幫助大腦作出更精確的定位和導航。

你可以玩一個遊戲,在客廳用塊布把自己的眼睛矇住,看看能不能走到臥室?你會發現,雖然眼睛被矇住了,但是還能摸索走到臥室,這就是網格細胞在起作用。
除了地圖和導航儀,我們的大腦還自帶「指南針」,它就是方向細胞。
當我們的頭轉到某個特定的方向時,大腦裡的方向細胞就會特別活躍,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方向。所以,如果你總是找不著北,可能是因為方向細胞不夠活躍。
透過位置細胞,網格細胞以及方向細胞,再結合我們的眼睛等等,最終構成一套大腦”GPS”定位系統。
那些像活地圖一樣的人,位置細胞、網格細胞、朝向細胞可能都比較活躍,而路痴的人這些細胞往往沒那麼活躍。
02
男生的方向感比女生強?
在生活中,路痴的女性可能多一點,東西南北分不清,前後左右才容易理解,而男性方向感往往更好一點。
有研究表明,男女方向感之間的差異是進化的結果。在遠古時期,人類在狩獵時代,男性外出狩獵,必須走得遠,爬得高,才能獲得更多的獵物,久而久之,方向感或者空間感更強,而女性主要是呆在住所附近採集食物,她們更擅長透過一些地標來記住來回往返的路線。

男性主要是對整個空間的把握,而女人需要藉助一些參照物。所以,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女人不知道參照物,很可能會迷路。
03
路痴還有救嗎?
那路痴還有救嗎?值得慶幸的是,科學家發現,認路功能可以透過後天訓練獲得。
有科學家研究過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倫敦的計程車司機要開計程車,要透過嚴格的職業資格考試,比如要記住倫敦上百條像迷宮般的道路。而科學家發現透過訓練後,他們的海馬體變得更加發達,對道路記憶識別能力變得更強。

那路痴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出門多留意路線。
出門多看地圖,記住自己是怎麼走的,注意街道邊的標語指示牌。另外,儘量依靠自己,因為路痴一旦和其他朋友一起出門,她根本不會去想路該怎麼走的,跟在朋友後面就行。

其次,不要總是依賴導航工具
試著不用導航工具,自己出去逛逛。因為如果太依賴,自身的大腦導航能力也會悄悄退化,偶爾不用外界的導航幫助,可以培養大腦的導航能力。
關愛路痴,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