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話讀懂一篇 CNS:每天吃這種食物,1 個月減輕壓力;新型抗癌疫苗助力攻克癌症

轉眼已是十月底,距 2022 年結束僅有兩個月的時光,想必科研人在做最後的衝刺,為 2022 年畫上圓滿的句號。

1.Nature Chemical Biology:治療瘙癢的新途徑

慢性瘙癢等病症令無數人不堪其擾,然而目前尚未有效的針對瘙癢的新療法。

2022 年 10 月 27 日,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雷曉光教授等團隊聯合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Structural basis of TRPV3 inhibition by an antagonist。研究表明 TRPV3 通道在皮膚生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研究發現 Trpvicin 是 TRPV3 的一種有效的亞型選擇性抑制劑,冷凍電鏡複合物結構提示 Trpvicin 通過使其穩定在封閉狀態來抑制 TRPV3 通道,並在小鼠模型中顯示出抑制瘙癢和脫髮的藥理潛力。

圖 1:來源

圖 1:來源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STTT:揭示脂質代謝在癌症轉移過程起重要作用

癌細胞在人體中的增殖和轉移常通過重組脂質代謝實現,然而脂質代謝在轉移中的作用不明。

2022 年 10 月 24 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劉芝華及北京大學吳楠團隊聯合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Dysregulated ceramides metabolism by fatty acid 2-hydroxylase exposes a metabolic vulnerability to target cancer metastasis

該研究使用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作為肺轉移模型,發現脂肪酸 2-羥化酶(FA2H)引起的神經醯胺代謝失調暴露出靶向癌症轉移的代謝脆弱性,同時表明 TNFα 激活的 FOXC2-FA2H 軸是一種新的促進 ESCC 細胞轉移的信號軸。

圖 2:來源

圖 2:來源STTT

3.Nature Microbiology:解析細菌新型 CRISPR 抗病毒系統工作機制

CRISPR-Cas 系統是細菌和古菌抵抗可移動遺傳原件入侵的適應性免疫系統,最新研究暗示其可能存在一種新型抵抗噬菌體侵染的機制。

2022 年 10 月 27 日,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張恆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鄧增欽團隊在Nature Microbiolog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bacterial type III-E CRISPR–Cas7-11 complex

該研究通過解析 Cas7-11 複合物不同狀態的冷凍電鏡結構,闡明瞭 Cas7-11 加工前體 CRISPR RNA(pre-crRNA),識別和切割 target RNA 的機制。發現 Cas7-11 通過識別 target RNA 可引起 Csx29 的構象變化,很可能激活其蛋白酶活性發揮免疫功能。

圖 3:來源

圖 3:來源Nature Microbiology

4.Molecular Psychiatry:壓力過大,吃這種食物能有效解壓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承受著來自各方面壓力,如何有效釋放壓力、維持身心健康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

2022 年 10 月 27 日,愛爾蘭科克大學的John F. Cryan教授團隊在 Nature 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Feed your microbes to deal with stress:a psychobiotic diet impacts microbial stability and perceived stress in a healthy adult population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以年齡在 18~59 歲之間、45 名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低的健康人為樣本,發現特定的飲食是一種有效應對壓力的方法。受試者每天多攝入發酵食品和膳食纖維,在短短 4 周內,腸道菌群代謝物得到改善,顯著緩解了精神壓力。

圖 4:來源

圖 4:來源Molecular Psychiatry

5.Science:腸道菌群釋放造成 DNA 損傷的新型基因毒素

腸道菌群可謂是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

2022 年 10 月 28 日,耶魯大學Noah Palm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Commensal microbiota from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oduce genotoxic metabolites

該研究通過建立一套基於凝膠電泳的體外篩選方法,系統性地評估了來自具有更高的腸癌風險患者的 122 株細菌的基因毒性,發現了腸道細菌具有更廣譜的基因毒性特徵,為未來基於腸道菌群的結腸癌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 5:來源

圖 5:來源Science

6.Lancet Neurology:長程遠隔缺血適應對卒中有顯著保護作用

全國每年因腦卒中致死和致殘的人不計其數。

2022 年 10 月 27 日,首都醫科大學吉訓明教授團隊領銜,聯合中國 84 家醫院合作在Lancet Neurolog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Chronic remote ischaemic 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the RICA trial):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該研究對符合條件的 3033 名患者進行登記,發現長程遠隔缺血適應使卒中複發率降低 24%,使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降低 30%,為遠隔缺血適應治療症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提供了有力的醫學證據。

圖 6:來源

圖 6:來源Lancet Neurology

7.Cell:揭示小膠質細胞中 TREM2 介導的信號通路在阿茲海默症中的作用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給患者和其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身心健康負擔。

2022 年 10 月 27 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Marco Colonna課題組在Cell上發表研究論文TREM2 Drives Microglia Response to Amyloid-β via SYK-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s

該研究發現 TREM2 功能部分缺失的 AD 小鼠動物模型中,腹腔注射與 CLEC7A 特異性結合的單克隆抗體可挽救對 Ab 斑塊反應有缺陷的小膠質細胞的活化,並發現 CLEC7A 和 SYK 在 AD 的小膠質細胞中高度表達,或為尋求有效地治療早期 AD 的新途徑提供了新的視角。

圖 7:來源

圖 7:來源Cell

8.Science:白天進食,晚上禁食,可以燃燒更多卡路里

不適合的時間進食更容易導致人體的脂肪累積,其背後機制不明。

2022 年 10 月 21 日,芝加哥西北大學Joseph Bass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Time-restricted feeding mitigates obesity through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該研究表明,小鼠在日夜晝夜節律週期的活動階段進食時,會通過產熱負調控轉錄因子 ZFP423 調控脂肪組織內肌酸含量,肌酸含量促進無效肌酸循環進一步調節產熱,燃燒更多的卡路里,從而減緩肥胖的發展。

圖 8:來源

圖 8:來源Science

9.Cell:新型抗癌疫苗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腫瘤免疫治療通過激活病人自身免疫系統,從而起到抑制癌症的作用。

2022 年 10 月 26 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Robert A. Seder研究組在Cell雜誌發表研究論文Systemic vaccination induces CD8 T cells and remodels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該研究通過自裝配奈米顆粒疫苗皮下給藥和靜脈注射給藥的療效差異研究比較,確定了靜脈注射抗癌疫苗誘導腫瘤特異性 CD8+T 細胞,改變 I 型干擾素依賴的腫瘤微環境,雙管齊下的抗癌疫苗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圖 9:來源

圖 9:來源Cell

10.Science:發現攻克抑鬱症的新藥物靶點

抑鬱症作為一種常見的神經精神系統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增高,令人不堪其擾。

2022 年 10 月 28 日,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周其岡教授、朱東亞教授、厲廷有教授團隊聯合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Design of fast-onset antidepressant by dissociating SERT from nNOS in the DRN

該研究發現 ZZL-7 是具有快速起效的候選抗抑鬱藥物,可在注射後 2 小時發揮抗抑鬱作用,有可能克服第三代抗抑鬱藥物依賴於 5-羥色胺自身受體脫敏的缺陷,為攻克抑鬱症做出了重要貢獻。

圖 10:來源

圖 10:來源Science

你對哪些話題感興趣呢,快為它投上一票吧

參考文獻:

1. Fan, J., Hu, L., Yue, Z.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TRPV3 inhibition by an antagonist. Nat Chem Biol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9-022-01166-5

2. Zhou, X., Huang, F., Ma, G. et al. Dysregulated ceramides metabolism by fatty acid 2-hydroxylase exposes a metabolic vulnerability to target cancer metastasis.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7, 370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2-01199-1

3. Yu G, Wang X, Zhang Y,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bacterial type III-E CRISPR-Cas7-11 complex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27]. Nat Microbiol. 2022;10.1038/s41564-022-01256-z.

4.Berding, K., Bastiaanssen, T.F.S., Moloney, G.M. et al. Feed your microbes to deal with stress: a psychobiotic diet impacts microbial stability and perceived stress in a healthy adult population. Mol Psychiatry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2-01817-y

5. Cao Y, Oh J, Xue M, et al. Commensal microbiota from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oduce genotoxic metabolites. Science. 2022;378(6618):eabm3233. doi:10.1126/science.abm3233

6.ChengBei Hou et al. Chronic remote ischaemic 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the RICA trial):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Lancet Neurology(2022).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22)00335-0/fulltext

7. Wang S, Sudan R, Peng V, et al. TREM2 drives microglia response to amyloid-β via SYK-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Cell. 2022;185(22):4153-4169.e19. doi:10.1016/j.cell.2022.09.033

8. Hepler C, Weidemann BJ, Waldeck NJ, et al. Time-restricted feeding mitigates obesity through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Science. 2022;378(6617):276-284. doi:10.1126/science.abl8007

9. Baharom F, Ramirez-Valdez RA, Khalilnezhad A, et al. Systemic vaccination induces CD8+ T cells and remodels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20]. Cell. 2022;S0092-8674(22)01321-6. doi:10.1016/j.cell.2022.10.006

10. Sun N, Qin YJ, Xu C, et al. Design of fast-onset antidepressant by dissociating SERT from nNOS in the DRN. Science. 2022;378(6618):390-398. doi:10.1126/science.abo356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