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M:美國式「文化大革命」

美國,正在經歷一場類似中國「文革」一樣的運動,正在以「政治正確」的名義主動抹去一切可能不「政治正確」的歷史存在。當「身份政治」成為社會主導政治思路的時候,曾經在「文革」裡發生的一切,都會重演。

身份政治,唯出身論,文化清洗,篡改歷史,破「四舊」,抄家,族群武裝內鬥,政客趁機利用民意牟利,破壞或無視法制法規,干擾社會正常秩序,民眾受煽動之後佔領政府機構,甚至宣告自治……

這一切中國人曾經在文革那段歷史經歷過的,如今似乎都在美國重演了一邊。

而這一次,是從民眾中自發的力量發動的一次文化和政治運動,難以用國家的力量去輕易平息下來。

美國波士頓 被「斬首」的哥倫布雕像

美國波士頓 被「斬首」的哥倫布雕像

由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美 “Black Lives Matter” 抗議潮已經持續大半個月了。人們因為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和警察多年來的暴力執法而群情激昂,抗議初期,示威人群打砸搶燒,無所不用其極地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火燒警察局,打砸商店,入室搶劫,肆意縱火,美國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示威者點燃警察站

示威者點燃警察站

圖源:紐約時報

圖源:紐約時報

後來就連弗洛伊德的弟弟都看不下去了,站出來呼籲大家和平抗議:

而如今這場「BLM」抗議浪潮卻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甚至還有向全世界蔓延的趨勢……

Black Lives Matter似乎變成了任何人都不能違背的「政治正確」。

繼美國白人下跪祈求黑人原諒:

圖源:梨視頻

圖源:梨視頻

美國警察給黑人牧師洗腳:

北卡羅納州凱瑞市

北卡羅納州凱瑞市

美國人民的魔幻操作一波接著一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幫學生居然發郵件給教授:

自稱是他們的黑人同學的「非黑人盟友」,要求教授取消黑人學生的期末考試,來場「送分」考試。

理由是,因為弗洛伊德之死和社會動盪造成了心理創傷。

圖源:每日郵報

圖源:每日郵報

圖源:每日郵報

在這封看似頗為荒謬的Email裡,這群學生們寫道:

圖源:每日郵報

「鑑於最近的一系列創傷,我們不得不在積極支持黑人同學和專心完成春季課程之間做出選擇。」

「我們相信,在不公正的時代保持中立會給壓迫者帶來權力,因此保持沉默是不可取的。」

圖源:網路

圖源:網路

短短兩句話,就把「要求教授取消黑人同學期末考資格,並且來一場送分考試」上升到政治正確的層面。

就差沒說出口:「你不同意取消考試,四捨五入就是種族歧視者」了。

但是克萊恩教授認為考試歸考試,「送分」考試這一操作不可取,

於是回郵件拒絕了這一「對黑人學生特殊對待」的要求:

圖源:twitter

他說這門課現在只有在線課程怎麼根據名字判斷人種?如果是混血兒怎麼辦?而且這門課唯一的成績就是由期末考試構成的?怎麼整?

郵件的最後他還引用了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看得出來非常政治正確了):

「不應該基於膚色來評判他人。」

對啊!這赤裸裸的道德綁架,明眼人一看這封荒謬的郵件也就一笑置之罷了。

沒想到老美非常吃這一套啊!

圖源:change.org

圖源:change.org

短短几天內,一份要求辭退戈登·克萊恩的請願書就已經獲得20,000多個簽名。

後續是,UCLA對此事件感到不安,學校做出了讓戈登·克萊恩教授停職三週的決定。

事後還有學生表示要殺了克萊恩教授,現在警方已經把克萊恩保護起來了。

抗議歸抗議,考試歸考試。要真開了這個先河,美國的高等教育也就完蛋了。

更為魔幻的是,6月10日,美國科學領域掀起了一次「Shut down STEM」運動,

原因是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研領域裡,黑人處於弱勢,而白人、亞裔、印度裔比較強。

於是在6月10日就不搞研究了,目前已經有超過1,700名該領域的學生學者聯同斯坦福、康奈爾、MIT等名校參與支持這項運動了。

照這麼說,因為要照顧到黑人群體的心理創傷,或是學術弱項,高等教育和學術科研都要停止嗎?

這對其他族裔認真學習、考試的同學們來說公平嗎?

在美國,不只是教育界面臨了來自抗議群體的挑釁,歷史、影視、文化方面也興起了一股以「政治正確」為出發點的「去除文化糟粕」的「大革命」。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

他發現了新大陸,對於世界文明進展而言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但對當下「政治正確」走火入魔的美國人來說,哥倫布就是販賣黑奴的犯罪頭子。

哥倫布早就去世了,該怎麼辦?!那就燒、砸、推翻他的雕像,美國人說,他不懂 “Black Lives Matter”,哥倫布不配被紀念。

6月9日晚,美國弗吉尼亞州首府里士滿的抗議者往當地伯德公園的哥倫布雕像上潑紅油漆,合力用繩索拉倒雕像,之後還縱火,隨後把雕像推進湖裡。

就連雕像的底座也不能倖免,有抗議示威者在上面塗寫:「哥倫布代表種族滅絕」。

在雕像落水的岸邊,擺放著一副象徵著種族主義的「骷髏頭墓碑」畫作,上面寫著一行字:人們不會想念你。

圖源:網路

圖源:網路

圖源:網路

然而,這並不是全美唯一被抗議示威者們破壞的哥倫布雕像。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North End Park的哥倫布雕像被慘遭「斬首」,

圖源:WBZ-TV

圖源:WBZ-TV

同時抗議者們也對位於紐約曼哈頓、俄亥俄州議會大廈等地的哥倫布雕像「虎視眈眈」,請願移除。

根據美國NPR報道,從上週開始,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南方邦聯軍雕像和紀念碑正被抗議示威者們一座又一座地推倒。

弗吉尼亞州南方邦聯Williams Carter Wickham將軍雕像

美國伯明翰南方邦聯軍官查爾斯·林恩

美國伯明翰南方邦聯軍官查爾斯·林恩

佩洛西則帶頭要求清除國會大廈大廳內的11個南方邦聯雕像,裡面包括:包括美國內戰時期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斐遜·戴維斯和副總統亞歷山大·斯蒂芬斯。

她認為南方邦聯是建立在奴役黑人基礎上的,這些南方邦聯的雕像代表著種族主義。

清除南方邦聯軍官的雕像後,下一步會是誰?

代表著美國誕生,宣讀著《獨立宣言》,通過並簽署美國憲法,頭像被印在美國貨幣上的喬治·華盛頓,可是個大奴隸主。

據不完全統計,直到他卸任總統後到死前,他還擁有316個黑奴。

所以,難道連華盛頓紀念碑也要清除嗎?

所以,難道連華盛頓紀念碑也要清除嗎?

連印有華盛頓頭像的美元也要銷燬嗎?

最近,美國著名電影《亂世佳人》也被盯上了。

這部改編自著名小說《飄》的好萊塢電影的背景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講述了女主角斯嘉麗的情感糾葛。

不論是小說,還是電影。絕對都是流傳至今的經典,也是影視文化屆的寶藏。

然而HBO Max近期卻選擇暫時將這部電影下架,起因是一位評論家批評這部電影涉嫌「美化奴隸制」、「涉嫌種族歧視」

無獨有偶,《Little Britain》也從BBC iplayer, Netflix等平臺下架,原因是白人演員在該劇扮演黑人時塗了黑臉。

歐美各大視頻平臺在這樣一個節骨眼上選擇下架帶有「種族主義」的影視作品,似乎有些超出作為播放平臺的責任了。

就拿電影《亂世佳人》來說,火了十幾年,早已成為影視佳作。

卻在這個節骨眼,成為了「BLM」抗議運動的炮灰

照這麼說,美國有關南北戰爭、種族歧視甚至是描述黑人犯罪的電影、電視劇也有很多,難不成在這場抗議運動裡都得下架?

既然反對歧視,那必然要反對「一切歧視」

再進一步說,為什麼這些只關於「黑人群體種族問題」的視頻,那些大大小小涉及到歧視亞裔甚至是歧視中國人的影視作品怎麼就沒一個被下架的。

充滿意識形態的影視作品被清洗,由「0」和「1」組成的資料領域也躲不過「政治正確「。

美國的軟體開發者呼籲建立「代碼的政治正確」,在代碼中剔除「Blacklist」(黑名單)和”Slaves”(奴隸)。

在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而抗議的浪潮爆發後,一名開發人員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裡面詳細介紹瞭如何重新命名「帶有歧視性」的編碼詞彙表,

包括「master」(主人)、「slaves」(奴隸)、「blacklist」(黑名單)和「whitelist」(白名單)等。

而在微軟工作的程式設計師Scott Hanselman則寫了一篇關於如何將代碼庫中的「master」重命名為不那麼冒犯性的分支的博客文章。

谷歌 Chrome團隊要求開發人員使用「種族中立」的代碼,並且要求把「blacklist」的代碼都改成「blocklist」

圖源:HT Tech

圖源:HT Tech

真是苦了廣大開發者們,別看只是一些細微的改動,開發者們也要耗費很大的時間精力去改變。

並且代碼表達早已約定俗成,這意味著開發者們需要開始一輪新的適應。

但這不經讓人質疑,僅僅是改個詞,種族歧視現象真能改變嗎?

是不是美國以後再無「黑色星期五」的瘋狂大促銷?

是不是所有黑色衣服將會被下架呢?

細細想來,美國這場抗議種族歧視的行為可算是做足了表面工夫。

美國左翼在大選前,面對混亂局面笑而不語,而總統特朗普日發推特300條忙著打嘴炮,

種族主義、階級對立這些深植於美國文化的頑固思想豈是推倒幾座雕像、下架幾部電影或是改幾個日常用詞能夠根除的?

我們聲援、支持一切反歧視的行為,但也不必政治正確極端到這種地步。

政治正確極端化所造成的嚴重社會撕裂,最終也只能由無辜的平民買單。

經歷過文革之痛的中國人知道,當國家進入一種極端化的政治運動的狀態的時候,一切會變得有多可怕。

當人們已經不在意你的觀點和行為,而更在意你的膚色是否夠「政治正確」或者「夠革命」的時候,以政治正確為名義的暴力行為甚至迫害與殺戮,就有了正義的理由。

「當人們創造了神的概念,人們就可以以神的名義去殺戮而沒有負罪感」

「當人們製造了一個極端的政治正確的概念的時候,有些人就可以以政治正確的名義去施暴。」

不知道美國這場類似「文革」一樣的政治運動,最終會把美國帶向何方。

來源公眾號:北美留學生日報

相關文章

漫威「政治正確」的標籤越貼越多了

漫威「政治正確」的標籤越貼越多了

繼《月光騎士》之後,漫威旗下又一部劇集《驚奇少女》上週開播,這部以亞裔穆斯林少女為主角的原創劇集獲得不錯口碑,但也陷入「政治正確」的爭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