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快訊
法國11月15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48971例,累計確診37138260例,新增死亡110例,累計死亡157931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暢聽要聞
法國要聞
01
巴黎取代倫敦成為歐洲最大市值證券交易所

法國《回聲報》(Les Echos)報道。巴黎股市上市公司總市值14日首次超過倫敦股市。巴黎證券交易所一躍成為歐洲最大市值交易所。
雖然這兩家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市值相差並不大,但是,倫敦的衰落與巴黎的崛起事實上已是長期趨勢,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其經濟一直在受到困擾。一些企業,尤其是那些國際化企業,對在英國長期投資有些猶豫不決,畢竟其與歐盟的貿易關係仍不確定。一些公司甚至乾脆放棄倫敦證券交易所,比如瑞安航空,它最終選擇在都柏林上市,以確保仍然留在歐盟境內。
同樣,英國經濟低迷也對其貨幣-英鎊匯率帶來壓力,自2016年初(英國退歐公投之年)以來,英鎊兌歐元匯率下跌了16%,其中,僅在今年就下跌了4.6%。
不過,巴黎股市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都歸功於其奢侈品行業巨頭。開雲集團(Kering)、愛馬仕(Hermès),歐萊雅(L’Oréal),尤其是路易威登酩軒集團(LVMH),是近年來巴黎證券交易所股市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2021年2月,全球最大奢侈品行業巨頭LVMH一舉成為歐洲最大的上市公司。該集團目前的市值為3500億歐元。
02
法國醫療化驗行業發動無限期罷工

法新社報道,因2023年社保預算案而與政府角力一個月後,法國化驗所聯合會決定採取進一步行動,號召全法醫療化驗所從11月14日起發動無限期罷工。
法國政府推出的2023年社保預算案規定,化驗系統將於2023年節約2.5億歐元,即降低收費導致社保報銷費減少,實現醫療費用的節約。自由行醫的化驗員擔心由此長期降低化驗收費,表示反對並提出替換辦法:針對化驗系統在新冠病毒檢測中額外獲利,國家2023年從化驗費中收取2.5億歐元的「額外稅」(taxe exceptionnelle)。
政府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化驗所聯合會採取警告行動,停止向全法新冠檢測資料平臺SI-DEP傳送每天的檢測結果,在一週的時間內影響了法國的疫情追蹤。
化驗所聯合會這一警告性行動沒有取得效果,11月7日在與醫保局(Assurance maladie)談判失敗後,聯合會宣佈從11月14日開始大罷工。此次罷工將至少持續3天,此後可能還會延長。
03
法國已接待逾十萬烏克蘭難民 支出達5.79億歐元

法新社報道,國民議會議員斯特拉·杜邦(Stella Dupont)和馬修·勒費弗爾(Mathieu Lefèvre)14日公佈了一份有關法國接待烏克蘭難民的報告。根據該報告,自今年2月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以來,法國已經接收了大約10.6萬名烏克蘭難民,這一數字接近總統馬克宏去年3月設定的目標。
內政部表示,在2022年有關「移民、庇護和融合」工作預算中,「估計用於接收烏克蘭難民的費用支出達5.79億歐元,」包括「3.092億歐元用於安置住宿、2.422億歐元的補助以及1380萬歐元的社會援助」。但這筆支出還沒有算上來自領土凝聚力部(Cohésion des territoires)預算的4000萬至6000萬歐元的住宿安置以及那些接待烏克蘭難民的法國家庭每月150歐元的「補助」。
04
「護主」心切 法國電視主持人辱罵議員

法新社報道,法國電視訊道C8主持人阿努納(Cyril Hanouna)在主持的節目中當面辱罵極左政黨「不屈的法蘭西」議員布瓦亞爾(Louis Boyard)後,國民議會議長波恩-皮維(Yaël Braun-Pivet)13日呼籲,所有人都要站出來,反對辯論中的失控行為。
阿努納13日晚在Twitter上表示,「我唯一感到抱歉的是辱罵了他,這不是好的表率」。「餘下的,我沒什麼可抱歉的,我將繼續維護朋友們的名譽」。這裡「朋友們的名譽」指的是事發的起因,當時布瓦亞爾在節目上指責了富豪博羅雷(Vincent Bolloré)。
事發時,阿努納主持的節目正在討論法國允許裝載著難民的人道救援船「海洋維京」號靠岸的事,布瓦亞爾作為嘉賓指責說,法國「最富有的五個富豪……導致非洲貧困」。他提到了博羅雷,很快,布瓦亞爾與阿努納唇槍舌劍,阿努納罵布瓦亞爾是「蠢貨」、「小丑」、「廢物」,最後又衝出一句「你就是坨屎」。布瓦亞爾起身離開電視節目現場,現場觀眾喝起倒彩。
「不屈的法蘭西」議會黨團向法國影音和數字傳播監管局(Arcom)提出申訴,布瓦亞爾11日要求國民議會組成調查委員會,對博羅雷干預自己掌控的媒體的情況作出調查。
歐洲要聞
01
歐洲議會和各成員國就歐盟2023年預算達成一致

綜合德新社、德國《世界報》網站報道,歐洲議會和成員國15日就2023年的歐盟新預算達成一致。新預算計劃提供更多資金來應對通貨膨脹、新冠危機以及俄烏戰爭帶來的影響。2023年計劃投資超1860億歐元。
根據歐洲議會的一份聲明,新預算將提供比歐委會原計劃多10億歐元的資金用於應對當前的危機,包括烏克蘭戰爭的後果以及從新冠疫情中進一步復甦。
據報道,上週末,由於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分歧,談判不得不中斷。爭議包括歐洲議會要求增加近170個新工作崗位。鑑於高通脹,歐盟國家呼籲限制額外支出。最終,協議規定明年可規劃1866億歐元。
原則上,2023年預算仍需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和部長會議上得到確認,但這被認為只是一種形式。
02
英國決定落實造艦計劃以「應對俄羅斯威脅」

新華社訊息,英國首相蘇納克15日確認,為應對「俄羅斯威脅」,將落實一項造艦計劃,再建5艘26型大型多用途護衛艦,預期最晚本世紀30年代中期完工。
新護衛艦訂單總額42億英鎊,交由軍工企業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完成。英國政府起初計劃建造13艘26型護衛艦,2015年削減至8艘,其中3艘已經開始建造,剩餘5艘待建。
26型護衛艦滿載排水量接近7000噸,具備較強反潛作戰能力,可以保護英國海基核威懾力量免遭敵方潛艇攻擊。
唐寧街10號發表聲明說,「面對俄羅斯威脅上升局面,英國及其盟友正採取措施促進安全」。除了向烏克蘭提供支援,英國也將利用自身專業技能保護本國和盟友,「包含打造下一代英國戰艦」。
蘇納克14日抵達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計劃會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03
歐盟授權德國國有化俄羅斯能源集團

據法媒14日報道,繼Uniper之後,德國即將對另一家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德國子公司進行國有化。歐盟委員會批准了2.256億歐元的國家援助,允許德國100%控制天然氣進口商SEFE。
歐盟反壟斷部門在聲明中說:「該決定的目的是保障德國天然氣供應安全」。SEFE佔據德國14%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該公司還擁有並經營著服務於德國市場的28%的儲氣庫,並且在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經營天然氣管道。
SEFE被認為對德國能源系統至關重要,在2022年4月,即俄烏衝突開始後的兩個月,被置於德國政府的監管之下。
04
法意關係緊張 馬塔雷拉罕見公開干預

Politico.eu網站報道,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14日親自出面,就接收移民問題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電話。兩國總統辦公室發佈的聯合聲明稱,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兩國關係「非常重要」,需要在雙邊領域和歐盟內部進行全面合作。
憲法規定,當政府垮臺時總統有權介入。此次馬塔雷拉公開介入平息總理梅洛尼與馬克宏政府間的不和並不尋常。
上週,一艘移民船被義大利拒絕後安置在了法國土倫港,此後法國凍結了3500名移民安置計劃,並宣佈增加邊境管控。此後,西班牙和德國站在了法國這一邊,義大利被歐盟主要經濟體孤立。德國駐義大利大使發佈Twitter稱,慈善組織在海上營救了數百名移民,這「值得我們的認可與支持」。歐盟官員還召集各國內政部長召開特別會議,試圖緩解緊張局勢。
梅洛尼一直以來都表現出反法立場,並表示她將要求滿足義大利在歐盟的利益。兩週前,她與馬克宏會面並承諾合作,但官員們預測可能會在移民等問題上產生衝突。
05
俄羅斯將提高糧食出口配額

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副總理阿布拉姆琴科(Viktoria Abramchenko)14日在社交媒體上說,2023年2月15日至6月30日期間,俄羅斯向境外(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除外)出口糧食配額將增加到2550萬噸。
他表示,俄羅斯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超過1.5億噸,打破歷史紀錄。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可增加出口。俄羅斯將努力減少向國際市場出口的障礙。出口的糧食包括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2022年俄小麥出口配額為800萬噸,黑麥、大麥和玉米出口配額為300萬噸。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由於西方制裁,俄羅斯面臨銀行結算、保險和航運方面諸多障礙,俄糧食和化肥無法暢通進入國際市場。
(歐洲時報網、歐洲時報微博,音訊製作:林守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