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聽要聞
法國要聞
01
法國上調法定最高房貸利率
法新社報道,法國《憲報》12月28日發佈通知,從1月1日起20年以上法定最高房貸利率(taux d’usure)從3.05%上調到3.57%。
規定法定最高房貸利率是為了保護個人,避免接受超高利率的貸款。這個利率是算入住房貸款、保險費和手續費後的總的貸款利率。法蘭西銀行每個季度都要依照各銀行前三個月實施的實際利率計算一次,用實際利率的平均數再加一個平均數的三分之一獲得。有多少類型房貸,就有多少個最高房貸利率。
10年以下房貸的法定最高利率1月1日起從3.03%上調到3.41%,10-20年期房貸的法定最高利率從3.03%上調到3.53%。
法蘭西銀行的公告稱,這個調幅很正常,接近上一次10月份的調幅。「2022年仍是有利於申請房貸的一年」,初步統計全年家庭房貸增加了5.7%。公告還說,「(法國的房貸)利率條件是歐元區大國中最有吸引力的,也是最安全的」。
今年夏天公佈的法定最高房貸利率曾遭各方批評,尤其是房貸經濟人的批評,認為這會讓大部分人無力貸款。10月1日公佈新的法定最高房貸利率時,法蘭西銀行強調,「不必也不希望太高的調幅」,因為上調法定最高房貸利率必然推升新申請的房貸的利率。
自今年春天以來,法國房貸利率上升明顯。為了壓制通膨,歐洲央行改變貨幣政策上調指導利率,其他銀行跟著也上調所有貸款利率。各種期限的貸款混在一起看,法國11月平均房貸利率為2.25%,是7年來的一個高點。2021年11月的時候,這個數字僅為1.06%。
02
法國傳統紅色郵票將在2023年消失 快信靠線上投遞

從2023年1月1日開始,法國傳統的「一日達」紅色紙質郵票將不再出售,它將全面電子化成為「e-lettre rouge」。
法媒huffingtonpost報道,這標誌著法國郵政(La poste)傳統郵寄時代的結束。從1月2日起,如果想發送次日達的緊急郵件,就需要使用一種名為「紅色電子信件e-lettre rouge」的新混合服務。具體來說,這項服務會列印郵寄者的郵件,並將其放入信封,蓋章並分發郵寄。
為此,郵件者須訪問laposte.fr網站,在網站上「編輯信件內容「或「上傳清晰的手寫信掃描件/電子檔案」,第二天便會由「最靠近收件人」的郵局,在「內容保密的情況下」進行列印和投遞。但是要注意,相關信件不得超過三張紙,並且必須在前一天晚上八點之前寄出。對於不會使用電子設備和遠離網路的人群,則可以到郵局通過櫃檯或自動機器,在工作人員幫助下進行一日達信件的投遞。
為什麼取締著名的紅色郵票?法國郵政部門表示,是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事實上,儘管紅色郵票的使用在14年中減少了14倍,但郵政部門仍然在使用飛機、卡車和貨車對其進行運輸,這些都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壓力。
家裡還有紅色郵票的法國人也不用擔心,它們還能被繼續使用,但郵件不再是次日達,而是在三天內送達。
03
法國加碼補貼電動腳踏車

法國政府27日宣佈,將在2023年更新和加強對購買電動腳踏車者的援助。
綜合法新社、《赫芬頓郵報》報道,目前在法國,無論是否同時在接受地方援助,所有年收入低於13489歐元的人買電動腳踏車時都可以獲得300歐元的補助。為了惠及更多人,政府決定將收入上限提高到14089歐元。
為了鼓勵低收入群體和殘疾人群體買電動腳踏車,法國政府將可獲得400歐元的補助人員的稅收收入門檻從6300歐元提高到6358歐元。此外,這些低收入者還可以享受150歐元的獎金,用於購買非電動腳踏車。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獲得補助,除了證明收入符合規定外,還必須滿足一些標準:比如腳踏車要是新的,電池中不能含鉛。腳踏車的車架上還必須刻上一個識別符號,購買後的一年內不得轉售。
04
法國新創企業數量有望在2022年創紀錄

法國《回聲報》(Les Echos)報道,根據INSEE發佈的最新統計資料,今年前11個月有近98.08萬家新創企業註冊,其中包括62%的微型企業。2022年,法國新創企業數量應該能突破100萬家大關。
受微型企業機制(+2.4%)和公司創立(+5%)的推動,11月新註冊企業數量同比增加了1.7%。相反,新創傳統獨資個體企業數量則出現大幅回落(-8.8%)。
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隨著電子商務的爆炸式增長,新的快遞服務出現為企業創建提供了支持,不過,現在已是時過境遷。如今,交通運輸和倉儲行業身陷困境(同比大減35%),相反,「商業顧問和其他管理類顧問行業」(+18%)、「家政服務」(+19%)和「資訊和通訊」業務類則推動新創企業增多。
「這更像是一場工作革命,而不是自主創業。對於打工者來說,這代表一種覺醒。年輕人尤其希望把幸福和個人發展放在首位,這需要更多的自主權,這是另一種工作方式。如今,每天有3500家個體經營公司成立,而在2009年僅有為1000家。」個體企業主聯盟主席胡雷爾(François Hurel)表示。
雖然這一趨勢反映了民眾的心態變化,不過,對經濟的影響就不那麼明顯了。「很難知道創辦企業充滿活力是否能推動增長,其中一些新創企業只能提供工資補充,」全球貿易信用保險集團科法斯(Coface)經濟學家費爾南德斯(Bruno de Moura Fernandes)指出。「法國是歐洲唯一經歷這種動態趨勢的國家。在其他地方,公司數量穩定或有所減少。」
此外,企業倒閉在成立時間較短的企業中屢見不鮮。根據全國商事法院書記員委員會的資料,自2022年7月至10月間,在註銷公司中,幾乎有四分之一成立時間不到三年,即在疫情期間創辦。
05
法國氣候變化導致滑雪場半數雪道被迫關閉

法新社報道,「法蘭西冰雪世界」(DSF)工會負責人海諾(Laurent Reynaud)12月27日透露,因為最近幾天氣溫偏高,加上降雨,法國各地滑雪場受到極大影響,特別是低海拔山區的滑雪場情況尤其嚴重,全法有半數雪道關閉。
今年聖誕節,法國的天氣特別溫暖,氣溫高過正常水平,是二戰結束以來氣溫第二高的聖誕節。海諾說,「因為過去的一波寒潮和降雪,聖誕節假期滑雪場情況不錯,但從剛剛過去的週末開始,氣溫偏高,加上降雨,一半雪道不得不關閉」。
南阿爾卑斯山區四分之三雪道開放,北阿爾卑斯山區(尤其是薩瓦地區)情況更好,但其他山區、如比利牛斯山區只有四分之一雪道開放,孚日山區和汝拉山區開放的雪道更是不到四分之一。因此,包括La Pierre-Saint Martin(大西洋比利牛斯省)、Saint Pierre de Chartreuse(伊澤爾省)、Le Planolet(伊澤爾省)、Semnoz(上薩瓦省)、Le Tanet(孚日省)和Croix de Bauzon (中央高原)在內的眾多滑雪場最近幾天不得不關閉。
比利牛斯山區30個滑雪場關了十幾個,開放的滑雪場中,大部分雪道也關閉。孚日省Le Schnepfenried滑雪場17個雪道只開了1個,該滑雪場的雪道在海拔1000米到1260米之間。
06
12月前半月公共照明用電大減

法新社報道,電力輸送網管理公司Enedis於12月27日指出,全法每晚午夜到次日凌晨4點的公共照明用電,12月前半個月出現歷史性下降,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0%。
該公司當天發佈公告稱,「2022年12月前15天公共照明耗電量出現歷史性下降,(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20%」,這個「降幅非常大,是公司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降幅」。這一現象和各地方政府為節約用電做出的努力分不開,68%的法國市鎮長表示已經採取措施,取消自己市鎮的公共照明。
公告稱,公共照明耗電量平均佔法國各城鎮總耗電的41%,「全國有1100萬個照明點,耗電1300兆瓦」。11月底,法國政府曾給各省省長髮通函,要求他們為各自省份可能斷電做出規劃和準備。斷電可能涉及全法60%的居民,但關鍵的部門和電力使用者的用電會得到保證。
歐洲要聞
01
俄羅斯禁止向使用「價格上限」的國家出售石油

12月27日,莫斯科宣佈決定,從明年2月1日起,禁止向使用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的國家出售石油。12月初,歐盟、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將俄羅斯石油的價格上限設定為每桶60美元。
法國《回聲報》(Les Echos)報道,「禁止向外國法人和其他個體運送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前提是如果他們使用西方設定的最高價格上限購買,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7日簽署的一項法令中寫道。該法令規定,這項措施計劃為期五個月,「直至2023年7月1日」。法令還指出,只有普京本人做出「特別決定」,才能允許將俄羅斯石油輸送到最近幾周實施「價格上限」的一個或多個國家。
12月初,歐盟27個成員國、西方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經過數月的談判,最終就針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上限定為每桶60美元達成一致。
事實上,只有俄羅斯以等於或低於60美元的價格出售的石油才能繼續交付。超出此上限價格,禁止企業向其提供海上運輸服務(貨運、保險等)。這種措施的目的是要阻止莫斯科獲取大量收入來資助其對烏克蘭展開的軍事行動。
然而,根據許多觀察人士的說法,俄羅斯石油(來自烏拉爾的原油)的價格走勢目前圍繞在65美元上下波動,僅略高於西方設定的上限,這就意味著該措施在短期內帶來的實際影響有限。因此,在石油價格上限措施推出之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就曾為西方盟友的「弱勢立場」感到遺憾。
02
西班牙政府宣佈價值100億歐元計劃應對通脹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當地時間27日宣佈一項價值100億歐元的援助計劃,以緩解國內通脹壓力。
中新社援引歐洲新聞電視台、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道,桑切斯當天宣佈的計劃內容包括:為年收入低於2.7萬歐元的約420萬戶家庭各發放200歐元的一次性補貼、暫時降低麵包和蔬菜等基本食品的增值稅、延長電力和天然氣費用的稅收優惠等。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西班牙政府宣佈了多項援助計劃,以幫助國內民眾應對通貨膨脹飆升。路透社稱,桑切斯27日宣佈的計劃使今年以來該國相關援助計劃總額達到450億歐元。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本月14日公佈的資料顯示,該國11月的通貨膨脹率為6.8%。這項資料創該國自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也為歐盟27國中的最低值。路透社指出,西班牙通脹減緩得益於電力價格顯著下降,但不斷上漲的食品價格仍然困擾民眾。
桑切斯27日說,政府迄今宣佈的各項援助計劃幫助國家實現強勁的經濟增長,預計西班牙今年的經濟漲幅將超過5%,高於政府此前預測資料。
03
英媒:威爾士或有數千枚未引爆的二戰炸彈

英國威爾士可能有數千枚未引爆的二戰炸彈,緊急服務部門每年要受理多達20起相關報警。
英國BBC報道,鑑於沿海城鎮卡迪夫和斯旺西曾是德軍的主要打擊目標,那些未引爆的二戰炸彈很可能都分佈在這些地方。
1941年,威爾士成為二戰主要戰場。卡迪夫,特別是斯旺西是關鍵目標,除了沿海工業之外,這裡還提供了通往英格蘭西北部的無防禦路線。
歷史學家史蒂夫·戴指出,威爾士可能遭遇了743次空襲,每次空襲都投下了3-5萬枚炸彈,可能還有數千枚尚未引爆。
20世紀50年代,每年能發現大約80枚未引爆的炸彈,所以在威爾士,現在每年接到約20起未引爆炸彈報警也並不意外。
04
義大利起泡酒產量接近10億瓶 出口創紀錄

通貨膨脹並沒有阻止人們飲酒的慾望:義大利製造的起泡酒正成為節日餐桌上的「明星」。根據義大利葡萄酒聯合會觀察委員會和義大利農業和食品市場研究所對節日起泡酒消費的分析,在聖誕節和元旦期間,將有3.41億瓶義大利起泡酒被開瓶,其中在義大利消費的起泡酒約為9500萬瓶,而最重要的是在國外的銷售,已經佔據總銷量的3/4。
綜合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安莎社報道,對於義大利起泡酒行業,2022年將以創紀錄的銷售水平收尾。最新資料顯示,義大利起泡酒的產量已經接近10億瓶(9.7億瓶),價值28.5億歐元,其中約20億歐元的產值為出口所創。
據了解,推動出口增長的主要是美國、英國和德國等主要市場的需求增加。此外,加拿大、瑞典、日本、東歐和法國等成熟和新興市場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這些市場越來越青睞義大利起泡酒(在香檳之國法國的銷售量增長+25%)。
根據義大利葡萄酒聯合會觀察委員會和義大利農業和食品市場研究的估計,普羅塞克起泡酒在節日期間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其產量現在已經達到義大利瓶裝起泡酒的70%,其出口的快速增長正使其成為世界上銷售最多的義大利食品,預計2022年的總產值將超過16億歐元。
05
絕境求生!西班牙沒落村莊拍裸體日曆引流

幾十年來,位於西班牙南部的Peña Zafra de Abajo村一直在努力應對人員外流的問題,近日,這個小村莊可能找到了一個獨特的反擊策略——脫掉衣服,拯救村莊。
英國《衛報》報道,「當我提出裸體日曆的想法時,人們說,‘你瘋了嗎?’」露西亞·尼可拉斯說,她領導著這個村莊的居民協會。「但我認為這是一種讓我們出名的方式,可以展示我們這個擁有16名居民的小村莊。」
今年9月,終於有足夠多的居民願意參與,為期三天的拍攝活動正式開啟。村民們製作出2023年的日曆,並在日曆中巧妙地展現了穆爾西亞地區村莊的景觀和傳統。
例如,日曆10月份那頁展現了尼可拉斯祖父曾擁有的一幢已有200年曆史的房子,如今這裡現在是村莊唯一的釀酒廠,而11月份則拍攝的是當地農民胡安喬——他與各種各樣的南瓜合影留念。
日曆上無可爭議的明星是佩德羅·桑切斯。這位村子裡最年長的老人,他已經100歲了,光著膀子,面帶微笑地舉著一個博塔酒囊。他的照片被印在12月上,照片中他顯得風度翩翩。尼可拉斯的網站表示:「他是第一個說‘好的’的人。」
自推出以來,這款售價9歐元的日曆收到了來自西班牙各地,甚至遠至墨西哥的訂單。尼可拉斯表示:「我們已經賣出了近400本。我們最初印製了200本,本以為最後會把多餘的都送出去,但沒想到被搶購一空了。」
居民們已經開始規劃2024年的日曆,急切地提出各種想法,從裸體馬槽場景到向早已不復存在的農村職業致敬。尼可拉斯網站表示:「那些沒有參與的人最後都後悔了。我們已經有了一份明年報名的名單。」
06
英國人每年向海外匯款數十億英鎊 奈及利亞最高,印度排第二

據世界銀行估計,英國人每年向海外匯款數十億英鎊,前殖民地是最主要的匯款目的地,以奈及利亞為首,每年接收逾40億英鎊來自英國的匯款,緊隨其後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英國《衛報》報道,歐盟國家也是英國人向海外匯款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每年有超過10億英鎊流向波蘭,法國和德國接收的匯款規模也差不多。
這些資金對發展中經濟體極為重要,甚至遠遠超過了外國援助。但最近,由於英國食品和能源價格持續飆升,向海外匯款變得愈加困難。
據全球支付公司WorldRemit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生活成本上升,40%經常向海外匯款的英國人匯款的次數變少,53%的人說他們的可支配收入最近幾個月大大減少了。
劍橋大學研究員里士滿·埃維博士指出,許多移民正面臨雙重打擊。他說,俄烏衝突以來,發展中國家物價上漲,但一些移民自己也面臨通脹和生活成本危機的衝擊。「在某些文化中,(寄錢)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變得非常富有,也照樣會惦記家人。」他說。
埃維和妻子女兒生活在劍橋,他自己也會向迦納的老家匯款,但現在每月電費增加了一倍多,他不得不減少一些相對「奢侈」的支出,比如帶妻子外出就餐。「我寄錢回老家的頻率越來越高,因為迦納的經濟形勢比英國還要糟,但這裡的生活也面臨著壓力。」他說。
傳統的匯款機構通常會收取很高的手續費,埃維透露,這也影響了人們寄錢回家的能力。「如果需要支付更高的手續費,能寄回家的錢就會大大減少。」
(歐洲時報網、歐洲時報微博,音訊製作:chu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