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在東京」第135篇原創文章 | 6391字
2021.3.10 | 寫於東京
大家好,我是定居在東京的上海人老蔡。
生育率這個問題最近很火,不論是中日韓還是其他歐美國家,生育率在近幾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韓國生育率甚至跌破了1,破了人類歷史記錄,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也絕對屬於「先行者」之一了。二戰結束後和90年代泡沫經濟崩盤後,日本經歷過兩次比較大的出生率暴跌,具體資料見下圖,目前綜合生育率大約維持在1.36左右,是典型的少子化國家之一。而中國目前也在朝著這個趨勢發展,不婚、晚婚、不育、晚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了,也讓我這個80後感嘆時代真的變了。


碰巧,女兒昨天放學回家,帶回來了一本《東京子育て応援ブック》,也就是東京養娃支援手冊,裡面完整的記錄了東京都政府,在挽救少子化方面做出的努力。記得安倍在幾年前的國會辯論上說過,作為日本政府沒有辦法逼著大家去多生孩子,但是一定會為想生孩子的家庭努力營造一個適合生娃的環境。那麼,以下就是他們所做出的具體行動,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借鑑參考學習的地方,文末有我自己在日本生活的實際感受。
不過,以下只針對東京都,並不是全日本都一樣,我也沒有在東京以外的地方生活過,所以本篇文章也只是一種管中窺豹,只能從我身邊實際感受到的來寫。


《東京子育て応援ブック》,東京養娃支援手冊,針對的是在東京都生活著的有孩子的家庭,從寶寶剛出生到高中畢業成年階段的全部支援。一共分為7大部分,從孩子玩樂學習的場所、家庭育兒幫助、學習支援、資金支援、工作支援、居住支援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援助,最後提供了7種不同的官方諮詢方式,有需要申請的朋友可以直接去諮詢。

1 子供の居場所を探したい
(想為孩子找活動場所)
2 子育てをサポートしてほしい
(想要育兒方面的幫助)
3 子供の勉強をみてほしい
(想要孩子學習方面的幫助)
4 お金のサポートを受けたい
(想拿資金方面的援助)
5 仕事を探したい
(生育後想找工作)
6 住まいを探したい
(想找居住的地方)
7 相談したい
(想和官方溝通)
日語的表達方式和中文有很多不一樣,很多日語用語也沒法完美的轉化成中文,我也不是科班出身,日語都是自學的,各位看個大概意思就行,有翻譯不對的見諒。

第一、政府提供給孩子的活動場所

1 子育てひろば
育兒廣場,針對就學前兒童。政府設立了公共區域,供0到3歲的寶寶和家長免費利用。裡面可以進行一系列的親子活動、育兒講座、交媽媽友、和解答育兒方面的問題。
2 兒童館
所有0到18歲的孩子與家長都可免費利用。在東京各個區內,基本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個政府建造的免費兒童館,普遍不大,但是很乾淨,有各種各樣的設備、設施、書籍等等。
說起兒童館我真是太熟了,女兒以前上幼稚園時,每天放學後天天都會有很多同學和他們的媽媽們一起去兒童館各種瘋玩,那時候我也閒,天天和她們一起交流,可以說,我公眾號早期關於孩子教育的文章靈感來源就是這些地方和這些媽媽們。

曾經在世田谷區某兒童館裡舉辦的小活動
小朋友和家長們都會自發主動收拾乾淨再走
還有媽媽跑過來和我說謝謝我陪她孩子玩

3 學童俱樂部,放課後兒童教室
這兩個針對的是小學就學後的孩子,因為日本學校放學時間普遍很早,所以這些地方都用來解決課後這幾小時用,可以在這裡和別的小朋友們一起做作業、運動、參加活動等等,但兩者略微有些區別。
學童俱樂部針對的是白天爸媽都需要上班,沒人帶娃的孩子,有常勤職員簡單照看,如果孩子不出席會聯絡家長(起到一個讓家長放心的作用),需要支付一點點費用;
放課後兒童教室是自由式,想來就來,也不要錢,隨便孩子自己玩、學習、運動、文化活動等等,有志願者在裡面照看。
4 其他組織提供的場所
書上說,東京都內有非常多為支援家庭而建立的非營利組織(NPO),上面列了幾個例子,比如舉辦親子活動的NPO,帶孩子出去短途旅遊的NPO,給初中高中生專門設立的讀書、體育、玩音樂的NPO,專業做兒童食堂的子供食堂NPO等等。因為這些組織和活動分佈在各個地區,所以帶娃頭疼的爸媽可以具體聯繫你身邊最近的組織,找有興趣的來參加。

第二、關於育兒方面的幫助

1 家庭援助中心
這個中心,將想要幫助別人的人,和想要接受別人幫助的人撮合在一起,互幫互助。自己有時間就幫別人帶帶孩子,自己沒時間就讓別人幫忙帶。基本可以視為主婦間的互幫互助,在實際加入時需要成為指定會員。
比如孩子接送時或者託管時需要幫忙,比如接送孩子去保育設施或者學童俱樂部,放學後或者放假時的託管,參加婚禮葬禮或者看病時的託管,外出時的一時託管等等。
2 一時託管
也就是臨時託管,針對的是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託管內容和上面差不多,但它是政府官方組織的託管(上面提到的家庭援助中心是媽媽們互相幫忙的託管。)需要事前申請和抽選才能申請到資格。

3 短期停留(short stay)
因為各種情況下,家長臨時不能帶孩子時,可以申請這個短期停留,最多可以讓孩子住7天,全託。媽媽生二胎三胎時一般需要住院一週以內,如果家裡人沒人帶孩子,一般就選擇這種短期停留了,需要付費申請。
4 傍晚停留(twilight stay)
因為工作或者醫院療養等在晚間不能帶孩子的情況下,可以申請這個。提供專用設施,從下午5點到晚上10點間給孩子提供託管服務,提供晚飯和洗澡,也要付費。
5 病兒保育
如果孩子生病,或者在恢復期,無法參加學校時可以提供短期託管服務,也要付費申請。
6 產前產後支援幫手
在媽媽產前產後期間,政府可以派遣幫手到家中,幫忙打理一些家事,比如做飯、收拾、掃除、整理、洗滌、代買、換尿布、照顧孩子等等,需要支付一定費用,並且去區政府申請。
7 單親家庭幫助服務
針對單親家庭,對家務和育兒產生困難的家庭,會派遣有援助資格的專業人士來家裡幫忙,同樣需要去區政府詳細諮詢申請。

第三、關於孩子學習方面的援助

1 兒童學習生活支援事業
針對沒辦法在家裡好好學習的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給這些想要養成學習習慣的孩子提供一個除了家庭學校之外的學習之地。比如放課後、週末、複習、給退學的孩子提供支援等等。
2 放課後子供教室
所有孩子免費利用,和之前提到的一樣,在教室裡還會有各種活動,提供比如作業指導、英語學習、實驗室學習、圍棋將棋教室、壘球足球獨輪車等等運動項目。
3 地域未來塾
中小學生都可以免費利用。會有大學生或者教員,給來的孩子們提供自學自習的輔助,或者會有一起授課形式的補習教室等等,但每個區會有所不同。

第四 資金方面的援助

1 兒童手當
手當即補貼,從0歲到15歲的所有孩子,都能拿到每個月政府給的補貼,拿滿15年整,包括拿到長期簽證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孩子。金額會因為年齡,家庭孩子數量,家長收入而改變。一般情況下,每個孩子一個月能領取1萬或者1.5萬日元左右。具體領多少,我之前的文章裡寫過,可以看看:每年給日本交這麼多稅,到底能享受什麼福利。
2 兒童撫養手當
在兒童手當的前提下,如果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能拿到這個補貼,年齡到18歲為止,如果是殘障兒童則到20歲。也有家長所得限制,即家長年收入超過某個數值後無法申請此補貼。
3 兒童育成手當
同樣針對單親家庭,但這個補助是給家長的,補貼給東京都內居住的單親家庭家長,如果家裡有不超18週歲的殘障兒童就能申請此補貼,也有家長的所得限制。
如果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殘障,則還有特別兒童撫養手當、障害兒福祉手當、障害兒童育成手當等等。

4 三種兒童醫療費助成制度
即兒童醫療費用全額補貼制度,分為乳幼兒學齡前兒童補貼、義務教育就學兒補貼、單親家庭等補貼三種。15歲前全東京所有孩子幾乎所有醫藥費全免。如果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則是18歲前全免;如果是殘障孩子,則20歲前全免。這個在以前的文章:9500字詳解日本醫保制度中提到過。
務必注意的是,並不是全日本都能免費,不同的城市免費的年齡段不一樣。具體到幾歲免費,務必查詢你所在區或市的官網。
5 四種貸款制度
受験生支援貸款,針對為了考高中或者大學的中學3年級和高中3年級學生參加補習班的貸款,沒有利息。在考取高中或者大學後,貸款額免除,不用還了。同樣有家庭收入所得限制,超過一定收入後無法申請,只針對經濟不好的家庭。
教育支援貸款,針對高中或大學入學的孩子的學費貸款,需要教育法制定的高中或大學,同樣有家庭收入所得限制。
母子或父子福祉貸款,針對單親家庭家長的貸款,家裡有不滿20歲孩子的家長可以申請這個貸款,用於生活費、搬家費、就學就職等。
女性福祉貸款,這個貸款只有東京都有,針對沒有配偶但需要撫養他人的女性,一部分情況下有所得限制。

第五、求職方面的幫助

1 ハローワーク(hellowork)
hellowork,也叫公共職業安定所,相當於是日本政府官方的職業介紹所,針對所有想要找工作的人,提供全部免費的職業介紹資訊。
2 mother’s hellowork
針對生完孩子還想工作的主婦們的職業介紹服務,因為主婦的特殊性,所以會介紹適合一邊帶娃一邊工作的那種工作,還有媽媽角可以提供各種情報。東京都內有3個媽媽求職所,和7個媽媽角,有需求的媽媽需要具體去問。
3 東京職業中心
同樣免費,關於職業方面的一站式諮詢中心。
4 公共職業訓練
可以在這裡獲得再就職所需要的技能,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提供孩子5天內的保育託管服務。有三個月技能學習,5天技能學習,網上技能學習等不同課程,還有單親家庭家長的針對性職業訓練等等。

5 針對單親家庭的各種各樣事業幫助
這裡實在太多,兩頁全部都是針對單親家庭的各種援助。我們不是單親家庭,就不詳細寫了,比如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學習營養師、介護、齒科助手等等資格時,可以拿到幾十萬円的補貼等等。

第六、住房上的援助

1 都營住宅
針對為住房問題發愁的東京都內夫婦提供低廉房租的住宅,需要抽選搖號。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個子女的、拿生活補助的低收入家庭等等,抽中概率更高。房租一般會比普通租房便宜,不需要禮金、更新費、中介費等,一年四次募集。
2 公社住宅
即東京都住宅供給公社,主要為夫婦家庭對象提供的住宅,會對帶孩子的家庭更加友好的那種針對性住宅,也有入住時的負擔減輕制度,符合條件的房租3年打8折。有孩子的家庭和新婚夫婦優先受理,需要審查收入。

3 東京都子育支援住宅
在東京有一部分住宅提供對孩子的支援設施或服務,專門打造成適合養娃的住宅。比如符合這種標準的住宅,室內各種角都會有防撞,玄關會設置童車放置場等等。
4 居住支援法人,居住支援協議會等
住房方面有困難找他們諮詢就對了。

第七、七種諮詢中心

針對不同情況,東京都有七種不同的諮詢中心和方式。
1 子供家庭支援中心。主要諮詢育兒和家庭方面的任何問題,上面所有服務,如果有需要的都可以找他們諮詢。
2 保健所,保健中心。主要諮詢和受理新生兒相關的一切,比如寶寶的健康診斷、育兒諮詢、預防接種、家庭訪問、過敏諮詢等等。生孩子的母子手賬也是這裡領的哦,我以前的文章裡也提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在日本生孩子的福利、流程、細節。
3 子供健康相談室(電話形式)。關於孩子的健康,急救等等,有專業看護士和保健師回答問題。
4 よいこに(好孩子)電話相談室。針對養育18歲未滿的孩子的各種諮詢服務,育兒方面有困難的可以打這個電話。比如孩子怎麼還不會說話,孩子怎麼不乖,帶娃太累了等等話題都能找他們交流。
5 子ごころ、親ごころ相談。和上面一樣,但這是在line上的線上諮詢,不用打電話,直接掃碼就能加好友諮詢。

6 兒童相談中心,兒童相談所。這個是針對孩子的諮詢中心(之前的都是家長),類似於心理輔導室一樣的存在,如果孩子有任何不舒服不愉快,都可以去這裡諮詢,有專業的心理醫生對應。對孩子來說,比如家長生病、去世、離婚後心理無法接受、校園霸凌、等等各種小孩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都可以去這裡諮詢,並且孩子的親人,甚至學校的老師都可以去。孩子身心健康是政府最最重視的一塊。
7 東京都單親家庭支援中心。針對單親家庭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在這裡諮詢,比如生活上的苦惱、孩子教育的不安、離婚前後的法律問題、就職支援、領取補助等等。

最後還附上了一個援助APP,裡面會有和育兒相關的各種優惠券可供家長們使用。以上就是這本手冊的全部內容了。

這本手冊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援助,不論是考慮得到的地方,考慮不到的地方,都有著不錯的對應,基本可以讓一個想生娃又各方面焦慮的媽媽減少大部分的焦慮。當然,最終生不生的決定權還是在自己,正如安倍所說的那樣,他們一定會盡力提供一個良好的生育環境,讓想生孩子的家庭少一點困擾。不過因為目前日本適齡生育的總人口本身就少,也就是可以生孩子的爸媽總體少了,那生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更少,所以預計短期內生育率依舊不可能提高。
說來也奇怪,本來我們還在上海的時候真的不打算再生二胎了,孩子學業壓力太大,養孩子的成本也非常高,還得給孩子準備婚房,還要擔心孩子的疫苗或者食品安全等等。說實話,我完全可以理解現在不想生孩子或者不想生二胎的人(只是沒想到有這麼多人不想生了,我們那個年代還是少部分)。在B站看到關於生育率下降的視訊,滿螢幕打的都是「好!」,現在的年輕人生育觀已經和我們這年代的不一樣了。

B站作為年輕人的主戰場,關於低生育率現象的視訊上居然出現了這麼多拍手叫好的彈幕,真的感嘆時代變了。
來了日本之後切切實實的感受到,這裡真的孩子很少,但也感受得到政府在花很大的精力鼓勵大家生孩子。我還記得剛來東京時去給女兒報幼稚園,那公立幼稚園一年只招30人,當時還擔心報不進去。去了才發現居然一年30人都招不滿。那個幼稚園設施都快上百年了,但是除了設施老舊以外就沒缺點了,各個地方都非常乾淨,最讓人感動的是,校長、老師和家長都非常友善,完全沒有因為我們不是日本人而對我女兒有偏見,在裡面度過了最快樂的一年多時間。這些全部在以前的文章裡有過記錄:我們給了孩子一個連我們都羨慕的童年。
當時給我最深的感觸有兩點,第一,他們這樣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態度,居然還招不滿,真的很可惜。國內那些朋友拼了命花了大代價要找的就是這種好老師好學校,在日本遍地都是,還居然學費都不要。

現在也很懷念當時遇到的那些好人,也很擔心老師會不會過勞死,真的太拼了
第二,幾乎每個媽媽都起碼有二胎或者三胎,甚至還認識個生了六胎的媽媽。也就是說,我身邊的這些日本人,要不乾脆不生,要生一般就2個起。我女兒當時每個同學幾乎都有親生的兄弟姐妹,著實羨慕。這樣的環境裡,只生一個會有種「一個真的不夠」的感覺。還記得某一天放學回來,女兒跟我說她也想要個弟弟或者妹妹,因為她同學都有。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們才真的打算生二胎。
除了這本手冊上寫的之外,還有其他諸如生完孩子後的稅收優惠,年金減免,公立幼稚園學費全免,私立也有大部分補貼等等優惠措施。孩子越多,稅收也交的越少,拿的福利也越多。在日本養娃沒什麼壓力,也沒什麼好操心的事情。學業壓力很小,醫療15歲前全免費,食品安全等等各方面也完全不用擔心,東京房價也沒上海高,也沒有「丈母孃市場」(中國丈母孃普遍要求男方有婚房,日本丈母孃沒有這個要求),感覺再生一個孩子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我身邊在日本生三胎的華人媽媽都開始逐漸增多了。這些全都是在東京住滿3年多,交了幾千個朋友互相交流之後的真實感受。
我們二胎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要出生了,第一次在日本生孩子,蔡太太說她的確有點小緊張,到時候會把體驗發成文章。生完孩子後我可能會很忙,公眾號的更新頻率會下降,請各位見諒。歡迎持續關注本號,我們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