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陷入用工荒,移民成「香餑餑」!法國這些行業最缺人!

法國9月10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19517例,累計確診34701710例,新增死亡31例,累計死亡154468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法國《快報》(l’Express)近日報道稱,新冠疫情之後,歐美國家企業招聘艱難,「到處都缺人」:德國缺水管工、美國缺郵遞員、澳洲缺工程師、加拿大缺護士,而法國目前有35.5萬個崗位無人問津……招聘廣告滿天飛,各類「人才」和「人手」卻不知所蹤。法國的鄰居德國為了「搶人」,正計劃用國籍來吸引外國移民;而在法國,移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地位如何呢?

01

法國哪些行業最缺人

法新社報道,司機、工人、教師……法國許多行業都處於招聘難的困境。

法國目前有355400個崗位無人問津(法新社圖)

▲ 法國目前有355400個崗位無人問津。(法新社圖)

-工業

工業領域有7萬個崗位面臨招聘難。法國工業企業經歷1980年代的倒閉浪潮後,多年來一直狀況不佳,而疫情更是加劇了這一情況。冶金行業尤其艱難,鍋爐製造商、鈑金工人和焊工是2022年招聘最困難的10個職業之一。

-建築業

61%的建築公司表示在今年7月遭遇招聘困難,最難招聘的是屋頂工,列入招聘難前10名的工種中還有木匠和裝修工人。

-運輸業

校車、公共交通、火車甚至航空運輸……沒有一個客運部門能逃脫員工短缺的困擾。

78%的公司報告稱7月份招聘困難,而主要原因是工作條件和工資不吸引人。

巴黎大區公共交通系統缺少1800名司機(法新社圖)

▲ 巴黎大區公共交通系統缺少1800名司機。(法新社圖)

-工程師、諮詢和數字技術

工程、資訊服務、研究、顧問及職業培訓聯合會(Syntec)稱,由於「人才短缺」和「某些公司在某些領域的激烈競爭」,很多公司難以招聘到工程師和顧問。

疫情以來,Syntec 已經注意到「以不同的方式工作」的願望,例如,許多白領要求每週進行四天或更長時間的遠端辦公。

-教育

教育部門受到前所未有的教師缺乏的影響,在公立和私立學校共有2萬7300個空缺職位(總計85萬名教師)中,今年有4000多個職位沒有報名者。

政府正在試圖通過提高教師工資來恢復其職業吸引力,在2023學年開學季,教師淨起薪不會低於每月2000歐元。

– 護理和社工

根據失業局的統計,在招聘最困難的10種職業中,家政服務(les aides à domicile et aides ménagères)位居第二。排名第9位的是護士、高級護士和兒童保育員。

此外,近一半的託兒所人手不足。政府在八月底放寬了招聘標準。據該行業主要的專業組織之一Nexem估計,在整個健康、醫學社會和非營利性衛生部門,大約45000個職位缺工。

為應對託兒所人手不足,法國政府放寬招聘標準,但相關人士指出,「招聘不到人員的原因在於工資太低」(法新

▲ 為應對託兒所人手不足,法國政府放寬招聘標準,但相關人士指出,「招聘不到人員的原因在於工資太低」。(法新社圖)

02

法國移民都做啥?

根據法國勞工部統計機構(Dares)關於移民就業情況的研究,在法國,每10個崗位中就有一個由移民承擔(不管是否獲得法國國籍)。15歲至64歲的移民就業率為56%,低於整體人口的就業率(65.8%)。

總體來說,法國移民從事的主要集中在「艱苦職業」,是對身體和勞力條件要求高、工作時間和節奏限制性強、工作內容重複枯燥等類型的崗位。與此關聯的是,越是人手緊缺的行業,移民比例也越高;因為,通常條件越艱苦,就越難找到人手。

法國移民中有很多從事建築行業(法新社圖)

▲ 法國移民中有很多從事建築行業。(法新社圖)

法國移民與非移民的就業差異明顯,當工人的移民佔29%,而這個比例在非移民中只有19%。在企業僱員中,移民只佔17%,而非移民則有27%;移民更喜歡當自僱者,比如手工業者、商人或企業主,佔8%,而非移民這個比例是6%。

Dares統計,有35種崗位的移民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半數屬於如家政護理類的服務行業以及建築工程行業。

移民比例最高的10個職業(觀點雜誌報道截圖)

▲ 移民比例最高的10個職業。(《觀點》雜誌報道截圖)

具體來說,39%的法國移民是家政人員,這個比例高於移民勞工在法國整體就業人員所佔比例的4倍。

此外,28%是門衛或安保人員,27%在公共建築工地工作,22%從事餐館或廚房工作。另外,還有24%的移民從事神職或與政治相關的工作。

03

哪些行業外來移民無法進入?

在某些崗位是難以看到移民身影的。比如醫院護士或助產士,教師和高級公務員等等。

由於需要認證的學歷,醫院護士或助產士很少有外來移民(法新社圖)

▲ 由於需要認證的學歷,醫院護士或助產士很少有外來移民。(法新社圖)

這是因為法律禁止非歐盟公民從事這類職業。比如,外籍勞工有可能以合同工或臨時工的身份承擔公共服務工作,但絕對不可能獲得國家公務員資格;同樣,某些職業要求歐盟或法國認可的學歷、證書或資格,因此,會計師、審計專員或藥劑師這類職業極少有移民。

報告也提到,每個地區都會制定一份當地人手緊缺行業的清單,原則上,移民工作只有符合清單條件才能獲批工作居留。

同時,移民從事的行業與其出身地也有關聯,建築工人和私人護理是歐洲移民、特別是葡萄牙移民青睞的「傳統」行業;非裔移民喜歡建築工和計算機行業;而酒店餐飲業、製衣和裝修是亞裔移民比較拿手的

非裔和亞裔移民從事的職業「最為有限」,與非移民的情況「反差最大」,這種情況在女性移民身上更為明顯:32%的女性移民集中在5類對學歷要求不高的職業——清潔工、家務助理、護工、保姆和售貨員。

不過,移民與非移民的就業差異在年輕一代開始減弱:相比10年前,如今從事家政護工的年輕外勞減少了,而從事腦力勞動(尤其是計算機行業)的移民比例增加了。

04

求職者難尋 德國用國籍「引誘」外國人才

據法新社報道,為了吸引對經濟至關重要的外國技術工人,德國希望簡化移民手續,加快入籍時間並促進多重國籍。

德國專家認為,勞動力短缺是歐洲第一經濟體德國的主要問題之一,甚至威脅到其未來幾年的增長潛力。德國勞工部長海爾(Hubertus Heil)在與工會和僱主討論這個問題的專題研討會上強調:「許多公司都面臨著技術工人緊缺的問題。」

德國勞工部長海爾(法新社圖)

▲德國勞工部長海爾。(法新社圖)

根據政府為扭轉這一趨勢而制定的戰略檔案,德國計劃以「在國際人才市場競爭中具有吸引力的移民國家」的形象出現。檔案稱,必須改善移民的框架條件,以達到「外國技術工人及其家人希望在德國生活和工作的目的」。

檔案提議:「聯邦政府希望允許多重國籍身份,並促進入籍。五年可以申請入籍;在某些有利於融入的條件下,只需三年。」總理舒爾茨政府打算在未來幾個月就此提出立法修正案。

在簡化措施中,僱主建議取消已經「令當局不堪重負」的檢驗外國勞工語言能力的規定。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總結說:「必須對移民更加開放,並推廣德國是一個擁有有趣和高質量工作的國際化國家形象。」

政府還希望通過改革稅收制度和託兒所來吸引更多女性進入就業市場,德國的教育結構在照顧幼兒方面相對落後。

面對人口老齡化,德國明顯缺乏能源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工人。

根據德國就業局的資料,8月份約有88.7萬個招聘崗位,比去年增加10.8萬個。估計到2026年,德國技術工人缺口將達約24萬。

(歐洲時報/ 來米、夏洛特 編譯報道)

編輯:一然

編輯:一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