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菲斯曼出售熱泵業務給美國,德國內部大量聲音懷疑經濟部長哈貝克–「掩飾他無法掩飾的事實」

將德國傳統公司正在蓬勃發展的熱泵部門賣給美國,並且是在熱轉換法案還沒有落實時收購就完成了,這多少有點出人意料,連德國人都不禁懷疑這是不是綠黨對美國的利益輸送?

《世界報》的編輯丹尼爾·韋策爾 Daniel Wetze對於菲斯曼突然宣佈被美國公司收購熱泵業務的新聞表示不滿,同時對經濟部長哈貝克展開嚴厲批評。

「空調集團菲斯曼Viessmann–德國的工業明珠之一落入美國人手中,向我們發出了一個危險信號。但我們的聯邦經濟部長卻正在試圖美化德國領先行業開始被賣空的事實。

哈貝克公開表示,有外資收購表明‘熱泵市場非常有吸引力,吸引了投資’。恕我直言:吸引美國和亞洲公司買家的不是「市場」,而是由德國納稅人出資的國家熱泵專項資金這筆熱錢。

聯邦政府必須支付數百億歐元的補貼,以便實現他們的氣候政策目標。而這需要在2030年之前至少安裝500萬臺熱泵。在這裡,我覺得需要提醒經濟部長的是,計劃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對立面。

購買電取暖設備的成本如此之高,而未來的電價又如此不確定,聯邦政府如果不通過大量補貼來說服業主購買如此多的電暖器,整個計劃無法走通。

所以,美國和亞洲的熱泵製造商自然也樂於拿走納稅人的錢,就是所謂的政府補貼。畢竟,一個700億歐元甚至更多的並且很輕鬆可以拿到銷售額這種大便宜並不是每天都能有的。

哈貝克誠懇地承諾會確保「我們的能源政策優勢和由此產生的利潤會繼續使德國作為商業地點受益。」

但是怎麼個受益呢?他是想命令像開利這樣的美國公司或像 LG 或三星這樣的供暖巨頭將他們新的德國集團子公司的利潤必須留在哪裡嗎?羅伯特·哈貝克 (Robert Habeck)顯然是在掩飾他無法掩飾的事實,承諾他無法保留的東西。」

但是有批評的聲音,也有贊成的聲音。世界報採訪了經濟學家蘇德庫姆(Jens Südekum),他表示他是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收購案是合理,以及菲斯曼如何從中獲利的。整個採訪,蘇德庫姆對於收購案完全持樂觀態度。

延斯·蘇德庫姆(Jens Südekum)是杜塞爾多夫大學的經濟研究員,也是經濟部科學顧問委員會的成員。

世界報

《世界報》:蘇德庫姆教授,乍一看,德國市場即將經歷熱泵革命,熱泵製造商此時出售業務給美國競爭對手的行為不可理喻。為什麼他們要在此時出售呢?

蘇德庫姆:熱泵市場確實會在未來幾年翻一番,甚至翻三倍。然而,這樣一個不斷擴大的市場不一定意味著供應商能獲得更多利潤。因為德國和歐洲現在對來自亞洲的大型空氣調節技術供應商很感興趣,這會產生巨大的競爭壓力。這將降低德國製造商的利潤。對菲斯曼集團來說,現在的價格還沒壓下來,出售是最好的時機。

《世界報》:但是買家也知道這點吧,為什麼他們能接受這麼高的價格?

蘇德庫姆:開利集團當然不傻,他們將菲斯曼視為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獲取經驗的機會,這些經驗以後可以用在美國本土市場,菲斯曼的經營人脈他們當然也很感興趣。

《世界報》:對於德國消費者而言,熱泵價格會如何發展?

蘇德庫姆:由於競爭加劇,最終價格一定會大幅下降,但前提是你找到合適的工人,能夠幫你安裝的工人。熟練工人的短缺可能會暫時推遲降價。

《世界報》:你預計價格何時會下跌?

蘇德庫姆:肯定不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就發生降價。我們現在仍有交付瓶頸,同時也缺乏工匠。

與此同時,客戶對熱泵的興趣正在增加,短期內甚至會導致漲價。但亞洲人已經站在起跑線上了。供應問題很快就會被滿足。看看光伏產業就知道了,中國製造湧入市場後,光伏市場的價格在很短時間內就暴跌了。

《世界報》:經濟部長最近的說法給人一種他能確保菲斯曼轉投美國後的利潤依然留在德國。他是不是承諾太多了?

蘇德庫姆:在這個案例中,我認為至少沒有禁止收購的法律依據。德國的生產暫時也搶不到美國去。相反,菲斯曼黑森州總部的工作崗位增加的可能性更大。

再看所有權結構,菲斯曼家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股權支付的,這更像是合併而不是接管。菲斯曼獲得了一個財力雄厚的全球擴張夥伴。所以哈貝克先生沒什麼好擔心的。

《世界報》:但是如果生產外包出去了呢?

蘇德庫姆:這已經發生了呀。菲斯曼不是在波蘭建造熱泵生產線嘛。這和銷售無關。如果要把熱泵價格降下來。最基礎款的熱泵就不應該在德國生產。重要的是要把研發留在德國,確保技術不會遷移。不要重蹈光伏行業覆轍,補貼只會間接導致行業崩潰。

《世界報》:那應該如何補貼呢?

蘇德庫姆:可能是對研發的補貼,也可能是對質量產品生產的過渡補貼。目標是在德國開發下一代熱泵。但不應該對標準產品的製造進行廣泛補貼。這太貴了,東歐和亞洲國家在這裡具有優勢。我們應該小心,不要再陷入另一個依賴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