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法國推出2023年電力保護價;床位不足,英國加速讓病人出院

暢聽要聞

法國要聞

01

政府推出2023年電力保護價

政府推出2023年電力保護價

法新社報道,政府6日宣佈了2023年的電力保護價,與能源監管委員會(CRE)公佈的參考價格一致。同一時期法國電力市場的批發價格在225歐元每兆瓦特左右。在2022年6-12月,法國電價一路上漲至每兆瓦特400歐元,在8月曾一度達到1100歐元,對比歷史同期價格只有50歐元左右。

根據馬克宏在1月5日的講話,所有小微企業都可以根據新政策與能源供應商就價格過高的電力供應合同進行重新談判。

新的保護電價將如何獲得資金還有待觀察。目前供應商還未將其量化,但國家會給予補償。勒梅爾保證:「我們正在與供應商討論成本分攤」。

Engie能源集團最先做出了反應,保證履行政府的保護價格。

02

智庫:資本收入減少,退休人員成大輸家

智庫:資本收入減少,退休人員成大輸家

法國《十字架報》(La Croix)報道,法國政府智庫「法國戰略」(France Stratégie)發佈的一項研究表明,2010至2019年期間,法國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5.4%,但人口收入水平之間以及代際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此期間,就業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了10%以上,而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卻下降了7%以上。

「法國戰略」以100萬法國人為調查對象,通過將這100萬人劃分為五代(三代就業人口和兩代退休人員),調查發現,2010年代的新退休人員並不是唯一因退休而生活水平下降的人。同一時期,65歲以上的人的收入也下降了7%以上。

「法國戰略」的克雷芒·德貝庫爾(Clément Dherbécourt)說:「導致下降的不是養老金的多少,而是資本收入的下降。」65歲至69歲的人群的資產是年輕就業者的3倍,他們受到金融危機後低利率的影響要大得多。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過去十年中,退休人員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在縮小。

德貝庫爾總結道:「值得注意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收入的變化更多地取決於生活動態,而不是社會和財政再分配措施。」

03

互助保險分攤金上漲4.7%

互助保險分攤金上漲4.7%

法新社報道,法國互助保險聯盟(Mutualité française)日前宣佈,通過對擁有1800萬投保人的35家互助保險機構的調查發現,因為2022年報銷金額大幅上升,2023年互助保險分攤金(cotisations des mutuelles)將平均增加4.7%,不過這個數字仍比通脹率少一個百分點。

最近兩年報銷金額的大幅增加與新冠防疫封城後看病人數大幅反彈有關,特別是「百分百健康」(100%santé)改革推廣後民眾配助聽器的人明顯增加。

不過,法國互助保險聯盟強調,互助保險分攤金上升幅度仍低於平均通脹率,2022年法國的平均通脹率為5.9%。

具體來看,工作的人互助保險分攤金增漲幅度高過退休人員:所謂的集體合同(就是企業或行業簽署的互助保險合同)的分攤金將平均增加5.7%,個人籤的互助保險合同的分攤金上漲4.1%。

04

巴黎市檢查「限租令」執行情況

法新社報道,1月1日以來

法新社報道,1月1日以來巴黎市府有權對市區限制房租規定的執行情況作出檢控,直接接受房客有關房租超標的報告,並可以採取措施迫使房東嚴格遵守規定。此前檢控都由警察局負責。

巴黎從2019年中起開始限制房租,是法國第一個實施限制房租措施的城市,據巴黎是房租觀察所(Olap)資料,2021年簽署的住房合同中,有約三分之一房租超標。

巴黎市主管住房事務的副市長布洛薩(Ian Brossat)日前舉行新聞發佈會表示,此前警察局接到房客指責房租超標的報告只有120個,罰款僅十幾次;這樣的檢控是非常不充分的。

巴黎市被授權直接檢控房租限價情況後,推出了新的網路平臺。房客可以在上面核實自己的房租是否超標,一旦發現超標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直接報告,市府會作出確認。隨後,市府將勒令房東在3個月內修改租房合同、退還多收的房租。房東如果過時不改,市府最高可以對作為房東的自然人(personne physique)處以5千歐元罰款,對作為房東的法人(personne morale)處以1萬5千歐元罰款。

05

黃馬甲重上街頭

黃馬甲重上街頭

2018年席捲法國的黃馬甲運動7日重回街頭,展開2023年第一場全國動員,抗議物價高漲、電價高漲、醫療等公共設施不足、退休改革。

但參與人數不及預期,內政部表示全法共有近5000人參加,巴黎遊行約有2000人。黃馬甲運動代表表示,「7日的遊行是黃馬甲第二章的序幕「,計劃下個週六再次走上街頭。

歐洲要聞

01

歐盟將撥款6000萬歐元 提高比利時軍事動員能力

比利時媒體發佈訊息稱,歐盟將向比利時提供超過6000萬歐元資金,用於改善「有問題的」軍事動員能力,以及建設適合重型軍事設備運輸的公路和鐵路網。

據報道,這筆錢將用於建造三座新橋樑,並改進從安特衛普港和澤布呂赫港到歐洲東部的重型設備運輸線路。由於北約總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該線路被認為對於歐洲軍事部署至關重要。

02

德國對聯合國難民署捐款創紀錄

德國對聯合國難民署捐款創紀錄

德國每日新聞網報道,聯合國難民署德國分部8日在柏林宣佈,德國2022年提供了近5.37億美元(超過5.07億歐元)的資金,這是德國迄今為止對該援助機構的最大財政捐助。德國再次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捐助國。

「德國是難民保護的重要國家,是緊急情況和長期危機中可靠的人道主義捐助者,也是難民的主要收容國,」聯合國難民署駐德國代表倫普(Katharina Lumpp)說。

她表示,由於與戰爭有關的逃亡和迫害,聯合國難民署今年迫切需要更多資金。

在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去年的預算為107億美元,其中近60億美元(56%)得到了實現。其中3/4來自政府,包括歐盟。私人捐助者的份額達到21%,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十億大關,達11.7億美元。

03

德媒: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希望現任防長辭職

據德國《圖片報》援引INSA輿情研究所的調查報道稱,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希望現任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辭去職務。

據民調結果顯示,64%的受訪者認為,蘭布雷希特應該辭職,15%的人持相反意見。同時59%的德國人認為,蘭布雷希特是一位「糟糕」的國防部長,9%的民眾則認為她是一位好部長。

共有1001名受訪者參與調查,但報道沒有說明此項調查的時間。

據悉,近幾個月內,蘭布雷希特已經多次遭到嚴厲批評。她出差期間,她的兒子在聯邦國防軍直升機上的照片引發醜聞。1月2日,蘭布雷希特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一段拍攝於柏林街頭的新年慶祝活動視訊中表示,「一場戰爭正在歐洲的中心肆虐。我從(戰爭)中得到了許多特殊經歷,且結識了很多有趣而偉大的人。對此,我由衷表示感謝。」這一發言遭到德國國內政客和媒體強烈抨擊,批評其措辭不當。

04

暖冬致歐洲天然氣價格暴跌

暖冬致歐洲天然氣價格暴跌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異常溫暖的聖誕節正在為歐洲經濟注入生機。根據洲際交易所(ICE)的資料,歐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暴跌10.4%,達到2022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新華網報道,蘇格蘭氣象學家斯科特·鄧肯通過Twitter表示:「我們剛剛觀察到歐洲許多國家經歷了有記錄以來1月最溫暖的一天。」

專家們認為,雪天重回歐洲、也是需求回升的時間將從1月15日開始,但從結果上看,截至目前,天然氣需求遠低於最初的預期。自入冬以來,歐盟僅燒掉了其天然氣儲備的17%。

在需求低於預期的同時,供給側也有好訊息,為能源價格處於低位提供了理由。太陽能和熱力發電(特別是在德國等國家)在2022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據統計,荷蘭等國家的裝機容量比2021年翻了一番。

05

床位不足,英國加速讓數千住院病人出院

床位不足,英國加速讓數千住院病人出院

近日,英國國家衛生服務(NHS)計劃在未來幾周內開始將數千名患者送到養老院和其他地方,以便在有史以來最艱難的冬天之一提供急需的床位。

路透社報道,英國的公立醫療服務為全民提供免費醫療,直到最近還一直是許多英國人的驕傲,但由於多年來投資相對不足、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一線員工為工資而罷工,讓這個系統倍感壓力。如今,一些病人只能在走廊上接受治療,救護車在醫院外排隊將病人送到急診室,在人手和床位短缺的情況下,醫生和護士努力讓病人出院。

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將在英國額外籌集2億英鎊,用於租用短期護理場地,而那些被醫生認定醫療需求較低的患者則能在院外得到照顧。此外,政府還籌集了5000萬英鎊用於改善現有設施。該聲明沒有說明政府是否也會向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NHS投入更多資金購買護理床。

將一些患者轉移到其他環境的目的是恢復NHS在疫情期間的服務,當時醫院試圖騰出儘可能多的床位給新冠患者。

英國衛生大臣史蒂夫·巴克萊在聲明中表示:「NHS正承受著新冠和流感的巨大壓力,除了應對疫情、甲型鏈球菌和即將到來的罷工造成的工作積壓外,今年冬天還構成了一個極端挑戰。」巴克萊銀行將於9日向議會發表講話,概述減輕NHS壓力的其他措施。

英國首相蘇納克近日表示,減少醫院候診人數是他今年對英國的五個優先事項之一。他說,這一目標可能需要比其他目標花費更長時間才能實現。政府此前宣佈為NHS和社會護理提供額外資金,其中包括5億英鎊用於患者出院,儘管反對黨工黨表示,這些資金遠遠不夠,而且也晚了,無法在今年冬天發揮作用。

英國衛生服務統計資料顯示,在新年前的一週,醫院9/10以上的床位被佔用,每天有1.3萬張床位被身體狀況適合出院的病人佔用。

06

英格蘭將禁止餐廳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

英格蘭將禁止餐廳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

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環境大臣特蕾莎·科菲已證實,英格蘭將禁止在餐廳內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

報道稱,塑膠餐具在全世界海洋垃圾中佔據了最大比重。英格蘭地區每年使用約11億個一次性盤子和約42.5億件塑膠刀叉,其中只有近10%被回收利用。

有活動人士批評英國減少塑膠垃圾的行動進展緩慢,總在「用蝸牛的節奏」追趕歐盟的步伐,並強調需要專注於從源頭減少浪費。

《每日郵報》刊文稱,該禁令僅涉及在餐廳、咖啡館或外賣店用於食品和飲料的塑膠盤、碗和托盤,但不禁止在超市和商店使用塑膠「初級包裝」。英國政府表示正在採取其他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2020年起,英國禁止在英格蘭使用一次飼料性吸管、攪拌器和棉籤,蘇格蘭和威爾士率先採取塑膠餐具禁令。

(歐洲時報網、歐洲時報微博,音訊製作:林守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