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都學生墜亡事件,現在仍未平息。
雖然學校與當地相關部門已經發布了通告。
但人們對於此事,仍有大量的質疑之聲。
其中,最無法接受的,當屬學生家屬。
學生母親在這兩天內,連續發表微博,提出自己的異議。
並希望得到更多的輿論關注與支持。
上午8:28,學生母親發表微博。
鄭重聲明,不認同成華區聯合調查組的通告。

一時間,話題引爆。
引發全網的熱切關注與議論。
許多人都大力支持學生母親繼續上訴,找出真相。
而就在剛剛,晚上19:43分。
成都市公安局成華區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成華」,發佈了最新的警方通告。
通告上明確寫明:
家屬對調查結論無異議。

但,輿論已經被點燃。
即便是警方的通報,還是無法令公眾信服。
這場事件,究竟還有沒有解?

多個疑點
我們先回顧一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5月9號下午,成都一名高中生在學校發生高空墜落,不幸離世。
根據當事人母親的微博。
該學生是當天下午5:40到的學校。
等到晚上9點的時候,家長得到學校通知。
孩子已經去世,死因是從樓道墜落。

當家長趕到時,沒有見到孩子的事發現場。
他們被警方告知,救護車在晚上8:30時到了學校。
由於孩子已經失去生命體徵,所以被直接拉去了殯儀館。

家長希望知道事情的具體經過,便去找學校。
然而,學校只是簡單告知了死因。
並且,「將家長全部拒之門外無可奉告。」
「想看監控不給看。」
「想問問同學老師到底發生了什麼,學校第一時間遣散了班裡所有學生並警告他們三緘其口……」
無奈之下,學生母親選擇了網路求助。
10號早上6點和12點的時候,她發佈了兩條求助微博。
藉助輿論的力量,這件事進入了大眾視野,引起廣泛注意。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件事情,要求學校給出一個明確的交代。
於是,在10號下午14:30,校方發佈了一條微博作為情況說明。

短短的幾行字,幾乎沒有回答家長提出的任何疑問。
沒讓人感到真誠,還透著幾分敷衍。
這份迴應反而把大家的疑慮又推上一層樓。

圍繞本次事件,大家最在意的是幾個解釋不清、模糊不明的疑點。
第一,時間延誤。
按照通告所說,學校在當事人墜樓之後立即撥打了120。
但當事人是在6:40墜樓,救護車到達時間是8:30。
成都北區醫院,就在距離學校大約600多米的位置。
根據現實條件,不存在什麼路途遙遠、堵車之類的問題。
如果真的是事件發生後「立即」撥打120,那為什麼又會存在這兩個小時的延誤?

而電話通知學生家長的時間則是晚上9點。
為何沒有第一時間聯繫家長,而是要隔了那麼久才通知呢?
校方的解釋是:
用了一個多小時確認身份。
對此,學生家屬完全接受不了。
第二,遺體處理。
據學生家長稱,當他們被告知孩子已經去世時,屍體沒有在醫院,而是直接被拉去了殯儀館。
家長沒有看到孩子遺體,更沒能參與遺體的處置意見。
學校在未通知家長的情況下,是否有權利這樣做?

第三,監控問題。
人人都知道,監控視訊是說服力最強的證據。
據學生母親表示,學校明明有監控,卻要求一天之後才肯讓家長觀看。
而第二天家屬觀看時卻發現,唯獨事發的那一段沒有監控。
如果情況屬實,難以不讓人感到一絲疑惑,隱隱猜測這背後是否存在想要隱藏的內容。
在網路上,監控是否缺失也是討論的關鍵。
而面對公眾的質疑,有關部門也始終沒有公開監控錄影,或對此正面迴應。
這實在難以讓人們對最終的結果感到信服。

第四,死因。
今天凌晨3:54,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發佈了一條微博,通報了關於墜亡的情況。
裡面寫到:
「基本判斷該生是因個人問題輕生。」

自殺,而且是因個人問題。
也就是說,與校方毫無關係。
如此快速地撇清關係,是不是有些過於草率,和不負責任?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如何判斷出該生在學校裡不存在校園欺凌、體罰羞辱等問題?
我想,如果校方能夠表示積極配合家長尋找學生問題所在。
而不是那麼快給學生死因下定論,或許也不至於遭到公眾的指責。
除以上幾個最大的疑點之外。
在整個過程還有一些難以證實的疑點。
比如,是否存在學校遣散學生,並要求他們三緘其口?
為何學校阻攔學生家長進入校園?
校方通告、警方通告為何如此「硬邦邦」,只有結論而沒有調查過程等細節公開?
正是這樣的通告,無法讓人信服,何以這麼快就能對案件定下結論。
也無法消除學生家長,以及廣大公眾的疑慮。

兩種聲音
這次事件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和討論。
其本質上,是兩種聲音在角力。
一種聲音,是輿論。
今天上午,因為教育局的通告和學生家長的聲明。
輿論就徹底被點燃了。
幾小時之內,相關的話題直接衝到了熱搜榜的前一二位。

這裡的輿論,大部分是支持學生家長。
不僅是出於同理心,對他們的遭遇感到悲痛。
更是出於對真相的渴求,希望他們能早日獲得了一個令人信服的交代。
大家探討、詢問、質疑:
一個年輕的生命,一個小時前還開心地與母親告別。
一個小時後,就已經成了冰冷的屍體。
這其中的經過曲折,到底為何?
距離事件發生已經過去了這麼久,為什麼遲遲不肯給家長看監控錄影?
學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含糊其辭,是否因為有東西想要隱瞞?
當然,輿論是一把雙刃劍。
它能夠讓事件得到廣泛關注,推動有關部門的加速調查,儘快給出交代。
無疑,理性的關注,絕對是能夠幫助到這位受害者母親的。

但另一方面。
輿論的蔓延也會引起一些煙霧彈,讓民眾分辨不清事件真假。
這種現象已經開始了。
關於「化學老師蓄意致死」的傳言,上午已在坊間不脛而走。
到了下午,就出現了闢謠。

謠傳,不但會給當事人造成傷害和困擾,更會擾亂了真相的傳播。
當真假訊息混作一團,導致大家習慣性的認為看到的是謠言的時候。
真相的力度就被大打折扣。
如果再多來幾次的話,誰又能保證這次的事件不會再次變成一筆算不清的糊塗賬?
相對的另一種聲音,是官方通告。
按理說,這樣的聲音本應是具有公信力的。
是根據案發現場、第一手資料、多方資訊,做出的客觀判斷。
但如今,無論是校方、教育局還是警方,發佈的通告連續被質疑。
反而是不斷地激怒網友,這到底是為什麼?
只能說,造成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
就在前幾天曝光的金錢豹出逃案件,也同樣引起了公憤。
事件發生最初,大家還討論豹子跑掉的原因,是外牆有破損,還是飼養員的疏忽大意。
但當發現了動物園否認有豹子跑掉,睜著眼說瞎話之後。
民眾的情緒變成了純粹的憤怒。

這種憤怒,與這次的事件是同源的,那就是:
知情權喪失。
墜樓事件經過發酵之後,最可怕的已經不是單純的事件本身。
而是——
為什麼有重大事件發生之後,民眾總是無法及時知道真相?
為什麼總是有細節被掩藏和抹除?

更何況,校方對於這樣的事件,總是選擇急於撇清關係,急於滅火。
在兩種聲音如此激烈對峙的情形下。
平息事態,絕不是靠消滅聲音,也不是靠沉默迴避,更不是靠矇混過關。
那樣,只會讓人們的憤怒,火上澆油。

一個真相
在她的微博裡,有這樣一句話:
「這種新聞我看了很多遍卻沒曾想有一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想,是誰遭遇了這樣的悲劇,都無法在短時間接受。
得到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答案,是目前最渴望的一個訴求。
其實,大家的訴求很簡單:
一個真相,而已。
是真相,無需遮掩。
是真相,也不畏懼被質疑。
有網友將這次成都學生墜亡事件的通告,與2017年瀘州市中學生死亡事件的通報相比較。
不難發現,後者對調查過程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說明。
對這樣的通報結果,大家自然是不再有所疑慮,相信調查結果。

而現在成都的通告,卻只是塞給了大家一個結論,一個說法。
關鍵資訊完全沒有公開,爭議疑點完全沒有迴應。
這樣的通告,自然是無法讓公眾全盤接受,更沒法給死者家屬一個滿意的交代。
這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到:
每一條相關的微博下面,要求公開監控錄影的評論都會被頂到最高。
成千上萬的呼聲之下,關鍵資訊卻遲遲看不到。
就算公開給大眾有著諸多不便因素,那麼至少應該給當事人的家長觀看。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味地遮遮掩掩。
「關鍵時刻監控消失」的這種說辭,大家實在已經聽了太多遍。

除了學校之外,同校同學的表現,又進一步讓事件疑雲密佈。
沒人有膽量站出來發聲。
而網上到處是用了匿名回覆、英文+倒轉圖片、給圖片加上亂七八糟的線條等等方式。
就算這樣,還會有被禁言封號的風險。
這不禁讓人更加困惑。
相關人士,到底是因為什麼不敢出面,說出眼前看到的一切?


要知道。
隱瞞不會讓事態變好。
相反,只會讓民眾的情緒變得更加激烈。
哪怕真實的情況並非大家揣測的那麼糟糕,隱瞞也會讓這種未知的可怕被成倍放大。

當然,就目前來說。
許多細枝末節的東西,還都只是猜測。
除了幾個官方微博、當事人家長之外,並沒有更多渠道來證實訊息的真偽。
大家在發聲、討論的同時,也不要輕信網上流傳的資訊。
而我們這些熱心網友,在只能通過網路上的隻言片語想象、猜疑的情況下。
更加不能輕易地為事件本身妄下定論。
更不能胡亂造謠,以訛傳訛。
作為這龐大輿論中的一個微小聲音。
我們理應做的是。
密切關注,理智討論,合理質疑。
只願天理昭昭,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只願我們不懈地發聲,終會幫助當事人家屬,迎來一個滿意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