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課已經成為了常見的教學方式。
從中小學生的課堂,到大學生、成人的各類輔導,網課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帶來很多便利——但也有無數問題隨之誕生。
最近,河南新鄭市三中一名歷史老師,遭遇了被稱為「網課爆破」的網路暴力事件,釀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劇……

10月中旬,新鄭三中開始網路直播上課。
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多名老師反映,網課課堂裡出現了陌生人,他們進入會議後就開始用汙言穢語故意擾亂課堂秩序,滋擾網課正常進行。
10月28日晚,劉老師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在她正講課時,突然出現了一段音樂打斷了她的聲音,而後課件被人替換成了一個白色面板,上面寫著「你瞅什麼?我是夢淚。感謝發來的會議號。」

這時,劉老師還不知道這群人是故意的,只是詢問道:「這個是誰?頁面蹦出來了,一直有聲音。」
但幾個陌生人反覆開麥播放音樂、用電子音和汙言穢語打斷她的課堂。
她的課件不斷被人切換,甚至連完整的話都不讓她說,劉老師再三勸阻想要維持紀律,但這群人卻變本加厲。

有一名學生站出來想要制止,在會議內說:「要不把主持人轉給我吧,劉老師。」
但在劉老師尋找如何轉讓主持權的過程中,這些衝進來的人又開始繼續辱罵這個學生,各種粗口不堪入耳。
劉老師情緒激動地哭出來,退出直播課堂。

在結束課堂後,劉老師再也沒有出現,學生們都說她‘生氣了’‘失蹤了’。
但真相是,在這次事件發生後,獨自在家的她心梗發作,不幸過世。

在她學生的回憶中,這位老師一直是一個盡職盡責而溫柔的好老師。
但她卻因為這樣惡劣的網路暴力,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目前,新鄭市教育局已經發布公告。
針對網傳老師遭網暴離世事件,公安已立案偵查。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孤例。
在受害者女兒的微博評論中,有不少老師現身說法,證實自己也見過類似的事情。





在九月份開學季,也陸陸續續有媒體報道過相關問題。




可惜的是,這些報道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也沒能阻止這樣的行為。
「網課爆破」的網路暴力,仍然在肆意蔓延。
擾亂課堂的人自稱「爆破手」,聚集在各個分散的「爆破群」、「爆破組織」中。
這些組織並不難找,甚至只需要在社群網路上輸入關鍵詞就能夠找到一個個成員多達百人的爆破群。

(圖源:紅星新聞)
這種群不要求實名制,也允許人們不洩露自己的身份就「下單」。
而這群爆破手就在匿名的身份下,肆意宣洩著自己的情緒。
他們就像是一群盤旋的禿鷲,伺機而動。
一旦有人進群發送了網課會議號,告知了會議密碼和開課時間,他們就會一擁而上。

據了解,大多數「網課爆破」,都是源於某個心懷不滿的學生。
他們將自己上課的會議密碼公開,請求這群人幫自己毀壞課堂秩序,甚至有些還會透露更多資訊,幫助「爆破」順利進行。
在這個「線人」的幫助下,這群爆破手可以改成班上同學的名字、頭像,甚至可能比真正的學生還要更早進入會議。
所以,其實「網課爆破」並不是一種高難度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毫無門檻:只要有一個知情人透露會議密碼,就可以有成百上千的人毫無阻礙地湧入。

(圖源:解放日報)
一旦這群爆破手進入課堂,他們就會開麥製造噪音,汙言穢語辱罵老師,放哀樂,散佈淫穢資訊,利用匿名的身份不斷騷擾正常上課。
有些被爆破的老師面對著劈頭蓋臉的辱罵當場愣住,不知道該做什麼。
有些老師束手無策,被數次打斷卻沒有辦法控制秩序。
甚至有些老師會激動到當場哭出來。

(圖源:觸樂網)
我們也知道,並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夠熟練地使用直播軟體。
他們無法立刻找到控制局面的方式,不能第一時間將其靜音、踢出會議。
於是,這群自稱為「爆破專家」的人肆無忌憚地辱罵、宣洩著情緒,將破壞秩序、把老師氣哭當成一種用以娛樂的「樂子」。

這個時候,就算最開始將網課課堂洩露出來的學生後悔,請求他們停止,他們也不會停下來。
在爆破後,他們還會繼續分享之前爆破時的錄屏和截圖,津津有味地回顧自己的精彩表現。
這似乎就像是早些年在學校附近擾亂秩序的小混混——只是現在,這種行為變成了線上,於是全國各地的混混都可以集結在一起,衝入課堂。

(圖源:觸樂網)
他們不收錢,只把這種行為當成一種娛樂。
他們習慣於憤怒,又用這種憤怒去傷害別人,並通過這種網路霸凌來成就自己的「自豪感」。
曾經有記者詢問爆破手的動機,而對方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好玩。」

(圖源:觸樂網)
在爆破時,有的爆破群會詢問「下單人」:「你有沒有什麼仇人?我們可以說是他僱的,讓他被學校開除。」
事實上,這樣的「反串」、「披皮黑」行為,是他們已經無比熟練的方式。
他們使用一些明星的頭像,把明星當做表情包,但這並不是他們真的喜歡這些明星,而僅僅是想要使別人厭惡被他們提到的人。
如同在這次惡性事件中,他們的賬號、投屏上直接寫的「我是夢淚」等字眼。

(圖源:網路)

眾多爆破群都喜歡打著夢淚的旗號進行爆破,但他們這麼做都只是在「玩梗」,並不是真的喜歡「夢淚」。(這個名字,是一位知名電競選手的ID)
在「網路爆破」中,這群爆破手知道他們的行為會令其他人產生惡感,於是故意打著「夢淚」名號,希望電競選手「夢淚」被人厭惡。
早在9月6日,「夢淚」本人就曾經發聲勸阻,希望這些人停止網課爆破行為。

但是,就像「下單者」無法阻止網課爆破一樣,「夢淚」更無法阻止網課爆破。
這群爆破手不是任何人的粉絲,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他們拿出來的名號都只是為了「嫁禍」。

(圖源:觸樂網)
他們利用網路匿名的性質,通過「反串」享受操縱輿論的快感,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看著公眾將怒火指向被他們「披皮」的人。
學校可能會因為他們在會議中自稱「是XX同學僱傭來爆破」,而開除他們說的那個人;公眾可能會因為他們打著「夢淚」的旗號,而本能地厭惡這一名電競選手。
而這群躲在汙泥之中的「樂子人」,則偷笑著看他們討厭的人繼續遭殃。

(圖源:解放日報)
所以,想要真正整治這種行為,最重要的就是破除這樣的匿名性和嚴懲這樣的網路入侵惡行。
通過嚴厲的打擊,讓他們無法躲在匿名背後肆意傷害別人,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而另一方面,網課平臺和學校也需要重建網路課程秩序。
網課平臺需要推出對應措施,而學校也應通過培訓來讓老師掌握網課平臺使用方法。

希望作惡者能得到法律的制裁。
也希望未來,這種悲劇不要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