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大師戈達爾瑞士安樂死!法國開啟安樂死合法化大討論!哪些歐洲國家已允許?

法國9月13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41850例,累計確診34764561例,新增死亡49例,累計死亡154578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CCNE)9月13日就「安樂死」問題作出最新表態:在「嚴格」的條件下,可以合法「積極」協助死亡。法國總統馬克宏隨即宣佈,啟動關於生命終結的全民討論,這是改變立法的第一步。巧合的是,法國電影新浪潮奠基人之一、導演戈達爾13日當天在瑞士接受「醫療協助自殺」,終年91歲。

01

戈達爾在瑞士接受「安樂死」

法新社報道,法國電影新浪潮奠基人之一、導演戈達爾9月13日去世,終年91歲。戈達爾家庭經紀人向法新社確認說,戈達爾是在瑞士接受的「醫療協助自殺」。

法國電影新浪潮奠基人之一、導演戈達爾9月13日在瑞士接受「醫療協助自殺」(法新社圖)

▲ 法國電影新浪潮奠基人之一、導演戈達爾9月13日在瑞士接受「醫療協助自殺」。(法新社圖)

「戈達爾先生因患有‘多種失能疾病’,在瑞士接受合法醫療協助自殺。」戈達爾家庭經紀人Patrick Jeanneret向法新社表示。

與法國不同,瑞士允許「醫療協助自殺」。法律規定,因「自私利己主義」提供毒藥協助他人自殺,可被判5年徒刑或被罰款;否則不受法律懲罰。2021年,瑞士最大的協助自殺組織「解脫」(Exit)幫助近1400人「安樂死」。

02

法國啟動「安樂死」全民討論

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CCNE,以下簡稱「倫理委員會」)9月13日提出建議:在「嚴格」的條件下,可以合法「積極」協助死亡。法國總統馬克宏隨即宣佈啟動關於生命終結的全民討論,這是改變立法的第一步。

據悉,全民討論將於明年3月得出結論,以期在2023年底之前改變「法律框架」。馬克宏表示不排除議會途徑,也不排除全民公投。安樂死合法化是馬克宏第二個任期重要的社會改革議題,13日的行動是其啟動的信號。

此前,倫理委員會曾拒絕改變2016年的「克萊埃-利奧內蒂法」(Loi Claeys-Leonetti),即允許醫生在尊重病人和家屬意見的情況下,為極其痛苦、預期壽命即將結束的絕症晚期患者實施「深度而持久的鎮靜措施」。但「克萊埃-利奧內蒂法」禁止安樂死和輔助自殺。

「克萊埃-利奧內蒂法」允許醫生在尊重病人和家屬意見的情況下,為極其痛苦、預期壽命即將結束的絕症晚期患

▲ 「克萊埃-利奧內蒂法」允許醫生在尊重病人和家屬意見的情況下,為極其痛苦、預期壽命即將結束的絕症晚期患者實施「深度而持久的鎮靜措施」,但禁止安樂死和輔助自殺。(法新社圖)

但倫理委員會13日發表的意見表現該機構在這一問題上改變了態度。意見指出,在一定條件下「積極協助死亡」是符合倫理的,尤其是對於那些無法忍受治療痛苦的患者。但該機構同時警告說,這種行為只能在「嚴格」條件下進行。倫理委員會給出意見之後,下一步程序將由立法者負責。

積極協助死亡的申請者必須由當事人「自由、知情、強調」的方式提出,然後在「合議程序」中進行分析,以證明患者的痛苦無法減輕。而且,所涉及的護理人員必須能夠援引職業道德條款(clause de conscience)拒絕幫助患者死亡。

與之前一樣,倫理委員會也堅持姑息治療的重要性,強調關於生命終結的辯論絕不能侷限於安樂死或協助自殺的問題。

此外,倫理委員會內部並非意見一致,某些成員對「積極協助死亡」持保留態度。

馬克宏在這個問題上採取謹慎立場。「我的個人意見並不重要。」他在9月12日表示,儘管馬克宏過去曾表達過對比利時模式的興趣。

近幾年來,安樂死的概念越來越被公眾輿論和政治世界的一部分廣泛接受。尊嚴死權利協會(ADMD)前主席Jean-Luc Romero-Michel認為,政府人員的「絕大多數」將投票支持該法案。

法國民眾抗議安樂死遊行時出示的法語標語,上面寫著「活著」(法新社圖)

▲ 法國民眾抗議安樂死遊行時出示的法語標語,上面寫著「活著」。(法新社圖)

不過,護理人員中已經發出警告。十幾個與臨終有關的專業學會也表達了擔憂:改變立法可能引發一系列職業道德和倫理後果。

「安樂死」法語為「euthanasie」,來源於古希臘語eu和thanatos,eu是「美好」的意思,thanatos是死亡。為幫助病人解脫身心痛苦,醫生通過醫學手段如注射藥物或停止治療,致病人死亡。

安樂死從操作方式來分大致可分為「主動安樂死」、「醫療協助自殺」和「被動安樂死」。通常人們提到的「安樂死」一般指的都是「主動安樂死」,它和「醫療協助自殺」的目的都是致病人死亡最終為其解除痛苦,但方法不同,後者指醫護人員給予病人相關藥物,自己結束生命。「被動安樂死」指的是終止維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療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法國安樂死立法20年「馬拉松」

1999年:開設臨終關懷科

1999年5月27日,法國通過紐維特法(Lucien Neuwirth),賦予病人在生命即將結束之前享受臨終關懷的權利,並允許在醫院和診所開設臨終關懷科。

2003年:安貝爾事件

22歲的青年文森特·安貝爾在一場車禍後變啞、幾乎喪失視力且四肢癱瘓。他寫信向時任總統希拉剋求助,希望獲得「死亡的權利」。「我無法實現您的要求。」希拉剋回覆說。

為滿足兒子的心願,避免讓他繼續受苦,2003年9月24日,安貝爾的母親瑪麗親自在兒子的點滴里加入戊巴比妥鈉。

安貝爾陷入昏迷後,醫院仍繼續對其生命支持,直到兩天後,急救醫生Frédéric Chaussoy才撤除安貝爾的人工呼吸機。

安貝爾事件讓全法震動,開啟曠日持久的安樂死辯論。

2005年:通過「雷奧內蒂法」

2005年4月,法國通過「雷奧內蒂法」(loi Leonetti),進一步對生命終結問題進行規範化管理,禁止過度治療。

「雷奧內蒂法」規定,醫療行為「不應超出理智」,「在治療明顯無益、除了人工維持生命外沒有其他作用時,可以不進行或終止治療」。

該法案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允許停止對病人的生命支持,或是為病人服用/注射可「縮短」生命的止痛藥物。

該法案還規定,病人可就生命晚期的相關治療預立醫囑,並指定一名「醫療護理授權代理人」(personne de confiance)。當醫生決定停止治療時,必須向病人的「醫療護理授權代理人」告知動機。

2008年:賽比爾事件

2008年2月27日,身患無藥可醫罕見病的52歲的尚塔爾·賽比爾(Chantal Sébire)要求國家結束她的痛苦,「我已經忍受到極限了」。

在發出最後請求的22天后,賽比爾被發現死在家中,調查顯示,她是服用戊巴比妥鈉自殺身亡的。

悲劇發生後,政府委任推動「雷奧內蒂法」的國會議員雷奧內蒂就該法的具體執行情況做出調研。雷奧內蒂在2008年12月的報告中拒絕安樂死合法化(在病人的要求下,醫生通過醫學手段致病人死亡),但他同時承認,「雷奧內蒂法」未得到完全實施,需進行調整。

2016年:通過「克萊埃-雷奧內蒂法」

2012年,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後,委任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時任主席西卡爾(Didier Sicard)就這一問題撰寫調研報告。後者在報告中支持在某些情況下藉助醫療行為 「加速死亡」,但拒絕將安樂死的權利寫入法律。

2014年,左派社會黨國會議員克萊埃(Alain Claeys)與右派國會議員雷奧內蒂共同重修法律。

2016年通過的「克萊埃-利奧內蒂法」(Loi Claeys-Leonetti)允許醫生在尊重病人和家屬意見的情況下,為絕症晚期患者進行「深度而持久的鎮靜並結合鎮痛措施,直到死亡」(sédation profonde et continue jusqu‘au décès associé à une analgésie)。

按規定,以下情況的絕症患者可申請「鎮靜」被動安樂死:患者預後極差,生存期很短,且沒有任何治療措施可減輕患者痛苦;患者決定放棄預後極差、生存期很短的絕症治療,而且患者可能將面臨無法忍受的痛苦。當患者無法表達自己的意願,且在預立醫囑中沒有提出反對意見,或者沒有向「醫療護理授權代理人」或家屬留下相關反對意見,醫生可以為絕症患者申請採取「鎮靜」被動安樂死。

2022年:馬克宏承諾舉行「公民大會」

2021年4月,由社會黨(PS)國會議員Olivier Falorni提交的「自主選擇、自由的生命晚期」法案在國民議會進行辯論,但因為數以千計的修正條款,法案審查沒有成功。左派和部分中間派對該法案律能夠基本意見一致,而保守右翼和極右派對其強烈反對。時任衛生部長韋朗曾表示,安樂死問題「值得辯論,但需要時間」。

2022年3月,馬克宏承諾,若連任將就此舉行「公民大會」(convention citoyenne),邁出改變立法的第一步。

03

歐洲其他國家「安樂死」相關規定

允許/非犯罪化「安樂死」

荷蘭和比利時早在20年前就允許醫生在病人的要求下,通過醫學手段促使病人死亡,是歐洲最早允許安樂死的兩個國家。

歐洲各國對安樂死的態度:綠色為允許/非犯罪化「安樂死」,黃色為允許「醫療協助自殺」,紅色則是禁止安樂

▲ 歐洲各國對安樂死的態度:綠色為允許/非犯罪化「安樂死」,黃色為允許「醫療協助自殺」,紅色則是禁止安樂死的國家。(法新社圖)

在荷蘭,2002年4月1日以來,允許在「嚴格」的條件下實施安樂死。法律規定,必須由醫生和一名獨立專家共同確認病人無法再承受病痛,且病情沒有改善的希望;並且需要證明是病人經過深思熟慮、主動提出的申請,沒有其他任何選擇。

在比利時,2002年5月28日法律規定,病人必須是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主動、深思熟慮、反覆」提出的申請。2021年,比利時共有2700人進行安樂死,相當於總死亡人數的2.4%,主要涉及60-89歲的老年人,其中84%的人已「瀕臨死亡」。

盧森堡自2009年起將安樂死和「醫療協助自殺」(病人自己服用由醫生開具的致命藥物)非犯罪化。

西班牙2021年3月通過允許安樂死和「醫療協助自殺」的法律。按規定,任何患有「嚴重、不治之症」或「長期病痛導致失能」的病人,都可要求醫療人員助其死亡,以避免「不可承受的病痛」。申請必須由一個評估委員會審核通過。

2021 年 3 月 18 日,在馬德里舉行的支持安樂死合法化法律的示威活動中,標語牌上寫著「選擇死

▲ 2021 年 3 月 18 日,在馬德里舉行的支持安樂死合法化法律的示威活動中,標語牌上寫著「選擇死亡而不遭受痛苦」和「我決定何時以及如何死亡」。(法新社圖)

葡萄牙或將成為下一個將安樂死非犯罪化的歐洲國家。今年6月,葡萄牙議會投票通過重啟安樂死立法程序,但截至目前,葡總統德索薩仍在這一問題上有所保留。

葡萄牙總統馬塞洛·雷貝洛·德索薩2021年11月30日否決了議會通過的一項將安樂死合法化的法案,聲稱

▲ 葡萄牙總統馬塞洛·雷貝洛·德索薩2021年11月30日否決了議會通過的一項將安樂死合法化的法案,聲稱允許醫療協助死亡的條件過於模糊,而且可能過於激進。(法新社圖)

允許「醫療協助自殺」

瑞士允許「醫療協助自殺」——病人自己可以吃一定劑量的致命藥品,自己動手打開毒藥開關。病人要在攝像機鏡頭前,說這個決定是沒有回頭路的。瑞士不允許醫生主動注射。

在奧地利,今年一月起,協助他人安樂死合法化。按規定,患上末期疾病或者永久殘障喪失行動能力的成年人,可以選擇在他人協助下,合法結束生命。每宗個案需要由2名醫生作出評估,其中1名醫生必須擁有紓緩護理學的資格。

新法要求,兩名醫生有責任確定病人是否有能力作出獨立決定。當病人決定安樂死後,需要等候最少12周冷靜期才執行,確保他們不是一時衝動或者無法忍受短暫痛苦而作出決定。如果病人的病情嚴重到「末期階段」,這個冷靜期可縮短至2周。

在義大利,2019年9月,憲法委員會對部分「醫療協助自殺」非犯罪化,如病人意識清醒、患有不治之症、完全依靠藥物維持生命,無法再繼續承受疾病帶來的身心痛苦的情況。

與法國一樣,僅允許「被動安樂死」的歐洲國家有:丹麥、英國、德國、挪威、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希臘、波蘭、愛爾蘭、羅馬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塞爾維亞則嚴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安樂死。

(歐洲時報/ 原野、來米、週週編譯報道)

編輯:一然

編輯:一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