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10月7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4615例,累計確診7084043例,新增死亡35例,累計死亡116992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法新社10月7日報道,繼瑞典和丹麥後,芬蘭在當天宣佈暫停為30歲以下年輕群體接種莫德納新冠疫苗。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親人逝世對兒童造成的心理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根據美國《兒科》雜誌(Pediatrics)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有14萬兒童因疫情失去家長或看護人。研究人員呼籲拜登政府向這些兒童提供支持和幫助。
01北歐三國暫停為年輕人打莫德納疫苗
法新社10月7日報道,芬蘭當天宣佈暫停為30歲以下年輕群體接種莫德納新冠疫苗。
芬蘭衛生與福利研究所(THL)所長薩爾米寧(Mika Salminen)說:「在芬蘭、瑞典、挪威和丹麥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30歲及以下群體接種莫德納公司Spikevax新冠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風險稍有增加。」
有鑑於此,芬蘭將為12歲至30歲年輕群體接種輝瑞/BioNTech公司的Comirnaty新冠疫苗。
芬蘭衛生與福利研究所方面透露,將在未來兩週內把該項研究初步結果呈交給歐洲藥品管理局(EMA)。

▲ 今年7月,世衛曾發表聲明表示,接種mRNA新冠疫苗(如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後的確可能會出現心臟炎症病例,但總體上來講,疫苗在減少因感染而住院和死亡方面的益處仍然大於風險。(法新社圖)
事實上,就在前一天(6日),瑞典和丹麥已分別暫停不同年齡層年輕群體接種這款疫苗。瑞典將接種莫德納疫苗年齡下限調為30歲,丹麥則調為18歲。
瑞典公共衛生局發表聲明說,鑑於年輕群體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和心包炎的案例增加,「這種關聯在接種莫德納疫苗後表現得尤為明顯,特別在接種完第二劑後」,作為預防措施,政府暫停1991年及以後出生人群接種莫德納疫苗。
據悉,瑞典政府調整莫德納疫苗接種年齡下限的決定暫定執行至12月1日。不過,瑞典公共衛生局表示,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風險總體仍然「極低」。
瑞典有8.1萬名30歲以下人員接種了第一劑莫德納疫苗。
02挪威建議18歲以下人群接種輝瑞疫苗
除了丹麥將莫德納疫苗接種年齡下限調至18歲以外,挪威當局也重申,18歲以下未成年人僅建議接種輝瑞疫苗,因為該疫苗的不良反應要比莫德納疫苗輕一些。
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傳染控制與環境衛生部主任布霍爾姆(Geir Bukholm)6日還表示,30歲以下年輕成年人也應優先考慮輝瑞疫苗。不過挪威當局並沒有禁止18歲至30歲群體接種莫德納疫苗。

▲ 世衛專家提醒,如果接種疫苗的人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的症狀,如新發胸痛,或接種疫苗後無法消失的疼痛、氣短或心悸,應立即就醫。(路透社圖)
03莫德納接種後出現心肌炎案例高於輝瑞
路透社報道,加拿大一名公共衛生負責人上週曾表示,資料顯示,接種莫德納疫苗出現的心肌炎/心包炎案例要比輝瑞疫苗多。這與美國疫苗安全監管資料庫的資料一致。

▲ 美國目前沒有批准為18歲以下未成年人接種莫德納疫苗。(新華社圖)
莫德納和輝瑞疫苗雖然都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但區別在於輝瑞疫苗一劑僅為30mg,而莫德納疫苗則是100mg。
對此,莫德納公司一名發言人6日晚迴應說,已知曉瑞典和丹麥等國的決定,但他同時強調,接種完疫苗產生的心肌炎「通常是良性的,患者接受傳統治療和休息後可很快痊癒。感染新冠病毒會讓得心肌炎的風險顯著增加,接種疫苗是最好的保護方法。」
04義大利和法國暫不作調整
與北歐各國不同,義大利衛生部長斯佩蘭扎(Roberto Speranza)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義大利不打算調整莫德納疫苗的接種年齡,並警告說歐洲各國應在疫苗問題上更加緊密配合、協調一致:「我們應該信任國際權威,歐洲藥品管理局已明確就該問題表過態。」

▲ 歐洲藥品管理局今年7月更新莫德納疫苗使用建議,認定這款疫苗適用於12歲至17歲人群,心肌炎和心包炎只是「非常罕見」的不良反應,接種疫苗利大於弊。(新華社圖)
在法國,12至17歲未成年人可接種輝瑞或莫德納信使疫苗。
05美國14萬未成年人失去家長或看護人
關於新冠疫情對兒童造成的間接影響究竟有多大,美國《兒科》雜誌(Pediatrics)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論文不禁讓人唏噓。
研究稱,在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美國約有14萬18歲以下未成年人因新冠疫情失去家長或保姆、家庭醫生等看護人。
而失去家長或親密看護人對青少年兒童來說,是巨大的心理創傷,可能會導致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甚至引發心臟病等生理疾病。

▲ 9月17日,超過66萬白色旗幟擺放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華盛頓紀念碑附近的草坪上,悼念美國超過66萬名新冠逝者。截至10月7日,美國已有近73萬人死於新冠。(新華社圖)
37歲的艾迪生(Addison)發現,在丈夫因新冠去世後,2歲女兒的行為舉止開始變得有些奇怪:不願吃飯,在睡前關燈時大喊大叫。艾迪生帶女兒看過心理醫生後才知道,這是女兒在表達對爸爸的思念。以前哄睡關燈的都是爸爸。
16歲的凱特也在疫情中失去了父親。凱特回憶說,父親因為動脈血栓被送往急診,但由於新冠病人太多,父親最終未能得到及時診治而死亡。「父親被送去急診,卻因為病情沒有新冠病人‘重要’而被耽誤救治。我一想到就很氣憤。」
《兒科》雜誌這篇論文指出,在全美範圍內,每500個未成年人中就有1個失去家長或保姆。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族裔家庭的情況差異巨大:印第安人家庭中這一比例是1/168,黑人家庭為1/310,拉丁裔家庭為1/412,亞裔家庭為1/612,白人家庭為1/753。情況最嚴重的地區是美國-墨西哥邊境線一帶、美國南部以及原住民部落區域。

▲ 美國因感染新冠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1918年大流感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圖為寫有緬懷親人詞句的小白旗擺放在華盛頓紀念碑附近的草坪上。(新華社圖)
該論文主要作者、美國疾控中心(CDC)研究員Susan Hillis與宗教/部落領袖、家長代表和心理醫生等論文聯合作者一起,呼籲拜登政府向這些兒童提供支持救助,包括經濟補助、心理諮詢服務、補充保險以及撥款為兒童之家擴容等。
一直在救助新冠孤兒的基督教主教布萊克指出,除了家長以外,他還擔心失去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儘管祖父母並非法律默認的兒童看護人。比如在黑人等有色人種社區,「族長通常是祖母,她們是大家庭的發聲者和家庭穩定的維護者」。
06法國政府發言人:冬季疫情可能反彈
法國政府發言人阿塔爾10月7日宣佈,在11月15日前不會對健康通行證措施作出調整。
阿塔爾表示,根據科學委員的意見,要求政府保持謹慎態度,因為冬季將臨……疫情很可能重新抬頭,儘管法國疫苗覆蓋率非常高。
(歐洲時報/ 原野 編譯報道)
每日疫情圖

面對疫情
做好防護

特/別/推/薦
歐時
巴黎探廚記

點在看分享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