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矽谷銀行炸了,美聯儲麻煩了

· 這是第508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4k+ ·

· Irene Zhou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在不足48小時間,矽谷銀行(SVB)「光速」倒閉。而當年雷曼從暴雷到倒閉,醞釀了3個月。

SVB是美國第16大銀行,儲戶主要是PE、VC基金和風險資本支持的創投公司。在瘋狂的擠兌潮下,該銀行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大規模的銀行倒閉事件,僅次於華盛頓互惠銀行。

當年雷曼兄弟的交易對手方遍佈全球,如高盛等華爾街大行都被波及,因而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多家風投基金和部分企業都對筆者表示,上週五(3月10日)嘗試去提款的幾乎就沒有成功的,而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也只覆蓋25萬美元。據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局稱,僅在3月9日週四這一天,儲戶和投資者的取款總額高達420億美元。

儘管此次波及面有限,但對3月計劃著重啟加息50BP的美聯儲而言,可謂是麻煩大了——前有「通脹虎」,後有「危機狼」,放水降息去救助就可能意味著通脹失控,但SVB可能是激進加息下金融系統出現裂縫的第一個跡象,很難說這不會傳導至其他更大型的機構。因此行動必須要快。美國財長耶倫在3月12日表示,FDIC周未加班制定矽谷銀行解決方案,正在考慮一系列針對矽谷銀行的選項,包括收購。儘管目前有多個潛在買家(包括私營部門機構),但資產價格必然會打折,而且一般會拖上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未來一週將非常關鍵。

創投圈情緒崩了

創投圈情緒崩了

中外資PE、VC基金和創投企業經歷了近乎崩潰的兩天。

「我週五(3月10日,下同)白天嘗試將資金轉出來的,晚上顯示正在處理中,但再後來就顯示延遲到週一了,非常擔心,感覺資金取出來的機會渺茫。」某開戶在SVB的創投基金人士對筆者表示。

某服務於多家中、外資創投基金的機構負責人對筆者稱,他所服務的基金客戶不少都沒能成功將錢轉出。

亦有多家外資律所的律師稱,「從週五開始就一直忙於處理SVB相關事務,和客戶開了無數個電話會,討論如何通過法律手段把錢取回。」但就目前而言,各方仍處於束手無策的狀態。

早在3月10日,SVB的眾多儲戶就已開始四處奔波,希望將存款取出並轉存到其他規模更大的銀行,例如花旗、滙豐等。

「好幾家風投基金希望來我們銀行開戶(原為SVB客戶),竟然有‘天降存款’這種好事。」某大型外資銀行業務人士上週五下午對筆者表示。另一家大型外資行人士則表示,上週五著急前來問詢開戶的基金客戶飆升,1000~5000萬元不等,還有團隊拿到億元級別的存款,「似乎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氣息。」

矽谷銀行的目標市場定位於高新技術企業,銀行採取的模式是投貸聯動,貸款對象是接受過風投機構A輪或A+輪投資的企業。SVB貸款客戶的還款來源一般為下一輪風險投資的入資或企業被第三方收購的收購款。除了利息收入,通過設定認股期權,獲得期權收益也是SVB的一大特色;在負債端,該銀行沒有個人儲蓄業務,不吸收公眾存款,其資金來源於貸款客戶及風投機構的存款。在美聯儲激進加息背景下,銀行債券投資敞口出現了鉅額虧損,亦導致此輪危機爆發。

SVB事件很容易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因為SVB的客戶結構單一,多為創業公司,它們本來融資就困難,如今SVB的存款還取不出來,可能無法正常支付工資。

關鍵還在於,即使那些順利在上週四、週五把錢轉出來的基金或企業,有些根本沒有第二個銀行賬戶,新開賬戶需要等待將近一週。部分大型外資行其實以前並不願服務這些小客戶。

早年去開曼設立基金的股權投資機構基本都去SVB開戶,這也主要因為其開戶較為方便快捷,且便於做融資,例如,繳資信用貸款(capital call financing)等。和公募基金常見的要求投資者在認購時立即繳款不同,私募基金採取「capital call」的方式,在投資期內(比如5年)完成對非上市公司的投資。

換言之,項目要一個一個地看,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投。GP如果在基金成立初始就讓投資者認繳了所有投資承諾,卻無法及時將所有資金都配置出去,將極大地降低投資金額對應的IRR(內部收益率)。

位於矽谷的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的總裁兼執行長Garry Tan說,大約有3000家活躍的公司與SVB有關係。「整個創投社區現在都處於緊張狀態,」他稱,影響最嚴重的不是主要的科技公司,而是在過去幾年成立的小型創業公司。

截至2022年底,SVB資產規模達2090億美元,存款規模為1754億美元。

激進加息下裂縫已現

激進加息下裂縫已現

「這是金融系統可能出現某種裂縫的第一個跡象,」Smead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Bill Smead說。該公司擁有55億美元的資產,持有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

此次SVB陷入風波,主要是因為銀行債券投資敞口出現了鉅額虧損。該銀行的資產和存款在2021年幾乎翻了一番,SVB將大量資金投入了美國國債和其他政府支持債務證券中。不久之後,美聯儲開始加息。這重創了SVB服務的科技創業公司和風投公司,導致其存款下降速度快於預期,並繼續加速。

資料顯示,截至2022 年底,SVB持有1200 億美元的投資證券,其中包括910億美元的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遠超740億美元的貸款總額。隨著美國利率飆升,債券價格下跌將造成SVB虧損,該行持有 910億美元的債券組合持有至到期,如今市場價值僅為760億美元。

以2年期美債為例,收益率已從2022年初的1.3%附近飆升至目前的4.8%,債券價格的虧損幅度之大可見一斑。

面臨激進的加息衝擊波,如果銀行能夠持有債券直至到期,他們的債券投資組合就不會產生損失。但如果他們突然不得不虧本出售債券以籌集現金,這時會計準則就會要求他們在收益中顯示已實現的虧損。如果公司將投資歸類為「可供出售」(AFS)或「持有至到期」(HTM),就可以將債券損失排除在收益之外。

FDIC在2月發佈的報告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國銀行業在可售證券和持有至到期證券上的未實現虧損總計6200億美元,高於一年前美聯儲加息前的80億美元。在某種程度上,美國的銀行正在遭受新冠存款熱潮的後遺症,這讓它們擁有大量需要「投出去」的現金。

在矽谷銀行的案例裡,其特殊點就在於,買入的可供出售資產AFS和持有到期資產HTM的比例相當之高,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57%,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對於其他銀行來說,只要持有證券類資產的比例控制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其mark-to-market的虧損佔總資產的比重就不會像矽谷銀行這麼高,從而也就不一定會達到資不抵債的狀況。

例如,另一家中小銀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FRC US),在其資產負債表中,證券投資的總額317億美金(其中可供出售33.5億,持有至到期283億),佔總資產2126億的比例僅15%,遠低於矽谷銀行的比例。其中持有到期類資產的虧損額為47.6億美金。佔總資產的比例為2.2%。而其所有者權益一共174億美金,能夠完全覆蓋這部分損益。因此第一共和銀行遠未到達資不抵債的狀況。

大型銀行一般也不會出現太大風險。例如美國銀行(BOA),其資金來源更為廣泛,包括更多的長期借款,其中69%的負債是存款。與SVB和Silvergate不同的是,大銀行持有一系列資產,服務於整個經濟領域的公司,從而能將任何一個行業的低迷給它們帶來嚴重損害的風險降至最低。

如何處置?誰來接盤?

如何處置?誰來接盤?

早前,各界早已預見,在大幅加息之下金融系統會出現「意外」,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哪個東西會出問題—一當然現在已經有答案了。由於銀行體系的相互關聯性,矽谷銀行倒下了後必須要救,關鍵是怎麼救。

某華爾街投行資深業務主管對筆者提及,目前,大型銀行很難冒著「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去接盤SVB,因為現在的監管標準比全球金融危機前更高,《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 Frank Act)設計了更高的標準。「即使可能接盤,那也將是私人投資者。但即便如此,這些人也不是‘聖人’,他們來接盤是為了能賺錢,而不是為了拯救投資者,因此價格可能會大打折扣。」

據外媒報道,對沖基金和銀行正在湧入,試圖以大幅折扣獲得SVB持有的初創企業存款。媒體Semafor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橡樹資本(Oaktree)是提出購買這些存款的對沖基金之一,出價從60美分到80美分(對應1美元存款)不等。

另外,該訊息稱,來自投行Jefferies的交易員正在聯繫初創公司創始人,並提出購買他們的存款索賠權。有一個信源提及,每1美元至少出價70美分。

亦有外媒報道,FDIC和美聯儲正在考慮創建一個基金,該基金將允許監管機構支持在SVB之後也遇到麻煩的銀行提供更多存款支持。監管機構在與銀行高管的對話中討論了這一新的特殊工具,希望這能讓儲戶放心,並有助於遏制恐慌。但這一訊息尚未被官方證實。

美聯儲麻煩大了

美聯儲麻煩大了

別忘了,全球金融危機始於2006年美國次貸危機,而2007年英國一家名為北巖(Northern Rock)的小型抵押貸款銀行也因擠兌而倒下。與SVB相似的是,該銀行的對公貸款佔比較高,零售存款和零售貸款實發資金的比例從1997年的62.7%下降到了2006年末的22.4%,這種融資策略一旦遇到流動性不足就會暴露出巨大的擠兌風險。

如果SVB能被順利救助,如此一來美聯儲就不用「注水」。但是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風險仍然不小。第一共和銀行(RCI)週五日內跌幅也達到51%,因為股價過度波動而暫停交易。各界擔心的問題是,其他小銀行會否因此接連出現問題,到時就需要美聯儲出手。

但是,美聯儲目前也腹背受敵,高通脹把它的手腳束縛住了。「確實有一種金融危機2.0來襲的感覺,它始於英國養老金爆倉,再到現在是地區性銀行擠兌,都和激進加息下國債收益率飆升有關。」上述投行主管稱,雖然SVB規模小,大銀行也都受到危機後的嚴格監管而相對安全,但影子銀行系統的風險已經很難忽視,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次通脹大概率居高不下,美聯儲寬鬆的門檻異常之高。

通脹仍相當頑固,不繼續加息則會導致通脹失控,而價格穩定是美聯儲的法定使命之一。

過去一年間,美聯儲激進加息近5%。上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二表示,今年的利率峰值可能比12月預期的5.1%更高。當時隱含的峰值已升至5.67%。

另外一個角度的資料也顯示,目前美國勞動力供給乏力——目前沒有工作,但是在積極找工作的人在2月份數量井沒有顯著變化,還是510萬人。相比之下,職位空缺約1000萬,即兩個工作崗位對應一個求職者。「薪資通脹螺旋」導致的價格壓力是最具有粘性的,也是美聯儲最頭疼的。

川普任下的移民收緊政策導致五年來移民減少近300萬人,疫情後眾多50歲以上的人群選擇永久性退出了勞動力市場,這也加劇了就業市場的緊張程度,從而導致薪資漲勢難減。

在勞動力供給乏力的情況下,美聯儲此前是想通過更高利率降低家庭部門的需求,繼而減少市場的勞動力需求,繼而讓勞動力的需求和供給 「被動」匹配。但目前從職位空缺比來看,美聯儲降低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期間如何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這將對美聯儲提出巨大挑戰。即使不降息,暫停加息或成未來的考量。

「 圖片 | 視覺中國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開白名單:duanyu_H 商務合作:qspyq_biz@163.com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