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種選擇,都有代價。
正解局(ID:zhengjieclub)出品
大疫三年。
現在,人們對疫情、疫情防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今天,簡單聊聊越南的疫情防控。
越南疫情防控從封閉到放開,到底經歷了什麼?
之所以挑越南來說,是因為它和中國有不少類似的地方。
越南一直深受中國的影響,在國家治理上也一樣,包括改革開放也是和中國學的。
2020年1月23日,越南發現第一例新冠確診病例,成為全球第4個被病毒入侵的國家。
這次面對新冠,越南開始也是照著中國的做法:早發現,早隔離。
一週之後,越南宣佈國家進入防疫狀態,把新冠列為甲類傳染病。
隨後,又限制慶祝活動,學校停課。
連韓國人的免簽政策也暫停了,韓國人到越南就要隔離。
要知道,韓國在越南的投資非常多,僅一個三星就貢獻了越南1/4的出口。
在第一波疫情海嘯時,越南曾經連續99天沒有本土感染病例,直到2021年3月,累計確診病例還不到2500例。
聯合國都稱讚越南的抗疫做得好。

但在2021年三、四月時,越南開始放寬疫情防控措施。
疫情也迅速反彈。
2021年8月到9月底,越南每天的新增病例基本過萬,每天的死亡病例基本超過300人,死亡率高達2.5%!
在這期間,越南也曾經試著回到老路上去,嚴格封控。
1000萬越南居民除緊急情況外不得外出。
越南從軍隊調撥4萬多軍人,到胡志明市維持秩序,負責給封控區居民送糧食、藥品。
但實際上,這時已經過了拐點:
病毒四散,封控已經起不到作用。
2021年10月,越南政府被迫放寬封控措施。
2022年3月,越南再次決定全面放開管控措施。
可以說,越南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也是不得不走向共存的。

越軍副總參謀長吳明進視察胡志明市的防疫封控情況
後果呢?
分短期、中長期來看。
首先來的是第一波衝擊。
最明顯的是疫情數字會強烈反彈。
下面是新確診資料的走勢圖。

下面是死亡資料的走勢圖。

可見,越南疫情的病例和死亡資料大部分都是政策放寬之後的。
因為疫情陡然惡化,導致社會出現混亂。
工廠裡的工人「大逃亡」,又把病毒帶回醫療條件更差的農村地區。
越南的醫療資源被擠兌,胡志明市的熱帶疾病醫院就曾出現53名醫護人員在院內感染。
2021年,越南的GDP增速下降到2.58%,比2020年還低。

返鄉的越南打工者
好在,越南硬生生扛住了疫情的衝擊。
從上面的圖上其實也可以看出來,目前越南的疫情資料已經很低很低了。
今年5月,越南還舉辦了第31屆東南亞運動會。
運動會期間,越南的城市裡,到處是慶祝和狂歡的人群。
這種常態,還反映在經濟上:
今年,越南的GDP一季度增長5.03%,二季度增長7.72%,三季度增長13.7%。
越南政府預計今年越南經濟將增長8%,超過原定的官方目標(6.0%-6.5%)。
在東南亞運動會閉幕式上,越南政府總理範明正宣佈:
越南已經控制住了疫情,生活逐漸安定安全並恢復如常。

越南慶祝的人群
我們能看出來什麼?
一是陣痛可能是每個國家都要經歷的。
因為新冠傳染性太強,在完全開放和封閉之間,很難找到折中的路線。
也許,最終每個國家都要經歷一個陣痛期,好在,病毒的致病性、致死率在下降。
越南全面放開八個多月,病死率是0.03%,但在日本,病死率是0.17%,其他地方大概是在0.1%~0.078%之間。
這種死亡率的差異,主要是和老年人口多少和醫療條件有關。
比如,越南人口中位數年齡只有31.9歲,但日本卻高達48歲。
二是社會經濟秩序最終要恢復。
長期非常態化的經濟社會秩序,其實也是有代價的。
三是社會要有共識:甘蔗沒有兩頭甜。
封閉、開放都是有代價的,沒有一種方式能包治百病。
選擇什麼方式,要承擔相應的成本。
四是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