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聽要聞
法國要聞
01
入法避難潮洶湧 移民新規受矚

法新社報道,法國內閣會議即將推出移民法案之際,內政部1月26日公佈臨時資料,2022年有超過13.7萬外國人第一次在法國遞交避難申請,相比2021年增加31.3%。如果算上覆審、未成年人和都柏林協議規定程序(即外國人在法國遞交申請,實際避難國為其他歐盟國家)等情況,總共遞交避難申請的有156103人。
首次遞交避難申請的人中最多的是阿富汗人,其次依次為孟加拉國人、土耳其人、喬治亞人和剛果人。此外,截止2022年底有65833名烏克蘭人在法國得到臨時保護,這個數字不包括未成年人。
法國內閣會議將在2月1日推出移民法案,上述資料將是國民議會審議法案的基礎。該法案的主要目的是方便驅逐對法國社會秩序構成威脅的外國人,同時通過語言培訓和工作來促進移民的融入,特別是提出設立一個「人手匱乏行業」居住證。
要通過該移民法案,政府必須爭取反對黨議員的支持,但右派共和黨黨魁西奧蒂(Eric Ciotti)已經明確表示,將投票反對法案。
02
法國將從布吉納法索撤軍

據法國外交部訊息人士透露,法國軍隊將於下個月(2023年2月)從布吉納法索撤離。
據報道,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1月24日,法國正式收到布吉納法索政府單方面要求解除2018年雙方簽署的法國向布吉納法索駐軍的協議。根據該協議條款,解除合約要求在法國收到書面通知一個月後生效。
此前,布吉納法索過渡政府要求法國政府撤離其在布領土的駐軍,法國方面稱,一直在等待布吉納法索過渡政府的正式書面通知。
03
「飛行醫生」緩解「醫療沙漠」困境

法新社報道,首批從第戎乘飛機抵達的八名「飛行醫生」1月26日降落在有20萬名居民的中部城市訥韋爾(Nevers)的公立醫院,他們將在當晚返回第戎。這場「空降」是為了改善「醫療沙漠」嚴重缺乏醫護人員的問題。環保人士批評此舉導致汙染。
在法國,訥韋爾醫院是「距離大學醫院(CHU)最遠的地方醫院」,因此第戎大學中心醫院給訥韋爾醫院提供幫助。
據中心醫療委員會主席伯特蘭(Patrick Bertrand)稱,「飛行醫生」包括肺科、腫瘤科和婦科醫生,以解決訥韋爾醫院缺少「大約50名醫生和至少35名護士」的問題。這架八人座的小型飛機還搭載了兩名急救全科醫生。
然而,這一措施引起了當地環保黨的強烈批評。綠黨籍市議員Sylvie Dupart-Muzerelle指責說:「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是火車的1500倍……而且歐洲剛剛正式授權法國可以取消有替代火車的短途航班」。
04
13歲法國少年自殺 校園霸凌者接受審判

據法國新聞廣播電臺(francetvinfo)27日報道,為紀念1月7日自殺身亡的法國13歲男孩盧卡,孚日省(Vosges)埃皮納勒(Epinal)將在2月5日15點舉行白色步行(Marche Blanche)活動。
盧卡的家人表示,盧卡不僅經歷了校園霸凌,還遭受恐同群體的侮辱。埃皮納勒檢察官辦公室27日表示,四名13歲的未成年人因「校園霸凌導致盧卡自殺」接受調查。
據悉,這四名青少年分別是兩個女孩和兩個男孩,與受害者在同一所學校上學。「他們只承認曾多次取笑盧卡」, 檢察官表示。
05
巴黎市長宣佈關閉市政廳,聲援反退休改革

據法媒1月26日報道,巴黎市長伊達爾戈宣佈關閉市政廳,以「聲援」1月31日進行的的反對延長退休年齡的示威遊行。
伊達爾戈說:「巴黎市將在1月31日聲援整個法國正在表達的社會運動」。
伊達爾戈補充道,在反對退休年齡改革的動員日之際,市政廳將被關閉,因為這一天是一個「保護退休制度」的機會。
歐洲要聞
01
大屠殺紀念日:波蘭、德國同日舉行紀念活動

據報道,1月27日,德國聯邦議院舉行悼念活動紀念納粹大屠殺受害者,今年紀念活動的重點是遭受納粹迫害的少數人群。同日,波蘭也舉行儀式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8週年。部分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者、波蘭總統府國務秘書克拉爾斯基、斯洛維尼亞文化部長弗雷奇科以及多國駐波使節等出席了紀念儀式。
德國聯邦議院議長巴斯表示,所有遭受納粹迫害、威脅、剝奪權利和謀殺的受害者應該永遠被紀念。即使倖存者逐漸告別人世,後代也應繼續講述他們的故事,以銘記歷史。
波蘭總統杜達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關於大屠殺的紀念和真相必須繼續下去,併成為對未來每一代人的警告。
1月26日,為紀念「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悼念猶太死難者,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與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展出了名為「萬名之書」的藝術裝置。
中國央視新聞報道,該裝置長8米,高2米,按照字母順序排列了480萬名大屠殺死難者的資訊,末尾空白頁象徵超過100萬無名死難者。這一藝術裝置將展出到2月17日,隨後將被送往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永久收藏。
02
俄羅斯降低與拉脫維亞外交關係級別

據拉通社報道,拉脫維亞外交部長林克維奇斯23日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表示,鑑於烏克蘭局勢,拉脫維亞將於2月24日召回其駐俄大使,並將拉脫維亞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級別降至臨時代辦級。
俄羅斯外交部27日發表聲明,就此事表示強烈抗議,並要求其駐俄大使須在兩週內離開俄羅斯。俄外交部指出,拉方既已作出原則性決定,俄方無需等待拉方為其駐俄大使規定的卸任時間到來。
聲明強調,拉脫維亞當局採取降低兩國外交代表級別的挑釁行為將產生後果。兩國關係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拉方的破壞路線所摧毀,包括完全清除俄語資訊空間,清理蘇聯紀念物和文化遺產,以及針對俄羅斯人的刑事起訴。
據路透社、法新社等媒體報道,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與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外交關係日趨緊張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波羅的海三國先後發表了對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的抗議,並在不同程度上對烏克蘭進行了援助。
目前,三國都已宣佈從莫斯科召回大使,並宣佈驅逐俄羅斯駐本國大使。
03
歐洲極端分子焚燒《古蘭經》引多國抗議

近日,繼瑞典首都爆發焚燒《古蘭經》的反土耳其抗議後,荷蘭與丹麥街頭又出現了類似場面。作為回應,多個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國家27日舉行抗議活動,譴責極右翼分子褻瀆伊斯蘭教經典的行為。
綜合美聯社、中國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27日,包括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和黎巴嫩在內的一些國家的抗議活動以民眾和平散開結束。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警察攔住了一些試圖向瑞典大使館行進的示威者。在該國東部旁遮普省的首府拉合爾,來自巴基斯坦拉拜克運動黨的約1.2萬名伊斯蘭教徒舉行集會,譴責發生在這兩個歐洲國家的褻瀆《古蘭經》行為。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數百人在27日的禱告後舉行遊行,並焚燒了一面瑞典國旗。
在貝魯特,大約200名憤怒抗議者在市中心烈士廣場的藍頂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外焚燒了瑞典和荷蘭的國旗。
報道稱,巴林也發生了針對《古蘭經》被燒的小規模抗議活動。
04
歐盟在禁運生效前從俄羅斯購買大量柴油

歐盟正趕在對俄石油產品禁運開始前從俄羅斯購買大量柴油,預計這些運油船將於2月5日禁運正式生效前抵達。
據彭博社報道,歐盟對俄羅斯海運石油產品的禁令將於2月5日正式生效。俄羅斯仍是歐盟迄今為止最大的外國燃料供應國,這對於為歐盟重型機械提供足夠動力至關重要。
彭博社彙編的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資料顯示,在今年1月的前23天裡,歐洲國家每天從俄羅斯購買超60萬桶柴油,這遠遠高於2022年同期數字。
05
英國廉航弗萊比航空進入破產管理程序

1月28日,英國弗萊比航空公司(Flybe)宣佈進入破產管理程序,這也是該公司重新運營不到一年後再次宣佈進入破產管理程序。目前航空公司已經停止售票,計劃內的航班全部取消,並無法為乘客提供改期服務。
據英國《衛報》報道,總部位於伯明翰的弗萊比航空前身為澤西歐洲航空公司,創立於1979年,後改名英國歐洲航空公司,2007年收購英國廉價航空BA Connect後組成弗萊比集團,成為英國最大的國內航線運營商,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支線航空公司之一。
然而,近年來公司運轉一直陷入困境,2019年,該公司曾被維珍航空收購。2020年3月5日,弗萊比航空申請破產管理令,新冠肺炎疫情被認為是擊垮其的最後一根稻草。該公司後於2022年重新開始運營。
06
義大利北部發生4.1級地震致部分鐵路停運

據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學研究所資料,當地時間26日11時45分,義大利北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切塞納蒂科市發生里氏4.1級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
據報道,地震發生後,當地學校內人員被疏散,部分鐵路線路在震後暫停運行,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歐洲時報網、歐洲時報微博,音訊製作:林守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