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有一件事,老妹兒從未想過。
有一天,你身處生死關頭,撥打了120。而電話那頭卻是無情的責難:
「我感覺你也沒啥事啊?」

這不是任何虛構影視作品裡的情節。
它就發生在2022年5月17日上午的中國河南大學,鄭州校區,711宿舍。
當天,鄭州校區的大部分同學都前去排隊做核酸。
但國際教育學院2019級的彭美沒有來。

中午12點,彭美的班長到宿舍尋找。
終於在地上發現了渾身抽搐的年輕女孩。
而此時,距離彭美第一次撥打120,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
隨後,班長再次撥打120,14分鐘後,120抵達了宿舍,彭美被送到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搶救。

但對於彭美來說,一切都已經於事無補。
5月30日,彭美因腦出血去世,年僅20歲。
對於彭美的父母來說,彭美的死,無異於晴天霹靂。
父母心痛至極,我的孩子從未有心腦血管相關病史,也從沒說過自己頭疼。
為什麼,偏偏成了最不幸的那個?

後來在彭美的手機裡,父母發現了通話記錄,並在報警後調取到了8分鐘的最後錄音。
這一段錄音,每一個有孩子的父母都很難聽下去。
而同為可能會撥打120求救命的普通人,聽過之後,只有心驚肉跳,血壓狂飆。
「從來沒覺得8分鐘能有這麼漫長。」
錄音顯示,當日上午10點27分,彭美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
在電話裡,她顯然已經呼吸困難,說話聲音較小。
但接線員卻一直追問:
「是叫的救護車嗎?」「是不是要救護車?」「要不要叫救護車呀?」
「河南大學在哪兒?」
「明倫校區在哪?我只知道有個龍子湖校區。」


「是文苑北路嗎?」「是文苑北路嗎?」
河南大學在鄭州,確實只有一個校區,正是接線員報出的龍子湖校區。
文苑北路,也是龍子湖校區旁邊的地鐵站。
彭美在通話中,也已經明確說了,她在宿舍,身邊根本沒有室友。
然而,在拿到了這麼多資訊之後,接線員仍然掛斷了電話,沒有派車。

「你在那兒幹嘛呢,烏拉烏拉的?」
班長再次撥打120時,還是這位接線員接起了電話:上午是不是你們打的120?
確實,通話記錄顯示她曾幾次回撥,但無人接聽的提醒,仍未讓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當彭美被送到醫院時,她才終於後知後覺地想起來。
那通電話,很可能不是一出惡作劇,而確確實實是一條急需拯救的生命。
但那又怎麼樣呢?
「她一直說不清自己在哪,說自己是明倫的。」
是不是,非要等到這樣的事落在我們自己身上,才會開始思考,是誰,做錯了什麼?

在數個評論區,老妹兒都看到了一部劇的身影。
《緊急呼救》。

這部開播於2018年的美劇,確實和現實中的接線員有著極強的映襯。
美國的911熱線接線員,連接著洛杉磯接線中心的「緊急事件第一反應人員」。
無論是火災報警、公安報警還是急救電話,都有接線員第一時間聽取情況,並把情況彙報給相應的部門。
而因洛杉磯的現實狀況,911熱線接線員面臨的情況堪稱無奇不有。
他們會面對入室搶劫的強盜被看門狗困住,撥打911求助,被解救後立馬偷偷溜走。

也會面對因房屋屬於劣質違規建築,意外坍塌,數人被困的慘案現場。
在第一季第一集中,主角就遇到了新租戶遭遇搶劫的困局。
也是說不出自己在哪兒,也是火燒眉毛的緊急情況。
消防員拉響了警笛,圍著街區一圈一圈地打轉,最終通過消防車的警笛聲來判斷了求助人的位置。

有人斷言,肯定都揀好的一面拍。
那倒也不然。
第二季裡,年長的老接線員格羅麗婭出現在鏡頭前。
聽她說上幾句話,暴躁新人麥蒂頓時覺得很舒心。
她已經幹這行幹了二十年了,最大的心得是「千萬別把情緒帶回家」。

麥蒂聽了她的雞湯,嘖嘖感慨,她想得真通透。
作為接線員,他們確實有義務去判斷電話那一邊的狀況,到底是生死攸關還是小題大做。
但仔細聽一聽,越聽越不對勁。

果然,麥蒂走訪現場時,遇到受害者控訴,911掛了他的電話。
回聽錄音,正是優秀接線員格羅麗婭冷酷地斥責受害者,並假裝無事發生。
「什麼,我沒聽見。」
「大點聲,不然我就掛了。」
「又不是我開槍打了你。」

在被麥蒂舉報後,格羅麗婭大聲哭訴著自己的痛苦,口口聲聲說那些撥打911的人們,「根本不關心她」。

哪怕在停職期間,格羅麗婭還在持續不斷地騷擾麥蒂。
她甚至佔用911熱線時間,因為她知道,線上的麥蒂不能因為她的騷擾就掛斷電話。
職業操守,在她這裡變成了擁有權力的快感。

她興奮於拿捏別人生死的權利,又承擔不起分擔生死的責任。

最後,她真的出了車禍,但麥蒂並未掛斷電話,而是持續為她呼叫救援。
直到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的自私和愚蠢。
也意識到,那一通電話,可能就是命運在無常的波濤之中,投給你的一線生機。

在劇中,格羅麗婭被舉報後,暴跳如雷,狂怒不已。
其實她早已經知道,無情的法律懲罰,已經在等待著她。
劇中麥蒂的同事也提到,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早已有先例。
休士頓有個接線員,因為對求救電話做手腳,被告上了法庭。

這位「休士頓接線員」在現實中確有其人,也確實被判了18個月。

而這種事情還不止一樁。
正是在上個月5月14日,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一家超市中發生槍擊案。
一位受新納粹主義影響的18歲的高中畢業生開槍襲擊人群,最後10死3傷。
超市的員工躲在角落裡,低聲打通了電話,報告了超市地址,還提醒有一名槍手,就在店裡。
她得到的,還是冷漠無情的回應。
「我聽不見你說什麼,你為什麼小聲說話?你不用小聲說話,他們聽不見。」
「所以我繼續小聲說,我說女士,他還在店裡,他還在射擊!我擔心我的生命安全,請派人來幫忙!」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在事件發生五天後,這名接線員被停職,等待著她的是法律的制裁。
而在國內對相關責任也有規定。
《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如果調查結果認定120急救中心有責任,那麼急救中心和接線員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或行政處分。
最後,想對大家說。
法典上的每一條法律,醫護手冊裡的每一條黃金準則,背後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人性有很多不足之處,就像再縝密的網,也難捕漏網之魚。
別讓無常的命運,擊潰了我們的希望。
也別讓那些逝去的生命,輕飄飄地隨風而逝。
不讓悲劇重演,就是對逝者最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