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院試運行機器人送患者去車站,患者:和人走路速度一樣

導語:日本近期展開了一項高科技服務,來提高患者的便利度。‍‍‍

去醫療機構看病的患者,可免費乘坐無人駕駛的單人機器人,由其送至最近的車站。

兵庫縣的中播磨縣民中心和姬路商工會議所在姬路市的「縣立河馬姬路綜合醫療中心」進行了該實證實驗。

像電動車大小的自動駕駛機器人「駱駝」,是專門為難以長時間行走的患者移動而準備的。

「駱駝」是帶有自動行駛功能的一款單人搭乘型機器人。按照設定,它將以不超過每小時6公里的時速,走完JR姬路站和院內的藥房的路線,總共之間大概是1.2公里的路程。

這款機器人帶有可感知前方行人等的攝像頭,還配有揚聲器。當有人靠近時,它會停止行駛,並向對方問好;在拐彎等情況下,它會用語音作出「往右轉」等提示。

測試時,機器人在公路旁的人行道上行駛。當到達有紅綠燈的人行橫道時,它通過對紅燈、綠燈的感知,作出「停止」或「前進」的判斷。

這一天,為了讓包括老年人在內的使用試乘者們安心乘坐,對機器人進一步降低速度行駛。花了約20分鐘移動到姫路站。

參加測試的一名50多歲的女性表示:「機器人以接近步行的速度行駛,乘坐起來十分舒適。它還會用語音提醒周圍人,考慮到了安全性。」

另一名55歲的女士表示:「對腿腳不好的父親而言,這是個也很容易使用的交通工具。能避開行人等,駕駛平穩,乘坐起來也很舒服。」。

據報道,「駱駝」是以人走路的速度前進的單人乘坐機器人,由從事機器人制造等的ZMP(東京)開發。目的是探索通過自動駕駛的移動需求等。由縣中播磨縣民中心和播磨地區約50個企業和團體等組成的「播磨圈域製造平臺」(事務局·姬路商工會議所)聯合實施。

在適當地判斷信號狀態等之後,能夠將乘客運送到規定的目的地。

使用機器人應對患者的還有經營看護設施的新興企業「The Harmony」(福岡縣飯冢市)專門針對痴呆症患者的會話機器人「大醬」。

「大醬」具備人工智慧(AI)代替看護者和患者對話,痴呆症特有的症狀的緩和被抱以期待。‍‍‍‍‍

「你幾歲了?」。在該公司在飯冢市運營的看護設施的一個房間裡,大醬和高齡女性對話。

其實,不光如此,在很多城市,運送貨物的物流機器人也時不時出現在日本的街頭巷尾。機器人的使用也必將越來越普及進入日本的生活裡。‍‍‍‍‍‍‍‍‍

在中國,包括大學的校園等,物流機器人也隨處可見,蕾絲也是同樣的原理,無人駕駛但是可以完美避讓行人和車輛,將貨物安全送達目的地。‍‍

生活在穩定安全的國家,經歷著一代代的科技更迭,見證一次次革新,是一種不錯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