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英國新冠病毒疫情速遞
英國今日(7月14日)日增死亡數又破百。新增確診398,累計確診291373,新增死亡138,累計死亡44968。

圖:英國政府官網
英國官方近期仍未更新新冠治癒數。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料,英國治癒數為1384。

截止圈哥發稿前,目前全球確診數已達1316萬。全球死亡數達57萬,英國死亡病例數依舊為全球第三。

圖:coronavirus.jhu.edu
隨著封鎖的放鬆,外出遊玩、購物、聚會的人越來越多,大眾也從越來越多的新聞訊息中看到了保持社交距離似乎成為泡影,因此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病毒傳播風險增加的擔憂。

而今日英國政府出臺的新規定似乎帶來了新轉機?
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宣佈,從7月24日(下週五)開始,英格蘭所有民眾都必須在商店內佩戴面罩。

圖為鮑里斯·強森 圖:電訊報
多家英媒在第一時間報道了這個訊息,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英媒今日的風向:
BBC新聞| 冠狀病毒:在英格蘭商店裡強制使用口罩和麵罩:

天空新聞| 冠狀病毒:在英格蘭的商店未戴面罩會被罰款:

衛報| 冠狀病毒:英格蘭的購物者必須從7月24日開始戴口罩:

電訊報| 由於政府採取強制性措施,沒有面罩的購物者可能面臨100英鎊的罰款:

每日郵報| 政府新的口罩規定要求佩戴布面罩於7月24日生效;未能遵守規定的購物者可能會面臨100英鎊的罰款;但店主對此感到憤怒,零售商和警察猛烈抨擊「不可能」的新規定,並呼籲更加明確規定:

每日快訊| 下週五必須強制商店中的口罩,否則將處以罰款:

訊息一出,有關戴口罩的討論再次炸開了鍋,首先是關於該新規的罰款。
這項新規定將由警察執行,任何不遵守這項新規定的人將面臨最高100英鎊的罰款!不過,如果被罰款的人在14天之內付款,這筆費用可以減少到50英鎊。

圖:BBC新聞
一方面,儘管鼓勵商店的工作人員提醒顧客遵守規則,但是出於工會對於零售人員參與執行的規範、人身安全等各方面的擔憂,因此並不要求他們作為該規定的執行者。

圖:每日郵報
但是另一方面,就像大都會警察聯合會的肯·馬什(Ken Marsh)所說的那樣,由警察執行該規定也可能會使警察與公眾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更何況,因為人手短缺,目前看來不可能在每個商店門口都派出警察執法。

圖:BBC新聞
所以英媒也無奈表示,在執法與罰款這件事上,誰執行都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然後就是關於強制戴口罩,其實這件事情吧,英果仁是真的糾結了很久了……

圖:BBC新聞
讓我們來看看這條跨越4個月之久的口罩時間線:
疫情初期
英國政府以口罩減少病毒傳播的相關科學證據不夠充分為由,遲遲不頒佈強制佩戴口罩的規定;
5月中旬
英國政府建議公眾在封閉且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或面罩,還出了一系列自制面罩的教程;

6月15日
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傳播後,英國政府承受著巨大壓力,首次強制公眾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必須佩戴口罩或面罩;
7月10日
英國官方的態度開始發生大轉變。
鮑師傅在People’s PMQ(人們首相的問答環節)上暗示了英國政府將在更多人群擁擠的場合要求人們佩戴口罩,表示「我們正在研究那些確保人們在有傳播風險的場合佩戴口罩的規則,比如在商店中」。
隨後不久,在鮑師傅當天下午的推特上就發佈了自己視察Uxbridge時佩戴口罩的照片,並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在新冠病毒期間保持安全」,這也是鮑師傅首次在鏡頭前佩戴口罩。

圖為鮑師傅在Uxbridge視察
圖:每日郵報
除此之外,英國其他地區,例如蘇格蘭,在繼公共交通上強制要求的戴口罩後,從7月10日起,已經開始強制要求人們在商店中也要佩戴口罩了。

圖:BBC新聞
蘇格蘭政府表示,在採取了解封措施之後也就意味著可能會帶來更高的病毒傳播風險,因此希望透過使用口罩給人們提供一些額外的保護,以降低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

圖:BBC新聞
蘇格蘭第一部長尼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表示,目前蘇格蘭地區對於戴面罩新規的遵守程度「極高」(”extremely high”)。
尼古拉·斯特金補充道,在剛剛過去的蘇格蘭強制性使用面罩的第一個週末,沒有出現需要警察罰款的案例,並表示這一現象是令人鼓舞的。

圖:BBC新聞
蘇格蘭警方表示有關強制實施關於戴口罩或面罩的法規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呼籲人們負起個人責任,按照新規做「正確的事」。

蘇格蘭行政協調會加里·裡奇(Gary Ritchie)表示,他們要求人們承擔起做正確的事情的個人責任,並記住這些措施的目的是透過防止病毒傳播來幫助集體獲得安全,保護他人並挽救生命。
加里·裡奇哈補充道,「我們的官員將繼續與公眾互動,解釋法律和指導方針,並鼓勵人們遵守法律。只有在明顯違反法律的情況下,我們才將執法作為最後手段」。

圖:每日郵報
而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民眾目前還未被強制要求在購物時佩戴口罩或面罩,但是這兩個地區都表示將對此進行審查。
為什麼突然轉變?
除了鮑師傅首次公開戴口罩之外,幾乎在同一之間內,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也展現了其口罩首秀。
英媒稱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因為畢竟川普此前曾表示他是不會戴口罩的。

圖:BBC新聞
另外,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的許多組織的最初建議都表示口罩在預防新冠病毒擴散方面並不有效,但是如今都紛紛建議在室內使用口罩或面罩,更有許多政府已經將其強制化,現在英國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圖:每日郵報
Masks4All研究團隊表示,截至3月中旬,大約有10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面罩政策,現在這個數字增加到了130多個國家和美國的20個州。

圖為美國街頭戴口罩的人們
英國領先的科學機構之一的皇家學會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沒有戴口罩或面罩習慣的一些國家中,大多數國家還是迅速採用了戴面罩的辦法,而且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人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改變。
現在戴口罩的支持率在西班牙已經達到86%,在義大利達到83%,在法國為78%,在德國為65%。

圖為義大利街頭戴口罩的人們
那麼,為什麼有了這樣的態度與政策轉變呢?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變化似乎是因為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

WHO最初表示,口罩只應該由醫務人員或者有咳嗽和打噴嚏等症狀的人佩戴。但是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病毒可以出現無症狀感染,因此口罩和麵罩在此時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因此,WHO在6月更改了其口罩指南。

同時,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會透過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傳播,因此人們也更加意識到在通風不良的室內,病毒的傳播風險會更高,而口罩和麵罩就可以阻止這些我們所無法控制或不經意間的病毒傳播。

圖為義大利街頭倫敦地鐵中戴口罩的人們
此外,現在有許多科學家表示, 已經有很多證據表明,口罩可以保護佩戴者及其周圍的人;另有一些觀察性研究表明,戴口罩的人越多的國家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似乎更低。

所以,當人們越來越普遍地意識到這種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那麼口罩或面罩就可能成為人們適應未來「新常規「生活並且規避感染風險所必需的東西。
再者,人們會依據自己對抵抗疾病的強弱程度、戴口罩的難易程度、以及他們是否會認為戴口罩的益處會比口罩本身要大等因素來決定戴不戴口罩。
由倫敦帝國學院全球健康創新研究所與與投票公司YouGov共同進行的一項新冠病毒行為跟蹤(Covid-19 Behavior Tracker)的調查顯示,當義大利有83%的人表示會在出家門後佩戴口罩的時候,英國只有19%的人也這麼做。

圖為義大利街頭戴口罩的人們
該調查的創建者之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健康行為研究員薩拉·瓊斯(Sarah P Jones)對此分析道,像義大利這樣受到過疫情「重擊「的地方,人們可能會對疫情「嚴重性和脆弱性的認識迅速增加」,「對政策強制使用口罩的要求迅速改變」,因此更容易一呼百應,帶起口罩。
最後,有專家認為,那些經歷過2003年非典(Sars)大流行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國家的人們更願意戴口罩。

舊金山大學的研究專家,Masks4All創始人之一傑里米·霍華德(Jeremy Howard)表示,東亞地區的人們對於最近的呼吸道大流行病的記憶印象深刻,所以從以往經驗看來,戴口罩就成為了一個好主意。

圖:twitter@domdyer70
傑里米·霍華德還補充道,西方國家沒有近期的呼吸道大流行病史,因此許多西方和國際機構幾乎完全忽略的參考東亞科學家們的意見。

英國皇家學會對此表示認同,並表示由於缺乏臨床試驗來證明口罩的有效性,因此許多國家在推薦使用口罩時都特別謹慎。
各超市新規快速響應
該新規一出Tesco, Asda ,Sainsbury’s等大型零售超市快速響應,紛紛表示預計本週都將出臺有關戴口罩的新規。

圖:每日快訊
自疫情在英國爆發以來,Tesco、Sainsbury’s、Asda、Morrison以及其他主要零售超市一直在各門店實施物理安全措施,並更改線上交貨規則,以保持顧客在購物過程中減少與他人的接觸。

圖:每日快訊
儘管曾由建議使用面罩,併為員工提供了個人防護裝備,但這些從來都不是強制性的,因此更多的商店將注意力放在了實施社會疏導措施上。

圖:天空新聞
但是,如今新法規將意味著購物者從7月24日(星期五)起在超市購買雜貨時必須戴上口罩。

圖:每日快訊
目前,Asda的執行長羅傑·伯恩利(Roger Burnley)表示Asda將遵守任何新規定,當下他們的許多門店已經在完善安全措施,並在蘇格蘭的門店中已經強制要求佩戴口罩。
質疑聲四起
至此,英格蘭與蘇格蘭終於和許多歐洲國家在戴口罩這件事情上保持了一致,一些主要的零售商們也反應迅速,未來一段時間有關戴口罩的現象終於將有所變化了。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批評者認為,在距離疫情在英國爆發四個月後,英國政府才遲遲推出口罩令實在是行動太緩慢,並且在疫情期間各種混合的、猶豫不決的決策更是混亂不堪。
首先,英國工黨指出,數月以來,和英國相比,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早已將佩戴口罩作為了基本且必要的要求:
3月18日
捷克共和國
歐洲第一個在超市,藥房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強制使用口罩的國家。

圖為在捷克公共交通工具中戴口罩或面罩的人們
3月22日
委內瑞拉
在所有公共場所強制佩戴口罩。
3月25日
斯洛伐克
在所有公共場所強制佩戴口罩。
4月4日
哥倫比亞
在超市和其他無法保持1米社交距離的地方強制佩戴口罩。
4月6日
奧地利
在超市強制佩戴口罩。

圖為在奧地利某餐廳戴口罩的人們
4月7日
土耳其
在商店或擁擠的公共場所強制佩戴口罩。
4月27日
德國
大部分州都有商店強制佩戴口罩。
7月10日
蘇格蘭
在商店和公共交通上強制佩戴口罩。
然而英國(英格蘭)卻經過了反覆的折騰,直到今天才確定強制措施。

圖:天空新聞
其次,英國影子衛生部長喬納森·阿什沃思(Jonathan Ashworth)質疑,既然已經決定要強制民眾佩戴口罩,那麼為什麼新規定要延遲到下週五才實施,未來11天內又該怎麼辦?

另外,英國商會表示,有關強制戴口罩的相關規定必須清晰,企業還需要明確的、一致的且由公共衛生證據支持的口罩正確佩戴方式指南。

圖:泰晤士報
更有業內人士建議最好要在商店前張貼戴口罩或面罩的標準像,以避免一些歧義。
同時,英國商會還要求英國政府清楚回答包括應該多久更換一次新的口罩;一次性的口罩是不是會比反覆利用的面罩要好?換下的口罩可以直接扔進垃圾桶嗎;可以在不使用口罩的時候放在口袋裡嗎等等民眾關心的問題。

對此,英國環境部長喬治·尤斯蒂斯(George Eustice)透過BBC新聞迴應道,隨著疫情的發展,有關使用面罩的研究,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直都在「發展中」,所以會不斷產生變化。

圖為喬治·尤斯蒂斯
至於有關7月24日強制口罩令才生效的決定是出於「讓人們有時間進行準備」的考量,但是也是告訴人們,從今天起人們就得有開始佩戴口罩或面罩的意識和自覺了。

喬治·尤斯蒂斯表示,他相信人們「足夠智慧並且是負責任的」,所以相信人們會戴上口罩或面罩,而強制性的規定則是發出一個「更大的信號」,表明人們「必須遵守在商店中佩戴面罩以緩解新冠病毒總體風險的措施」。

但是喬治·尤斯蒂斯還指出,該項新規定目前並不適用於酒吧、咖啡館、餐廳。
更多有關戴口罩的最新指南,英國政府會再本週內發佈。

英國消費者與網友們怎們看?
不過,不可忽視的是,儘管政府的政策已經發生變化,但是人們在佩戴口罩的意願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對於口罩令這一新規,英國民眾的反應大致呈現出三種不同的態度:反對、無感、支持。

據英媒採訪報道,反對或質疑該新規定的觀點大都集中在:
- 口罩或面罩會使得戴眼鏡的人很不方便,因為呼出的氣會使得眼鏡上佈滿水霧,看不清,很容易發生事故;
- 口罩戴著很不舒服,呼吸困難;
- 強制戴口罩侵犯了人身自由,不應該在一開始就用執法來強制民眾執行,警察執法應該是最後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還有一些零售商店的店主則是更多地擔心萬一有劫匪、小偷等人夾在戴口罩的人群中其中渾水摸魚,或許會增加入店行竊的風險。
有網友還在評論區稱:那我豈不是要被認成小偷了?
而許多對此沒有什麼特別感受或傾向的人則紛紛表示,即使頒佈了口罩令也不意味著他會更願意或者更放心去商店購物,反而會懷疑在新規定實施後商店的客流量會隨之增加,從而擔心在商店購物反而會有比想象中更高的風險。
因此除非政府提供更多有關戴口罩的指導,否則他們也難以判斷該新規定的好壞。

支持者們則用各種方式對這一新規定表示歡迎並提供佐證:
有人聲援該新規定,並表示「這是正確的決定。我們需要讓這個國家再次重新運轉,如果口罩是正確答案,那麼就應該大力實施」。

一名格拉斯哥的護士則用自己的工作經驗解釋道,如果她可以在13個小時的輪班中戴口罩,那麼在商店裡戴半個小時的口罩就不是大問題了,因為「你必須考慮更大的利益」。

同樣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的約書亞·沃爾裡奇(Joshua Wolrich)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面罩絕對不會降低氧飽和度, 那些認為這種流行病是惡作劇並且認為戴著口罩是以某種方式侵犯了他們權利的人不過是在找藉口,這不是自由的問題。
他還用測氧儀自己做了一個實驗,並用一段視訊證明了自己的觀點:

面對不同的反應,新冠病毒行為跟蹤(Covid-19 Behavior Tracker)分析認為,與戴口罩相比,大多數人仍然更願意使用手部消毒劑或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因為在人們眼中,這些方式是他們可以輕鬆掌控的事情。

而相比之下,戴口罩要複雜得多,因為人們需要首先找到購買口罩的途徑,然後以正確的方式佩戴並丟棄它,更何況戴口罩可能還會不舒服。
另一方面,英國政府一開始以沒有足夠的證據與擔心醫務人員缺少個人防護設備為理由,不願意推薦民眾戴面罩,但是是透過暗示口罩在防止病毒傳播方面無能為力這樣的方式,因此現在重新推薦人們戴口罩,這會讓民眾覺得前後矛盾。

圖:天空新聞
因此,許多專家認為,那些混合的訊息、不透明的決策會破壞人們的信任,使得現在很難說服人們戴上口罩。
但是不管怎麼說吧,有了新的強制規定總比沒有好,讓我們寄希望於更多明確的政府指導以及未來人們自覺的行為,且行且看。
從我做起,戴上口罩。

(英倫圈綜編,編輯:品三,參考:BBC新聞、天空新聞、衛報、電訊報、每日郵報、每日電訊、泰晤士報等,圖片除了標註來源外均來源於網路。)
來源公眾號:英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