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建議專家別亂建議……

本文授權轉載至北美留學生觀察(collegedaily)

有些專家教授是專家教授,有些專家教授是磚家叫獸。

在過去的2022年,「專家建議」好像已經變成新的時代特色。有什麼不懂的,只要鍵入搜尋引擎,就能聽聽專家建議。

出於嚴謹,沒有title的專家一般不易被選擇。找專家,就得找名號響噹噹的,這跟選醫院就找三甲一個道理。然而一些頗有來頭的人物,卻提出越來越多讓人匪夷所思、「不食人間煙火」的建議。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磚家和專家是有區別的,我們盤點了2022年的一些「建議名場面」

娛樂圈有金酸莓獎、金掃帚獎來鞭策影視業,或許專家圈也該設立個「金糊嘴獎」。

有了口碑效應,還請專家們三思而後言,求求你們別再自砸招牌了!

2023年,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了

2023年,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了

2022年,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太多所謂的「專家建議」。‍‍‍

某許姓專家,北京某頂尖學府經管學院教授建議:

低收入群體可以出租閒置房或者用私家車拉活來增加「靈活就業收入」。

某張姓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某集團董事長建議:

建議年輕人多進廠打工,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這樣才有助於製造業的發展,不能只考慮個人收入。

網友說

網友說:「讓你兒子孫子進工廠你樂意不?年輕人不考慮收入,拿什麼養家餬口?」

服務業為主營業務的某丁姓集團董事長、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議:

66歲至79歲仍是中年,要鼓勵60歲以上初老群體再就業。

某董姓經濟學家、某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建議:

農民可以縣城買房,開車回農村種地。

不能因為你買不起就說房價高,只能說明你的收入偏低。

某陳姓經濟學家建議

某陳姓經濟學家建議:

國內家庭平均總資產300萬很正常,現在誰家沒個50萬現金呢?

上海某大學雙聘教授趙某某建議

上海某大學雙聘教授趙某某建議:

適當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教授原話:我們可以將養老金、社保、保障房分級,然後與子女多少掛鉤,子女多的標準高於子女少的,沒有子女的可享受最低保障)

【網友點評】:

這是針對年輕人不生孩子的一系列不合理懲罰措施,但事實上,他的行為是對其他專家,尤其是「靈活就業」專家的一大挑釁。

畢竟靈活就業的低收入群體存在的一大前提條件是有兩套房,這樣才能租出去一套,但這位「不生則罰」專家竟然在這個鼓勵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買房成為靈活就業群體的當下,公然提議不生育的年輕人不得購買保障性住房…嘖嘖嘖,其言語中的不屑與挑釁令人不寒而慄。

國內TOP2高校教授,梁某某建議

國內TOP2高校教授,梁某某建議:

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

(教授原話:「如果你短期內找不到工作,那麼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訓或者自我培訓,去提升技能水平,然後等待經濟好轉,或者去結婚生子也行」。)

還有專家建議建議

還有專家建議建議:

設立生育基金制度,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

(央視網原文: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除此之外,專家的建議包括但不限於——‍‍‍‍‍‍‍‍‍‍‍‍‍‍‍‍‍‍

  • 建議農村自己炸的菜籽油和豬油不能吃,因為沒經過檢驗,必須到超市去買桶裝油來吃。

  • 建議農村取消豬圈雞圈,豬圈雞圈對環境有汙染。

  • 建議農村燒火做飯汙染環境,應該禁止,要改燒天然氣。

  • 建議農民不要在農村建房,因為農村的房子一文不值,要進城買房。

  • 建議油價應該上漲十倍,這樣普通人就加不起油,可以大大緩解交通壓力。

  • 建議普通人買房可以利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養老金,六個錢包來助力。

但專家的建議也很快會反轉。‍‍‍

但專家的建議也很快會反轉‍‍‍

這些專家的建議荒謬至極,打臉也是突如其來,正所謂「何不食肉糜?」,2022年疫情的轉變和政策的變化,更是讓一些專家的人設塌房。‍‍‍‍‍‍‍‍‍‍‍‍‍‍‍‍‍‍

為什麼專家的建議最終都會變質?

2022年我們普通人聽了太多專家的建議,疫情的建議尤其之多,充斥在網上的觀點和論點反覆橫跳,對病毒不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

面對超強奧密克戎變異株XBB.1.5的侵襲,國內群眾是恐慌的。

一邊是專家的苦口婆心無需擔憂,一邊是被搶購脫銷的蒙脫石散,強烈的反差折射出深層的信任危機和普遍焦慮。

有一些專家的言論一致,但是在早期的時候被說成了是「渲染焦慮」

比如說:

疾控中心專家曾光曾遭致網友一片聲討,原因是他作為專家,在病毒毒力減弱,國外防疫政策調轉的時候,依然在說病毒的威脅性。

曾光在採訪中談論的是「放開的條件」,他提到了疫苗和醫療儲備。

潛臺詞是,他不建議在這些條件沒做好的情況下開放。換種說法是,當時階段應該儘快做好疫苗接種和醫療資源的配置。

但他的聲音很快被質疑聲淹沒了

但他的聲音很快被質疑聲淹沒了。

但他的聲音很快被質疑聲淹沒了

曾光的觀點是前後一致的,從沒認為新冠病毒就是大號流感。

而今年年初,病毒學家吳尊友也發表了和曾光類似的看法,對「新冠等於大號流感」提出質疑,甚至是質疑了《柳葉刀》的文章。

今年1月19日,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裡在頂級醫學學術刊物《柳葉刀》發表論文,預測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將結束,3月將成為關鍵時間點。

吳尊友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直言這篇論文表達的觀點不準確,說默裡是統計學家,是數學模型領域的全球頂級專家,並不十分了解生物學以及病毒,是把新冠視同流感提出這種假設的。

,是把新冠視同流感提出這種假設的

現在已經是12月底了,離默裡預測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時間節點3月份已經過去了3個季度,大流行結束了嗎?

不僅如此,致死率還在上升。

此外,在剛剛過去的12月中,身邊不斷有合併基礎疾病的老人因感染所謂的”感冒”去世。當初那些信誓旦旦說新冠就是大號感冒的人,現在又在哪裡?

再比如:‍‍‍‍‍

專家堅持老年人接種疫苗,並且用事實資料表明對奧密克戎對老年人有相當大的致死率。‍‍‍‍

但是大家聽嗎?

對於疫苗接種,很多人諱莫如深,甚至不希望家裡老人接種,陰謀論頻頻出現,對於國產疫苗的質量問題持懷疑態度。

,對於國產疫苗的質量問題持懷疑態度
疫苗效果究竟如何?

疫苗效果究竟如何?

我們可以看看香港的資料做一下對比,為什麼大陸出現大面積感染後會發生老年人病死激增的情況?這和疫苗接種普及率有很大關係。

根據香港最新公佈的第五波疫情確診和死亡的真實資料(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1月30日00:00),不同年齡組別和疫苗接種情況下的實際感染情況和死亡情況如下:

疫苗接種情況 – 按年齡組別和疫苗類別佔總人口比例

實際感染率 – 按年齡組別和疫苗接種情況

實際死亡率 – 按年齡組別和疫苗接種情況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儘快打3針,最好打4針,打科興還是復必泰效果都不錯,選自己能接受的儘快打;

如果看死亡率,40歲以上人群不打疫苗的死亡率顯著高於季節性流感(約0.1%),60-70歲要接種3針、70-79歲以上要接種4針,才能夠降低到較低的死亡率;

如果看感染率,只打2針,無論是科興還是復必泰,都和沒打差不多,略好有限

只打1針,無論是科興還是復必泰,基本等於沒打,大概率會在這一波被感染。

對於80歲以上老人,數字上看,4針疫苗無論是科興還是復必泰,效果都可以接受(感染率7.9% vs 7.1%),復必泰效果好於只打科興,但混針效果比只打科興差

3針效果也都可以接受(感染率約10%),復必泰效果和科興相當;2針效果都很差(感染率上升到50%以上),科興好於復必泰6.3個百分點,但混針效果異常好(17.3%有可能和總樣本數量只有300有關);只打1針無論科興還是復必泰,已經沒有統計意義。

最後再來說一下醫療擠兌

最後再來說一下醫療擠兌。

在放開之前,很多媒體開始論證並不會出現官方所說的「醫療資源擠兌」,認為是誇大其詞,事實卻很打臉。

醫護人員加班加點,甚至有的醫院將外科也改成了呼吸科,醫生人手一本內科學,這不是醫療擠兌是什麼?

人民需要可靠可信的答案,讓造資料騙老百姓的網紅專家下臺,讓實事求是的專家上去。

光呼籲老百姓團結所謂的專家有什麼用?你得讓能讓老百姓相信的人上去,說人話,做人事。

2023年,真心建議專家輕點建議。

今日互動

2022年,你記憶最深的專家建議是哪條?

快來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