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溫靜導讀:在數字化風潮之下,廣電正掀起新一輪改革。《第三季度廣電媒體融合報告》從四個方面解讀了廣電融媒最新發展態勢:推進「全域經營」,新媒體市場快速增長;「改頭換面」正當時,新電視媒體品牌脫穎而出;數字化風潮,廣電掀起新一輪改革;錨定方向,新主流媒體融合再上新臺階。

來源:傳媒內參(CMNC)
文/唐瑞峰
在媒體融合的關鍵節點,廣電供給側改革勢不可擋,電視訊道「改頭換面」正當時,新電視媒體品牌脫穎而出。
伴隨著媒體重構和升級融媒商業模式,部分廣電媒體在新媒體埠的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展現出媒體融合的韌性與活力。
在數字化風潮之下,廣電正掀起新一輪改革。通過盤點了近期廣電媒體熱點案例和事件,《第三季度廣電媒體融合報告》從四個方面解讀了廣電融媒最新發展態勢:電視訊道「改頭換面」正當時、廣電新媒體端收入顯著增長、廣電掀起新一輪改革、新主流媒體融合再上新臺階。

推進「全域經營」
新媒體市場快速增長
「新媒體時代對總檯而言如虎添翼,要善於藉助網際網路手段壯大自己、傳播觀點。」今年8月,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黨組書記、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的發言引發行業廣泛熱議。
在媒體融合的深水區,廣電媒體正著力構建新型媒體經營模式。《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傳統廣播電視廣告收入保持穩定,新媒體廣告收入快速增長。其中,廣告收入3079.42億元,同比增長58.73%:傳統廣播電視廣告收入786.46億元,同比下降0.40%;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機構通過網際網路取得的新媒體廣告收入2001.46億元,同比增124.89%。


伴隨著媒體重構和升級融媒商業模式,部分廣電媒體在新媒體埠的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展現出媒體融合的韌性與活力,這從三季度多家廣電局公佈的統計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窺見一斑。
三季度以來,多地部分廣播電視局陸續公佈了2022年上半年廣播電視統計資料,新媒體業務收入則增幅明顯,如:安徽省上半年新媒體業務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30.86%;江西省上半年廣播電視新媒體業務收入1.80億元,同比增長52.54%;湖北省上半年新媒體業務收入37.3億元,較去年增加3.76億元,增幅11.21%;福建省上半年新媒體業務收入5.94億元,佔創收收入的5.23%,同比增長99.98%。

當下,媒體正處於媒體融合和經營轉型關鍵期。中央和地方各級廣播電視媒體沿著深度融合路徑推進經營創新,整合傳統廣播電視平臺和融媒體平臺,通過臺網聯動、大屏帶小屏、多屏聯動、多屏互動等,加大融合營銷。
比如,總檯整合旗下優質的電視、廣播和新媒體資源,積極推進廣播電視端和新媒體端的多屏聯動,針對重點項目推出「融媒體傳播服務方案」,「雲聽」和「央視訊」等多款自有APP使用者數量增幅超行業均值,在網路傳播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新媒體營收迭創新高。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透露,「我們有兩個膠著的60%——全集團60%以上的收入和利潤來自新媒體和上市公司,但60%以上的公司和人員仍在傳統媒體。」
在上海娛樂總經理楊冰看來,廣電媒體發展轉型的關鍵就是推進「全域經營」。推進「全域經營」,就是推動廣電從「自留地經營」(依賴廣電媒體資源的傳統經營模式)向「全域經營」(運用全網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為政府(to G)、企業(to B)以及使用者(to C)提供服務的新型媒體經營模式)的媒體經營模式轉型。

「改頭換面」正當時
新電視媒體品牌脫穎而出
2022年以來,雲南廣播電視臺生活資訊頻道、昆明市廣播電視臺文體娛樂頻道、雲南文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等相繼停播。電視訊道關停的數量出現新高,大範圍的頻道關停一定程度上說明,電視訊道正加速進入「緊縮期」。
我國電視訊道眾多,頻道專業化發展走過了較長一個時期。對於失去受眾的地面頻道不打「強心針」、不做「人工呼吸」,主管部門在加速頻道關停步伐的同時,也積極推動頻道進行整合。三季度以來,電視訊道「改頭換面」正當時,新電視媒體品牌脫穎而出。
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准,粵語頻道調整為大灣區衛視訊道(簡稱「大灣區衛視」)。7月29日,大灣區衛視正式開播。
9月21日,北京市級播出機構北京廣播電視臺兩大專業電視訊道——紀實科教頻道、體育休閒頻道正式上線播出,將原冬奧紀實頻道和科教頻道資源整合、最佳化升級。

開播十週年之際,在浙江省廣電局和浙江廣電集團的全力支持下,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浙江黨建電視平臺完成了全面改版升級,煥新推出之江紀錄頻道。
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湖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轉型升級為老年人專業電視訊道——愛晚頻道,是全國首家省級老年頻道。10月4日,湖南愛晚頻道正式亮相。
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專業化、垂直化、精準化發展態勢凸顯,不難看出,新誕生的電視訊道更加註重聚焦專業化和垂直化定位。在新的定位下,這些頻道受眾群體也更加明晰,更著力擴大傳播覆蓋範圍。
比如,北京廣播電視臺體育休閒頻道(BRTV體育休閒)在新興休閒運動、體醫融合等體育大健康領域發力,推動體育產業、全民健身和體育休閒產業發展;之江紀錄頻道作為浙江省第一個省級紀錄類專業頻道,是一次整合資源,最佳化資源配置的重裝出發;比之公共頻道,愛晚頻道的垂直化程度更高,目標人群更精準,內容輸出和頻道運營的方向感更強。
在新一輪媒體融合和頻道建設中,專業化、特色化頻道建設正逐步走上正軌。主流媒體立足國家戰略、錨定核心優勢,通過融媒體傳播,切實扛起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比如,新開播的大灣區衛視和珠江之聲分別以「活力灣區,文化中國」和「聲動大灣區」為定位,主要面向粵港澳三地和海外粵語觀眾,發揮廣電視聽媒體作用,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和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數字化風潮
廣電掀起新一輪改革
伴隨著數字技術對文化行業的滲透應用,以數字人和虛擬收藏品為代表的新業態正加速在廣電領域鋪開。
比如,2022年8月,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長三角之聲聯合騰訊推出的AI主播「長小嬌」,它基於騰訊AI的超寫實建模、多模態識別與生成、實時面部動作生成與驅動等多項人工智慧前沿技術;芒果元宇宙產品「芒果幻城」在各大VR平臺上線,5G智慧電臺「五分鐘一個人辦一家電臺」,賦能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

在短視訊埠,在多重優勢和外部因素疊加影響下,廣電主持人轉戰小屏恰逢其時。2022年上半年,CSM媒介研究在抖音、快手等平臺監測了近750位省級廣電機構融媒主播開設的近千個賬號,觀察到上半年活躍主播共628位,累計粉絲量5.1億,發佈短視訊內容6.2萬條,獲得169.9億播放量、6.6億互動量。
伴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工作推進,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一環。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正為媒體融合打開更大的空間。在數字化風潮之下,廣電掀起新一輪改革。
騰訊互娛與深圳廣電集團在內的六大業態代表共同發佈「數字生態共建計劃」,共同探索數字未來的無限可能。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攜手百度以「未來傳播力」為主題舉辦戰略簽約儀式,推進新一輪智慧媒體合作。

北京廣電局編制5G+8K新視聽產業地圖,深化北京新視聽工作組協同創新,發佈5G視聽創新應用典型場景,持續推進視聽創新場景試點和成果轉化,培育發展視聽服務新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中國廣電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快建設國家文化專網,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迭代,更具實時性、沉浸感、視覺化和互動性的內容體驗成為文娛傳媒行業未來發展的著力點。《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對「十四五」期間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作出全面部署,也為廣電媒體融合帶來新機遇。
正如國家廣電智庫刊文所言,無論是加快推進廣電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還是加快開發廣電數字化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都需要培育發展廣電數字化主體,構建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產業體系和產業格局,主體的建設,可以說十分關鍵、十分重要。

錨定方向
新主流媒體融合再上新臺階
三季度,融媒領域除了業務層面的一系列相關改革外,在主管層面的表彰和引導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
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在會議中強調,新徵程上要以更加開闊的思路、更加有力的舉措,堅定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打開新局面。中央媒體和省級媒體要在深入深化上取得新進展,地市級媒體要在整合融合上邁出新步伐,縣級融媒體要在增質增效上進行新探索。
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整合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推動在資訊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等方面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伴隨著融合的縱深化發展,中國新聞獎評選也出現新變化,其中更加鼓勵融合發展創新設置專門獎項。其中提到,增設融合報道獎項,鼓勵運用多媒體手段創新報道內容和形式;增設應用創新獎項,鼓勵媒體應用資訊網路技術,研發「新聞+服務」的創新性資訊服務產品。
經過初評、複評和終評,共評出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10家、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15個、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15個。

從「推動融合」到「加快推進、深度融合」,我國媒體融合進程正邁入新階段。錨定發展方向,新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在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看來,雖然媒體融合至今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離中央的要求還有差距,速度還不夠快。在一個新的階段,中國推進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成為下一個階段中央、省、市、縣各級媒體,包括學界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或許正如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所言,湖南廣電深度推進媒體融合,主流新媒體集團的建設沒有模板可學,無法一蹴而就,未來生態的複雜性將遠超我們的想象,甚至前途未卜。但我們只要堅持「做長期主義者」「做未來主義者」這兩個「後臺演算法」,主流新媒體集團的明天一定會向陽而生、紅旗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