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曝光拜登沒有降低物價的打算,拜登惱怒,兩國鬧翻

沙烏地在週三罕見發表了一份聲明,稱拜登政府施壓,要求在11月8日中期選舉之後再減產漲價,但是被沙烏地拒絕了。

沙烏地在上週宣佈從11月份開始每年減產200萬桶石油,這意味著全球石油供應更加緊張,美國的油價應聲上漲,拜登非常生氣,聲稱要「重新評估」和沙烏地之間的關係。

於是,沙烏地罕見發表一份聲明,強硬回應了拜登政府要「重新評估」說法,沙烏地在聲明中稱,歐佩克(OPEC)的所有決定都是基於自身的經濟預測和需求。

沙烏地表示,所有經濟分析表明,如果減產推遲一個月會帶來負面的經濟效果。

聲明中還暗示,拜登政府要求將減產漲價至少推遲一個月,以便拜登在中期選舉中堵住要求他為物價上漲負責的悠悠之口。

言下之意!拜登政府根本沒有減緩通貨膨脹的打算!而是希望在中期選舉之前,營造一種物價回落的假象,讓他和民主黨贏得中期選舉之後,物價再來一波上漲。

沙烏地的曝光讓拜登政府非常難堪!數小時後白宮作出激烈的回應,稱沙烏地阿拉伯「試圖扭曲或扭轉」拜登政府的決策,並重申拜登將「重新評估」與長期盟友的關係。

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約翰·柯比在週三的一份聲明中說:「沙烏地外交部可以試圖扭轉或偏轉,但事實很簡單。最近幾周,沙烏地人私下和公開地向我們傳達了他們減少石油產量的意圖,他們知道這會增加俄羅斯的收入並削弱制裁的有效性。」

週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拒絕證實有關拜登政府懇求沙烏地人將減產推遲到中期選舉之後的報道。

為什麼?

拜登不想讓美國人過上好生活

在現代經濟中,石油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美國在這方面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本土石油和天然氣不斷被髮掘,加上加勒比海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川普時期,美國一躍成為最大的能源出口國,美國的油價也得以保持在地位,即使是油價最貴的加州,普通汽油每加侖的價格也只是在3美元左右,普通汽車加滿一箱油30多美元可以跑一個星期,民眾生活負擔也不重。

然而,拜登一上任之後,連出出招毀滅美國的能源政策,先是禁止開採新的油氣,然後停止美加石油管道建設,接著一些到期的油氣合同不再續簽,使得美國的石油儲量從多到流油,一下子變得短缺,油價隨之上漲。

而油價上漲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物流成本上漲,物流成本反映到商品價格上,那就是商品價格的全面上漲,而面對這種長期性的通貨膨脹,拜登在長達半年以上的時間裡,都聲稱是「暫時性」的,直到今年3月眼看繃不住了,才承認出現通貨膨脹。

解決的辦法也不復雜,只要恢復美國國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通貨膨脹即可得到抑制。但是拜登的做法是:從美國戰略儲備石油不斷放水,然後跑去沙烏地,求沙烏地增加石油產量。結果不僅沒能如願,去一趟沙烏地拜登自己還感染新冠回來。

而美國的老百姓,依然在承受了高油價的痛苦,美國中部各州的油價,原來每加侖的價格是2美元左右,如今都在4美元以上。在加州,原來3美元左右的汽油,現在都在6美元以上,洛杉磯有個油站已經掛出了8美元/加侖的價格牌,價格高到令人咋舌。

油價翻倍上漲,超市物價上漲,但是普通人的工資上漲卻像蝸牛爬行一樣。對於富人來說,4美元和8美元的油價並不會對其生活帶來多大的不便,但對於底層民眾來說,每個月單單油費支出就要多100美元以上,這意味著生活可用開支又少了100美元,何其艱難。

剛剛公佈的9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顯示,再次上漲8.2%,核心通脹(不包括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同比上漲 6.6%,這是自 1982 年 8 月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

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從3月份開始介入,不斷調高利率的政策失敗。

如果按照沙烏地曝光的內容來看,拜登根本沒想要降低通脹,而僅僅是營造物價回落的假象,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政策頻出,卻始終是隔靴搔癢,美國的通貨膨脹依舊存在。

相關文章

講稿|沉默規則打破者:女性主義四人談

講稿|沉默規則打破者:女性主義四人談

對談人:沈睿(美國莫尓豪斯學院教授)、西川(詩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覃裡雯(作家、著名新聞人)、戴濰娜(詩人、青年學者) 主持人:戴濰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