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9月18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7414例,累計確診 6990246例,新增死亡42例,累計死亡116002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繼澳大利亞宣佈與美英成立印太安全聯盟「AUKUS」,取消2016年與法國簽訂的560億歐元12艘常規潛艇合同,將在美英協助下製造核潛艇的訊息後,法國政府於9月17日宣佈,決定召回駐美國和駐澳大利亞大使進行磋商。
01史無前例!法國憤怒召回駐美澳大使
法國外長聲明說,鑑於澳大利亞和美國15日宣佈的事項「異常嚴重」,法國做出這一「罕見決定」:
「
澳大利亞放棄與法國2016年以來開展的潛艇項目,宣佈與美國建立新夥伴關係,這種行為在盟友和夥伴間是不可接受的,其後果直接影響到法國對‘盟友和夥伴關係’的看法。
」
法國《世界報》指出,儘管召回大使的聲明由法國外交部發出,但顯然,指導思想來自馬克龍總統。
愛麗舍宮方面強調:「拋開違約及其後果,尤其是對就業的影響,(澳方)這一決定涉及的是結盟戰略問題。」

▲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16日在電視臺怒斥美英澳的決定。(Franceinfo新聞臺圖)
截至目前,馬克龍尚未就此事作公開表態,也未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交流,但已在愛麗舍宮16日的晚宴上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討論過此事,二人一致認為,華盛頓行事「不可預測」。
馬克龍曾兩次召回法國駐外國大使
2019年2月,時任義大利副總理、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領導人迪馬約在巴黎郊外會見了「黃馬甲」運動參與者。法國外交部對此表示,這種挑釁行為在歐盟和鄰國夥伴之間不可接受,並召回駐羅馬大使,抗議義大利方面干涉法國內政。
2020年10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批評法國穆斯林政策,並在電視講話中稱馬克龍「需做精神檢查」,法國隨後召回駐土耳其大使,抗議土耳其政府在巴黎西北郊孔夫朗-聖奧諾里訥市恐怖襲擊事件上發表不當言論且侮辱法國國家元首。
02德國選擇沉默
法媒指出,雖然法國一直強調,這件事並不是法澳雙邊潛艇交易這麼簡單,而是事關「歐洲戰略」,但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夥伴均未表態,這讓法國處境十分尷尬。
法媒認為,鑑於德美關係以及德國本國也製造潛艇的事實,德國不便表態。

▲ 16日,馬克龍在愛麗舍宮設宴「送別」默克爾。(路透社圖)
03美國「逼迫」法國選邊站隊
美國似乎並沒有把法國的震怒放在心上。
就在法國怒不可遏之際,美國國務院17日輕輕鬆鬆發表聲明,「祝賀盟友法國擊斃‘大撒哈拉伊斯蘭國’恐怖組織頭目阿德南·阿布·瓦利德·薩赫拉維」,並向巴黎「在西非的反恐和民事保護工作」表示致敬。
法國《世界報》指出,華盛頓的這一做法無疑是把巴黎的怒氣當作「小孩子耍脾氣」來冷處理,打算等巴黎自己消氣。

▲ 《世界報》報道截圖
法媒認為,一方面,美國目前只顧自己在印太地區與中國的爭鬥,完全忽略了法國對與澳大利亞結盟的重視,也不相信這次對法國的「背後一擊」,真的會影響到法國與美國的信任和盟友關係。
另一方面,這也是美國在「逼迫」法國在印太問題上選邊站隊。
事實上,法國極其不願捲入美中對立。馬克龍在今年6月10日的北約峰會上曾明確表態:「在我看來,中國不屬於大西洋地區,還是說我的地圖有什麼問題?」「北大西洋公約並不是南太平洋公約。」

▲ 馬克龍在北約峰會上與拜登交談。(SIPA圖)
愛麗舍宮的態度是,法國的印太戰略應考慮到法中兩國的關係,不能像美國那樣的高度「對抗性」。這是避免歐盟成為美中矛盾的人質。但現在,美國顯然是在逼法國站隊,並且連帶震懾其它歐盟國家。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說一套做一套的行事風格也讓法國人大為光火。
《世界報》犀利評論說,儘管川普連任失敗讓歐洲夥伴鬆了一口氣,但沒想到白宮新主人對跨大西洋盟友「單邊又粗暴」的態度可謂「一脈相承」。
自拜登入主白宮以來,不斷讚揚跨大西洋合作,宣揚多邊主義,增進與盟友的協商,號稱捍衛民主價值、維護國際法。但很可惜,美國向歐盟的示好僅限嘴上說說,絲毫沒有付諸實際行動。
從長遠來看,美英澳在法國「背後捅刀」的事讓歐洲人明白,想要做美國的盟友,就必須與美國統一戰線,否則就會被踢出局。而法國長期以來標榜的「獨立又可靠的盟友」的定位將很難守住。
04法國為何不召回駐英大使?
明明建立「AUKUS」聯盟的是美英澳三國,但法國卻沒有召回駐倫敦大使,這是為何?
路透社援引法國外交人士訊息稱,法國認為,在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中,英國不過是美澳交易的機會主義偷渡客,法國完全清楚英國在打什麼算盤,無需召回駐英大使。
對法方來說,此事件中問題最大的還是撕毀與法國簽訂潛艇合約的澳大利亞,而願意幫助澳方建造核潛艇的美國當然也逃不了干係。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Ben Wallace)也順著該說法「就坡下驢」。
他16日在BBC節目上表示:「我理解法國人的失望,但澳大利亞人改變了主意。不是我們要主動去搶合同,但當澳大利亞找到我們時,我們當然要予以考慮。」

▲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表示,英國無意對抗法國。
不過,法媒指出,英方顯然沒有華萊士說的如此「被動無辜」。
事實上,在今年6月中旬英國康沃爾郡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G7)期間,莫里森就與拜登和強森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晤」,討論印太地區局勢,以及如何在關鍵戰略、國防、基礎設施和關鍵供應鏈方面更緊密地合作,以應對區域和全球威脅。莫里森還在會後表示:「澳洲與美國、英國的聯盟從未如此強大。」由此可見,美英澳為建立印太安全聯盟「AUKUS」已準備多時。

▲ 拜登和強森在G7峰會上。(法新社圖)
此外,18日發行的《時代週刊》也透露說,合作對象是否是英聯邦國家也是澳大利亞選擇的決定性標準:澳大利亞海軍司令努南(Mike Noonan)早在今年3月率先與英國第一海務大臣、海軍上將拉達金(Tony Radakin)建立聯繫。
與此同時,英國的實力有目共睹:英國已掌握製造核潛艇技術,最新一代機敏級攻擊核潛艇在英格蘭西北部生產,動力為Rolls-Royce研製的反應堆。
那麼,巴黎對英國只是「機會主義者」的看法是否低估了英國的實力?
法國《世界報》稱,無論是歐盟還是法國,對強森都沒太多好印象:不靠譜、簽訂國際合約的幾個月後說翻臉就翻臉——英歐達成協議僅一年,英國政府就要求歐盟同意修改關於北愛爾蘭的英國脫歐後貿易問題議定書等等。
但生氣歸生氣,相比遙遠的印太地區,法英現在更重要的是先處理好家門口的矛盾:英國內政部指責法國對偷渡加萊海峽的移民監管不力,並威脅說要把偷渡船送回法國海岸線,這引發法國內政部的強烈不滿。

▲ 2021年以來,至少有1.41萬人乘坐小船橫渡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比2020年全年多出約6000人。法國方面的政策是不對移民船進行攔截或遣返,而是將他們護送到英國水域,除非這些移民船尋求幫助,該舉引起了英方的不滿。(法新社圖)
《全球安全研究雜誌》聯合編輯、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教授Jamie Gaskarth指出,法國和英國在未來必須更加緊密合作,或許正是出於這一原因,法國才沒有因為Aukus聯盟給本來就有些緊繃的兩國關係再火上加油。
(歐洲時報/ 原野 編譯報道)
每日疫情圖

面對疫情
做好防護

特/別/推/薦
歐時
巴黎探廚記

點在看分享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