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就是這樣一點點瓦解掉的

有點魔怔了。不關注疫情訊息好像自己有罪,一直關注疫情訊息好像自己有病。有朋友說,可以關注下正能量新聞,給自己注入點正能量。我說算了吧,強行把自己從負能量狀態切換成正能量狀態,恐怕會得精神病。

今天去超市買米,發現賣米的貨架空空蕩蕩,從未有過的景象。趕緊撿了兩包。本來家裡的米還夠吃幾天,但是最近越來越缺乏安全感,總覺得今天的日常到明天可能就會變成奢望。不光是我這麼覺得,許多人都這麼覺得,人們被現實教育了。

上海封城前,有些人沒有跟風搶購囤積物資,而是響應了保持理性的號召,他們的肚子正在為當初的冷靜承受代價。

某報3月15日發了一篇評論文章《快評|不用囤!理性平和穩定如常是對抗疫最大支持》,不知道作者、編者現在生活得怎麼樣。文章說:

管夠!所以不用囤——這應該成為當下更為科學理性應對日常的心態和節奏。

不用囤,這樣一種底氣,來自於全市層面各條戰線聞令而動、強化協同,進一步提高應急能力、提升處置效率,充實力量,周密組織,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重要理念,統籌協調,最佳化佈局,一方面,未雨綢繆做足預案,也靈活應變統籌資源,實現有效供給,發力穩定供給。

不用囤,這樣一種底氣,來自於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保供,堅守民生保障,做好疫情防控同時,不斷完善應急保障體系,加強市場動態監測力度,抓細抓實各環節。

不用囤,這樣一種底氣,更來自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大合力,在實戰中不斷加強應急響應能力,實現各環節快速協同反應及銜接,相互助力,相互配合,相互補臺,眾志成城,最大程度滿足疫情期間市民生產生活需求。

……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每一分子都有力量,城市亦如往昔堅強。

媒體就像身體的神經系統,可以把身體每個部位的感受與需求傳遞給「大腦」,讓「大腦」在充分接受資訊的基礎上做出最合理的決策,同時把「大腦」的決策與意圖傳遞給身體各個部位,協調整個身體共同渡過難關。

可是……唉。

做媒體的時候,每次跟人講自己的身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新聞不都是騙人的嗎?」起初我會辯解,說這是外界對媒體的妖魔化,雖然有些新聞是騙人的,但還是有很多媒體人是有操守的,巴拉巴拉。

時間長了,辯解的底氣越來越弱,我開始理解,雖然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認為我們在堅守這個那個,但我們確實沒有能力為整體的媒體生態負責。

但是我一直堅定地認為,建立良好的媒體生態,對一個社會至關重要。事實證明,媒體表現之優劣,不僅關乎公眾心智,而且關乎生命安全。

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卻常常忽略另外一個角度:認識現實才能讀懂歷史。

有博主給爸媽打電話,叮囑做好囤糧工作,博主:我今天看到一句話,每一代都有他們自己的三年自然災害。博主父親:那為啥我要經歷兩次……

這讓我想起我外公還在的時候,家裡的糧食是永遠不賣的,一袋袋都囤在家裡,因為害怕再遭饑荒。所有人都覺得他迂腐,說這年頭怎麼還會餓肚子……

我直到現在才算明白了,匱乏與飢餓為什麼為如此深刻地烙印在我們的民族記憶裡。身體的記憶比所有的書本文章都真實、牢固。

但是今天的飢餓似乎又與過去的飢餓有所不同。人們在窗明几淨的房子裡,用最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互相交流著最原始的恐懼。很賽博朋克。

相關文章

吳啊萍與敵對勢力無關,別再腦補了

吳啊萍與敵對勢力無關,別再腦補了

圖|子蒙 文|西坡 南京玄奘寺供奉侵華日軍戰犯牌位事件剛出來那天,有朋友說,敵對勢力太噁心了。我說,彆著急,不一定是敵對勢力。朋友說,不是敵...

中國網友愛截圖

中國網友愛截圖

文|西坡 不知不覺,中文網際網路的主要交流方式變成了看圖說話,截圖的圖。 每天一睜眼,朋友圈、微信群到處都是截圖,人們或反對或贊同,或興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