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倫斯基邀德總統總理訪烏!歐盟欲禁俄石油,多國求豁免?禁運對俄殺傷力大嗎?

法國5月5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44225例,累計確診28849945例,新增死亡122例,累計死亡146498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在訪烏遭拒三週後,5月5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致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倆人冰釋前嫌。施泰因邁爾向澤倫斯基保證,德國將給予「全力支持」。澤倫斯基邀請德國總統和總理共同訪問基輔。

此外,歐盟擬禁運俄石油的計劃仍爭議不斷,該制裁措施遭匈牙利等國的反對,而且,該措施能否對俄羅斯造成殺傷力,各專家也是莫衷一是。

01澤倫斯基邀請德總統和總理共同訪烏

在拒絕德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訪烏三週後,烏克蘭政府改變了主意。德國總統府週四5日宣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邀請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總理朔爾茨共同訪問基輔。

據法新社訊息,朔爾茨表示將派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前往烏克蘭。

4月中旬,德國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原計劃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但卻意外遭拒。烏克蘭解釋稱,施泰因邁爾與俄羅斯關係過密,在基輔「不受歡迎」。但烏克蘭邀請朔爾茨訪烏。5月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本人近期不會出訪烏克蘭,並直言烏克蘭拒絕施泰因邁爾訪問基輔「令人惱火」。

德總統府向法新社表示,施泰因邁爾與澤倫斯基當天進行了「很好的、非常重要的溝通」,「雙方一致同意保持緊密聯繫」。

施泰因邁爾近年來的外交路線被烏克蘭方面認為「過度親俄」。他在擔任德國外長期間,曾持續推動「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

直到上個月初,施泰因邁爾才剛剛為此反思表態:「我們的確本應更認真地對待東歐夥伴的警告,尤其是在2014年之後的時期、以及北溪2號的擴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堅持下去絕對是一個錯誤。」但烏克蘭方面則認為這一「認錯」來得太遲了。

02歐盟擬禁運俄石油引發爭議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週三4日在歐洲議會介紹針對俄羅斯的第六輪制裁計劃時表示,希望在6至8個月內逐步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及石油產品,但完全依賴俄羅斯Droujba輸油管的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將被特許繼續購買至2023年。

此外,歐盟委員會還有意從6月起禁止歐盟企業為俄羅斯在全球範圍的石油出口提供運輸、中介、保險和出資等相關業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承認: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一些成員國非常依賴俄羅斯石油,但我們必須這麼做。」(法新社圖)

俄羅斯此前曾警告歐盟,禁運石油將對歐洲能源市場帶來巨大傷害,並強調禁運措施將打擊到「所有歐洲人」,而「美國人毫髮無損」。

《費加羅報》指出,與美國和英國不同,歐盟非常依賴俄羅斯能源。俄羅斯天然氣佔歐盟進口的46%、煤炭佔45%、石油佔26%。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出口量佔7%的全球消費量(每天1億桶)。「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石油每天收益高達5億美元。」芬蘭國際事務研究所訪問學者沙吉娜(Maria Shagina)說。

獨立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4月28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盟向俄羅斯購買了520億歐元的化石能源,其中僅石油就佔了210億歐元。

03歐盟分歧不斷

很長時間裡,德國一直被認為在抵制進口俄能源問題上扮演了剎車角色。不過,本週初,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發出轉折信號:儘管有一些困難,德方現在認為石油禁運可行。

因此,最近以來,歐盟禁運俄石油計劃的阻力主要來自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等國。這些國家均完全或主要依賴俄石油進口。

匈牙利政府發言人科瓦奇(Zoltan Kovacs)4日發推文說:「我們從現有方案中看不到任何有關能源過渡的保障,也看不到如何確保匈牙利的能源安全。」

▲匈牙利外長西亞爾託(Peter Szijjarto)表示,「只有在通過輸油管道進口(俄羅斯)原油可被豁免的前提下,匈牙利才能支持歐盟的制裁計劃」。

斯洛伐克負責能源政策的經濟部副部長佳雷克本4日接受採訪時直言,歐盟提供的一年豁免遠遠不夠,斯洛伐克最快只能在2025年底才有可能從俄羅斯石油轉為其他石油。

捷克總理菲亞拉也在4日透露,捷克政府也在就豁免期與歐盟談判,該國需要至少兩到三年時間才能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保加利亞也在向歐盟申請豁免期。

另一邊,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則希望立即實施禁運,且不允許有任何例外。

而希臘、馬耳他和塞普勒斯則對方案中的「禁止歐盟船隻運輸俄羅斯石油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一提議感到不滿。

一名外交官表示,目標是趕在5月9日前就第六輪制裁達成一致。俄羅斯將於5月9日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7週年的閱兵活動;同一天,歐盟領導人則會在歐洲議會所在地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歐洲日慶祝活動。

▲據悉,歐盟第六輪制裁計劃將包括俄最大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在內的三家銀行排除出SWIFT支付系統,並對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Patriarch Kirill)等個人實施制裁。(法新社圖)

04石油禁運對俄羅斯殺傷力大嗎?

《費加羅報》指出,事實上,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超一半來自歐洲客戶,2021年達700億歐元,是天然氣的4倍。在戰爭爆發前,對歐洲的石油出口佔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20%,預算收入的八分之一。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認為,歐盟一旦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短期內必然引發石油價格上漲。但長期來看,俄羅斯雖可繼續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石油,但無法完全填補歐盟客戶的大缺口。另一方面,中國的疫情管控措施也勢必影響到全球經濟活動,石油需求量會所有下降,石油價格將會隨之下跌。這必將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打擊。

但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

能源經濟服務機構 Rystad Energy 估計,儘管自戰爭開始以來,俄石油產量已減少約16億桶,預期今年全年產量將下降,但因油價上漲,其收入仍會增加到1800億美元,比去年多出近一半。

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社論中寫道:石油禁運將很難不把世界市場上的價格推高到使全球經濟崩潰的程度。目前,全球市場上可自由支配的石油不多,歐佩克集團以及沙烏地等主要生產國是否有意填補俄羅斯石油的短缺,亦未可知。

一些經濟專家們表示,只有立即實施全面能源禁運才能產生足夠影響,而分階段退出則給了俄羅斯調整其石油出口方向的時間。他們指出,實施懲罰性關稅會有更佳效果,例如,將相關稅收匯至代管賬戶用於烏克蘭的重建。

05「歐佩克+」拒絕大幅增加石油產量

歐盟若禁運俄羅斯石油,其石油缺口又該去哪裡填補?

國際能源署(AIE)此前預計,即使歐盟不禁運俄羅斯石油,全球石油市場仍會因俄石油出口困難每天減少300萬桶。國際能源署承諾,將釋放千萬桶原油儲備給國際油價降溫。

「歐佩克+」(即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5月5日宣佈,6月將石油總產量日均上調43.2萬桶,但仍以謹慎為由拒絕顯著提高石油產量。

瑞訊銀行(Swissquote)分析師Ipek Ozkardeskaya向法新社表示,中國疫情管控導致經濟活動放緩是「歐佩克+」不顧國際社會要求、拒絕立即大幅增加石油產量的原因之一;另一個考量則是擔心俄烏戰爭加劇全球經濟復甦壓力。

在世界石油產量第一大國美國,各石油公司紛紛表示,由於物流、硬體設備匱乏等原因,無法在短期內快速增產。

法國石油與新能源研究院(Ifpen)經濟工程師梅佐涅(Guy Maisonnier)指出,埃克森美孚等石油集團指出將在美國增產,但需要等待6個月,才能看到產量大幅增加,達到每年石油總產量日均增加100萬桶的水平。

梅佐涅指出,在歐洲,無論是挪威還是英國,都無法顯著提高石油產量(事實上在不斷減產)。

好訊息是,若歐洲能與伊朗達成協議,伊方將可在3至6個月內將每年石油總產量日均上調100萬桶。

另外,美國也開啟與委內瑞拉的談判,但鑑於委內瑞拉石油基礎設施極弱,想要看到顯著增產恐需等待數年時間。

▲歐洲氣候和能源資料分析公司Kayrros執行長Antoine Rostand指出,目前,歐洲和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出現大幅下降,全球石油產量則相對穩定。但關鍵問題在於,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對歐洲經濟會有何影響。

06法國政府呼籲民眾不必搶著加油:「有數月庫存」

法國環保、能源轉型部長蓬皮利(Barbara Pompili)5日在Franceinfo新聞臺節目上表示,相信歐盟將可在本週末就禁運俄石油問題達成一致。她同時呼籲,法國民眾不要因此驚慌,搶著去加油站加油。「法國沒有任何石油供應問題,」蓬皮利強調,「我們有足夠的庫存,堅持數月都沒問題。」

▲法國環保、能源轉型部長蓬皮利呼籲民眾不必搶著去加油。(法新社圖)

「不能說(禁運俄石油)對法國人一點影響都沒有。」部長承諾,若7月31日之後仍有必要延長現有的補貼(加一升油有15歐分折扣),政府不會排除任何可能,但更傾向於在今夏實施「更有針對性」的補貼措施,比如需要經常開車的人。

法國經濟分析委員會(CAE)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禁運俄石油對法國經濟增長影響「有限」,約為「國民總收入的0.15%~0.3%」;對德國經濟的影響則更大一些,約為國民總收入的0.3%~3%

(歐洲時報/ 原野編譯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