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買東西的時候,碰到一個擺攤的老人。因為不會用手機支付,二維碼賬戶,是子女的。兒媳婦把錢拿走了,老人家連吃飯的錢都緊緊巴巴。

這樣的事不稀罕。
當科技快速發展,線上支付成為主流,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沉默的老年人,他們忙碌在外,擺攤謀生,但不會用收款碼。
為了賺錢,只能求助子女。
只是,這成了一些白眼狼啃老的機會。

在評論裡,看到這樣一句話:
「大家出門帶點現金吧。就是因為搞不懂線上支付,又收不到現金,這些老人才會被欺負。」
你有多久沒用過現金了?
身上還有錢包嗎?
無現金時代,因為不會用線上支付,老年人正在面臨的困境,充滿了難言的委屈。
⒈
還有件事,不吐不快。
我喜歡逛地攤,夜市,這些有煙火氣的地方。
在新疆的時候,有次晚上快10點了,碰到一個奶奶在路邊賣水果。
我走上前,挑了幾串葡萄。
問奶奶可不可以手機付款。
奶奶搖搖頭,我不懂,你有現金嗎?
可我注意到奶奶腳邊的籃子裡,有一張微信收款碼。
脫口便問,奶奶,我看您不是有張收款碼嗎,我直接掃那就行,錢直接進賬戶了,不用您操作。
奶奶面露難色,在路邊燈下的臉,一下子浮出顫慄的粗顆粒,皺紋堆在一起。
過了一會,她眼睛定定地看著我說,這個二維碼是兒媳婦弄的,錢都進她腰包裡了,收了錢也不給她。
遇到買水果的,她逢人便問,可以現金嗎,答案几乎都是,沒有現金。
奶奶說完,歪著腦袋,吧噠吧噠掉眼淚。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我不敢問老人受了多少委屈。起身拐到近處的超市裡,買水換來十元紙幣。
抽出錢,塞進奶奶手中,不等她找零,便匆匆離去。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本可以透過家裡那三畝田,熬過風吹日晒的苦。
生計全仰仗那幾兩稱,葡萄依舊如珍珠般晶瑩剔透,她卻因為不會用手機支付,被手機為難,被媳婦為難,說到底被時代為難,有苦難言。
這讓我想起了疫情期間看到的一個故事。
大家都守在家裡不敢出門的時候,吉林某個城市,有個老太太用輪椅坐小推車,守著空蕩蕩的廣場,在那賣茶葉袋和粽子。

她今年快80歲了。
有個女兒,50多歲,尿毒症住院。
母女二人相依為命。為了給姑娘看病,老太太房子賣了,家底掏空了。
冒著疫情出街,就靠賣點茶葉蛋,交房租,交閨女的醫藥費。
街上的人很少,能等一個是一個。
好不容易碰到幾個年輕人挎著包,從她跟前走過,有的人會停下來。
然而一聽老太太沒有智慧手機,沒有二維碼,只收現金,扭頭就走。
老太太低著頭,坐在凳子上,咧了咧嘴,想哭又不敢哭。
簡簡單單賺點錢,也是奢望。
其實像這樣的老太太有很多。
他們不會線上支付,不懂二維碼,現金用了一輩子,面對智慧時代,幾乎寸步難行。
張泉靈老師說: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不止是賣東西不方便,買東西更不方便。
無現金時代,老人正在被拋棄。
⒉
有的店面會直接貼出「本店不收現金」的提示。

這不是個例。
不論是餐廳、營業廳,還是電影院,總有一些商家,赤裸裸地將「拒絕現金」四個大字印在最顯眼的位置。

拒絕的背後,不會用線上支付的老年人正在被商家排斥。
年過8旬,頭髮花白的嚴奶奶,拿著錢去手機營業廳充值。
工作人員就像錄音機,循環重複不收現金。
老人生氣又委屈,哭著問:「要把我們踢出局嗎?」

還有一件更令人氣憤的事。
王大爺去燃氣營業廳繳費,站在櫃檯前,他問,買氣用現金可以嗎?
「刷卡或者微信、支付寶。」
工作人員的聲音理智平靜。
「我不會。」
老人急得聲音發抖。
「您拿來一張卡,不用您會,您記住密碼就行了。」
老人急的要哭了。
「怎麼用卡啊?什麼卡啊?我不會。」
他睜大了眼睛,血管在頸上嘣嘣地跳,怯生生地說:
「密碼我也記不住啊!」
工作人員又強調了一遍:
「我們單位就這麼要求的,您去弄張卡或者手機支付吧!」
老人像個做錯事的孩子,焦急地來回踱步,眉眼裡的無助令人心疼,沒辦法了才撂下一句,「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不會使這玩意。」

他心裡難受,攥著口袋裡發皺的紙票,苦笑著搖頭。
「你高科技我們不反對,可別治我們老年人呢!」


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是關懷老年人,還是在拋棄老年人呢?
記者給營業廳撥電話,問:
「現金怎麼不能收了?家裡老年人不會刷卡不懂線上支付,他們怎麼辦?」
「好的,收到您的問題了,會幫您反饋。」
電話接著被掛掉,嘟嘟嘟的聲音無情響起。
問題沒解決,只剩冷漠。
生存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老人,清晰分明地感受到了時代的鄙視。
我真的不敢想,數億老人,在無現金時代的春天裡有多絕望。
無獨有偶。
謝大爺去超市買葡萄,結賬的時候,把錢遞過去,沒想到被收銀員退了回來。
「不收現金。」
大爺一聽臉就沉下了,氣得什麼都顧不上了,抬頭看著收銀員,吼:
「我們拿的是人民幣不是假幣啊!欺負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啊!」
罵得好。
我不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現金怎麼不能收?人民幣怎麼不可以用?
廣州發生過一起大爺和計程車司機對罵事件。
大爺沒微信,車費50元,他遞了張100的紙幣給司機。
司機卻說,沒零錢,要求大爺掃碼支付。
大爺不解,你計程車沒零錢,自己想辦法,憑什麼要求我一個老爺子手機付款。
他正在氣頭上,嗓門很大。
「我不會用手機,沒微信!」
那個司機火氣也跟著上來,偏要大爺掃碼付錢。
幾番爭執未果,大爺一怒之下,打算摔門就走。
司機跟在後面,尖著嗓子說: 「老壞蛋!站住!」
邊罵邊喊:「壞人變老了!」
不是大爺不給錢, 是司機嫌麻煩,不收現金。
錯不在大爺。

總有人說,無現金方便,智慧時代,讓老人學網上支付就行了。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兩眼昏花,字都看不清。你讓他去學用智慧手機,學上網,何等困難?
更何況,還有很多老人是文盲。
幾組2020年的資料。
中國網民規模9.4億。
老年人口2.48億。
中國智慧手機普及率2020年約781.7百萬人。
這意味著,還有大量老年人,大量不會上網的人,他們壓根不懂網上支付。
《了不起的蓋茲比》有一段經典對白: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尚淺的那些年裡,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句忠告,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老人的世界是黑白的,年輕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這些被社會淘汰的老年人,他們同樣擁有生存的權利,他們需要世人的理解。
⒊
可悲的是,無現金時代的老年人,正在被欺負。
瀋陽,一個奶奶推著三輪車,在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叫賣。
老人82了,弓著身子,逢人就推銷車上的小零食。

問她為什麼還出來賺錢,她說不幹活,沒收入,沒老保。
她每天推著三輪車,早出晚歸,跑來跑去,就希望賺點棺材本。
這樣一個忠厚、勤懇的老人,被騙了。
有個女的,買完東西,問老人要收款碼。
老人弄不明白手機支付。
碼拿出來,看著她比劃一頓。
等她弄完了,要走的時候,才扭頭問了句:「姑娘,好了嗎?」
那人答應一聲:「付了,一會就過去了。」
實際上,她一分錢都沒打。
壞人騙了錢就走,老人發脾氣都找不到地方。
騙子把老人的心給傷透了。
老人摸著二維碼,又放下,哭了。
「那女的心真狠。我們賺點錢不容易,幹嘛騙我呢。」
網友也分享了一個故事。
有位爺爺在大學門口賣糖葫蘆。
披星戴月,賺點養老的錢不容易,結果錢沒賺到,爺爺一個月要賠兩千多。
就因為爺爺不懂手機支付,很多人欺負他。
不給錢,或者給一毛,還有給一分的。
這些老人以為擺攤,賺點錢,就能換來生活的尊嚴。
結果,社會在他們面前豎起了大山。
被騙。
被欺負。
被時代的列車拋棄。
他們無所適從,迷茫,戰戰兢兢。
他們已經看不懂這個社會了。
誰都有變老的時候,你欺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嫌棄他們不會用智慧手機,騙他們,於心何忍?不怕遭報應嗎?
不要欺負老年人。
看過這樣幾個心酸的事例。
沒有智慧手機、不會網路購票的大爺,因為車票在網上賣光了,坐在地上,一籌莫展。

還有位爺爺,陪老伴去醫院,他想租輛輪椅,讓老伴坐著。
但輪椅需要手機支付,爺爺不會掃碼,只好把老伴背在身上,踉踉蹌蹌地走去掛號,看病。
網友說,自從飯店開始二維碼點菜之後,爺爺就再也不敢自己下館子了。
無現金時代,行動支付,給諸位帶來的便利,給商家帶來的財富不需多言。
只是,當我們習慣了掃碼支付,忘記了上一次摸現金是什麼時候,請等等掉隊的老人。
當老人在火車站手足無措,不會線上買票,有家難回;
當超市結賬的老人,頂著一張張不耐煩的臉,慢慢地掏出現金,卻被嫌棄不會用微信;
無現金時代老人的困境,無助,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遺憾。
老花眼嚴重的爺爺奶奶,他們搞不懂掃碼的圖示,綁定銀行卡、輸入密碼,這些繁瑣又必須的操作。
我們一時就學會了,他們記憶力退化、理解力跟不上,很難學會。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做什麼都需要手機。
他們搞不懂,怎麼有錢花不出去。
他們也不解,商場竟然不收人民幣了。
現金用了一輩子,面對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他們無所適從,小心翼翼。
然而,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

在疾馳的時代車攆下,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被當做累贅,被嘲笑、被拋棄、被放棄。
一個文明的社會,要有溫度。
請多一點人文關懷。
請等一等掉隊的老人。
希望社會多點現金服務。
拒收人民幣是違法違規行為。
人民銀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整治拒收現金的公告》,明確指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情形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營業場所標示「無現金」「拒收現金」等或引用其作為宣傳標語,或者為消費者使用現金設置歧視性條件。
最後,我有個小小的呼籲,大家出門,帶點現金吧。
寫今天的文前,我特意買了錢包,取了一千塊錢放包裡。
尋思哪天走在路上,再碰到那些賣菜的爺爺奶奶,拖著小車在路邊叫賣的時候,買點東西,讓他們可以早回家。
絕大部分擺地攤的老人,收款碼都不是自己的,錢都到了子女那兒。
遺憾的是,很多子女的手不乾淨,把老人錢都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