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戰火”燒”到法國! 全法數萬人示威, 巴黎出動4200警力, 還是沒攔住…

歐洲5月15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15685例,累計確診5904566例,新增死亡112例,累計死亡107564例;

英國新增2027例,累計確診4448851例,新增死亡7例,累計死亡127675例;

義大利新增6659例,累計確診4153374例,新增死亡136例,累計死亡124063例;

德國14日新增12141例,累計確診3582829例,新增死亡185例,累計死亡85903例。

連日來,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武裝組織與以色列之間的嚴重衝突持續升級,已造成上百人死亡。本週一,在東耶路撒冷清真寺廣場數百名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警方發生衝突受傷後,哈馬斯開始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引發以軍對哈馬斯和伊斯蘭武裝領導人在加沙的辦公樓和住宅樓,以及地道系統進行轟炸,並且衝突逐漸升級。

週六(15日),法國各地共有22000人參加支持巴勒斯坦遊行,其中巴黎2500至3000人。巴黎當天出動4200名警察和憲兵維持秩序,一名憲兵被投擲物砸傷頭部。全法51人被捕,其中巴黎44人。

5月15日,巴黎街頭一名支持巴勒斯坦示威者(法新社圖)

▲ 5月15日,巴黎街頭一名支持巴勒斯坦示威者。(法新社圖)

巴黎禁止「挺巴」遊行

法媒稱,法國被認為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最多的歐洲國家。馬克龍政府不希望讓這場巴以衝突「輸入」法國,引發社會騷亂和仇視猶太人運動。

應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的要求,巴黎警察總局長拉勒芒(Didier Lallement)週五(14日)簽署禁令,禁止原定週六下午3點從巴黎東北Barbès街區到巴士底廣場的遊行。

達爾馬寧指出,巴以衝突有可能蔓延到法國領土上,會「擾亂公共秩序」內政部長還表示,決定禁止在巴黎的遊行

▲ 達爾馬寧指出,巴以衝突有可能蔓延到法國領土上,會「擾亂公共秩序」。內政部長還表示,決定禁止在巴黎的遊行是因為不願再像2014年那樣,聽到遊行者喊出「猶太人去死」等反猶口號,「法國不允許出現仇恨性質的遊行」。(達爾馬寧推特截圖)

然而,遊行組織者主辦方「大巴黎巴勒斯坦人協會」堅持要進行遊行:

「我們拒絕沉默,什麼都擋不住我們示威。」

週六(15日),巴黎18區Barbès街區早早就聚集了前來示威的人。

本文圖片除註明外均為RT報道截圖

▲ 本文圖片除註明外均為RT報道截圖。

與該協會共同遊行的還有大約30個極左翼團體,包括「新反資本主義黨」,「大巴黎-反法西斯行動」等。另外,不屈服的法蘭西黨14日還指責法國政府禁止在巴黎遊行支持巴勒斯坦遊行的做法,是對民主的攻擊。

示威者喊出「以色列,殺人犯!」「以色列,恐怖分子!馬克龍,幫凶!」「解放加沙!」等口號。

本文圖片除註明外均為RT報道截圖

▲ 本文圖片除註明外均為RT報道截圖。

遊行隊伍與防暴警察對峙

遊行隊伍與防暴警察對峙:

遊行隊伍與防暴警察對峙

警方則採用了高壓水車和催淚彈,試圖驅散示威人群。

傍晚時分,在巴黎18區,一些「遊行人員」向警察投擲物體:(以下圖片均來自BFM報道截圖)

還有人用垃圾桶等物品在馬路上設置路障

還有人用垃圾桶等物品在馬路上設置路障:

還有人用垃圾桶等物品在馬路上設置路障

雖然著起了火,但道路並沒有禁行,引來一些路人看熱鬧:

為何巴黎警局能「禁止」遊行?

在巴黎警察局禁止集會後,組織者對此提出了上訴,只是已被巴黎行政法院駁回。然而,組織者律師在Twitter上宣佈,將繼續向最高行政法院提出上訴。

事實上,根據《國家安全法》第L211-4條,地方長官可以決定禁止任何可能會「有擾亂公共秩序」的集會活動。但是,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的公法學教授斯拉馬(Serge Slama)強調「必須客觀地做出相關決定。」

反過來,巴黎警局的解釋是,「警察和憲兵隊」將被非常積極地動員「以確保民眾遵守防疫措施」,因此,在「恐襲威脅背景下,將無法保障遊行安全」。

最重要的「中心論點」是「2014年,巴黎曾舉行過暴力的親巴勒斯坦示威」:2014年7月19日的示威後來演變成警方和暴力示威分子之間的衝突,造成多人受傷。

對此,組織者律師進行了反駁:「自2014年以來,親巴勒斯坦的相關示威活動已順利進行了好幾次」 ,類似地,「在黃馬甲示威中,警方也是藉著曾發生暴力事件的由頭來禁止遊行」。

「為了合法起見」,該律師表示,「這一決定必須是必要、適當、相稱的……難道不能採取另一種更少限制自由的措施嗎?」例如,羅訥河口省選擇允許人們在星期六舉行原地集會」。

巴以衝突,為何歐洲沒有「大動作」?

13日下午,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通話,在對巴以衝突造成眾多巴勒斯坦平民死亡表示哀悼的同時,強烈譴責哈馬斯和其他恐怖組織,並呼籲和平對話。

14日早些時候,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呼籲結束敵對行動。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希納斯14日表示「非常關注」在歐盟成員國近期出現的反猶行為,並呼籲成員國保持「警惕」。默克爾當天警告稱,德國”不會容忍在其國土上的反猶示威”。

然而,迄今為止,國際各方的反應僅限於呼籲雙方保持冷靜。歐洲國際關係委員會中東問題研究員洛瓦特(Hugh Lovatt)也證實了這一點:「國際社會的反應非常膽怯」,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美國「置身事外」的態度。

美國置身事外

洛瓦特表示:「美國人不急於作出反應。他們並不想在這一問題上動用政治資本」,「自上臺以來,拜登並未將這一議題看作是優先事項。」

法國近東研究所(IFPO-貝魯特)副研究員科塔姆(Marie Kortam)同樣認為:「拜登不想插手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局勢。」

洛瓦特強調:「拜登更希望把重點放在伊朗上……但是,美國顯然更傾向於以色列。例如,按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三的說法,如果‘以色列有盡一切可能避免平民傷亡的額外責任’,那麼它便擁有‘捍衛其民眾的權利’」。

歐洲在此問題存在分歧

美國外交官本週兩次拒絕了聯合國安理會關於暴力的聯合決議,致使四個歐洲理事會成員——挪威,愛沙尼亞,法國和愛爾蘭感到沮喪。

在以色列時報援引的一份聲明中,他們稱「以色列對加沙空襲而造成的大量平民傷亡,包括兒童」和「加沙發射火箭彈所造成的以色列民眾傷亡」是「令人不安、無法接受的」。他們還呼籲以色列「停止驅逐巴勒斯坦人(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

但是,並非所有歐洲國家都準備譴責以色列的行動,例如德國週三表示,以色列擁有「自衛的權利」。

美國不動,歐洲就「不敢動」

對此,科塔姆(Marie Kortam)總結道:「歐洲的反應是膽怯和可恥的」,「只要美國不動,歐洲就不會有任何作為。」

洛瓦特還分析道:「從根本上說,歐洲人對哈馬斯沒有很多控制手段。歐盟也不會與哈馬斯直接對話(它認為後者是恐怖組織)」。此外,歐盟對以色列「有一些籌碼,但歐盟也並不想使用它們。」

(歐洲時報/ 靖樹 編譯報道)

編輯:豆

活動推薦

點贊

點贊

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