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星期二,世界首富、57歲的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搭乘他的藍色起源火箭飛到太空邊緣,並且多項資料創造了歷史。
這也標誌著美國旅遊競賽正式進入三足鼎立時期,馬斯克的SpaceX、布蘭森的維珍銀河以及貝佐斯的「藍色起源」,三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可以將人送上太空旅遊。
貝佐斯
個人的「一小步」
貝佐斯的「藍色起源」雖然創辦時間比SpaceX還早,但一直比較低調,直至最近這幾年,才頻繁聽到其「新謝潑德號」火箭不斷成功試飛的訊息。

在美東時間7月20日上午9點12分,「新謝潑德號」火箭從德州的範霍恩的基地起飛,船員只有四個人,分別是貝佐斯和他弟弟,以及邀請的兩名嘉賓,18歲的奧利弗·戴門(Oliver Daemen)和82歲的前女宇航員沃力·芬克(Wally Funk)。

發射4分鐘後,火箭助推器和太空艙分離,船員在太空邊緣體驗了4分鐘的失重感覺。然後飛船自動返回地球,在降落到一定高度後打開降落傘,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 9 點 22 分,也就是起飛後 10 分 20 秒降落在德克薩斯沙漠。
總體算下來,這10 分鐘的旅程,每分鐘耗資 55 億至 5.5 億美元。
記錄
創造多項「世界之最」
但是當貝佐斯宣佈7月20日實現載人首飛的訊息後,「頭啖湯」被布蘭森的「維珍銀河」搶走了。為此貝佐斯給自己重新打造了多個第一。

最年輕的飛行員:貝佐斯邀請了一名18歲的高中畢業生奧利弗·戴門(Oliver Daemen),成就了他有史以來最年輕太空人的稱號。
最年長的飛行員:貝佐斯邀請了82歲的前女宇航員沃力·芬克(Wally Funk),將宇航員年齡的上限拉到天花板上。
無人駕駛自動返回:布蘭森的「維珍銀河」帶有兩名飛行員,而貝佐斯的「新謝潑德號」火箭無需飛行員,全程無人駕駛的模式,發射後自動返回。
飛行高度更高:貝佐斯勢要與布蘭森「比高」,布蘭森的飛行器飛到53英里的高度,而貝佐斯則飛到66英里的高度。不過兩者都是亞軌道飛行,只是到達太空邊緣「蹭」一下,體驗幾分鐘失重的感覺,並未真正進入地球軌道。

「藍色起源」的目標和維珍銀河一樣,都意在打造太空旅遊,貝佐斯週一做客NBC節目時說:「這是為了建造一條通往太空的道路,讓子孫後代可以在太空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亮點
世界第二家火箭回收企業
馬斯克的SpaceX的火箭回收是全世界第一個火箭回收的企業,如今不僅可以做到陸地回收,還可以在海上回收,不僅回收單枚火箭,還可以兩枚火箭同時回收。

而在星期二「藍色起源」的發射方式上,我們也看到,火箭在將飛船送上「太空」脫離後進入返回程序,落地前反衝火箭準時點火,調整角度安全無誤地落在預訂地點,由此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二個實現火箭回收的企業。
未來
SpaceX將在9月載人巡天
眼看這兩家陸續發射旅遊飛船,馬斯克也坐不住了,預計在9月份發射龍飛船,將遊客送到距離地球550公里高的外太空。

與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僅僅是在太空邊緣蹭一下不同,馬斯克的SpaceX發射的龍飛船才是真正進入太空並且進入環繞地球軌道。
貝佐斯和布蘭森的火箭失重體驗以「分鐘」為單位,而馬斯克的SpaceX則直接用「天」作為單位來計算,預計龍飛船將達成4名非宇航員的普通人進入太空。
再接下來,SpaceX預計在2023年發射載人飛船前往月球旅遊。
未來,我們將會看到三家太空公司互相競爭的局面,而作為太空領頭人的NASA,將徹底將環繞地球軌道交給私人公司,自己專注火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