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馬克宏對發表諷刺海報的媒體人提起申訴;德國逮捕了一名涉嫌準備恐襲的伊朗人

暢聽要聞

法國要聞

01

馬克宏對發表諷刺海報的媒體人提起申訴

馬克宏對發表諷刺海報的媒體人提起申訴

據法媒1月7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宏已對媒體Delphine Jégousse的公關人員Michel-Ange Flori提出申訴,起因是該工作人員此前在社群網路上製作了有關馬克宏的諷刺海報。

提出訴訟後,Michel-Ange Flori被罰款10000歐元,但是判決在2022年12月被最高上訴法院推翻。這一次,馬克宏希望通過法律系統來解決此事,「國家元首沒有提出民事訴訟,而是提出了申訴」。

Michel-Ange Flori將於1月9日星期一被傳喚,罪名是「通過語言、文字、圖像或電子通訊手段公開侮辱機構、公務員、當局代表或負責公共服務的公民」。

02

通脹:等待法國經濟的是什麼?

通脹:等待法國經濟的是什麼?

法國《回聲報》(Les Echos)報道,根據國國家統計局INSEE在1月4日公佈的臨時性預測,通脹繼11月升至6.2%之後,12月份漲幅在一年間放緩至5.9%。但預計1月和2月會達到峰值。繼能源問題之後,工資增長將在2023年推高通脹。

與德國或西班牙一樣,法國也是得益於油價趨緩,且由於氣溫溫和,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也有所下降。不過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制定的HICP統一價格指數,12月份,法國物價同比上漲6.7%,而西班牙為5.8%。

根據INSEE的資料,物價上漲可能會在1月和2月出現反彈,主要是受到油價折扣取消以及能源價格保護措施調整(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上漲15%)產生的效應所推動。

不過,這種情況仍然會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例如,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高於預期的能源價格。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會有很大影響。現階段,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仍指望法國2023年的通脹率能走低,正如他在4日對媒體重申,全年目標通脹率平均為4.3%。

根據法國經濟與財政部財政總司司長阿涅斯·拜納思-格雷(Agnès Benassy-Quéré)的說法,到2023年,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實際上應該是工資上漲,一年內漲幅可能會超過6%。工資的上漲反過來又會推動物價上漲。

03

法國小學生母語水平下降

法國小學生母語水平下降

法國教育部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法國學生的母語水平相較從前有了很大下降:一項在小學畢業生中進行的測試顯示,學生們在聽寫同一篇文章時犯的錯誤是他們父母在同年齡段時的兩倍。

法國《西部報》報道,法國教育部長帕普·恩迪亞耶(Pap Ndiaye)4日在做客BFMTV電視台一個節目時表示,如今,27%的六年級學生的法語水平沒有達到要求。

「我們對CM2(小學五年級,即法國小學最後一年)等級的學生進行了一項和1987年一樣的聽寫測試。」恩迪亞耶說,「結果,1987年的學生們犯下的錯誤平均為10個,而現在的學生平均為20個。」

比起詞彙錯誤,學生們犯下的大部分錯誤都在語法規則中的性數配合方面。過去時態的配合方面問題特別大。教育部長強調,「所有學生,無論性別與年齡」的拼寫和語法水平都在下降。

恩迪亞耶當日還宣佈,為扭轉這種趨勢,2023年9月新學年開始後,將由小學階段的教師每週增加一個小時的深化課程,以提高這兩個科目的平均水平。

04

‍吃不起國王餅!越來越多法國人去超市購買便宜煎餅

法媒Franceinfo報道,2022年12月,法國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5.9%,嚴重影響了一個月後新年主顯節國王餅(Galettedesrois)的價格。在原材料價格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下,國王餅在1月份價格暴漲。

法國Franceinfo公佈了2022年至2023年間六人份杏仁奶油餡的弗朗吉潘國王餅(Frangipane)價格,從超市裡的工業蛋糕到「豪華」糕點店的藝術品,再到巴黎和法國各省的手工麵包店,這種糕點價格的增長似乎很普遍,所有增幅都在15%到66%之間。

這一漲幅遠高於法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這是因為今年麵包師的生產成本特別高。

不過,價格上漲可能會改變法國人的習慣,越來越多的人轉向超市購買便宜的煎餅。法國《Libre Service Actualités》雜誌指出,「從2021年底開始,黃油價格的上漲,導致蛋糕手工工匠銷售量減少了10%到15%」。最大的贏家是超市:它們的銷售額增長了7%。」

05

2022年成為法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份

法國氣象局當地時間6日發表聲明稱,2022年成為法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份。同時,法國2022年降水量明顯偏少,導致嚴重乾旱。

據報道,聲明稱,2022年法國的年均氣溫達14.5攝氏度,創造了自1900年有相關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這一年均氣溫遠高於其他年份。同時,2022年也記錄了幾乎所有法國大區自1947年以來的最高年均氣溫。

法國氣象局在聲明中確認,法國2022年大部分時間的月平均氣溫都比常年的同期氣溫偏高,只有1月和4月的平均氣溫是基本正常的。在夏季,法國從6月開始就遭受熱浪侵襲,有城市當月便錄得40攝氏度的高溫,這在法國本土之前從未記錄過。

聲明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狀況繼續發展,目前的氣溫模式在2050年將成為「常態」。

歐洲要聞

01

航空公司和組織發表聲明 要求重新評估中國遊客入境

新華社報道,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歐洲航空公司協會和歐洲國際機場理事會等國際航空和機場組織5日發表聯合聲明,對歐盟要求來自中國的入境旅客在登機前出示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的建議表示遺憾,並希望歐盟在1月中旬對建議進行重新評估。

聲明表示,歐盟的建議與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此前發佈的評估結果不一致。根據該評估結果,中國當前出現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激增現象預計不會影響歐盟和歐洲經濟區的疫情,這是因為在中國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已經在歐盟和歐洲經濟區流行,歐盟民眾已具有較高的免疫力。

聲明說,歐盟的建議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本能反應,而不是科學導向和基於風險評估的措施。

聲明還表示,這些組織期待在1月中旬歐盟能夠重新評估這項建議。

02

英國罷工持續 鐵路交通受阻嚴重

英國罷工持續 鐵路交通受阻嚴重

受能源價格上漲、通脹水平高漲的影響,英國多個行業陸續舉行罷工。已經持續了數日的英國全國鐵路、海運和運輸工人罷工仍在繼續,當地時間1月7日,數萬名鐵路工人繼續舉行罷工。

據報道,持續的罷工導致英國鐵路運輸只有約五分之一的車次仍能正常運行,約一半的鐵路服務網路中斷,威爾士、蘇格蘭和英格蘭農村的大部分地區鐵路全天停運。英國鐵路網公司呼籲民眾「非必要」減少乘坐鐵路交通出行。工會方面表示,目前與僱傭方仍無法達成合理的協議,因此鐵路工人的罷工還將持續。

英國聯合工會此前表示,英國救護人員還將於1月23日舉行罷工,呼籲政府解決工資糾紛。此外,威爾士等多地的2600多名救護人員將於1月底舉行罷工。

英國首相蘇納克7日會見英國衛生服務部門負責人時表示,政府計劃宣佈一項立法,使救護車等關鍵公共服務在罷工期間能夠保持最低安全運行水平。此外,蘇納克此前一天表示,希望下週與工會方面進行「建設性的」對話,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03

烏克蘭退出獨聯體國家軍人社會保障協議議定書

當地時間1月6日,烏克蘭政府駐最高拉達代表梅利尼丘克表示,政府通過決定退出獨聯體國家軍人及其家屬社會權益保障協議議定書。

據報道,該協議旨在保障曾在蘇聯軍隊服役,解體後在各原加盟共和國服役軍人及其家屬的社會權益,保障其各項社會福利和補貼。軍人被保障的權益在協議簽署國境內均有效。

04

能源危機當前 暴利稅能救歐洲於水火之中嗎

為應對能源危機並防止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歐洲多國宣佈或提出了暴利稅徵收政策。據報道,2022年9月,歐盟決定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超額利潤徵收至少33%的暴利稅。隨後11月,英國決定,從2023年1月1日起至2028年3月,對能源企業徵收的暴利稅從25%提高至35%。

此外,德國也宣佈對電力公司以及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煉油行業的所有公司徵收33%的暴利稅。奧地利也計劃對能源公司徵收高達40%的暴利稅。

但這項暴利稅正遭到越來越多能源巨頭的抵制。如能源巨頭殼牌英國區負責人表示將重新評估未來10年在英國投資高達250億英鎊的計劃。英國北海最大的油氣生產商Harbour Energy也表示,正在審查投資,將不會參與新油氣井的開發競標。

此外,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英國區董事稱,明年將削減北海投資計劃數千萬英鎊。

暴利稅影響的不止是能源巨頭,還包括一些小型能源零售商,能源危機下,它們一直承受著巨大壓力。在英國,僅在2021年有數十家能源零售商倒閉。

05

德國逮捕了一名涉嫌準備恐襲的伊朗人

德國逮捕了一名涉嫌準備恐襲的伊朗人

據法媒1月8日報道,德國警方表示,一名涉嫌策劃使用氰化物和蓖麻毒素進行「伊斯蘭」襲擊的32歲伊朗男子在德國西部被捕。

根據德國檢察院和明斯特警方的聲明,這名伊朗人「涉嫌通過獲取氰化物和蓖麻毒素準備實施威脅國家安全的嚴重暴力行為,以進行伊斯蘭教性質的襲擊」。

蓖麻毒素是一種被德國負責醫療和健康監測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列為「生物武器」的劇毒製劑,從蓖麻毒素植物的種子中提取。

06

瑞典首相和北約秘書長將就瑞典加入北約進行會談

據瑞典電視台報道,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於1月8日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瑞典塞倫就瑞典加入北約的進程進行會談。瑞典前首相、現社會民主黨黨魁安德松也將參加。

匈牙利議會預計在2月批准瑞典北約成員國的身份,目前尚不清楚土耳其議會是否會這樣做。按照相關章程,瑞典申請加入北約需要獲得北約30個成員國一致接納。目前,該國加入北約的議定書只差土耳其和匈牙利議會尚未批准。

(歐洲時報網、歐洲時報微博,音訊製作:林守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