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去世了,他們卻只把這當樂子

01

前兩天的熱搜第一:

河南一位老師上網課後去世了。

老師姓劉,是河南新鄭市三中的歷史教師
老師姓劉,是河南新鄭市三中的歷史教師

老師姓劉,是河南新鄭市三中的歷史教師。

10月28日晚上,劉老師結束網課後,獨自倒在家中,兩天後被發現,確認為猝死

女兒@小小沼澤醬 提到,事發之前,劉老師遭遇了嚴重的網路暴力。有人在她的網路課堂裡大肆搗亂,並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

被公開的短短几分鐘屏錄,展現出了這場混亂直播的冰山一角。

當晚,大量無關人員湧入課堂,進行劣質的「狂歡」與「慶祝」,其中不少ID充斥著「雞你太美」、「夢淚」、「丁真」之類的惡意玩梗

他們大肆播放嘈雜刺耳的音樂(他們稱之為「戰歌」),並用惡劣低俗的字眼辱罵老師

幾位入侵者甚至堂而皇之地在課堂上聊了起來,吊兒郎當地互稱「同行」,彼此恭維。

即使被禁言,他們也沒有離開,反而在公屏上打下挑釁的文字,進行人身攻擊

期間劉老師多次溫聲提醒,想要阻止這些行為,但並沒有得到尊重;有好心的同學請老師把主持人的許可權讓給自己,方便幫忙管理,也被「入侵者」毫不留情地點名大罵

最終,劉老師無計可施,情緒激動直至落淚,乾脆退出了直播課堂。

此後,學生們失去了劉老師的訊息

此後,學生們失去了劉老師的訊息。

有人說她「生氣了」「失蹤了」,所以不回訊息,不接受道歉,也不願意繼續上課。

但誰也沒想到,就在那個夜晚,她永遠離開了。學生沒有了老師,女兒失去了媽媽。

學生沒有了老師,女兒失去了媽媽

通過女兒其它微博,我們才知道,自從十月中旬,當地所有高中停止線下教學,轉為上網課以後,劉老師就頻繁遭遇「襲擊」。

12號晚上,有學生在聊天裡提醒老師,有社會人員故意闖進來播放音樂,擾亂課堂。

14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14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14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21日,有學生忍無可忍,建議開全員靜音的線上課堂,想阻止搗亂的人。

壓倒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傷害老師的也不僅是某句惡毒的發言、某首嘈雜的歌,而是心血和精力不被重視的傷心,是未得到尊重的無助與難堪,是反覆累積的精神傷害。

很多劉老師以前的學生在微博留言,說老師是溫柔的人,脾氣很好,講課很認真,而且還能把知識講得特別透徹。

就算學生成績不好,她也不會批評,還在考試前溫柔地提醒學生把字寫好。

劉老師的同事和朋友也都說她待人謙和,永遠帶著笑面對老師和學生。

或許就是因為性格溫和,才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們不忍心傷害別人,就總是向內自省,試圖靠自己吸收掉那些負面情緒。

現在,當地教育局關注到這起事件,警方也在全力追查,希望得到讓人滿意的交代。

02

02

劉老師不是「網課入侵」的第一個受害者,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相關話題下,很多人說出相似的遭遇。

相關話題下,很多人說出相似的遭遇
老師辛辛苦苦做的課件被當做垃圾,
老師辛辛苦苦做的課件被當做垃圾,

老師辛辛苦苦做的課件被當做垃圾,惡意遮擋,被無意義的線條和低俗詞彙覆蓋。

評論區充斥著不明所以的網路梗和流行話
評論區充斥著不明所以的網路梗和流行話

評論區充斥著不明所以的網路梗和流行話。

還直接堂而皇之地辱罵老師
還直接堂而皇之地辱罵老師

還直接堂而皇之地辱罵老師。

或是

或是冒充老師發佈罵人言論。

發佈罵人言論

經常有老師剛準備上課,就看到螢幕上正在播放不堪入目的不良畫面

就連小學生的課堂也沒有被放過

就連小學生的課堂也沒有被放過。

不少老師和同學

不少老師和同學被開黃腔、性騷擾

入侵者們還會帶上不同的偽裝頭像
入侵者們還會帶上不同的偽裝頭像

入侵者們還會帶上不同的偽裝頭像。

最常見的是職業電競選手「夢之淚傷」(簡稱夢淚)與某款遊戲角色終極獵手藍老頭的混搭魔改版本。它們也出現在劉老師的網課上。

儘管夢淚本人在今年9月就關注到了這類行為,並呼籲大家適度玩梗,更不要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尤其是網路課堂的秩序。

可惜無濟於事

可惜無濟於事。

會做出這類行為的人並不是他的粉絲,反而只是想借此嘲諷他,當然不會聽勸告。

丁真也得到了同樣的對待。

有人帶著他的面具出現在線上課堂。

有人帶著他的面具出現在線上課堂

豬豬俠、超人力霸王、孫悟空等等都沒能逃脫被惡意扮演的命運。他們輪番出現在不同的課堂上,成為攪亂平和秩序的一環。

偶爾,如來還要抽空過來播放大悲咒
偶爾,如來還要抽空過來播放大悲咒

偶爾,如來還要抽空過來播放大悲咒。

更無法無天的直接

更無法無天的直接冒充網警,杜撰了警號、電話和網址,行為惡劣之極。

很顯然,入侵者已經形成了規模,並且有各自的聚集地。他們自稱為「專業爆破組」,其中一部分並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是享受那種低劣、惡意玩弄他人的快感。

有記者臥底爆破群,發現他們內部有著明確的分工,還有資深成員進行指揮,等到時機,共同行動,以便達到更好的「爆破效果」。

每當他們發現有老師或學生表現出困惑、猶豫和不知所措時,就是他們最興奮的時刻。

因此,入侵者們還四處上傳視訊炫耀戰績,把那些措手不及的反應當做笑談,並藉此擴大規模,招募更多「有志在此」的網路遊民。

他們以一種蝗蟲過境般的姿態發起攻擊,所到之處無一不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也有少數人將其發展為產業,「五毛一節十元永久」。這價格絕稱不上昂貴。

而在劉老師事件被公開後,有網友自爆稱自己就是入侵者的一員,因為罵人有錢拿就去了。

這似乎在暗示這項產業也有了新的利益鏈

這似乎在暗示這項產業也有了新的利益鏈。

另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入侵者們並不是隨機選擇目標。往往是某些學生懷抱著隱秘的惡意,向他們發出「邀請」,並提供準確的會議號,他們才能進入房間,進行「定向爆破」。

新聞提到,學生的理由多半與老師有關

新聞提到,學生的理由多半與老師有關。

有人不想在放假的時候被老師通知補課,所以請人來「制裁」他,也有人在家長會上被罵,希望入侵者幫自己扳回一城;還有人根本看不起老師,覺得對方課上得不行,不如不上。

入侵者們往往會基於學生要求提供更多延伸空間,比如引導他們說出「仇人」的名字,並在入侵時把鍋甩到這位「仇人」身上,作為報復。

當他們覺得「這很好玩」、「只是開玩笑」、「罵的是別人和我有什麼關係」的時候,他們從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儼然是新型的網路暴力,更沒想到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作為代價。

03

更離譜的是,生命並未喚回某些人的良知。

就在那位自爆者的微博下,一個小團體偷偷簇擁在一起,肆無忌憚地嘲笑逝者,將對方的死粗暴地與「心理素質不過關」掛鉤。

還不斷內涵老師自己有問題
還不斷內涵老師自己有問題

還不斷內涵老師自己有問題。

還不斷內涵老師自己有問題

看起來全然沒有反省,也絲毫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畢竟從她的視角來看,她只是接到了某個邀請,去到某個會議室,罵了幾句人,「死了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只是開玩笑啊。

不止他們

不止他們。

在相關的討論區裡,也有些人表示「都是玩梗」,「沒有罵人」,「承受能力太弱」,反覆強調「受害者有罪」

這是可悲的,也是可恥的

這是可悲的,也是可恥的。

這些人全然沒有意識到,網課爆破究竟對老師們造成了怎樣的精神壓力。

一方面,很多老師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做出這種故意搗亂的行為。

有些學生自己不想上課也就罷了,怎麼還不讓別人好好上課呢?

另一方面,大多數老師對工作還是十分認真負責的。

即使是上網課,他們也會認真備課,寫教案,做ppt,還要學習使用不同的網路軟體,這無疑比日常上課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網課入侵完全糟蹋了他們的心血。

很多人提出善意的建議,告訴老師們如何設置軟體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遺憾的是,這些老師們往往不是網際網路的高頻使用者,他們對這些會議軟體的使用並不擅長,即使有人告知方法,他們也需要時間去摸索和適應。

而且,如果一味地讓老師們尋找解決和規避的方法,難道不是在為這些入侵者提供更多的空間嗎?

難道不是應該讓釋放惡意的人付出代價,而不是讓承受惡意的人們自我告解嗎?

04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劉老師的悲劇還讓我想起了一則舊聞。

有個叫做Kiwi Farms的美國論壇熱衷於在網上找到「值得被取笑的人」,並針對那些敏感易傷的目標,進行有組織的、持續不斷的騷擾,並把對方展現出來的痛苦和掙扎當做快樂,當做反哺自己精神的興奮劑。

數人因為他們的網路霸凌選擇自殺。

數人因為他們的網路霸凌選擇自殺

其中包括被稱為天才模擬器程式設計師的Near。他開發了世界上最準確的任天堂SNES主機模擬器Bsnes,造福了廣大遊戲玩家。

他以跨性別者的身份進入Kiwi Farms的視野,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對方使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投訴舉報賬號,偽裝成不同身份接近受害者,通過侮辱性的言論進行語言攻擊。

起初,Near嘗試忍受惡意,但當對方轉而攻擊他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本就有自殺傾向的人,不堪其擾的他最終崩潰,並選擇走向死亡。

相似的是,Kiwi Farms的廣大成員也從未有過反省之意,——即使有過也被說服了。

因為這家論壇的創始人Joshua Moon言之鑿鑿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就算沒有他們,Near也一定會結束自己的生命,真正決定去死的是自己,而不應該把責任推給別的什麼人。

這種混雜著惡意的傲慢讓人頭皮發麻

這種混雜著惡意的傲慢讓人頭皮發麻。

不久前直播自殺的香港高中生「依奈」同樣是這種惡劣行為的受害者。

玩遊戲時,她開玩笑把自己的ID改成了「拿不到金頭就自殺」(金頭指金色頭像框)。

卻沒想到這個ID成為別人攻擊的把柄,還有人嘲諷她下注了不知道要兌現。

隨後,更多人身攻擊和辱罵隨之而來,還頻繁出現「為什麼還不去死」這種刺激性言論。

最終,無力面對這些的依奈選擇了自殺

最終,無力面對這些的依奈選擇了自殺。

在她直播自殺後,攻擊者的群內依然充斥著充滿嘲諷、不懷好意的言論,似乎沒有人意識到一條活生生的性命已經離開了。

這些人把依奈解釋為自己沒有判斷能力,說死了是幫她擺脫當做樂子的命。。。

不難看出,這些「施暴者」的邏輯何其相似。

他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無罪化,所以在他們的描述中,受害者都是「活該」、「有罪」、「自討苦吃」,而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找個樂子,沒別的意思。

真真正正做到了那句:

「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責他人。」

「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責他人」

尤其是在網路這個匿名平臺上,個人的表達更容易變得不負責任、不計後果,謠言也因此容易得到擴散和傳播。很多人並不關注事件本身,也從未思考過可能導致的後果,只是單純地藉助某些公共事件宣洩個人情緒。

正如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也沒有一個人認為是自己導致了悲劇。

這些人不覺得自己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只認為自己想找點樂子。但一個樂子人會讓人噁心,無數個樂子人加起來,就變成恐怖了。

與之類似的,校園暴力的人不會覺得自己是什麼大壞蛋,他們把霸凌當做開玩笑;「足球流氓」也不覺得自己搞破壞,而是遵從傳統…

恰如勒龐在《烏合之眾》所寫,「群體中的個人不再是自己,變成了一個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而這些集體無意識的惡意匯聚起來,破壞力極大,橫衝直撞,釀成大禍。

歌裡唱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但我們知道反過來也成立,只要人人都釋放一點惡,世界將變成可怕的地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