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新社報道,繼3月7日第六波反延遲退休罷工遊行後,3月8日婦女節,法國150多個城市再次舉行遊行,捍衛女性權利,抗議退休制度改革對女性不公。50年來,歷屆法國政府進行了不下9次的退休制度改革,但沒有哪一次特別去糾正男女之間的不平等。
歐時記者現場直擊3月8日女性權利日巴黎遊行
:
(歐洲時報記者 梁家銘)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法語為「國際女性權利日(Journée internationale des droits des femmes)」。當天,法國三家工會(FSU、CGT和Solidaires)與45家女權協會共同遊行,並呼籲女性下午「罷工」,抗議「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平等」。

▲ 3月8日,巴黎遊行隊伍。(Twitter圖)
當天法國女作家、多家媒體專欄作家 Maïa Mazaurette 發Twitter強調,3月8日是「女性權利日」,充滿了政治鬥爭的色彩。因此,在當天打賣花、賣衛生棉等廣告都是「跑題」。

▲ (Twitter截圖)
與中國一樣,一些法國公司也選擇在3月8日給女員工送花。但這一做法卻遭到一些女網友吐槽。Twitter網友@Black_Archange就表示,在「女性權利日」給女員工送「玫瑰花」,實在與其真正意義相差十萬八千里遠。(小夥伴們怎麼看?)

▲ (Twitter截圖)
今年的婦女節遊行正趕上法國反退休制度改革社會風潮。在巴黎,遊行隊伍從共和廣場出發,向民族廣場前進。

▲ 法國總統馬克宏3月8日宣佈,將把墮胎權寫入法國憲法。(法新社圖)
遊行人員大部分為女性,一些人高喊「性別歧視的改革,只能得到女權的反擊!」「養老金、工資,女性怒了!」等口號。
▲ 巴黎街頭的遊行人員高唱 Alicia Keys 的《Girl on Fire》。(Brut FRTwitter視訊截圖)
「女性-平等」協會主席Ana Azaria向法新社表示,「養老金就不僅是職場不平等的體現,也是社會和家庭不平等的充分體現」。
8日當天,貿易、工業領域不少企業的女性員工被號召從下午15時40分開始停止工作。根據男女同工薪資差異,每天從這一刻起,女員工就是「免費」工作。
航空工程師Romain作為男性也在馬賽參與了女性權利日遊行。他對男女同工不同酬感到「十分驚訝」。在他看來,「女性工資提高了,社會繳納金額度隨之增加,養老金庫也自然會更充實,一舉多得」。
01
養老金計算標準不利於女性
日前,法國智庫ATTAC & Fondation Copernic研究員克里斯蒂安·瑪提(Christiane Marty)在接受法國TV5MONDE採訪時,分析了職業女性無法與男性獲得同等待遇的根本原因。她指出,歷次改革在邏輯上都沒有要給予女性特殊照顧的意思,因此,不僅不能改善男女不平等,反而更阻礙了縮減差距的步伐。

▲ TV5MONDE報道截圖。
瑪提認為,養老金的計算標準——工資和工齡,決定了男女不可能平等。因為,女性的工資普遍低於男性,而且女性的職業生涯也比男性更難完整。
為什麼女性的職業生涯更短、更容易中斷?年輕時,她們要放下事業去照顧孩子——因為找不到幼稚園或合適的托兒服務;50歲之後,很多人又要犧牲工作去照顧臥病的父母。儘管半工可以保住工齡,但對工資和退休金的負面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要打破這種不平等,單靠退休改革也不足夠。瑪提稱,這需要從「職場和社會」的源頭上改變。
02
更晚退休 但養老金比男性低近1/4
瑪提曾在《世界報》上發文指出,「發放給女性的養老金,整體上比男性的低了40%。退休改革卻避開了這個問題。」根據2022年法國統經所(Insee)的資料,法國女性的薪酬比男性平均低22%。
這樣,女性不得不工作更久,用更晚退休來獲取高一點的養老金。一次次的改革,現實是更多女性晚年生活越發捉襟見肘。
勒阿佛爾-諾曼底大學社會學講師德莉皮斯(Roxana Eleta de Filippis )研究了1950年生的勞動人口,發現19%的女性都延遲到65歲(法定退休為62歲)甚至之後才退休,而男性只有10%。
她們的養老金,即使算上直接(本人退休金)和間接(如多孩加分、亡夫的轉移支付退休金pension de réversion)的收入,平均每月只有1272歐元,比男性(1674歐元)低了24%。如果只看女性自己的退休金,那男女的差距達到了39%。

▲ 法國統經所公佈的2019年男、女不同年齡段的養老金資料。(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6047747?sommaire=6047805)
03
繳費年限增加 女性職業生涯更難「完整」
瑪提在為智庫撰寫的文章中寫到,過往的改革造成按工資比例計算的退休金「持續下降」。而這一點對低收入的女性影響最嚴重:退休女性的貧困率(10.4%)明顯高於男性(8.5%),並且差距「自2012年以來持續加大」。她引用退休定向委員會(COR)的報告指出,65歲以上獨身退休女性的貧困比例達到了16.5%。
在法國,近4成(37%)女性每月毛養老金不足1000歐元(909歐元net),而只有15%的男性低於這個水平。


▲ 今年1月31日,巴黎反退休改革遊行隊伍中一名女子手舉「終身貧困」標語。(法國《解放報》報道截圖)
在瑪提看來,延長繳納分攤金的時間,意味著「女性將越來越難滿足完整職業生涯的條件」,導致退休金減少。而最優25年的平均工資、減值(décôte),都是對職業生涯不完整者具有「歧視性」的標準。
04
女性職業「艱苦性」被忽視
不僅如此,瑪提說到,性別不平等也表現在「艱苦職業」的認定上。「當人們談到‘艱苦職業’時,通常只會想到男性從事的職業,比如建築工人。」
瑪提說,談論職業艱苦性是一個不容易的話題,但女性職業卻被這個話題遮蓋掉了,似乎女性從事的職業不存在「艱苦性」——人們固有的思維中,「艱苦」只與體力勞動掛鉤。
她認為,並非只有像工地鑽井工人那樣的體力活才算「艱苦」,「許多女性的職業都非常艱苦。想象一下那些女性護理人員,每天需要攙扶著病人的身體……」瑪提補充說,「一個簡單的例子足以說明——女性出現肌肉或骨骼疼痛的頻率比男性要高得多。」

▲ 執政黨「復興黨」的議會黨團主席貝爾吉(Aurore Bergé)曾在Franceinfo電臺上回答一名當助產士女聽眾提問時表示,「到了某個年齡,我們不能再要求同樣強度的工作,這也是很正常的……助產士應該可以早點退下來。」(法新社圖)
瑪提還指出,馬克宏第一任期時,曾把艱苦職業認定條件中的四項標準給刪除了。她指出,不同的研究均顯示,認定艱苦職業的標準中確實存在性別歧視。瑪提堅持,女性職業的艱苦性必須要得到承認,否則改善女性工作條件也無從談起。

▲ 2017年7月,法國政府宣佈,「艱苦職業」包括夜班、重複勞動(比如流水線作業)、倒班、噪音、高壓作業(如潛水員)和極端高溫、低溫作業;但化學風險、機械振動、搬運重物、工作姿勢艱難不再被默認是「艱苦職業」。(網路圖)
05
非為現代職業女性而設
在瑪提看來,退休老人生活越來越拮据,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暴露出「現行制度拋棄了許多人」,包括女性。
瑪提分析稱,從就業市場到退休金計算方式,對女性都是不平等的。普遍退休金的計算原則設計於1945年,在那個年代,基本上都是男性工作,而女性領取養老金的資格是依附於丈夫的。世異時移,瑪提認為,這個計算模式不適用於當今女性的職業生涯,更不能適應如今社會的演變。
「改革要求越來越長的繳費期——足足43年,然而,人們可以實現的勞動時間正在縮短(畢業晚、養育孩子等)。政府要求的,與百姓可做到的,兩者之間的差距更遠了。」瑪提認為,這就是為什麼都在提倡「兩性平等」,但勞動市場上男女不公的情況卻毫無改善。

1983年,法國法律首次規定男女在職場上的平等地位
2001年,推出新版男女職場平等法案
2006年,男女同工同酬首次被寫入法律
(歐洲時報 清清)

乖女孩上天堂,其他女孩走四方

(歐洲時報/ 夏洛特、原野 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