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6月8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53802例,累計確診29713249例,新增死亡0例,累計死亡148668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7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辦的活動上表示,與俄羅斯的戰爭陷入僵局「不是我們的選擇」,並批評一些西方盟友試圖揹著基輔談停火協議「令人驚訝」。
01澤倫斯基批盟友試圖揹著基輔談判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7日在連線英國《金融時報》時表示,若能恢復到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前的狀態,就是「暫時的重大勝利」,但終極目標仍是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澤倫斯基強調,「必須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同時也對和談持開放態度,但他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才是他「唯一」的談判對象。

▲澤倫斯基接受《金融時報》主編Roula Khalaf採訪。(《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澤倫斯基批評說,一些西方盟友試圖在沒有基輔參與的情況下探討停火條款:
「
我們需要西方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任何時候都不能揹著烏克蘭進行談判。我們怎麼能在不聽取烏克蘭立場的情況下,在其領土上實現停火呢?這非常令人驚訝。
」
澤倫斯基指出,西方盟友可以採取更多行動,迫使俄羅斯回到談判桌前,比如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並對莫斯科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全面的石油和天然氣禁運。
他認為,西方盟友發揮的作用不應僅限於「調停」,更要監督俄羅斯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攻擊並遵守停火協議,為和平創建「前提條件」:「你們會對(戰爭的)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除了喊口號,你們應該拿出實際行動。」

▲烏克蘭北頓涅茨克城區的戰火硝煙。(法新社圖)
澤倫斯基還對法國總統馬克宏有關「不要羞辱俄羅斯」的言論表示不滿。他指出,馬克宏應該非常了解俄羅斯在明斯克進程上的「失敗」。「我不太理解……什麼叫‘不要羞辱俄羅斯’?8年來他們一直在殺害我們的人民。我們還在這談什麼呢?」澤倫斯基說。
澤倫斯基還向《金融時報》表示,儘管西方的制裁措施對俄經濟造成一定打擊,但「未能真正改變俄方立場」,因為莫斯科總是有辦法規避制裁。他還批評說,一些西方國家政府疲於應付對俄製裁帶來的負面衝擊,急於尋求其他手段維護本國貿易利益: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一邊說支持烏克蘭,一邊又想著如何削弱制裁,以避免本國企業蒙受損失。
」
02法媒:馬克宏對俄態度致盟友分裂
顯然,澤倫斯基在《金融時報》上的批評矛頭直指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領頭羊」。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7日接受《鏡報》採訪時表示,若2008年為烏克蘭加入北約開綠燈,只會讓俄烏戰爭更早爆發。「我希望避免衝突升級。」她在採訪中指出,當時的烏克蘭政府腐敗醜聞纏身。「我不認為這是個錯誤的決定,所以我也不會為此道歉。」默克爾說。
法國總統馬克宏上週在接受法國國內媒體採訪時表示,儘管俄羅斯「犯下歷史性錯誤」,俄羅斯也不應受到羞辱:
「
我們不能讓俄羅斯蒙羞,如此一來,到戰鬥結束的那一天,我們才能通過外交手段修建‘出口匝道’。我相信,法國可以充當調停力量。
」
有意思的是,馬克宏還強調,他從未隱瞞自己與普京通話這件事,而且他是應澤倫斯基的請求與普京保持聯繫的。他還補充道,「我堅信法國能夠充當重要的調解力量。」

▲「呼籲不要羞辱俄羅斯,只能是對法國的羞辱……我們現在要做的事集中精力讓俄羅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發推文批評說。
《世界報》指出,馬克宏對未來與俄和談的考量顯然不是基輔目前所關心的,更不要提通過領土妥協達成的停火協議(儘管馬克宏從未公開這樣說)。因此,馬克宏不想「羞辱」莫斯科以便為可能的談判做準備的想法引起了諸多歧義,尤其引起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多個盟友國家的強烈質疑。

▲7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議長斯特凡丘克(Rouslan Stefantchouk,右)在法國參議院發表講話時重申,烏克蘭「絕不會在領土完整問題上讓步。所有關於讓出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問題都毫無意義,因為這些地區是我們國家領土的一部分,就像普羅旺斯和勃艮第是法國領土的一部分一樣」。
01
立場遭質疑
此外,馬克宏此前提議建立「歐洲政治共同體」,以團結更多歐洲國家,但這一設想並未得到烏克蘭等國的認可。

▲《世界報》報道截圖。
「法國總統仍在試圖避免讓普京受到羞辱。那麼,他會對烏克蘭的那個小女孩說什麼呢?」愛沙尼亞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米克爾森(Marko Mihkelson)在其Facebook上質疑道,與此同時,他還配上一張在醫院病床上受到截肢的一個孩子的照片。米克爾森對法、德兩國堅持通過外交解決衝突,以確保烏克蘭和歐洲大陸長期安全的主張提出嚴重質疑。在他看來,幫助烏克蘭的最好辦法就是為其提供足夠的重型武器,使其有能力擊退,甚至戰勝俄羅斯。

▲米克爾森Facebook截圖。
「向烏克蘭提供贏得戰爭所需,並且孤立俄羅斯是目前最重要的緊迫問題,」6月6日,在倫敦進行訪問的愛沙尼亞總理卡亞卡拉斯(Kaja Kallas)認為。
「無論是否受到羞辱,普京只會在俄軍再也無法前進時才會開始談判。」美國駐俄羅斯前大使、史丹佛大學教授麥克福爾(Michael McFaul)評論道。「希望馬克宏不要為避免普京受到羞辱去接受非法行為。那些在21世紀吞併領土的人不僅要受到羞辱,而且還要被逮捕。」「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對俄羅斯施壓將有助於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善意的姿態,」美國外交官、北約顧問弗裡德(Daniel Fried)在Twitter上寫道。
02
「俄烏戰局類似凡爾登」
為了證明其主張,馬克宏將孤立普京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通過《凡爾賽條約》強迫戰敗的德國接受「一些條款」相提並論。此舉助長了納粹主義的興起,以及希特勒奪取政權並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兩種情況不具可比性。」一位烏克蘭訊息人士分析道。
根據前外交官杜克洛(Michel Duclos)的說法,馬克宏的立場受到質疑至少出於兩個原因。「從根本上來說,烏克蘭人都明白,馬克宏想說的是,俄羅斯不應該被打敗,因為普京不應該被羞辱,這與實現停火和撤軍的意願背道而馳。」他解釋道。「對於有意將強化歐洲大陸及其凝聚力作為其政策基礎的人來說,這些言論有損法國在歐盟內的聲譽。」
此外,杜克洛補充說,「在頓巴斯處於戰火紛飛之際,烏克蘭人在某種程度上與1917年時的法國深陷凡爾登戰役的情況有些類似。所以,現在說這些話有些不合時宜,他(馬克宏)還是應該去基輔為好。」
截至目前,馬克宏尚未向敦促他親赴基輔的烏克蘭方面做出任何性質的承諾。
(歐洲時報/ 原野、賈言 編譯報道)

面對疫情
做好防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