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2月15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142253例,累計確診21877555例,新增死亡304例,累計死亡135579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在結束對基輔的訪問後,德國總理朔爾茨15日前往莫斯科,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外交解決烏克蘭危機舉行對話。對於俄方宣佈從俄烏邊境部分撤軍,朔爾茨表示歡迎。普京則重申不希望爆發戰爭,願意與西方國家繼續談判。
同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總統拜登通話,二人表示將關注俄羅斯是否如其所說的那樣從俄烏邊境撤走部分部隊。法國外長勒德里昂也表示要「聽其言、觀其行」。
01朔爾茨見普京,普京:俄方無意發動戰爭
15日,朔爾茨與普京進行了4個多小時的會談,兩人相隔的6米長桌再次引發關注。

▲普京見朔爾茨(上)與見馬克龍(下)用的是同款桌椅。
此前,與馬克龍一樣,朔爾茨拒絕由俄羅斯方面對他做新冠核酸取樣檢查,德國駐俄羅斯使館派來一名女醫生在飛機降落後對朔爾茨做了檢查。不過,德方允許俄方派人上機,監督核酸檢測的正確執行。有知情人士表示,馬克龍和朔爾茨之所以拒絕做核酸檢測,是擔心自己的DNA資訊落到俄羅斯當局手上。
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普京強調俄羅斯無意發動戰爭。
「我們想發動戰爭嗎?當然不想。所以我們才為談判進展提出建議。」普京表示:「我們準備好繼續共同努力,繼續談判。」
朔爾茨指出:「現在我們知道部分部隊正在撤離,這是一個良好的信號,希望接下來會有更多軍隊撤離。」他強調,相信「遠沒有枯竭」的外交手段可以避免爆發衝突。

▲會談後的聯合記者現場。(RT France新聞臺圖)
02普京:俄羅斯為德國提供三分之一的能源產品
普京在記者會上還特別祝賀了俄羅斯與德國的經濟往來,其中能源領域佔據交流的重要部分。
普京強調:「目前俄羅斯為德國提供三分之一的能源產品:34%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氣。即使是在歐洲天然氣短缺、價格猛漲期間,我們仍為德國消費者按照長期合同規定的、遠低於目前市場價的固定價格供氣。」他還表示,「北溪-2」天然氣管道已準備好為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提供天然氣。

▲普京在聯合記者現場講話。(RT France新聞臺圖)
03普京要求立即解決北約東擴問題
此外,普京還強調:「北約試圖牽制俄羅斯的做法對俄國家安全形成直接威脅,因此我們希望對此設置一些限制性法律條款。美國和北約的答覆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要求。」普京表示,俄羅斯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安全保障、北約停止擴張、不在俄邊境部署攻擊性武器等問題。
「總說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到底是誰說的?30年來一直說北約‘應該’不會向東、向俄羅斯邊境擴張,但國際關係中的‘應該’又是什麼意思?實際上,現在我們都看了,北約組織已經到了我們家門口。」普京質疑道。「至於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一直和我們說這不是明天會發生的事。那後天會嗎?這在歷史前景上有什麼區別?沒有……我們希望現在立刻馬上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對話、和平對話來解決。」
對此,德國總理朔爾茨則表示,北約擴張並「不在計劃之中」,「現階段沒有計劃」。

▲朔爾茨在聯合記者現場講話。(RT France新聞臺圖)
04俄宣佈撤軍 馬克龍忙與拜登通話
俄羅斯國防部15日宣佈,俄南部和西部軍區在演習結束後已開始讓部隊返回各自駐地。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當天表示:「俄南部和西部軍區分隊已開始裝載進行鐵路和公路運輸,今天(15日)將開始返回到自己的軍事駐區。」
俄軍從俄烏邊境撤離被認為是衝突降級的信號。基輔方面15日回應說,烏克蘭與西方國家阻止了俄羅斯「衝突升級」。
不過,對於俄方表態,西方國家似乎並不買賬。
15日,馬克龍和拜登通話,二人均表示,將「核實」俄羅斯是否如其宣佈的那樣從俄烏邊境撤走部分部隊。愛麗舍宮認為,這是烏克蘭危機「首個令人鼓舞的信號」,但仍很「脆弱」。

▲這已是去年年底俄烏危機升級以來法美兩國元首第四次通話。
愛麗舍宮稱,在長達一個小時的通話中,法美兩國元首共同呼籲在面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時保持「完美協作」。
「(俄烏緊張局面)出現積極轉機,但仍需要核實和鞏固」,「局勢仍很脆弱」。愛麗舍宮指出。「鑑於俄羅斯軍事部署規模之巨大,仍有許多可能。俄方應大力削減這些軍事力量,讓局勢重回正常。」
英國首相強森則在15日表示,英國政府看到的情報顯示,俄羅斯仍在制定「入侵」烏克蘭的計劃,儘管俄羅斯對談判「持開放態度」。
他透露道:「英國的情報顯示,俄羅斯正在白羅斯與烏克蘭邊境附近建造野戰醫院,這顯然是為入侵做準備。而且英國情報發現,有更多的營級戰術群被帶到了烏克蘭的邊界附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就在德國總理朔爾茨與普京會面的當天,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投票通過關於呼籲俄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自稱國家(「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草案。朔爾茨在15日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如果俄羅斯承認烏東兩州獨立將成為政治災難。
據悉,馬克龍還將繼續與各方保持對話,包括從莫斯科返回的朔爾茨以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愛麗舍宮重申,「應給各方一個時間表」,為三個首要議題「設置新的(談判)期限」:烏克蘭邊境軍事衝突降級、重啟頓巴斯地區的「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和德國)以及就歐洲安全問題展開更廣泛的談判。
05法媒:面對俄羅斯,歐盟難團結
法媒指出,儘管歐盟努力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羅斯表現出一致態度,但實際上27國內部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
《費加羅報》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此前向歐盟各國分別致信,敦促各國政府就「安全的不可分割性」問題表明立場。出乎意料的是,拉夫羅夫最終收到的是一封歐盟27國的集體回信:「繼您給27個歐盟成員國外交部長去信後,我以我們集體的名義給您回信。」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回信開頭寫道。
「此舉旨在向拉夫羅夫證明挑撥離間是行不通的」,法國外交官維蒙(Pierre Vimont)分析說。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上週五(11日)再次警告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會帶來「嚴重後果」,歐盟將在經濟、能源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半導體、防務、航空等)三個領域對俄方進行制裁,俄銀行也將被凍結資產。
不過,雖然歐委會和美方均表示,有關針對俄羅斯的制裁計劃 「有重大進展,幾乎已完成」,但出於保密或避免激化矛盾等原因,歐盟27國內部尚未就此進行討論。「現在沒必要展開討論,因為俄羅斯還沒開始進攻,我們也不知道局勢將會如何發展。我們為不同的情況制定了不同的制裁計劃。」一名歐盟官員表示。
實際上,一些歐盟成員國十分擔心制裁俄羅斯會連累到本國經濟,比如與俄羅斯經濟往來密切的義大利。德國同樣不會輕易放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而參與資助「北溪-2」計劃的奧地利,也很擔心俄羅斯銀行會被凍結資產。
一名外交官匿名錶示,一些國家擔心成為制裁措施的間接受害者:「美國人總說(面對俄羅斯)要拿出強硬態度,但真正受損失的是歐洲人。」
據悉,歐盟委員會目前正在考慮設立補償機制,避免一些成員國被制裁措施所累。
《費加羅報》指出,歐盟各國對俄態度主要取決於俄羅斯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規模。「如果真像美國人所說,俄軍隊會一直打到基輔,佔領烏全國,那歐洲人顯然會站在美國人這一邊……但如果俄軍事行動僅限於頓巴斯地區,那要歐盟各國對制裁達成一致就很困難了。」一名外交人士承認。
(歐洲時報/ 原野編譯報道)

面對疫情
做好防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