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歐洲疾控中心(ECDC)認為在歐盟境內對中國入境旅客強制檢測「不合理」,但是,繼義大利和西班牙後,法國和英國也於30日宣佈加強對來自中國旅客的檢疫措施。國際機場理事會歐洲分部(ACI Europe)12月31日發表聲明,批評歐洲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加強檢疫的做法「無科學依據」且「缺乏協調」。
01
歐洲多國機場加強檢疫
法國
法國駐華使館官網12月31日發文稱,經過與歐洲夥伴國家的討論,法國政府決定加強對來自中國旅客的邊境衛生措施,具體如下:

所有來自中國、入境法國的旅客,無論直航還是轉機,均須在登機前出示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或抗原測試陰性結果*。

在來自中國的航班上,必須佩戴口罩。

從2023年1月1日起,在機場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核酸檢測抽查,所有陽性樣本都將被系統性測序,用於流行病學監測。

旅客須在出發前承諾,若抵法後檢測結果為陽性,將自覺隔離。
(*適用於1月4日起乘坐從中國出發航班的旅客)
此外,法國已在本週初建議計劃去中國的旅客,特別是脆弱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考慮推遲行程。同時建議無法推遲行程的旅客擁有完整的、最新的疫苗接種計劃,並遵守防護措施。
法國政府訊息人士說,「目前來自中國的客流量是有限的,大約每週3000人抵達法國,都集中在巴黎戴高樂機場,但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國抵法旅客可能會增加」。
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新冠小組負責人、流行病學家Yves Buisson 30日向Franceinfo表示,這些措施顯然不能阻止病毒進入法國,因為在中國流行的新冠毒株(包括BF7分支)法國早就有了。他呼籲法國加大疫苗接種力度,尤其是風險人群。「我們不能阻止病毒傳播,除非全世界都採取清零政策,但這沒有可操作性。」他支持在機場抽查核酸,尤其是加強基因測序。
英國
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部30日宣佈,從1月5日開始,乘坐直飛航班從中國出發的旅客需要出示48小時核心酸陰性證明方可登機。
此外,從 1 月 8 日開始,英國衛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也將啟動監控,將對從中國抵達的乘客樣本進行病毒檢測。
但是,英國疫苗主管等科學顧問也表示,英國的邊境檢測毫無意義,因為這並不能阻止病毒的傳播,而且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出現了新的新冠變種。
目前,英國和中國之間一共開通了六個直飛航班,其中包括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首都航空、英國航空公司和維珍航空公司。
西班牙
西班牙衛生部大臣卡羅琳娜·達利亞斯(Carolina Darias)30日宣佈,西班牙將對入境的中國遊客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完整疫苗接種證明」。但衛生部未明確指出該措施將從何時開始生效。
德國
德國支持加強在歐盟機場對新冠變種毒株的監測,但不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強制檢測。
瑞士
瑞士30日宣佈,暫不打算加強對中國入境人員的管控。
02
意機場90歐元核酸檢測引不滿
在義大利衛生部出臺法令要求對所有中國入境旅客進行強制性抗原檢測及病毒測序後,多地卻出現了檢測混亂的場面。
•華人、義大利旅客紛紛抗議付費檢測
綜合義大利《共和國報》、《晚郵報》、今日網報道,許多中國入境旅客在乘坐10個多小時的直飛航班抵達義大利後,卻還得支付90歐元進行核酸檢測,此舉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和抗議。

▲ 12月29日,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做完檢測的旅客。(Filippo Monteforte 法新社)
一名飛抵義大利的華人女子表示:「如果義大利政府想這樣做(檢測),那必須是免費的。在中國,我們每天都會做檢測,可那是完全免費的。」與此同時,三名同樣剛剛從中國飛抵義大利的義大利旅客也對付費檢測提出抗議,並且三人拒不繳費,最終在沒有支付任何費用的情況下便完成了檢測。
倫巴第大區現已準備了兩處隔離酒店。不過目前所有陽性旅客均選擇在家隔離。托斯卡納大區12月30日起也開始分別在佛羅倫薩和比薩機場設立檢測站,並各啟用一處隔離酒店。
另一邊,繼近日落地馬爾彭薩機場的中國入境者被檢測出約半數陽性後,隨後落地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的49名乘客也被測出5例感染。
•歧視氛圍正悄然蔓延,檢測「漏洞」明顯
事實上,隨著針對中國入境旅客檢測新規的公佈實施,意境內正逐漸形成一股「有針對性的」恐慌情緒。
儘管意衛生部長斯基拉奇表示,病毒檢測並不是針對任何人的歧視性規定,而是出於謹慎的預防措施。但事實上,目前已出現「應對中國人進行強制核酸檢測」的聲音。例如義大利力量黨眾議員Erica Mazzetti就表示:「需要對華人聚集的普拉託市格外警惕。」同時,米蘭知名僑領Francesco Wu也稱可以感受到「一種歧視的氛圍」。
不僅如此,這道法令本身還存在著不小的「漏洞」,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除直飛航班外,自其他國家轉機入境的旅客該如何處理呢?對此,簽署法令的衛生部長斯基拉奇已經表示,幾乎不可能對轉機旅客進行追蹤。
另一邊,威尼託大區主席扎亞還在呼籲歐盟應設立統一的封鎖線。扎亞表示,將對在米蘭馬爾彭薩機場檢測出陽性後前往威尼託大區的11名中國旅客進行病毒測序。此舉將意味著這些旅客會被迫接受兩次檢測,連意媒也對這樣的重複操作深感不解。

▲ 《共和國報》報道截圖。
03
歐洲機場:對中國入境旅客檢疫「無科學依據」
國際機場理事會歐洲分部(ACI Europe)12月31日發表聲明,批評歐洲多國加強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檢疫的做法 「無科學依據」且「缺乏協調」。
聲明指出,「(歐洲國家)單方面的行動有悖於疫情三年來總結的經驗,(管控措施)既沒有科學依據,也並非建立在真實風險之上」。
該組織歐洲執行董事揚科維奇(Olivier Jankovec)批評說,「我們再次陷入既沒有依據、又缺乏協調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旅行限制性措施的陷阱中……這些旅行限制沒有用,歐盟協調又一次失敗了」。
國際機場理事會歐洲分部成員包括55個歐洲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家機場。
歐洲疾控中心12月29日表示,歐盟境內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強制新冠檢測是「無根據」的。
歐洲疾控中心在當天的聲明中說,歐盟國家「(新冠)免疫和疫苗接種水平相對較高」,且「目前在中國流行的變種毒株均已在歐盟境內出現」。
該機構指出,相較歐盟境內每日新增感染數,因來自中國人員而「引發感染潮的可能性較低」,醫療機構「現在有能力應對」。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9日稱,由於缺乏來自中國的全面資訊,各國以其認為能夠保護本國民眾的方式,對中國入境的旅客採取限制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說,各國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連日來,已經有多國的權威醫學專家表示,沒有必要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入境限制措施。
汪文斌指出,疫情發生以來,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同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分享有關資訊和資料,第一時間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各國的相關疫苗和藥物研製作出重要貢獻。日前,中方有關部門通過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分享了中國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資料。中國有關部門將繼續密切監測病毒變異情況,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資訊,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疫情挑戰。
(歐洲時報/ 華嘉顏、塵爍、原野 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