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太多人離開了我們,英雄,巨星…..
而不久前,一個普通女孩的離世,卻讓我在這個年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01
女孩叫做趙上上,網名「卡夫卡鬆餅君」。
她喜愛健身,跑步打籃球;也愛吃吃喝喝,旅行遊玩。


她努力上進,在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念本科時勤奮用功,被本校直錄為全額獎學金碩士。
去年,她又通過自己申請,去了更好的波士頓大學。

陽光、精緻,她像所有熱愛生活的美好姑娘一樣。
但她也和我們,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24歲,剛入學波士頓大學的那個秋天,上上被查出了肺癌。
且是晚期。
一開始,是毫無徵兆地突然流鼻血。
去醫院檢查才知道,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肝臟和骨頭。

一旁的護士聽到這個訊息後,忍不住心痛地抱著上上大哭起來。
那是她第一次明白什麼叫絕望。
明明努力了那麼多年,明明未來就在眼前。
但死神敲門的聲音,那麼急促,那麼清晰。
接著,是難捱的治療。
病症導致了無法忍受的疼痛,也讓她時常咳嗽、反胃、嘔吐,莫名大量出汗。
一點一點,消耗著人的身體和意志。

胳膊上,密密麻麻全是針眼。
頭髮大把掉落,動不動就要抽幾百毫升的積液。

最折磨的是病情的反覆。
因為上上健身的習慣,配合治療之後,有時恢復得頗有成效。
可病魔猙獰,總是在她剛看見一點希望時,又凶狠地將一切打回原形。

11.4出院還不到9天,上上又進了ICU
身體時好時壞。
總是前兩天還能逛街、吃美食,過兩天又發高燒被送進醫院。

可這一切,沒有把這個年輕的姑娘打趴下。
或者說,她根本不打算認輸。
突如其來的病情曾把上上的生活拍碎,但她仔仔細細地,將生活一片一片拼成原有的模樣。
哪怕教授都勸她安心治療,但她不願耽誤學業,始終惦記著自己「欠的一屁股作業債」。
在主治醫生的允許下,她堅持鍛鍊,還完成了自己制定的100千米跑步目標。

狀態不錯的時候,她「抓緊時間」和朋友相聚,去看想看的風景。

還歡快地記錄下自己的25歲生日,分享這一年學會的最重要的道理:
愛自己的優點,也接受包容自己的缺點。

今年年初,她微笑著面對鏡頭,錄下一段視訊《當我知道自己是肺癌晚期的時候,我在想什麼》,發在B站上。
大大方方地,說著自己的遭遇。
並以此鼓勵所有人: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其實都不算個事兒。
有想做的事,就去努力,千萬別猶豫。
上上笑盈盈的,說話溫柔從容。
偶爾開個俏皮的小玩笑,對著鏡頭眨眼,問大家「我是不是還挺可愛的?」

我最開始看到這個女孩的視訊時,無比感動。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她活得認真且精彩,想把最美好的自己留給世界。
但沒想到,正是她的積極勇敢,成了無數人咒罵、圍攻她的原罪。
02
上上發在B站的這條視訊,引起了很大反響。
100多萬的播放量,很多人被她打動,默默安慰、打氣。
但更多的,是刺耳的辱罵聲。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癌症晚期病人應該都是掉光了頭髮躺在病床上。
面容憔悴,滿臉愁苦。
更甚是為治療傾家蕩產,沒有經濟能力去過「好的生活」。
顯然,上上的狀態絲毫不符合「標準」。
這成了圍觀者盡情謾罵的理由。
有人諷刺她是「醫學奇蹟」,一定是靠「賣慘」博眼球賺錢:
「厲害了,是不是明年就能給你上香了?」


上上也拿出確診書,並請來自己的主治醫生為大家解釋。
可得到的,卻是醫生也被連同質疑:
「兩個演員。」
「臺詞背好再來吧。」

人群熱鬧地叫囂,吸引著越來越多不明真相的人。
質疑,漸漸演變成討伐。
不論上上做什麼,都有人不假思索地詆譭。
她健身,他們譏諷:「癌症病人還有小肚腩?」

她發視訊,他們攻擊外貌:
「不敢直視嘴角有痣的女孩了。」

她發微博,說作業的deadline(截止日期)快到了。
他們故意大寫那幾個字母,惡狠狠地問:你的DEADline(死期)是什麼時候啊?

更可怕的,有人打著正義的旗號,將她的視訊做成黑白。
言之鑿鑿地「實錘網暴」,要揭穿她的「騙局」。

滿屏的「詐屍」「晦氣」「怎麼還不死」,觸目驚心。


面對癌症都能豁達勇敢的姑娘,在一場場的「圍剿」中精神瀕臨崩潰。
甚至有了提前結束生命的念頭。

這讓狂歡的人群更加興奮,瘋一樣湧進她的私信,催她快點去死。
就連曾留言支持過她的網友,都被連續攻擊了好幾天,被不依不饒地罵「母狗」「真孝」。

就因為他們,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人得了絕症還能活得樂觀精彩,不知道還有「不變光頭」的治療方案,不相信病人還能有正常的生活。
他們就硬生生把一個女孩逼至比癌症更絕望的境地。
悲哀的是,上上無法辯駁。
如何向人證明自己真的是一個將死之人?
唯有以最殘忍的方式。
12月10日,上上離開了這個世界。
她真的因為癌症而死去了。
這時人們才明白,原來她真的得了癌症,原來她沒有騙人。
世界終於承認了她的清白,可這個25歲的姑娘,永遠地留在了這個冬天。

上上的家人用她的賬號發佈的朋友圈
即便如此,有人還是不願放過她。
她去世的第二天,有人轉發她最後一條微博評論道:
「開個香檳慶祝。」
600多個人,忙不迭地點贊歡呼。

那些隔著螢幕的陌生人,僅憑自己認定的「真相」,就對一個女孩的人生下了定義。
卻從不知道,她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又曾鼓起了多大的勇氣。
就像她去世前兩天,寫下的那段話:
「這困局,外人走不進,里人出不來。」

03
我想起兩個月前,與上上有類似遭遇的視訊博主,「虎子的後半生」。
他同樣患有肺癌晚期,同樣飽受質疑。
最後,同樣在謾罵聲中死去。

4年多以前,虎子被確診。
之後,母親又中風住院,父親患了糖尿病、冠心病。
他還有個年幼的兒子,自己生著病還得照顧孩子上學。
鏡頭前,他也曾因為過重的壓力,崩潰大哭。

那時在人們眼裡,他是個「完美」的癌症病人:
喪失勞動能力,家境困難,身上揹著巨大的重擔。
可當他的故事漸漸被更多人知道,一切都變了味。
有人扒出,他確診肺癌晚期後,還去各種麻辣火鍋、海鮮店消費。
還有人說,他在三亞有豪宅,有豪車,自己開網咖,老婆還開店。

咒罵聲鋪天蓋地地來了,虎子從一個病人,變成了裝病圈錢的大騙子。
即便這些質疑最後都被澄清了:
所謂「豪宅」,是十幾年前貸款買的80餘平老房;
「豪車」是開了近10年的寶馬1系;
就餐打卡是因為平台中獎或刷單;
投資過的網咖,早在患癌後就處理了;
老婆的快餐店,也早已因無力支撐倒閉;
4年的治療,確實已讓家庭負債累累……
但人們還是不相信。
一遍遍追問:晚期了,為什麼還能活4年?癌症了,為什麼還能吃火鍋?
虎子再也無法回答,最終的一紙訃告,無奈地證實著他的清白。

我們都是幸運的健康人。
但也正因健康,我們無法理解癌症病人為什麼不是終日臥床、形容枯槁、家徒四壁。
也不能理解他們怎麼會對生活還充滿留戀,還會熱愛美食、美景。
於是,那些我們不能理解的東西,都被判定成了「騙局」。
人總是容易以自己固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偏概全,以點概面下結論。
這在心理學被叫做”暈輪效應”。
很多時候,我們僅僅因為一個細節,就對事物和人蓋棺定論。
卻不知道,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04
薛兆豐曾在《奇葩說》中說:
「大家喜歡說,雞蛋和石頭在一起的時候,我站在雞蛋的一邊。
但最大的問題是,你知道哪一方是雞蛋,哪一方是石頭嗎?」

在事實還未明瞭之前,一切輕飄飄的判定,也許就是一把尖刀紮在了被冤枉人的心上。
但這樣的錯誤,我們犯過不止一次。
還記得我追蹤過的「杭州女子被造謠偷情」事件嗎?
28歲的小吳,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去快遞點取了個快遞。
就被猥瑣之人偷拍下來發到群裡,又編了一段「少婦出軌快遞員」的香豔對話。

這麼一個憑空捏造的故事,無數人卻選擇堅信。
從一個群傳到另一個群,從杭州傳到全國。
還有人特地跑來罵小吳:「你和快遞員偷情的視訊我們全看了。」
小吳徹底崩潰,她體重暴跌,終日噩夢,被公司辭退,又被診斷為抑鬱狀態。

還有前不久,被群起而攻的成都確診女孩。
同時被網暴的,還有另一個19歲的姑娘。
在四處流傳的照片裡,她穿著白裙子坐在車裡,被「指認」為成都確診女孩。

一時間,人人都像親手抓住了罪證,打著正義的旗號,極盡辱罵。
私信發髒話,諷刺成「轉場皇后」,就連之前的照片也扒出來,人身攻擊。

可實際上呢?她根本不是成都疫情的當事人,甚至都不是成都人。
那張照片,是拍攝於三亞。
但她的生活就這樣被毀了。
只能千里迢迢飛往成都,一遍遍通過媒體澄清解釋。

被不明真相的誤解傷害的,也不只是普通人。
有人曾在網上爆料,朋友在李子柒旗艦店購買的螺螄粉中,吃出了刀片。


訊息一出,輿論炸了鍋。
有人想當然地揭開「黑幕」。

有人咄咄逼人地指責李子柒,要求她負全責。

無數「正義」的人湧來,要討伐網紅。
可沒過多久,李子柒品牌官微就做了迴應。
不僅提供了食品配料、生產設備、金屬檢測儀器的排查過程,還給出了一系列證據。
這時人們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營銷號自編自導的戲。
李子柒螺螄粉,只是被同行惡意抹黑。

這一樁樁,都細思恐極:
多少人明明不了解真相,卻偏聽、偏信。
以自己淺薄的認知,篤定地判斷著一切事情。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那些盲目片面的結論,正是我們摧毀一個人的利器。
05
說一個小故事。
宋代大文豪蘇軾喜歡談佛論道,和佛印禪師關係很好。
有一天他登門拜訪,問佛印:
你看我是什麼?
佛印說:我看你是一尊佛。
蘇軾聞之飄飄然,佛印又問蘇軾 :
你看我是什麼?
蘇軾想難為一下佛印,就說道:
我看你是一坨屎。
佛印聽後默然不語。
晚上歸家,蘇軾得意地跟蘇小妹吹噓了自己當天的經歷。蘇小妹聽了直搖頭說:
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萬物都是佛。
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別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這世界有一條真相:
你心裡裝著什麼,眼裡就會看到什麼。
想起癌症女孩上上的微博裡,有一句話讓我感慨良久。
「社交媒體展示的永遠是冰山一角都不到的碎片。」

這是個一根網線就能通達天下的時代。
我們的交流,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方便。
但我們獲得的資訊,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紛雜。
你看到的「真相」,在未知全貌之前,或許只是假象。
不假思索的指責,真的能毀掉一個人。
事實上,這個時代欠缺一條被忽略已久的規則:
永遠不要想當然地對一個不了解的人、不清楚的事,妄加揣測,輕易嘲諷。
更不要不予辨別地相信別人遞過來的「事實」,跟風站隊、詆譭。
在真相大白之前,不如讓子彈多飛一會兒。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大文豪托爾斯泰有次經過莫斯科的廣場,遇到一個乞丐向他乞討。
托爾斯泰立馬給了他一點錢。
有人跑來提醒他,萬一這是個騙子怎麼辦?
托爾斯泰說:「我不是施捨給他這個人,我是施捨給人道。」
真假未辯之時,他寧願相信人心的真誠。
即便是假的,他也維護了這世間人道的底線。
所以你看,我們永遠可以選擇善良。
不惡意揣測,不盲從鬨鬧。
只有我們心裡裝著美好,眼前的這個世界,才會真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