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驚現「活體娃娃機」,一次10元:原來,這才是人性最大的惡

如果要問,新型的娛樂方式有哪些?「娃娃機」必須佔有一席之地。

放眼望去,更大商場、電影院……到處都是娃娃機的身影。

而它們唯一的區別就在於,「肚子」裡裝的是什麼?

隨著娃娃機市場的趨於飽和,商家們在「獨出心裁」方面更是絞盡腦汁。

大到玩偶,小到口紅……應有盡有。

但你聽說過「活體」娃娃機嗎?

但你聽說過「活體」娃娃機嗎?

7月18日,廣州天河某商場出現了三臺「特殊」的娃娃機。

之所以說它們特殊,是因為它們「肚子」裡裝的不是尋常的「娃娃」一類,而是活生生的小動物:

一臺裝滿了烏龜,另外兩臺則全是金魚。

一臺裝滿了烏龜,另外兩臺則全是金魚

由於小動物具有靈活性,商家們還特地為此進行了改良:將抓夾換成了漏勺。

就是為了讓顧客得到最佳的遊戲體驗。

而活體娃娃機的操作方式也很簡單,顧客在投幣之後,只需擺動操縱桿,就能操控漏勺的移動方向,從而抓到自己想要的小動物。

如此新穎的娃娃機,自然吸引了很多顧客

如此新穎的娃娃機,自然吸引了很多顧客。

雖說只是試營業,但旁邊還是圍滿了人。

對孩子們來說,小動物具有天然吸引力

對孩子們來說,小動物具有天然吸引力。

驟然見到盛滿小動物的娃娃機,自然愛不釋手。

於是百般請求家長讓他們帶一隻回家。

拗不過孩子喜歡,雖說「一次10元」的價格,較普通娃娃機「一次2元」要貴一些,很多家長還是捨得花這個錢的。

可事情並不是「花錢娛樂」這麼簡單

可事情並不是「花錢娛樂」這麼簡單。

如果你看到小動物成功抓捕的過程,會很直觀地感受到兩個字——殘忍。

當顧客搖動著操控杆,利用漏勺不停上下攪動時,就已經對動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脅。

堅硬的漏勺無情地杵到它們身上,讓它們退無可退。

如果可以發出聲音,那必定是震耳欲聾的「呼痛」聲。

如果你以為被撈出的小動物能夠結束這種煎熬,那你就錯了。

離開水之後,它們會被運送到投放口,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只見漏勺不斷向下彎曲,最終小動物會從投放口被狠狠甩出掉落。

雖然底下有裝著水的塑膠桶,可視訊中還是聽到了烏龜在掉落時發出的巨大聲響。

烏龜有龜殼保護尚能僥倖存活,那些金魚少了這層防護,掉入塑膠桶後恐怕凶多吉少。

除了抓捕過程「簡單粗暴」,這些小動物的生存環境也不容樂觀。

從視訊中可以看到,娃娃機的水體裡有明顯雜質,投放口也是鏽跡斑斑。

所以,「活體娃娃機」中每天都有小動物死亡。

或因顧客「無心」的攪拌或摔打致死,或因生存環境惡劣而亡。

難怪很多顧客都反映:

「缸內和機口都有死魚。」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幸運地活下來被帶走的金魚或烏龜,少之又少。

諷刺的是,即使面臨如此高的「死亡率」,商家們依舊樂此不疲。

可見為了討得顧客歡心,小動物們的死活一點都不重要。

可怕的是,娃娃機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活體交易正在顯現。

你聽說過「寵物盲盒」嗎?

你聽說過「寵物盲盒」嗎?

所謂盲盒,就是一種類似「開彩票」的遊戲。

顧客在購買之前,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哪款玩具或商品,只有在打開之後,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

這種對未知事物的期待感和驚喜感,十分令人上頭。

於是,從開玩具,開化妝品,開品牌包,到開機票,似乎一下子,萬物皆可開盲盒。

而寵物盲盒便是盲盒的「升級版」——你買了只寵物(最常見的是貓和狗),但卻不知道它的品種、外貌。

商家們會以開到「純種寵物」作為誘餌,吸引買家進行這場「賭博」。

只需要花費極少的價錢,就可能買到一隻純種寵物,何樂而不為?

要知道,純種寵物的價格遠遠高於普通寵物,最不濟還能獲得一隻普通寵物。

這對於預算不高,又想擁有一隻寵物的來說,無疑是穩賺不賠的好事。

在這樣的營銷策略下,一時間寵物盲盒的下單量暴漲,商家和玩家皆大歡喜。

可對寵物們來說,這是滅頂之災。

2021年5月3日,四川成都一快遞點出現了大量活物包裹,裡面是100多隻貓狗。

這些活體快遞的發貨點是成都一市場,而它們都是商家售賣的寵物盲盒。

很難想象吧,這像貨物一樣堆得高高的盒子,裡面裝著的是一隻只幼小,髒臭,帶著傷病奄奄一息或餓得沒有力氣低聲呻吟的小動物。

在被送到賣家手裡之前,它們要在這樣密閉的空間裡呆很久。

沒有食物,也沒有水……甚至還會遭受快遞人員的暴力分揀。

它們中,有不少還沒等到裝進貨車就已經死去了,而死去的小貓小狗,則直接被快遞站工作人員丟在路邊。

稍微幸運一點的,能活著到達買家手裡,但過不了多久,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去世。

這趟生死之旅,驚心動魄

這趟生死之旅,驚心動魄。

不可否認,一些善良的買家在看到寵物們的悲慘境遇後,會心生憐憫不再購買。

但也有一些買家,沉迷於「開盲盒」的新奇體驗,以獲得純種寵物為最終目的,一次又一次地下單。

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寵物們的痛苦之上。

從「活體娃娃機」到「寵物盲盒」……商家們花樣百出。

隨著動物波及範圍的擴大,商家們的目標人群也逐漸往低齡化發展,這是非常可怕的。

孩子們的是非觀尚未成熟,這時候讓他們參與這種遊戲,並不利於培養他們對「生命」的尊重。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

既然這類的活體交易有如此危害,為何還能快速席捲各大娛樂場所呢?

這是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以活體娃娃機為例,

以活體娃娃機為例,在事情被曝光後,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商場的負責人。

為了平息輿論,商場負責人對此事做出了回應,他表示:

「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小朋友和動物有更多親密接觸,並不是虐待它們。」

為了小朋友和動物能有更多的接觸?

這話乍一聽是為了孩子們煞費苦心,但仔細想想卻不是那麼回事。

如果真是為了讓孩子們和動物親密接觸,完全可以提供「買魚、餵魚」等方式,不僅能增加近距離互動,還能教會孩子們愛護小動物,一舉兩得。

實際上,親密接觸是假,追逐利潤最大化才是真。

「買魚餵魚」等方式,哪裡有「一次10元」的利潤空間巨大呢?

僅僅從噱頭出發,「活體娃娃機」就已經完勝。

其實商家想通過新穎手段賺更多錢,大家完全可以理解。

但搞「活體娃娃機」未免還是有些過分。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商家完全可以通過「抓紙條換小動物」的方式來改進。

何必讓這些小動物親自「上陣」呢?

何必讓這些小動物親自「上陣」呢?

為此還要承擔動物死亡所造成的「高損耗」率,未免得不償失。

其實不然,商家之如此絞盡腦汁,就是為了迎合某些低級趣味。

因為確實有不少人,認為動物的命不算命。

「全世界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小動物死掉,對這麼點小魚小龜上綱上線,至於嗎?」

「你平時吃豬肉吃雞肉吃魚肉的時候,怎麼沒見你心疼呢?」

在人類社會的道德觀中,「人」是俯視其他所有生命的存在,這一點無疑是事實。

但為了「吃」而宰殺動物,和為了「消遣」虐殺動物畢竟不太一樣。

前者是對「生存」做出的取捨,而後者是對「生命」的漠視,是沒有意義的犧牲。

更糟糕的是,無論是活體娃娃機,還是活體盲盒,都是通過不斷地消耗動物的生命來獲得快感。

這種方式是很容易上癮的。

這種方式是很容易上癮的

受「沉沒成本」的影響,你會對已經投入的成本產生更多的不捨,自然會對結果有一種天然的狂熱。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所以你會不停地下單,直至「撈到」或「開出」你滿意的小動物。

就如同賭博一樣,隨著成本的投入,對於贏的渴望會越來越強烈。

這就是人性,也是商家運營的底層邏輯。

成年人的思維固定了可能還好,但未成年人從小耳濡目染這些事情,總歸是不合適。

雖然這種「人性」談不上好與壞,可能還會催人奮進。

但在活體交易這一情境中,確實損害了動物們的生存權益。

這就已經背離了初衷,成為了實實在在的惡。

如果任由這種現象蔓延,相信會有更多的動物受害。

今天是烏龜、金魚、寵物……

明天會不會出現什麼更難以想象的物種,誰都說不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