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則「炫富女住公租房」的訊息火上微博熱搜。17日,深圳市住房保障署澄清,網傳鳳凰英薈城公租房申請人張某妍的配偶李某為光明區公職人員、在深有房等資訊不實,張某妍的配偶李某為某民營設計公司員工,張某妍為自由職業者,其家庭在深圳市沒有自有住房。
在法國,社會住房的住戶也不一定都是窮人。法國統經所(Insee)的報告指出,1070萬人住在社會住房裡,但其中約30萬住戶屬於全法收入最高的20%家庭。而法媒此前也多次曝光,多名官員住在社會公租房裡,其中不乏總理、部長級別的高官。
01
3%的廉租房客是20%收入最高家庭
法國統經所(Insee)2018年的一份報告指出,1070萬人住在社會住房裡,但其中約30萬住戶屬於全法收入最高的20%家庭。
按規定,收入超過廉租房收入標準上限的租客並不會被要求搬家,這主要得益於法國保護租客的「維持住處法」(droit au maintien dans les lieux)。不過,當收入超過廉租房收入上限的20%時,租客會被要求額外支付「團結租金」。但統經所的報告指出,絕大部分有錢的廉租房住戶(92%)都集中在租金昂貴的大城市,因此,即使多交一份「團結租金」,廉租房仍要比普通租房划算得多。

▲ 2023年廉租房收入上限
02
7成巴黎人可申請社會住房
在大城市住房緊張區域(zones tendues),廉租房收入上限通常也相對較高。根據巴黎市政府的資料,「71%的巴黎居民有權申請至少一種社會住房」。但巴黎廉租房供不應求:每年12萬人提交申請,但只有1.2萬人能如願。
《巴黎人報》2021年報道,巴黎大區有130萬套社會廉租房,佔全法四分之一。2019年資料顯示,巴黎大區有42個城市廉租房比例超過40%,前三名分別是:Dugny(69,2 %,塞納-聖德尼省)、Île-Saint-Denis(61%,塞納-聖德尼省)和Bagneux(60.4%,上塞納省)。

▲巴黎大區和瓦茲省廉租房比例超過40%的城市。(《巴黎人報》報道截圖)
巴黎大區廉租房資料(法國戰略學會2019年資料)
共有130萬套社會廉租房,佔全法四分之一(共470萬套);
1300個市鎮中的90個市鎮集中了巴黎大區66%的社會廉租房;
巴黎大區64%的社會廉租房集中在塞納-聖德尼省;
每年73.6萬份申請,只有7.2萬份申請成功;
平均等待時間為10年;
巴黎大區70%的居民可申請社會廉租房。


不過,統經所的報告指出,住廉租房的有錢人越來越少:從1984年到2013年的30年間,收入達到法國收入最高25%水平的廉租房住戶比例從12.6%降到了5%。廉租房住戶的收入中位數為1.51萬歐元/年,低於普通租客(1.79萬歐/年)和房主(2.33萬歐/年)。廉租房住戶的貧困率(收入低於收入中位數的60%)高達35%,遠高於普通租客(23%)和房主(7%)。報告認為,這非常不利於社會融合。
03
住廉租房的政壇「關係戶」
法媒指出,在社會住房的租客中,不乏一些政府高官。
2018年9月,調查媒體Médiacités曝料稱,剛被任命為體育部長的2000年雪梨奧運會女子200米仰泳亞軍馬拉希尼亞努(Roxana Maracineanu)自2012年起,就與家人住在上塞納省Clamart市中心的廉租房裡,這引發軒然大波。

▲法國體育部長馬拉希尼亞努(法新社圖)
對此,在2001年至2014年期間擔任Clamart市長的Philippe Kaltenbach(也是馬拉希尼亞努初入政壇的引路人)回應說:「既然她分到了這套社會住房,就說明她當時的收入符合申請要求。我們不能阻止符合條件的民選代表獲得社會住房。」
不過,Médiacités卻指出,馬拉希尼亞努2010年申請社會廉租房時,已在巴黎市擁有一間45平米的公寓房和一棟有4套公寓的樓房。至於Philippe Kaltenbach,其已在2015年被判兩年徒刑(其中1年緩刑),罪名正是在社會住房分配問題上受賄。
直到2019年9月,馬拉希尼亞努才與丈夫搬離廉租房。
除了馬拉希尼亞努,法媒還列出了多位社會廉租房政壇「關係戶」。
《世界報》2019年報道,法國前部長、共和基金會主席舍維內芒(Jean-Pierre Chevènement)自1983年以來住在巴黎5區的社會廉租房裡:帶露天平臺的120平米公寓月租金僅1271歐元,而同一街區周邊類似公寓租金至少3500歐/月!報道指出,自2018年1月1日起,收入超過廉租房上限150%的租客被限期18個月搬家,但若住戶年齡在65歲以上,則可免於驅逐,因此,舍維內芒作為耄耋老人可在5區的廉租房裡安享晚年了。
更早一些,法國政治諷刺報《鴨鳴報》1995年6月曝料,時任總理阿蘭·於貝(Alain Juppé)自1990年起住在巴黎市政府所有的180平米公寓裡,月租金遠低於市場價,僅1.2萬法郎(約2100歐);不僅如此,於貝的兒子也住在巴黎市府提供的88平米公寓裡,月租金6913法郎(於貝還親手寫字條,要求把月租抹零為6000法郎,約1050歐);此外,於貝及家人的住所翻修裝潢費用110萬法郎(約19.2萬歐)也由巴黎市政府全額報銷。

▲法國前總理阿蘭·於貝居住的180平米的公寓租金遠低於市場價(法新社圖)
1996年,經舉報查證,時任巴黎市長讓·迪貝利(Jean Tiberi)的兒子多米尼克·迪貝利(Dominique Tiberi)住在巴黎5區Censier街一處134平米的社會廉租房裡。而多米尼克·迪貝利則另將自己的房產以市場價出租。巴黎市府還為多米尼克·迪貝利報銷了社會廉租房的翻新費21.5萬法郎(約3.76萬歐)。
2008年1月,《蘭斯聯盟報》曝料,時任住房和城市事務國務秘書Benoist Apparu住在巴黎瑪黑區的社會廉租房,45平米月租僅672歐元。
2010年3月,《鴨鳴報》報道稱,時任國務秘書特隆(Georges Tron)在巴黎16區有一套社會廉租房,月租金1200歐元,僅為市場價的一半。同年6月,時任市郊事務國務秘書阿瑪拉(Fadela Amara)被曝自己住在巴黎13區的社會廉租房裡(50平米月租525歐),將位於巴黎7區的120平辦公用房借給家人居住。
社會黨(PS)國會議員巴託(Delphine Batho)2001年起住在巴黎19區的社會廉租房裡,108平米月租1524歐,比市場價低了20%。2012年,她在被任命為司法部長後搬家。
「不屈的法蘭西」(LFI)骨幹成員科比耶爾(Alexis Corbière)在2017年當選為國會議員前,也與律師妻子在巴黎社會住房裡居住了16年。
(歐洲時報/ 原野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