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9月20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51816例,累計確診34973419例,新增死亡48例,累計死亡154791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法新社報道,法國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État)9月19日判定,法國政府沒有迅速採取措施改善空氣汙染狀況,須繳納創紀錄的罰金2000萬歐元。法國戰略署(France Stratégie)的資料顯示,法國每年有4.8萬~9.7萬人因大氣汙染過早死亡。而歐洲環境署(EEA)此前發佈報告說,歐盟96%的城市居民暴露於PM2.5細顆粒物汙染中,只有11個城市達到世衛組織建議的年平均值5微克/立方米這一標準。
01
治理大氣汙染不力,法國政府再被罰
法國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État)9月19日判定,法國政府沒有迅速採取措施改善空氣汙染狀況,須繳納創紀錄的罰金2000萬歐元。雖然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通常都會執行,但法官並不一定要執行,因此目前法國只是有可能支付這筆罰金,是否真正支付罰金,還要看幾周後法官的決定。

▲ 汙染空氣中的巴黎。(法新社圖)
2021年8月,法國已經因為在消除空氣汙染方面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被判罰1000萬歐元,罰金針對的是2021年上半年。此次判定的2000萬歐元針對的是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
最高行政法院的報告承認,國家在消除空氣汙染方面有實質改進,但沒有短期內採取有效措施,改善某些大都會的空氣質量。
法國公共衛生局(Santé publique France)2021年曾指出,汽車排放造成的空氣汙染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空氣汙染造成死亡的風險很高,每年法國空氣中所含微粒物質引發的死亡為4萬人」。
此案由「地球之友」(Les Amis de la Terre)協會提出訴訟,該協會對判決結果表示滿意,等待兩到三星期後法官的執行。
02
每半年罰1000萬歐
在空氣汙染方面,法國最高行政法院的首個判決是2017年7月作出的,要求國家在13個地區實採取措施,減少空氣中PM10微粒含量或與汽車排放緊密相關的二氧化氮含量。最高行政法院9月19日的報告認為,巴黎、里昂和馬賽空氣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仍然超標,圖盧茲的情況有所改善,但仍不能令人滿意。最高行政法院曾在2021年對格勒諾布爾大都會的空氣質量提出過批評,現在該地區空氣中二氧化氮含量不再超標。
最高行政法院的報告還承認,政府在削減汙染源方面實施了一些公共政策,比如實施購買低汙染車的補助政策、禁止安裝新的使用重油和煤炭的鍋爐,以及設置弱排放區(ZFE)。

▲ 2017年1月,由於空氣汙染,巴黎環城汽車限速行駛。(法新社圖)
報告還說,「情況總的來說在改善」,「排放超標的地區出現減少的勢頭」。但國家「始終沒有提出決定性的解決辦法,這點不能令人滿意」。
國家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做得不夠的情況下,每半年要罰款1000萬歐元,罰金主要撥發給負責消除空氣汙染的公共機構。
環保部的律師表示,國家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取得了進步,這種鉅額罰款可能會向公眾傳遞錯誤的資訊。「國家希望判罰的金額要合理,要能反應國家所做的努力」。
「地球之友」協會則表示要採取進一步的步驟,「我們要求行政法院下一次做決定時,金額上調,就是說每半年的罰金為2000萬歐元,以便產生更大的壓力」。
03
歐盟96%城市居民暴露在汙染空氣中
歐洲環境署(EEA)今年4月發佈報告說,儘管因為新冠疫情措施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歐盟96%的城市居民仍暴露於PM2.5細顆粒物汙染中,超過世衛組織建議的年平均值5微克/立方米,只有11個城市達標,愛沙尼亞沒有任何超標記錄。

▲ 歐盟pm2.5細顆粒物汙染分部圖。
報告指出,由於使用煤和木材等固體燃料及化石燃料取暖和工業生產,東歐和義大利是顆粒物和苯並芘濃度最高的地區。

▲ 歐盟PM2.5汙染最嚴重的前10個城市。
從歐洲環境署列出的344個歐盟城市來看,義大利表現最糟糕,在20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義大利佔了11席。而義大利空氣質量最差的大城市則是米蘭,PM2.5年平均濃度為19.8微克/立方米,排在318名。義大利南部的大城市排名略好,比如羅馬(第242位)和那不勒斯(第241位)也比其他國家的大城市表現更差。
以下為部分大城市排名情況:
華沙排名288位,PM2.5年平均濃度為16.9微克/立方米
布達佩斯268,14.7微克/立方米
巴塞羅那244,13.3
布拉格221,12.2
安特衛普220,12.2
柏林213,11.7
維也納192,10.9
大巴黎181,10.6
布魯塞爾158,10.0
阿姆斯特丹141,9.6
法蘭克福126,9.5
馬德里121,9.3
巴塞爾(瑞士)95,9.0
蘇黎世75,8.5
都柏林35,7.4
奧斯陸26,7.1
赫爾辛基13,5.2
斯德哥爾摩6,4.2
根據世衛組織的資料,大氣汙染每年導致全球700萬人過早死亡,接近菸草和不健康飲食造成的死亡人數。歐洲環境署指出,2019年,歐盟有30.7萬人因細顆粒物汙染過早死亡;而其中 178000(58%)例死亡本可以避免。

▲ 歐盟PM2.5汙染最小的前10個城市。
04
法國地鐵空氣汙染嚴重,通勤者心肺功能恐受損
法國戰略署(France Stratégie)的資料顯示,法國每年有4.8萬~9.7萬人因大氣汙染過早死亡。歐洲環境署的資料顯示,法國本土PM2.5年平均濃度較低的前5個城市分別為:佈雷斯特(Brest,6.7微克/立方米)、波城(Pau,6.9)、蒙彼利埃(Montpellier,6.9)、巴約訥(Bayonne,7.2)和第戎(Dijon,7.2);PM2.5年平均濃度最高的為里爾12.4微克/立方米、米盧斯11.6、亞眠11.3、弗雷瑞斯(Fréjus)11.3、里昂11.2和杜埃(Douai) 11.0。

▲法國大氣汙染示意圖。左上為PM2.5細顆粒物,右上為氮氧化物,左下為二氧化硫,右下為氨氣汙染。法國人口密度最低的布列塔尼大區是大氣汙染重災區,排放量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7倍:由於畜牧業發達,當地91%的城鎮都受氨氣汙染困擾。(法國戰略署圖)
此外,法國國家衛生安全監管局(ANSES)今年6月發佈的一項研究指出,法國巴黎、里昂等城市地鐵網路中的空氣汙染超出了世衛組織的標準。
ANSES研究發現,地鐵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濃度比市區地面空氣「平均高出3倍」。一方面,列車在車道內持續摩擦,尤其是在剎車時,產生了大量灰塵;另一方面,列車行駛時又不斷地把掉落軌道的灰塵帶回空氣中。
ANSES指出,長期暴露於地鐵空氣汙染中的通勤者,心肺功能會有受影響的「可能性」。
2021年,一個名為「呼吸(Respire)」的協會把巴黎地鐵公司(RATP)告上了法庭,指控其「情節嚴重的欺詐行為」和「非故意傷人罪」。
世衛組織2021年針對PM2.5提出安全水平的最新標準為年平均濃度為5微克/立方米。並建議將35微克/立方米、25微克/立方米、15微克/立方米和10微克/立方米作為4個階段性過渡標準(基於PM2.5的年平均濃度)。中國採用著PM2.5初期過渡標準年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

中新社9月15日報道,資料顯示,2013年北京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2021年降至33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3.1%。同期,北京的重汙染天數也從58天降到8天。十年來,中國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56%,重汙染天數減少87%。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汙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51%。中國空氣質量指標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歷史性達到世衛組織第一階段過渡值。
(歐洲時報/ 王簡、原野、夏洛特編譯報道)
編輯:一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