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聽要聞
法國要聞
01
法國貧富街區差距在15年間擴大

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11日發佈一項研究,衡量了法國本土以及海外53個最大城市「按收入劃分的空間差異」,即貧富人口的分佈。研究發現,其中30個城市的貧富街區差距正在擴大。
法國《十字架報》(La Croix)報道,研究人員使用泰爾指數(indice de Theil)衡量城市的貧富人口分佈。指數越高,不平等程度越高,反之亦然。隨著收入不平等增加,空間差異仍有增加的趨勢。報告指出,貧富人口分佈最不均勻的城市是那些貧困人口比例高的城市。
統計局分析幾個因素可以解釋這種差異的多樣性:每個城市特有的發展歷史以及公共政策及房地產市場、交通或學區分配的特殊性。
2019年,戛納、安納西(Annecy)、巴約納(Bayonne)、尼斯(Nice)或朗斯(Lens)的居民貧富分佈最均勻。而利摩日(Limoges)、魯昂、阿維尼翁(Avignon)或里爾(Lille)則最不均勻。
02
阿爾諾家族長公主領導Dior

法新社報道,國際奢侈巨頭路威酩軒集團(LVMH)11日公佈了旗下兩大品牌的新掌門人任命,原第二大品牌迪奧(Dior)總裁皮特羅·貝卡里(Pietro Beccari)將轉任第一大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執行長,其空出的位置由集團所有人貝爾納·阿爾諾的大女兒德爾菲娜·阿爾諾(Delphine Arnault)頂上。
新任命從2月1日起生效。兩大支柱品牌同時換帥,分析人士認為這釋放出積極信號;訊息公佈後,LVMH股價立即漲了1.56%。繼不久前二兒子的重要任命,這次輪到大女兒,分析認為阿爾諾在逐步向子女「交棒」,這一家族企業內部正在進行「權力交替」。
Flornoy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卡達爾(Arnaud Cadart)分析稱,這體現了集團對兩名新任者「明顯的信任」,同時也反映出集團希望在阿爾諾家族成員和外部人員之間取得平衡的意願。LV的營業額約220億歐元(2022年),比迪奧62億歐元(2021年銷售額)高出不少。在卡達爾看來,貝卡里坐上了第一把交椅,而德爾菲娜也是實至名歸。
03
法國汽車燃油價格大幅上漲

法新社報道,政府最新資料顯示,在以針對最貧困工人的燃油津貼取代統一折扣後,上週法國汽車燃油價格大幅上漲。
2023年使用車輛上班的人將一次性獲得100歐元的燃油補助;對於一對擁有兩輛車的貧困雙職工,政府將發放兩筆補助,即200歐元。
該補助適用於所有燃油車輛,包括兩輪車。有關人員需要在1月16日至2月28日期間在impots.gouv.fr網站上提出申請。總理博爾內說,政府將為此花費大約10億歐元。2022年,普遍燃油折扣花費了80億歐元,相當於司法部全年的預算。
根據統經局Insee去年12月公佈的資料,由於能源價格(燃料、取暖、天然氣和電力)上漲,在政府補助之後,法國家庭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間仍然平均損失了720歐元。
04
巴黎房租超標現象嚴重

法新社報道,巴黎地區房租觀察站(Olap)2022年底統計的最新資料顯示,與2020年相比,2021年巴黎超過房租上限的情況有所增加。
2021年,Olap統計的無傢俱出租房新合同中,有30%超過了租金管制允許的最高租金,該數字在2020年是26%。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房東違法,Olap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收取「補充租金」(complément de loyer)。
Olap的研究基於巴黎大區的私人出租公寓,並監控其租金變化。Olap發現,出租物業面積越小,超出上限的情況越多:30%的一居室公寓超過租金上限,而兩居室公寓這一比例為23%,三居室公寓為21%,四或更多居室公寓為22%。
Olap指出,對於小於20平方米的住宅,六成住宅超出了上限。報告認為,這種情況是由於一居室的供需不平衡,雖然房東收取更高的平米租金,但房租(相比大面積公寓)仍舊相對低廉。
05
冬季打折季11日拉開帷幕

法新社報道,冬季打折季於1月11日拉開帷幕,在通貨膨脹背景下,法國人的預算受限,但這仍然是個選購高價效比產品的契機。打折季已經不是法國唯一的低價銷售時機,某些品牌從聖誕節後的第二天開始就開始了會員打折銷售,也就是為特定客戶保留的促銷活動。
打折季雖然要面對來自私人促銷的競爭,年復一年逐漸失去特殊性,但仍然是一個消費高點。快遞公司Relais Colis客戶關係主管Cécile Nury觀察到,近年來打折季的包裹量有所減少,但仍然比「正常時期」多出50%。同時相比之下,黑五、聖誕節等時期的包裹量能達到平時的兩倍。
聯合大商場、鞋業和服裝業的商業聯盟(Alliance du commerce)的負責人佩提奧(Yohann Petiot)表示,2022年10月和11月實體商店的銷售「不是很好」,「黑五期間也不例外」。值得慶幸的是,12月份表現不錯」。調查顯示,實體店銷售額比2021年同期高出11%,網上銷售額高出4%。
隨著通貨膨脹對企業的打擊,零售商可能會傾向於減少降價幅度以儘可能保持利潤。佩提奧表示,除了「悲觀的社會氛圍」之外,令人擔憂的原因還包括:1月份法國人會收到不少漲價賬單,比如能源。因此,在通脹依舊嚴重的背景下,法國人是否願意在打折季「取悅自己」仍然是個問號。
歐洲要聞
01
回擊美國通脹削減法 歐盟擬推清潔技術法案

歐盟委員會工業主管蒂埃裡·布雷頓向歐盟各國提出一項清潔技術法案(Clean Tech Act),作為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直接回擊,以防止歐洲工業被美國競爭對手淘汰。
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報道,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是一項規模達3690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旨在幫助美國公司轉向更環保模式,重振美國工業。為防止歐洲公司被吸引過去,布雷頓提出了清潔技術法案,旨在將歐洲資金留給歐盟自己的企業。
布雷頓已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和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舉行過會晤。布雷頓說,會晤中他堅持了兩個關鍵點:首先是有必要通過橫向立法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做出回應;其次是融資問題,確保所有歐盟國家都能平等獲得資金,補貼歐洲關鍵行業,特別是綠色供應鏈。
2022年,歐盟批准了170項國家緊急援助申請,總額約5402億歐元,但大部分資金劃撥給了德國和法國,其中德國佔所有已批申請的近一半,法國佔不到三成。
02
調查:逾九成歐盟居民擔憂生活成本危機

新華社訊息,歐盟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歐盟地區居民中,超過九成為生活成本上漲擔憂,近半數稱生活已因此受到影響。
受歐洲議會委託,有關機構於2022年10月至11月對歐盟27個成員國的逾2.6萬人展開調查,得出上述結論。受調查者中,多達93%對生活成本上漲感到擔憂,46%表示生活水平已經下降,39%預計在未來會受到影響。另外,45%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庭收入方面遇到困難。
令歐盟居民擔憂的其他主要事項包括貧困和社會排斥、氣候變化、俄烏局勢和核事故風險。
調查還顯示,多數受訪者不滿意歐盟及其成員國政府為應對危機採取的措施:64%不滿意本國政府的反應,56%不滿意歐盟層面的舉措。
03
西旅遊業預計中國遊客將「井噴」式爆發!

西班牙駐華大使館旅遊參贊兼西班牙旅遊局負責人在接受西班牙旅遊專業網站hosteltur採訪時認為,中國公民對到西班牙旅行的興趣是顯而易見的,或許將很快迎來井噴。
綜合《國家報》和hosteltur網站報道,自1月8日起,中國不再要求旅客落地核酸檢測、集中隔離。這意味著未來幾個月中國遊客抵達西班牙的人數可能會逐漸增加。
西班牙駐華大使館旅遊參贊兼西班牙旅遊局負責人瑪麗亞·利納雷斯(María Llinares)表示,「中國取消入境檢疫是一個好訊息,這讓我們對更多舉措持樂觀態度。在未來幾個月,我們認為中國公民的旅遊需求將出現非常顯著的增長,就像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那樣。重新開放後,都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情況,全世界都是如此,包括西班牙。」
至於什麼時候開始在西班牙注意到更多的中國遊客?瑪麗亞·利納雷斯認為,與中國民眾的公共假期有關,大概率是在夏季、十月以及農曆新年。相信數百萬的高收入中國人之前累積的旅遊需求會迸發,會帶給西班牙旅遊業帶來活力。
04
英國急救人員罷工吐槽:救護車淪為「24小時優步」

11日,英格蘭和威爾士發生了第二次救護車工人罷工,BBC採訪的一位護理人員說,即便沒有生命危險,公眾也會打電話叫救護車,人們總把救護車視為「24小時隨叫隨到的優步」。
更過分的是,衛生和社會護理部門對救護車服務的態度和上述公眾一樣。「救護車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為緊急服務機構的作用。這導致了真正需要救護車的人總等不來車。」
約有2萬名救護車工作人員參加此次罷工,但中部地區的救護車人員不在其中。他們說:「我參加了1989年的罷工行動,那次罷工給我帶來的經濟損失記憶猶新。」然而,他們也理解為什麼同行們要罷工。
目前的情況下,病人是第3類優先選擇。這意味著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救護車才能幫到他們,因為其他呼叫將優先。
05
長新冠症狀 研究:輕症者多在一年內完全消失

法新社報導,「英國醫學期刊「(BMJ)近日發表論文稱,新冠輕症者的長新冠症狀多在一年內完全消失。以色列研究人員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間,在以色列接受COVID-19檢測、來自各年齡層的近200萬人醫療紀錄,其中有近30萬人染疫輕症。研究發現輕症者幾種情況的風險顯著增加,包括失去嗅覺和味覺、呼吸困難、虛弱、心悸、鏈球菌性咽炎、頭暈及俗稱「腦霧「的專注力與記憶力受損,但這些症狀大多會在12個月內完全消失。
這篇研究的作者之一、以色列KI研究所(KI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人員畢瓦斯-班尼塔(Maytal Bivas-Benita)補充說:「有少數人染疫一年後,仍有呼吸短促或體力虛弱等問題。」
研究還發現,患者若接種過疫苗,比起沒接種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機率較低。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長新冠症狀。
此外,兒童染疫後出現健康問題的情況比成人少,且大多數都在一年內康復。
(歐洲時報網、歐洲時報微博,音訊製作:chu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