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4月29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52919例,累計確診28595833例,新增死亡174例,累計死亡145869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綜合法國《快報》(l’Express)和《解放報》(Libération)報道,4月28日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自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兩個月內出口化石燃料630億歐元,其中70%(440億歐元)出口到了歐盟國家。另一方面,歐盟自2009年起就成立協調小組,加快建設連接歐盟各國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以保障所有成員國都擁有多個天然氣供應來源。
歐盟每月從俄羅斯進口數十億歐元的化石燃料。獨立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28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化石能源出口額高達630億歐元,包括煤炭、原油、管道輸送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LNG),而歐盟則是最大的客戶,購買了440億歐元的化石燃料,佔俄能源出口的近71%。


▲《快報》和《解放報》相關報道截圖。
「俄羅斯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來資助對烏戰爭。而這些能源同時也對全球造成另一種威脅——氣候變化。」烏克蘭環保組織「生態行動(Ecoaction)」協調人、氣候與能源政策專家阿克曼(Anna Ackermann)。
「所有購買這些化石燃料的人都是違反國際法的俄軍的幫凶。」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分析師Lauri Myllyvirta指出,實際上,歐盟2021年同期進口俄化石燃料僅為180億歐元,但由於能源價格飆升,今年的進口額猛增至440億歐元。
報告顯示,在歐盟境內,德國進口俄化石能源最多,達到91億歐元;其次是義大利,進口額達69億歐元;隨後是荷蘭56億歐元和法國38億歐元。在全球範圍內,前五名進口國分別是:德國、義大利、中國、荷蘭和土耳其。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的2個月內,歐洲進口俄羅斯化石燃料最多的國家依次為: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法國、比利時、西班牙、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希臘、捷克和保加利亞。圖中藍色為煤炭,橘色為石油,綠色為原油,紫色為天然氣(輸氣管輸送),藍綠色為液化天然氣。(《快報》報道截圖)
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荷蘭皇家殼牌Shell、英國石油BP、法國道達爾Total以及西班牙雷普索爾Repsol等各大集團仍在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
01德國遭「千夫所指」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在報告中指出,相比今年初戰爭爆發前,俄羅斯在4月前三週向外國港口出口的燃料數下降了20%。然而,儘管歐洲已實施多輪制裁,但俄羅斯的煤炭出口量卻增長了20%,液化天然氣發貨量更是翻番(對歐盟的煤炭出口減少了40%,原油減少了20%)。
「經濟制裁的目的是削弱俄羅斯對烏的作戰能力和意願,是對俄軍事入侵的主要回擊手段。但顯然,歐盟繼續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的行為,大大減弱了制裁的效果。」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批評說。
該份報告還指出,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的四分之一集中在6個港口:荷蘭鹿特丹和Maasvlakte、義大利的裡雅斯特(Trieste)、波蘭格但斯克(Gdansk)以及比利時澤布呂赫(Zeebrugge)和安特衛普。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法國從俄羅斯進口了38億歐元的化石燃料,其中一部分抵達至法國西部港口Saint-Nazaire。圖為3月10日在Saint-Nazaire港口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Rudolf Samoylovich。(法新社圖)
由於從俄羅斯進口的化石能源遠超其他歐洲國家,德國因此遭到很多專家和非政府組織的嚴厲批評。「柏林是俄羅斯化石能源的最大買家。全世界都在等德國對俄羅斯展示出決心和力量,但與人們期待的恰恰相反,德國仍在資助戰爭,並阻撓歐洲對俄實施石油禁運。」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員Bernice Lee批評說。
02俄加大對印度、韓國等國能源出口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指出,雖然經濟制裁的效果大打折扣,但仍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產生了影響。研究發現,離開俄港口、無明確目的地的貨船數量顯著增加,俄羅斯為如何處置這些被歐洲買家拒接收的貨船感到頗為傷腦筋。事實上,俄羅斯不得不將本打算出口到歐洲的部分化石燃料轉賣給其他國家:近期,俄羅斯對印度、韓國、埃及以及一些平時不太進口俄能源國家的石油出口大幅增加。但報告指出,這些「轉賣「遠不能填補俄羅斯對歐洲出口下降的空白。
另一方面,歐洲人也在積極尋求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加快向可再生資源過渡。「作為國際社會,這正是我們承認‘化石燃料既會引發戰爭,也會摧毀氣候’這一事實的時機。現在,我們必須跨越這關鍵的一步,選擇能源安全,並加緊向清潔能源過渡。」氣候與能源政策專家阿克曼呼籲說。
03歐盟團結應對俄能源壓力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以下簡稱「俄氣」)仍在27日發表聲明稱,由於保加利亞天然氣公司(Bulgargaz)和波蘭石油天然氣公司(PGNiG)未按時用盧布支付天然氣款,俄氣公司已完全停止向其供氣。

▲圖為俄氣公司員工在工作。(法新社資料圖)
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週三當天回應說,俄羅斯試圖用化石能源要挾歐盟,歐盟鄰國將為保加利亞和波蘭兩國供應天然氣,她呼籲歐盟團結應對。
01
90億歐元建設歐盟內部天然氣輸送管道
法國《論壇報》(La Tribune)報道,早在2009年,「俄氣」就曾因與烏克蘭發生爭端,中東歐十多個國家慘遭「斷氣」。從那時起,歐盟就成立了由各國專家組成的協調小組,7年投資90億歐元,建設了一個高密度、高靈活性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以保障所有成員國都擁有三種天然氣供應來源,包括液化天然氣。
歐盟委員會指出,這一項目旨在保障歐洲各國之間可以無障礙互相輸氣,避免重演2009年中東歐遭俄羅斯停氣,有氣的西歐國家卻因技術問題無法救援的一幕。
據悉,該項目包括了195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巴爾幹及中東歐國家基建薄弱地區,克羅埃西亞克爾克島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容量25億立方米)、立陶宛「獨立」浮式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都是該項目的成果。
此外,歐盟還為「BRUA天然氣管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投資1.8億歐元(2019年竣工),為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的「波羅的海聯結器(Balticconnector)」天然氣管道投資1.87億歐元。
2020年12月,耗資45億歐元的跨亞得里亞海(TAP)管道建成,亞塞拜然每年可通過該管道向土耳其和義大利輸送100億立方米天然氣。
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GIPL天然氣互通管道預計將在未來數週內投入運營,該輸氣管道不僅將可以打破波羅的海國家的能源孤立狀態,還將讓波蘭得以使用儲存在位於拉脫維亞Incukalns的歐洲最大天然氣儲備庫中的天然氣。連接挪威和波蘭的海底輸氣管道則將在今年10月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將可從挪威向華沙輸送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論壇報》指出,自4月27日以來,保加利亞(每年用氣30億立方米)已經從希臘獲得天然氣,有需要還可從羅馬尼亞運氣。波蘭(每年用氣180億立方米,45%從俄羅斯進口)則依賴於國內極高的天然氣儲量和 位於Swinoujscie液化天然氣終端的天然氣。

▲歐盟27國4月初投票通過今年8月前對俄羅斯煤炭實施禁運。歐盟委員會近期或將決定禁運俄石油產品。
02
寄希望於集體採購
為讓歐洲在2030年之前擺脫對俄羅斯的化石能源依賴,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提出名為「RepowerEU」的計劃。第一階段目標是在今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減少前減少三分之二(1100億立方米)。
按計劃,歐盟將以集體的名義,向美國、西非、埃及和澳大利亞等國購買60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
《論壇報》警告說,目前歐盟天然氣儲量僅為32%,各國必須加緊購買天然氣,以在今年10月前將儲量提高至80%,保障平安過冬。
(歐洲時報/ 原野 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