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授權轉載至:最華人(wcweekly)
1935年,一個名叫拉姆達斯·蘇納克(Ramdas Sunak)的18歲印度男孩,從故鄉旁遮普登船來到非洲肯亞尋找機會。
由於同是英國殖民地,當地殖民地政府給了他一份工作,讓他得以安居樂業。
彼時,英國人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招募了大量印度人,因為他們懂英語,而且溫順、聽話。
老蘇納克或許怎麼也無法想象,85年後,他的孫子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居然成為大英帝國的首相。
今年十月,這位新首相一上來就開始搞事情。
英國政府表示,為了減少國際留學生數量,未來英國可能只接受拿到超一流大學Offer的留學生,且將減少大量學籤。

source:thetribuneindia
這一計劃,表面上是將「矛頭」直接對準了留學生,實則是為了限制移民,削減移民數量。
據《每日郵報》報道,蘇納克考慮將限制留學生入境,在未來可能會僅接受超一流大學留學生入境,全面禁止留學生攜帶家屬入境,還將限制學生簽證的下發。

source:dailymail
換句話說,之後的英國只接受學霸,學渣?噠咩!學霸的家人,也一併噠咩!

蘇納克
作為英國曆史上首位印裔首相以及自1812年以來最年輕首相,蘇納克的登臺亮相不僅讓全世界感到驚訝,他的同胞也很激動。
蘇納克就任當天,有位印度人迫不及待在社交媒體上放言:

話雖有些誇張,但印裔在英國政壇的崛起並非偶然,全球多個國家的政要都是印裔。
全球目前已有7位印裔正擔任國家最高層領導人:蓋亞那總統伊爾法恩·阿里、葡萄牙總理科斯塔、模里西斯總統魯蓬、蘇利南總統鮑特瑟及總理賈格納特,以及英國首相蘇納克。
除此之外,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加拿大防長阿南德及其前任薩詹、愛爾蘭前總理瓦拉德卡等多國政要都擁有印度血統。
驚不驚訝,意不意外?
那麼,印裔到底有何魔力能突破西方國家的「種族限制」,不斷融入各國的政治中心,甚至稱霸歐美政壇呢?
01
印裔移民高漲的參政熱情
印裔能在各國政壇混得「風生水起」,很大程度來自龐大的移民群體數量。
根據聯合國公佈的一份檔案顯示,14億人口的印度,大約有3200多萬印裔或印度僑民在海外生活,是全球最大的移民輸出國之一。
僅2000年到2020年,就有超過1000萬印度人移民到海外,遍佈世界各地。

正在向移民國家宣誓歸化入籍的印度人
所有移民國家中,印度人最青睞的是英國、加拿大、美國以及澳大利亞四國。據統計,印裔在英國有170萬,總人口占比約2.5%;在加拿大約有160萬,佔其總人口的4%以上,是加拿大最大,也是增速最快的移民群體之一。
論絕對數量,印裔移民在美國最多,達到460萬,總人口占比約1.4%;在澳大利亞,印裔移民也已近80萬,超過華人移民,成為僅次於英國移民的第二大移民群體。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移民歐美等國的印度人或許是因家境貧困,不得已「潤」出來;而近10年的印裔移民大多是家境不錯的中產家庭。

近年移民海外的印度人多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曾有過一項調查,移民美國的印裔家庭年收入中值為11.9萬美元,是美國家庭平均年收入(6.7萬美元)近兩倍。
加拿大國家統計中心的調查顯示,50%的印裔移民家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其中婦女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甚至遠超白人女性。
早年還是唯唯諾諾的印度移民,隨著人口數量和文化程度不斷提升,開始對事關自己利益的政壇躍躍欲試,參政熱情更是遠超其他移民群體。
2019年的英國大選,下議院產生了15位印裔議員,其中財政大臣、內政大臣和商務、能源與產業戰略大臣均由印裔出任。
2021年,美國大選中,49名印裔候選人參與角逐國會席位,最終有17名印裔成功當選。

2020年,印裔美國人哈里斯就任美國副總統
在加拿大,印裔移民是該國投票最積極的族裔,積極性比當地白人還要高。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華人移民不也很多,為何政壇上的影響力就不如印裔大呢?
說起來,被英國殖民多年的印裔移民也有個「好處」,就是語言溝通上的便利。無論「印式英語」聽起來多怪,但基本交流不成問題。
而很多華人移民海外幾十年,可由於語言不通,只能生活在華人聚居的區域,就不用奢談什麼參政議政了。

唐人街
印裔移民還有個先天優勢,學歷和家境不錯的印裔移民多數屬於印度的高種姓——婆羅門,屬於與白種人同源的雅利安人。

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人在膚色上有著較大差異
因此,印裔移民不但數量龐大,敢於在政商界發聲,又是西方人眼裡的「亞洲親戚」,相比華人就更容易被西方社會認可。
某些國家政黨為了拉攏他們,也會讓更多印裔候選人當選,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而且,熱衷從政的印裔移民在各國都有專業的選舉團體和協會,專門幫其他印裔競選,從拉票、籌集資金等無不傾盡全力。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國內的選舉因各種民族、宗教以及政治等原因,複雜性遠超西方各國。
可以說,有經驗的印裔參加所在國的選舉如同「降維打擊」。

印度的競選活動
對於印裔來說,熱衷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我們需要有人為自己的同胞發聲」。
而這點,性格靦腆又恪守「明哲保身」的華人,就遠不如印裔移民,也難以在政界有所作為。
政界的成功只是印裔在英國的一個剪影,全球商界裡的印裔人更多。
02
世界著名企業的高管許多都是印裔
2021年,印裔移民欣杜賈兄弟以285億英鎊(約合2370億元)資產再次成為英國首富。

不僅英國首相,連英國首富都是印裔移民
他們的資產遍佈全球金融、電信、電影市場和石油工業界,在英國工商界更是舉足輕重。
上週,馬斯克完成Twitter的收購後,他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開除TwitterCEO、CFO以及曾把川普賬號給封禁的負責人。
雖然馬斯克為此要支付超過2億美元的賠償金,可他還是堅持將三位印裔高管「請」出Twitter。
有人表示理解,覺得馬斯克可能要對Twitter進行「大換血」,因為實在受不了印裔人的「抱團」。

馬斯克買下Twitter後,迅速開了三位印裔高管
美國商界有句調侃:如果你公司請來一位印裔高管,那麼最終你將會得到一屋子的印裔員工。
這話過於刻薄,卻揭示了一個現象:美國企業中有太多印裔人了,IT企業幾乎就是印裔人的天下。
美國史丹佛大學曾對矽谷的IT公司進行過一項調查,發現整個行業中,約有15%的初創企業是由印度人創建。這個比例,比矽谷內所有海外移民創立的公司總數還要高。
上世紀80年代,大批年輕的印裔人誤打誤撞闖進矽谷。因為他們懂英語,又大多有理工科背景,關鍵工資比一般白人工程師要低很多,深受矽谷創業者的青睞。
慢慢地,他們或成為公司合夥人,或作為技術骨幹,最終「獨霸」整個矽谷。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拉傑是無數印裔工程師的縮影
正所謂「多年媳婦熬成婆」,這就是為何Twitter、Google、IBM、微軟、Adobe的CEO以及眾多高管,都是印裔的原因。
如今的矽谷,三分之一的CEO是印裔,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的更是數不勝數。
比如百事公司CEO盧英德、花旗銀行前CEO潘偉迪、Adobe前CEO山塔努·納拉揚、諾基亞前CEO拉吉夫·蘇里。
如今在西方世界,印裔已是英美等國勢力最大的少數群體,悄然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猶太人的移民族裔。

印度對此看得最清楚,獨立後曾喊出「20世紀屬於印度」的口號;到了2000年,印度覺得自己還不夠強大,喊得有些「草率」,就把口號改成「21世紀屬於印度」。
從現實角度看,印度領導世界可能性不大,印裔影響世界也微乎其微。
道理很簡單,這些歸化到各自國家的印裔入籍時已宣誓效忠所在國,要維護所在國的各種利益。
不同國家的印裔偶爾見個面,還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但涉及各自國家利益、企業利益,那他們絕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很多印裔人心目中,他們早不是印度人
其實,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印裔也是「香蕉人」,除了外表還是印度人模樣,但從思維習慣到做事風格早已西化,規則遠比「老鄉情」重要。
若不是如此,做事老派又重原則的英國保守黨,怎敢將印裔的蘇納克推向首相的寶座,又怎會容忍內部有那麼多的印裔高官?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歐美世界青睞印裔移民,除了以上這些因素,或許也與其背後體現的精英文化分不開。
03
印裔移民背後的精英文化
就拿蘇納克來說,他今日的成功,是三代人奮鬥的結果。
蘇納克的祖父一輩子只是個小職員,可他的父母都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移民英國後從事醫藥業務,順利進入中產階級。
因此,出生在南安普敦的蘇納克,才能從頂級私立學校溫徹斯特公學考入牛津大學,又去了美國史丹佛讀MBA,畢業後進入對沖基金。

蘇納克和妻子
蘇納克在史丹佛讀書時,認識了現在的妻子阿克沙塔·穆爾蒂,她的父親納拉亞納·穆爾蒂是印度億萬富翁、科技巨頭Infosys的聯合創始人,是印度最富有的人之一。
蘇納克或許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印裔後代,但大部分印裔移民是靠著殘酷的考試才實現了階級躍升。
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成立於1951年的印度理工學院(簡稱IIT),是全世界最難考的大學。印度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大約是1000萬,而印度理工學院錄取率不到2%。

印度理工學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個段子:開學後的課堂上,教授看到一個印度新生,好奇問他為何報考麻省理工?印度學生難過地說,因為我沒考上印度理工學院。
為何印度理工學院這麼有名?
這是因為之前提到的美國矽谷幾家著名IT公司的CEO,全部來自印度理工學院,這所大學也是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原型。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這些來到美國的印度高材生又無一例外,會去報考美國名校的MBA。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善管理」是印度人的又一項特長。
1947年,印度獨立後,鑑於民族、宗教和語言混雜的國情,將代表精英文化的管理學當作重要國策,積極發展。
因為英語普及率高的關係,印度大學所有管理學教材和授課內容,與英美管理學高校幾乎同步。
所以,印度學生考入像哈佛、芝加哥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紐約大學等名校的商學院,十分輕鬆,完全碾壓其他亞洲國家的學生。

能考取海外名校的印度學生幾乎都是「學霸」
考MBA倒不是說印度學生未來一定要去經商,MBA是歐美管理體系裡最重要的專業科目,不光是商界看重的「硬體條件」,更是印裔移民從政的「敲門磚」。
印裔精英本來就很優秀,具有跨文化溝通優勢,懂技術還懂管理,這或許才是印裔移民受到歐美政商界共同青睞的重要因素。
印裔精英中,彼此也願意互幫互助,在各個領域相互拉一把,這種凝聚力是很多移民群體少見的。

印裔精英懂技術還懂管理,因此深受歐美政商屆青睞
無數活躍在世界政壇和商界的印裔移民,或許就像《三傻大鬧寶萊塢》中那句臺詞:
「We were led by the path we took(我們是靠前人的路引導)」
路的前方,混雜著咖哩味的世界,藏著無數的可能。
● 參考資料
1. 環球時報 | 印度裔為何在多國政壇脫穎而出?這個原因讓人深思
2. 第一財經 | 不止一位「蘇納克」,印度裔在英國社會脫穎而出
3. 虎嗅 | 蘇納克成為首相背後,是全球印度裔政商精英的崛起
4. 澎湃新聞 | 英國迎來首位印度裔首相,印度人是喜是憂
今日互動
你對減少英國學籤這件事怎麼看?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嘮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