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10萬護士世紀大罷工! 世衛警告西歐醫療系統面臨「定時炸彈」威脅

法國12月15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62541例,累計確診38337358例,新增死亡106例,累計死亡160228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西歐被認為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系統,但隨著人口老齡化、新冠疫情爆發和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多國醫療系統在今年冬天面臨著一場風暴。不堪重負的醫護人員為增加報酬、改善工作條件等問題又罷工不斷,醫療系統正「四面楚歌」。世衛組織歐洲區辦事處負責人警告,所有這些威脅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可能導致醫療系統徹底崩潰。

01

新冠、流感暴露醫療結構性缺陷

英國《衛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事處在今年稍早時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所有西歐國家都面臨醫療系統的嚴重問題,並警告如果政府不採取緊急行動,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在法國,現在的醫生人數比2012年還要少。超過600萬人,包括60萬慢性病患者沒有正規的全科醫生,30%的人無法充分獲得醫療服務。如今法國10%的全科醫生已過退休年齡,去年退休人數超過了新入職人數,全科醫生總數較10年前下降了6%,預計到2035年全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才能達到合理水平。

法國醫院聯合會的阿爾諾·羅比內表示,新冠疫情後,今年冬季的流感再次暴露了醫療系統的缺陷。「不僅法國醫院部門,整個法國的醫療系統都陷入危機,不再有能力系統地應對緊急情況。」

在德國,去年有3.5萬個護理職位空缺,比10年前增加了40%。今年夏天的一份報告稱,到2035年逾三分之一的醫療職位可能空缺。德國的醫院在經歷了多年低招聘和大規模辭職後,有超過2.3萬個職位空缺,特別是在重症監護室和手術室。

雖然德國醫療支出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今年冬天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大肆傳播拉響了警報。有報道稱,急診室人滿為患,家長被迫睡在走廊。《南德意志報》報道,該國正在見證「當一個系統崩潰時意味著什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西班牙,該國衛生部5月宣佈,超過70萬人在等待手術,馬德里5000名一線全科醫生和兒科醫生已罷工近一月,抗議持續多年的撥款不足和超額工作。去年11月中旬,至少有20萬人走上街頭,捍衛公共醫療體系,反對悄悄進行的私有化。

義大利公共衛生服務也面臨嚴重人員短缺。新冠疫情導致大量工作人員離開系統,有的提前退休,有的轉到私營部門工作。義大利醫生聯合會副主席喬瓦尼·萊奧尼表示,「到處都有空缺需要填補,尤其是在急診病房。」

新冠疫情期間,義大利一家醫院的工作人員安慰身心疲憊的同事(法新社資料圖)

▲ 新冠疫情期間,義大利一家醫院的工作人員安慰身心疲憊的同事。(法新社資料圖)

在芬蘭,由於護士嚴重短缺,醫院人滿為患,到2030年將需要增加20萬名護士。

世衛組織歐洲區辦事處的報告指出,該地區三分之一的國家,至少40%的醫生年齡在55歲或以上。年輕醫生往往不願在偏遠農村或貧困內陸城市工作,造成當地難以填補的「醫療沙漠」。該辦事處負責人漢斯·克魯格警告,所有這些威脅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可能導致醫療系統徹底崩潰。

02

「為保醫療質量」 英國10萬護士歷史性大罷工

據法新社報道,12月15日,多達10萬名英國護理人員走上了街頭,這是英國護士工會「皇家護理學院」(Royal College of Nursing)106年曆史上的首次大罷工,他們堅稱,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後手段」。下週二20日還有第二次罷工。

英國醫療系統正面臨新冠、流感和醫療服務資源緊張「三重」威脅,可能會經歷「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冬天」。鑑於英國的通脹率達到41年的紀錄——11.1%(10月),皇家護理學院希望獲得高於通貨膨脹——約19.2%的加薪,以補償保守黨上臺、自2010年以來「下降近20%的購買力」。

12月15日,英國10萬名護士舉行歷史性的大規模罷工,要求幅度高於通脹率的漲薪據報道,英國護士收入不

▲ 12月15日,英國10萬名護士舉行歷史性的大規模罷工,要求幅度高於通脹率的漲薪。據報道,英國護士收入不高,一些人甚至需要領取救濟維持生計。(法新社圖)

對這一牽涉約100億英鎊的訴求,英國衛生大臣巴克利(Steve Barclay)「負擔不起」。他建議按照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薪酬審查機構提出的加薪,但遭到皇家護理學院成員拒絕。巴克利表示,他對護士們的辛勤工作「深表感激」,對罷工「深表遺憾」。

皇家護理學院秘書長柯侖(Pat Cullen)在上週末再給了政府「最後機會」:如果衛生大臣巴克利同意談判,就「暫停」罷工。但巴克利堅持不會重新討論。

12月15日,參加遊行的英國護士手持標語牌,要求當局傾聽他們的聲音、公平對待護士(法新社圖)

▲ 12月15日,參加遊行的英國護士手持標語牌,要求當局傾聽他們的聲音、公平對待護士。(法新社圖)

15日,來自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10萬名護士走上了街頭。不過,化療、洗腎、重症病房、新生兒和兒科重症病房的照護不受影響。皇家護理學院表示,其他科室會減至正常水平下聖誕節假期的人力。

護士出身的衛生大臣秘書瑪麗亞·考菲爾德(Maria Caulfield)向英媒表示,這場大罷工將導致全英國約70000個醫療及手術約會被推遲。

急診護士、皇家護理學院成員和聯合工會(Unite)代表布斯羅伊德(Mark Boothroyd)承認,病人確實會受到罷工的影響。但他認為,「我們是被迫這樣做的……我們已經抗議、示威、寫信給政府。我們已經盡一切可能告訴他們情況有多糟,但他們沒有聽我們的,所以罷工行動是最後的手段。」

「對護士來說,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他補充說,許多護士「認為罷工是他們的職責,目的是試圖改善病人的條件。」

布斯羅伊德表示,情況已來到臨界點。他說:「工作量太可怕,護士疲於奔命,沒辦法為病患提供安全的服務,我們每天看到病患受到影響,處於風險。」他表示,15日的罷工以及20日的另一場罷工,都是為了恢復「病患照護質量」。

現在,每四家醫院中就有一家不得不為其員工開設一個「食品銀行」。布斯羅伊德說,部分行政和護理人員靠食品銀行「維持生計」。他透露,低工資導致新獲得資格的護士僅工作一兩年後就離開了這個行業。而由此產生的崗位空缺使剩餘的工作人員面臨巨大壓力,經常有關於壓力和心理問題的報告。

03

法國實習醫生狀告「工作過勞」 化驗所1月大罷工

在幾天前,法國醫藥學實習生幾個工會將30多所大學醫院(CHU)告上法庭,控訴被強制工作時間超出了每週48小時的上限。

實習醫生工會(ISNI)、普通醫學實習生(ISNAR-IMG)、藥學化驗實習生全國聯合會(FNSIP-BM)對大學醫院提出了控告。工會引用的調查顯示,70%的實習生表示他們每週工作時間超過48小時,半數人甚至超過58小時。

工會強調:「這種組織性的超額工作對我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2021年工會調查顯示,75%的醫學生出現焦慮症狀,67%有倦怠症狀,39%出現抑鬱症狀,19%有自殺念頭。

此外, 12月15日,法國的自由執業化驗員也宣佈,關於社保預算經費的協商依然無果,將在1月份舉行「全國大規模總動員」。但節日期間化驗室還是開門的,「為了不連累其他人」。

因為法國社保削減預算,化驗師工會與政府角力多時,一個月內已罷工兩次,警告明年1月還將舉行全國大罷工(

▲ 因為法國社保削減預算,化驗師工會與政府角力多時,一個月內已罷工兩次,警告明年1月還將舉行全國大罷工。(網路截圖)

據報道,2023年社保預算案要削減化驗系統2.5億歐元經費(即降低收費導致社保報銷費減少,實現醫療費用的節約),但自由執業的化驗員擔心由此長期降低化驗收費。

化驗人員及工會因此與政府角力一個月有多。10月底時,全法化驗員在一個星期內不上傳新冠檢測結果,影響了法國的疫情追蹤,被衛生部長批評是在「綁架全體民眾」。

不久前,法國的年輕醫生在臉書上發起「明日醫生」(Médecins pour demain)運動,要求將問診統一費率翻倍,吸引超過14000人參與。而且,這個「非政治和非工會」團體已經爭取到行業所有代表組織的支持。一些醫生工會還表示,公共當局「對醫生的痛苦充耳不聞」,自由執業醫生必須「喊得更大聲」。

04

人口老齡化 德國忽略兒科投入

據法新社12月15日報道,德國柏林Saint Joseph醫院的兒科床位已爆滿,連部門負責人都想「喊救命」。

這家醫院平日有80個床位,但因為人手緊缺,目前只有51個能用。「所有事情都一起來了,數不清的小孩生病、許多醫護也被感染,還有長期性的缺人,」兒科部主管Beatrix Schmidt抱怨到。

今年冬天,小兒支氣管炎來勢洶洶橫掃歐洲多國,德國兒科床位已爆滿據德國衛生部門最新統計,僅在上一週,就

▲ 今年冬天,小兒支氣管炎來勢洶洶橫掃歐洲多國,德國兒科床位已爆滿。據德國衛生部門最新統計,僅在上一週,就有950萬德國人感染了各類呼吸道疾病,相當於總人口(8410萬)的11%。(法新社圖)

她說,一個出生僅13天的小嬰兒「幸運」得到一個急診的位置,嬰兒的父母「打遍了整個柏林和勃蘭登堡所有醫院的電話」,而且這樣的情況最近「很常見」,一些情況緊急的患兒,只能由直升機送去更偏遠地區的醫院。

但Beatrix Schmidt指出,目前的緊張局面,歸根究底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她說,多年來當局一直在醫療系統上「省錢」。因為人口老齡化,德國14歲以下兒童比例2021年佔12.9%,低於歐洲平均值14%,也低於法國16.4%,而比愛爾蘭的18.6%更少相差甚遠。也正因此,當局對兒科的「投入很少」。據德國聯邦部門資料,1995年全德國兒科有2.5萬個床位,如今只剩下1.8萬個。

Beatrix Schmidt解釋,2003年當局還改革了報銷方式,為了減少醫療支出和「無用的住院」費用。問題是,兒科的治療「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手」。

為了緩解兒科部門的壓力,在12月初,德國衛生部長曾建議抽調普通護士去支援兒科。但兒科醫生工會聯盟對建議可行性有所懷疑,因為「畢竟孩子不是長得小一點的成年人……他們需要專業和專科的醫護照料」。

雪上加霜的是,兒科和其他領域一樣青黃不接,很多兒科醫生已經接近退休年齡,而年輕醫生都不想為事業犧牲家庭生活。連Beatrix Schmidt自己也準備離開目前的崗位了。

「在兒科診所,你早上8點半就要開門,晚上8點才能關門。沒有人願意這麼累的。」她說。在她看來,德國的醫護人員與歐盟大多國家一樣,「報酬太低了……他們工作太多太多,半夜、週末都在工作。」

(歐洲時報/ 劉濤 王簡 來米 夏洛特 編譯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