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毒品產地,大部分人第一時間可能想起位於東南亞「泰老緬」三國邊界交匯處的金三角地區。
但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的資料表明,阿富汗其實才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其鴉片產量自1992年至今一直位居全球第一,佔到了世界供應量的80%以上!
這裡產出的鴉片絕大部分都通過鄰國伊朗及巴基斯坦等地走陸路輸送到亞洲和歐洲,由其所製成的海洛因更是佔據了歐洲市場將近95%的份額!

儘管阿富汗政府在過去20年間一直大力打擊鴉片產業,但卻無法改變當地鴉片產量接近翻倍的事實,其中的原因就只有簡單的兩個字——窮和亂。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阿富汗在2019年時的人均GDP為507美元,這在有資料記錄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到了第180位,可以說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再加上夏熱冬冷且全年乾燥少雨的典型大陸性氣候,因此耐旱易種植、收益又高的罌粟就成了阿富汗農民的一大選擇。
根據UNODC的調查資料顯示,在2019年光是鴉片種植就為當地提供了近12萬個就業機會,而這一產業更是對阿富汗經濟貢獻達到了11%,數十萬個農村家庭的生計都依賴於此…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阿富汗常年戰亂催生出了大批武裝分子及趁亂割據的軍閥,他們通過對當地農民徵收鴉片稅和主動參與鴉片走私貿易,獲得了大量的資金用於繼續征戰。
然而長期戰火和動盪也導致當地無數民眾被迫流離失所,如此可怕的生活壓力讓他們選擇了靠毒品來麻痺自己,勉強度過這種不知道能否看到明天太陽的日子…
只要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Shahr-e Naw街區的防爆牆附近逛上一圈,總能看到有不少無家可歸者躲在角落裡吸食海洛因毒品,下圖這位名叫Ahmad的流浪漢就是其中之一。

這群癮君子們的吸毒工具也很簡陋,就是先將毒品壓在錫紙上,接著用打火機在底下進行加熱後再通過細吸管吸入煙霧。

儘管海洛因在盛產鴉片的喀布爾會有著相對比較便宜的價格,成癮者每天只需花費大約200Afs就能滿足毒癮,但這筆支出對於沒有穩定工作的癮君子來說是來之不易。
他們每天靠著撿廢品以每公斤5Afs的價格賣給回收公司,另外每帶一名顧客到計程車司機處就能賺取10Afs。
可就在最近,外媒曝光了當地的一個特殊現象——這些癮君子即便自己都快要消費不起毒品了,竟然還把這「分」給徘徊在當地的流浪狗!
他們也是用著同樣的方式,把毒品煙霧以輸送到瓶子的方式懟進狗鼻子裡。

自己被毒品殘害就算了,為什麼還要把這種痛苦強加到無辜的狗狗身上?
但其實在這背後還有這一個更加悲情的原因。
由於每年這個時候喀布爾的氣溫通常會降到零下4℃-13℃之間,到了1月份時會變得更冷,降雪也會隨之變得頻繁起來。
面對難以抵禦的低溫天氣,這些無家可歸吸毒者只能寄望於用毒癮把流浪犬留在自己身邊,晚上就靠抱著它們來取暖…

還有就是根據喀布爾媒體的報道,如今當地政府正命令警察圍捕並毆打無家可歸的吸毒者,甚至有的被直接殺害,Ahmad身邊的一名「毒友」就對此感到惶惶不可終日,因此把流浪狗的陪伴看作了精神寄託,實在害怕它會離開,便用毒品來將其「牽制」住…
然而狗狗吸食毒品後除了會和人一樣獲得短暫的欣快感之外,也會變得精神遲鈍、心跳緩慢以及血壓低,這就類似於人類服藥過量時的症狀,因為鴉片類藥物會降低心臟泵血的能力,並嚴重損害呼吸!

其實早在2016年時,喀布爾當地一隻染上毒癮的流浪犬Nesha就曾刷爆了阿富汗的社交媒體,相關的拍攝視訊中顯示它在用頭拼命蹭著牆壁,明顯就是毒癮發作的症狀!
看到視訊後,當時在喀布爾動物收容所工作的獸醫Mujtaba Rezaei博士帶領團隊成員前去對其進行了營救,給Nesha提供毒品的癮君子「主人」對救援人員表示,如若不給它每天吸食三劑毒品,它就會「生病」…

不過Mujtaba博士還是堅持把Nesha帶回了收容所,並對它進行毒品戒斷,一開始它由於對毒品的依賴變得非常虛弱,甚至不能正常行走。
於是救援人員給它制定了一項康復計劃,包括每天服用3次低劑量的止痛藥來緩解對海洛因的戒斷症狀,還專門給它定製了個狗狗輪椅來適應走路!

後來在救援人員們的幫助下,Nesha終於是成功戒斷毒品,重新迴歸了健康生活~

無家可歸者要用毒品來逃避戰亂壓力,甚至想到要用毒品來「牽制」住流浪犬抱團取暖度日,實在令人痛心…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0273065/Heroin-dogs-Kabul-Photos-homeless-addicts-feeding-local-strays-drugs.html
https://www.thedodo.com/close-to-home/dog-saved-heroin-add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