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年人悲慘死相曝光,90後未來也會「不得好死」?

死又死不了,活也沒法好好活下去,甚至連自己的家都沒法住,只能在外面漂著

「不得好死」,看似是最狠毒的詛咒,卻成了日本老人無可奈何卻又無法掙脫的現狀…

在老齡化和少子化日漸嚴重的日本,讓老人好好死去漸漸成為社會層面的難題:獨居老人在家裡死去之後才被發現的情況變得並不罕見。

2015年日本一項針對3392起孤獨死的統計:平均死去17天后才有人發現屍體

為了應對這種慘烈現狀,日本甚至誕生了專門的特殊清掃業,處理獨居老人去世後的房屋。

生活不能自理,掙扎到最後一刻也無人來幫助,屍體腐爛之後才有人發現…孤獨死無疑是最「不得好死」的下場之一。

但很多人覺得,只要保持和社會的接觸,就算已經沒有了家人或是家人不在身邊,也不至於一個人死在屋裡無人發現。

事情真的這麼順利嗎?幾年前NHK拍攝了這樣一部紀錄片,讓不少人看完後都覺得後怕:即使你有養老金,有存款,不會像上面說的那樣孤獨死,但可能也還是沒法「好好死去」。

這部分老人雖然極力追求著和社會的連接,不讓自己孤身一人,最終卻也只能輾轉各處,漂流至死。

「老人漂流社會」——未來的老年生活,依然殘酷到難以想象。

在進入「漂流」狀態一年前的夏天,87歲的大井中暑暈倒在了家裡,幸運的是鄰居剛好發現,立馬把他送到了醫院。

高齡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度過每一道難關。住院兩個月後,他的身體狀況開始漸漸惡化,一開始只是無法獨立行走,後來更是連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沒法完成。

還好,大井沒有和社會脫節,不至於一個人死在家裡沒人發現。在各機構的介入下,很快,就有工作人員上門幫忙了。

經過初步鑑定,大井的護理程度屬於4級護理:無法獨自進食和如廁,生活各方面都需要幫助,但是由於名額緊缺,長期的收容設施里根本沒有空位接納他。

到這一步依然還有解決方法:專門接納老年人的設施有短期的護理床位,如果沒有能依靠的家人可以在此暫住一個月,從每月8萬多的養老金裡拿出6.5萬的費用完全沒問題。

問題是,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之後,就必須要尋找下一家了。

幾個月過去,在輾轉了幾家短期收容機構後,這天,又到了需要轉移的時候。

大井還沒睡醒,就被叫了起來,工作人員告訴他,需要起床收拾收拾,換下一個地方。

沒有家人也沒法回家,每次都只有負責這方面工作的人員來幫忙照顧,送他在不同的地方之間轉移。

在養老政策的扶持下,一切看起來都井然有序,每一步都能找到人幫忙,似乎完全不用擔心出現什麼問題。

但這一天,老人還是哭了。

望著窗外這個收容了自己一個月的地方,他似乎依然有些不捨。

他反覆說著,即使到了下一家也只能住一個月,最後還是會被趕出來。

「為什麼,一個月的時間這麼短呢…」

「為什麼,一個月的時間這麼短呢...」

從事運輸業務,勤勤懇懇深受信任,工作到近80歲才退休,大井的生活一直走在「正常人」的軌道上。

奮鬥一生,兩人在東京有了房子安了家,生活不算富足但也足夠愜意。

雖然沒有孩子,但他和妻子一起度過了幾十年的時光,兩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到從未去過的地方旅遊,享受互相陪伴看遍世界的感覺。

直到2007年,妻子去世

直到2007年,妻子去世。

直到2007年,妻子去世

另一半的離開對大井打擊巨大,6年後,獨自一人的他被鄰居發現因為中暑在家中暈倒。

雖然按照政策接受了生活保護,但他必須搬出自己的房子。奮鬥安家,買了幾十年的房子,現在也成了空殼。

最後留在他身邊只有寥寥幾件物品,妻子曾經送給他的最愛的手錶,變成了為數不多的寶貝之一。

臨走之時,他還囑咐工作人員帶上妻子沒放入墓地的骨灰。妻子離去的6年,他一直不忍心讓她獨自一人,供在家中靈位上的小小盒子,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而40年來所有其他的物件和記憶,都隨著工作人員效率極高的整理,迅速化作一堆垃圾。

周圍人給他看妻子的照片和特意帶上的骨灰,告訴他已經幫他拿上了妻子以前常用的茶杯。

拎著骨灰拿著照片,大井坐在輪椅上止不住道謝,也止不住自己的情緒。

除了手裡的骨灰,自己已經再也沒有「家」了

除了手裡的骨灰,自己已經再也沒有「家」了。

除了手裡的骨灰,自己已經再也沒有「家」了

經過多次輾轉,工作人員幫助提取了他不到一百萬的所有積蓄,申請了國家補助,大井終於找到了不用再每月換一次的落腳點。

但只要病情惡化,他還是要搬出去,至於到時候該怎麼活,已經沒人能替他提前規劃了。

工作人員最後詢問了臨終措施:如果他到了需要緊急搶救的時刻,是需要醫生盡力挽救,還是隨之死去?

毫不猶豫地,他選擇了要活下去。

毫不猶豫地,他選擇了要活下去

不知道為何而活,也失去了所有的動力和勇氣,但是他依然選擇了漂流在世間,逃避死亡。

和大井情況類似的老人不在少數。他們之中的有些人選擇了附帶服務的老人專用住宅,每月10~50萬,整體像酒店一樣,呼叫前臺就能有人幫忙。

雖然價格昂貴,但是因為沒有醫生,入住前必須簽好協議:只要身體惡化,就要迅速搬離。

每月10~50萬並不是個小數目,放在41.8%的獨居老人每月養老金都不到8.3萬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子女幫忙,簡直是無法企及的天文數字。

東京的千代子因為大腸癌入院治療後,吃法無法自理,因為養老金不夠,子女拿錢才能住進這樣的機構。

但長女面對的問題是,作為忙於生計的單身母親,沒法一直陪著86歲的媽媽。加上她漸漸惡化的老年痴呆,如果不一天到晚看著肯定會出事。

而如果精力都放在老人身上,就沒法賺錢養家。糾結之下,只能掏錢讓老人住進機構。

老人剛到機構安頓下就吵著想回家,女兒只能像哄小孩那樣告訴她,以後這裡就是她的家。

從家到機構往返一次需要3個小時,沒事就回一趟家顯然不現實。雖然心疼,但女兒不得不接受的是,母親能夠回「家」的機會,恐怕沒幾次了。

至於那些情況稍微好點的老人,生病不那麼嚴重時還能自己往返於醫院和機構,但住院時間一長,就要找新的住宿點。

總有無人照看的老人需要入住,床位不能一直為他保留著,所以如果住院太久,自己就會失去原來的房間。

老人自嘲道,每個地方住的時間都不到半年,自己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但是毫無辦法。

活到這個年紀,每一個「明天」都得看命運賞不賞臉。

81歲的吉田身體情況也不算差,在自來水廠上了一輩子班,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但因為兒子腦梗,半身不遂,沒法照顧他,妻子死後他就來到了老人機構。

他說如果可以想一直住在這裡,但不知道萬一自己生病會怎樣。自己臨終前的景象更是想都不敢想。

趁還能動彈,他請求工作人員帶自己去給妻子掃墓。搬進住宿點之前,他每個月都風雨無阻地來墓地見妻子。

但因為現在距離太遠,沒法常來探望妻子,加上身體慢慢老化,想和妻子湊近說句話,都得手腳並用慢慢爬著。

他在墓碑前跟妻子彙報,即使這樣也會好好活下去,讓她在那邊不要擔心。言語間滿是懷念。

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想跟家人吃頓團圓飯,但再也回不到從前了。無處可去,只希望能在這裡慢慢老去,但因為「一旦生病就要搬出去」的規定,也根本做不到久留。

掃墓十天後,吉田病情突變,與世長辭

掃墓十天後,吉田病情突變,與世長辭。

掃墓十天後,吉田病情突變,與世長辭

身體不好的兒子也是一年多沒見過父親了,老人家獨自在陌生的地方突然死掉,去世前牽掛的是自己的孩子。雖然悲傷但好在沒有經歷痛苦的漂流,走之後還有親人們為他舉辦葬禮。

這樣的結局,竟然已經稱得上是「不錯」了。

這樣的結局,竟然已經稱得上是「不錯」了

老人去世後,房間的名字被擦掉,護理中心又將迎來新的老人。

無數老人在一個個小房間裡慢慢死去,殘酷的是,只有前面入住的人死掉了,後面的人才有進來的希望。

他們或許經過了平凡、幸福的一生,但在臨終前只能苟且活著,在冰冷陌生的環境中慢慢死去。老有所養,和離開人世前最低限度的尊嚴,似乎都顯得遙不可及。

到2017年,日本獨自生活的「単獨世帯」已經佔到27%,除未婚的年輕人之外,大部分是因分居、離婚、死別、孩子獨立等原因而獨自生活的中老年人。

他們不想在一堆腐爛的垃圾中獨自死去,在屍體發臭之後才有人發現,前來打掃現場。失去了獨自生活的能力,卻依然有清晰理智的意識,想要儘可能地區融入社會。

本來以為自己落不到「孤獨死」那麼慘的下場,卻也在一次次的「社會漂流」中,零落至死。

為了應對嚴重的老齡化,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厚生勞動省的網站上可以看到相關的政策和最終目標:打造一個能讓老人有尊嚴地度過每一天的社會。

為此他們嘗試了很多方案,不同地區也都有更細化的服務,整體看來似乎已經足夠人性化。

但就像我們前面看到的大井那樣:有人幫忙搬家,有人幫尋找機構,有人負責轉移,就連確認存款和申請補助都考慮到了,社會的力量可以說是已經做到體貼又強大。

但我們能看到的,卻依然還是深深的悲傷與無力。

但我們能看到的,卻依然還是深深的悲傷與無力

在紀錄片的最後,我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59歲的美智子阿姨從看護工作退休後,自己創辦了一個「老人之家」。

這裡的運營不像政府的養老機構那樣高效,但她的理念是打造出一個老人們互相幫忙的設施,在死前能讓心理上有個歸宿。

在這裡,老人們分攤力所能及的工作,能動的老人可以幫忙處理食材、做飯、照顧年齡更大的人。在勞動中,大家也都能找到繼續活下去的價值,「能幫到別人,有活幹,就是幸福的。」

一年又一年,這裡已經送走了13個人,相比之下他們還算是幸福的,因為這裡允許老人一直住到離世。

保持開心,互相支持,一天天生活下去。美智子會記得這些去世的老人,誰一直喜歡咖啡,誰又活得像個孩子一樣可愛,在這裡離開的每個人,都化作了一份小小的回憶。

她說,到了不能動的年紀,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坦然接受。創建這裡的初衷也是,不想讓孤獨死發生在自己和大家身上。

拍攝期間剛好趕上一位89歲奶奶的生日,美智子準備了生日禮物,大家圍在桌前,為她唱起了生日歌。

孤身一人的奶奶沒有忍住,抹著眼淚哭了起來。在所剩不多的日子裡,這樣的溫暖,怕是也沒有幾次了吧。

互助模式會不會打破養老的僵局還不得而知,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每個人都會迎來老去那天。隨著國內的老齡化和少子化也漸漸嚴重,80、90後要面對的,可能會是極其類似的問題。

「臨終之時好好死去」,如此簡單的願望,真正實現的人最終又能有多少呢…

source:

https://news.yahoo.co.jp/feature/1144

https://www6.nhk.or.jp/special/detail/index.html?aid=20160416

來源公眾號:英國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