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法國舉行立法選舉第一輪投票,由「不屈的法蘭西」、歐洲環保綠黨、社會黨和法共組成的左派聯盟——「環保與社會人民新聯盟」(Nupes)和馬克宏總統多數派聯盟(Ensemble!)得票率非常、非常接近:Nupes得票率為25.59%,而Ensemble!為25.75%。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投票棄權率創下紀錄,達到了52.1-52.8%!
據民調機構6月12日晚的預測,馬克宏的執政聯盟最終獲得的國民議會席位會數量會超過Nupes,並在第二輪投票後最終能拿下國民議會577個議席中的260-300個,而左派Nupes能拿下170-210個議席。

▲ 立法選舉第一輪投票後,各黨派可獲得議會席位預估數。(CNEWS截圖)
另一方面,民調機構Ifop-Fiducial的預測則顯示,總統多數派聯盟可獲得275-310個議席,Nupes則獲得190-210個議席。但是,目前無法確定馬克宏總統的執政聯盟能否保住國民議會的絕對多數(即獲得289個以上的議席),也不能預估Nupes能否在第二輪反敗為勝成為議會多數,從而把梅朗雄推上總理寶座。

▲ 立法選舉第一輪投票次日,《費加羅報》頭版選用了馬克宏面露憂慮的大幅照片,標題是「越走越窄的馬克宏黨」。
說到這裡,關注立法選舉的讀者們可能會有個疑問:
為何左翼聯盟Nupes和總統多數派聯盟的得票率這麼接近,但是議會席位的預測卻相差很多?

▲ 12日晚,「不屈的法蘭西」黨魁梅朗雄(中)在立法選舉第一輪票開票後講話,稱「環保與社會人民新聯盟」(Nupes)取得了勝利。(法新社圖)
事實上,在立法選舉中,得票率與選區的勝負並不對應,原因在於目前立法選舉實行的是單一選區制度,而非「比例代表制」。
01
什麼是「比例代表制」?
目前立法選舉實行的是單一選區制度,即按議員總數把全國分成577個選區,每個選區只產生一個當選人,民眾是給具體的候選人投票。
該制度最大的優點,是將選民同候選人在選區層面上直接聯繫起來,也就是說,選舉結果反映的是本選區的民意。這種投票方式也是戴高樂推崇的,他當時希望結束第四共和國立法選舉「比例代表制」帶來的政治不穩定性。事實上,單一選區制有助於政治穩定和催生議會多數席位。
但該制度有個最大缺陷:結果未必忠實反映整體的民意。也就是說,各黨派的議員席位和各黨派得票率會出現不對等的現象。例如,在2017年的立法選舉中,雖然勒龐所在的政黨在120個選區中都進入了第二輪,但她最終只獲得了8名議員席位。

▲ 《巴黎人報》的大標題是「馬克宏決勝只剩一週」,總統的肖像被梅朗雄和勒龐包圍,報道認為,儘管一輪投票成績不錯,但Nupes對比馬克宏黨依舊優勢有限。
相比之下,馬克宏和勒龐都推舉的「比例代表制」則會克服以上的缺點:「比例代表制」不劃分小選區,由各政黨提供候選人名單,全體選民投票給政黨,而不能選擇候選人。
得票率第一的政黨獲得25%議席,餘下75%議席再根據得票率超過5%的各黨得票率來按比例分配。
換句話說,這種比例代表制能保證小黨在議會中有一定席位。
里爾大學公法教授讓-菲利普·德羅西耶(Jean-Philippe Derosier)也表示,「比例制的優點是更忠實地代表了不同政治流派的多樣性。但是,這種多樣性使得議會多數派難以形成,這使得具體治理變得更加困難」。
除了以上原因,左派還存在幾個影響二輪表現的劣勢:
02
左派:選民太集中也是「劣勢」
「對於左翼來說,除了贏得第二輪能力的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其選民在某些選區非常集中,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投票機構 OpinionWay副主席布魯諾·讓巴特(Bruno Jeanbart)解釋道。


▲ 法國立法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紅色為左翼聯盟Nupes勝出地區,紫色為總統多數派聯盟勝出地區,深藍色為極右國民聯盟(RN)勝出地區。(Franceinfo報道截圖)
的確,左派選民在全法的分佈並不均勻,並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和郊區。例如,在此前的總統大選中,梅朗雄陣營在大城市、以及人口稠密省份的表現就相當不錯,例如巴黎、波爾多、塞納-聖德尼省、馬恩河谷省、伊澤爾省(l’Isère)或埃羅省(l’Hérault)。
相比之下,總統多數派在不同選區的表現就更加平均:「馬克宏在總統選舉中的選民地域分佈相當均勻。他得分特別高的選區很少,不像梅朗雄,後者有時會獲得高達 40-45% 的得票率。但與此同時,總統得分很低的選區同樣也很少,不像勒龐會在某些選區得分低於10-15%」,益普索研究總監伽拉德(Mathieu Gallard)強調。
而要在立法選舉中贏得席位,在大多數選區(第二輪)中表現平均,會比在某些選區獲得高票、而在其他選區得票很低的表現更有利於獲勝。

▲ 《電訊報》(Le Telegramme)頭版頭條以「或成或敗」為題,探討總統多數派聯盟Ensemble!能否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絕對多數席位,對抗由「不屈的法蘭西」、歐洲環保綠黨、社會黨和法國共產黨組成的左派聯盟「環保與社會人民新聯盟」(Nupes)。
雖然憲法委員會負責確保每個議員代表相同人數的民眾,但實際操作中差距依然存在:例如,旺代第3選區134805人選出的議員和聖皮埃爾·密克隆(Saint-Pierre-et-Miquelon)5045人選出的議員在議會卻具有相同的權重。「立法選舉往往會因此抬高農村地區選票的重要性。因此,即使憲法委員會去確保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如果優勢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那麼這也是一個劣勢,」布魯諾·讓巴特分析道。
03
Nupes 「票倉」不足
雖然左派候選人在第一輪中更多地處於領先地位,但他們在第二輪有一個弱勢:選票儲備較少。
事實上,位於中間派的馬克宏陣營在第二輪贏得席位方面處於有利地位,正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面對右翼候選人,中間派候選人可以獲得部分左翼選票,面對左翼候選人同樣也是如此。「在第二輪中,馬克宏陣營的中間立場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布魯諾·讓巴特評論道。
換句話說,馬克宏陣營的中間立場,左翼在農村選區的低得票率,加上「抵擋極右翼」作用等因素為馬克宏保留了大量選票(並有可能獲得絕對多數)。


▲ 法國各地立法選舉第二輪投票對決情況。(Franceinfo報道截圖)
例如,對國民陣營來說,以19.1%的選票情況來看,該黨應擁有25至35個席位。因此,勒龐也在努力擴大其在非極右翼選民中的吸引力。
因此,對首輪旗鼓相當的總統多數派和左翼聯盟來說,在「決戰周」竭盡全力爭取其他陣營選民是至關重要的。
(歐洲時報/ 靖樹 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