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專家談俄烏衝突:歐洲戰略主權已腦死亡!法國應傾聽非西方國家的意見

法國7月15日疫情資料

法國新增23027例,累計確診32282536例,新增死亡62例,累計死亡150576例;

更多歐洲疫情資料,請瀏覽文末疫情圖。

烏克蘭戰爭對世界格局重塑具有戰略影響,尤其會對法國帶來特殊且重要的影響。

國際知名智庫——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 (IRIS) 所長、地緣政治專家帕斯卡爾·博尼法斯 (Pascal Boniface) 日前在該所網站上撰寫社論文章直言,烏克蘭戰爭對法國自第五共和建立以來的地緣政治核心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於法國來說,與莫斯科保持良好關係一直都很重要,以此來確保法國留有迴旋餘地並擴大其行動範圍,特別是針對華盛頓。如今,這一特殊優勢處於深度休眠狀態。只要普京在位,法國就不可能再與俄羅斯建立良好且自主的雙邊關係,否則會被北約成員國視為「叛徒」。

▲ 博尼法斯為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撰寫的社論截圖。

01

歐洲戰略自主權「腦死亡」

文章稱,法國也一直呼籲歐洲戰略自主,這是密特朗及其繼任者繼承戴高樂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前景如今看來是不可能實現,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馬克宏曾在2019年11月宣稱北約腦死亡,如今,歐洲的戰略自主權也處在腦死亡狀態,儘管此言有違「必要的西方團結」。現在,北約重生了,而且從未如此強大和團結。普京決定出兵烏克蘭,喚醒了一個存在性已受到質疑的北約。

2019年11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時表示,「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馬克宏警告稱

▲ 2019年11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時表示,「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馬克宏警告稱,歐洲再也不能依靠美國來保護北約盟國,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作為地緣政治力量的戰略定位,否則歐洲將「失去對命運的掌控權」。俄烏戰爭爆發後,今年3月17日,馬克宏表示,自己不會收回此前有關」北約腦死亡」的說法,但他認為,俄對烏採取軍事行動是給了北約一次「電擊」。圖為馬克宏與川普。(法新社圖)

美國在歐洲的存在從未像現在這樣無可厚非且樂見其行。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表示要增加軍費開支,特別是從美國購買軍事裝備,這不利於發展歐洲軍工。瑞典和芬蘭這兩個中立國家(瑞典有200多年,芬蘭有77年)在史達林掌權時認為沒有必要加入北約,然而,現在兩國認為有必要啟動加入北約程序。為了加快融入北約進程,它們甚至接受了土耳其針對庫爾德問題採取的措施。現在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認為可以在沒有美國援助的情況下保護自己免受俄羅斯威脅。

6月30日馬德里北約峰會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瑞典首相安德松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參

▲ 6月30日馬德里北約峰會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瑞典首相安德松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參加北約峰會期間會晤。隨後,三國外長簽定備忘錄,土方改變反對立場,同意北約邀請瑞典和芬蘭加入。土耳其總統辦公室發表聲明說,瑞典和芬蘭承諾,將在打擊庫爾德工人黨及其分支方面與土方「全面合作」,不支持庫爾德工人黨、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和「居倫運動」,將解除對土耳其出口武器裝備的限制。聲明說,芬蘭和瑞典同意在「反恐和國防工業」方面各自修訂法律。(北約官網圖)

文章表示,除了對華盛頓的戰略和軍事依賴之外,現在又加上能源依賴。歐洲此前轉向俄羅斯,以避免過於依賴戰略不確定的阿拉伯-波斯灣。如今,歐洲又開始轉向美國,以獲得汙染更大和價格更高的原材料。因其商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通過管道從俄羅斯進口廉價能源,因此,德國的競爭力將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

法國BFM電視臺報道,美國是歐洲天然氣危機的最大贏家自今年年初以來,隨著俄羅斯減少通往德國或義大利的

▲ 法國BFM電視臺報道,美國是歐洲天然氣危機的最大贏家。自今年年初以來,隨著俄羅斯減少通往德國或義大利的天然氣管道流量,美國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翻了一番。根據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商集團(GIIGNL)的資料,今年上半年,美對歐液化天然氣出口已經達到了2700萬噸,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2100萬噸。6個月間,歐洲已經接待停靠液化天然氣運輸船230艘,遠超去年數量。運輸規模呈爆炸式增長,收入同樣如此。受益於液化天然氣價的飆升,美國生產商平均收益上漲了一倍。「2022年,一艘運輸船運送的液化氣平均價值已從約5000萬美元漲至8000萬美元。以這一價格水平計算,上半年美國對歐洲出口液化氣估計約為300億美元,」GIIGNL理事長德穆裡(Vincent Demoury)表示。(法新社圖)

在這一背景下,法國能做什麼?

文章認為,失去了迴旋餘地的法國可以嘗試取代英國,扮演美國最佳盟友的角色。在法國,有一些人已經爭取這一路線多年。相反,法國也可以告誡自己,這只是歷史上的一個瞬間,不能因一時導致未來受到侮辱。要讓法國戰略核心重新煥發活力。雖然在三年前已宣稱北約「腦死亡」,如今,它已經恢復了新的活力。對於法國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保留其迴旋餘地的能力。為此,有必要捍衛法國軍工,在這一領域,美國試圖壓倒一切競爭對手,甚至不顧盟友關係。以法國工業作為支柱之一發展歐洲軍工的想法,長期以來一直有違美國人的意願。

2021年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森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莫里森舉行線上會議,宣佈成立印太

▲ 2021年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森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莫里森舉行線上會議,宣佈成立印太安全聯盟「AUKUS」,美英將協助澳大利亞打造核動力潛艇。16日,莫里森確認取消澳方於2016年與法國簽訂的潛艇合同。涉及560億歐元的12艘潛艇交易突遭澳單方面撕毀,這引發巴黎震怒。法國時任國防部長勒德里昂憤怒表示,拜登政府態度「讓人難以接受」:「在這一事件中,令我感到非常擔憂的是美國的做法。(美國)這一突如其來、不可預測的單方面決定,讓我想起了川普(……)我們突然通過拜登總統的聲明知曉,法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合同被終止,美國將協助澳方打造核動力潛艇,而我們對(美澳協議的)內容毫不知情。」圖為2018年,馬克宏與澳大利亞時任總理滕博爾在科林斯級潛艇沃勒號上。(法新社圖)

文章指出,還必須記住,法國不僅僅是一個西方國家,應堅持主張多邊主義,這與美國不同。要警惕一種錯誤思想,現在並不是一個西方陣營與非西方陣營為敵的世界,但北約及其一些成員國似乎沒有搞清楚這一點。必須要認識到,世界其他地區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不同,後者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稱霸世界。北約有時似乎想以防禦俄羅斯等國為由,在世界層面重建一種領導地位。

02

必須傾聽非西方國家的意見

然而,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是否會跟隨西方人的腳步值得懷疑。此時,法國完全可以扮演一個多邊主義捍衛者的特殊角色,在國際舞臺上,法國總是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從這一點出發,法國應該發展與非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縱使這些國家在俄羅斯問題上與西方立場不同。法國不能將自己封閉在西方陣營中,雖然這個陣營很強大,但風光不再。更何況西方陣營也面臨自身的矛盾:一方面它譴責並制裁非法軍事行動;但另一方面,西方自己也(在不久前)做過同樣的事。

今年3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痛罵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屠夫」、不能讓他「繼續掌權」對此,馬克宏在法國電視

▲ 今年3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痛罵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屠夫」、不能讓他「繼續掌權」。對此,馬克宏在法國電視三臺節目上表示:「我不會說這些話,因為我還會繼續和普京總統進行對話。」馬克宏強調:「我們希望停止俄烏戰爭,而不是發動戰爭。這是目標。如果想實現這一目標,決不能讓言語或行動升級。」「我們歐洲人決不能聽任某些(言語或行動)升級。我們歐洲人決不能忘記我們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我們沒有與俄羅斯交戰。」馬克宏強調,歐洲不再是冷戰背景下夾在俄美之間的情況了。圖為2021年10月29日,馬克宏與拜登在法國駐義大利大使館會晤。(法新社圖)

文章還認為,法國如果想繼續扮演特殊角色、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傾聽非西方國家的意見。在第五共和一貫傳統中,法國的目標一直是致力於真正的普世和集體利益,而不是純粹的西方利益。不能像某些西方國家那樣,經常把西方社會與國際社會混為一談。對於法國來說,可以扮演一個特殊角色,以阻止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發生對立,更何況,尚不能確定西方世界一定會成為贏家。

文章最後直言,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西方世界將這一新的分裂格局強加給世界,實在是益處不大。

(歐洲時報/ 賈言 編譯報道)

相關文章